查看原文
其他

《通识教育为何如此重要》及“听啊读书课”第二季招生公告

冉云飞 听啊读书课 2020-03-17



通识教育为何如此重要?


真正的通识教育要求学生的全部人生因这种教育而发生重大改变,他所学的东西会影响他的行为、趣味和选择,他过去的所有信念都将受到审查和评估,无一可以幸免。

                            ——艾伦.布鲁姆(著名学者、政治学教授)


我们为信息所窒息,而渴求智慧。今后的世界,将属于能总览全局者,他们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恰当的信息,以独立思考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著名生物学家,社会生物学创始人)


社会所需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通识之授受不足,为今日大学教育之一大通病。

                           ——梅贻琦(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



1


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有很多种名字。简单地说,在古希腊叫自由教育,因为这是自由人得以接受的人文教育,亚里斯多德认为与职业教育相对,能对世界和人生进行符合逻辑的思考。中世纪发展成“自由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教会神职人员及神学教育,在其间所起作用甚大,直接开启世界大学的历史。后来这个传统被欧美的大学承接下来,在美国开枝散叶,发展壮大,美国以博雅教育(人文教育,Liberal Arts)和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名之。这两个词在日本分别对应“教养教育”和“一般教育”。中国本土以通识教育而知名于本国,其缘于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大家一解》:“大学生应有通识,又有专识,……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


当然,有更好古的民族主义者说中国古代都有通识教育,并引“博学之”、“君子多识”、“博览古今为通人”等成语。如这就是通识教育的话,那么你教小孩子辨识花朵,翻弄土地,再观察天象,学跳舞,练钢琴等,似乎很博,但这算是建制化的通识教育吗?当然不算,顶多只是预备。就像我常说中国古代有逻辑,甚至有逻辑研究却没有逻辑学,这个差距不可以道里计。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孩子的各种爱好与学习能力上来说,把一个人培养成整全的人,在他们身上实施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是完全符合其天性的。不特如此,由于人一生要适应急剧的社会变迁,职业改进,生活变化,所以使得终生对通识教育的学习都成为必须。


说起来,通识教育好像大家都懂,但真要下个定义,是有点勉为其难的。我的一种说法为:其应是打破专业壁垒、学科界限,不以眼前切用,最大限度给不同群体提供可以通用的知识和公约之价值观的教育。



2


为什么要有通识教育?


我们正身处各种噪音与信息包围的大海,要从里面泅渡到知识的彼岸,找到真理的门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我们会认为噪音就是信息,信息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应当持守的观念,观念就是应该效慕的价值观,价值观都是多元的、相对的,并把这样的想法当成绝对真理。


任何单一专业的知识,都无法解决对这个变动不居时代之应对。社会分工、工商业规模化、专业的进深等,使得专业教育在百多年前普鲁士国家主义教育引领之下,越来越成为全球大势所趋。更有甚者,如中国大学的专业教育发展至螺丝钉教育,1952年后对民国教育的拆分,奉苏式教育为圭臬,至八十代始有缓解。


但在世界范围内,不是没有反对者,如果说1828年《耶鲁报告》(一份关于博雅教育课程的报告)是提前在回应大学越来越功利主义的趋势,那么1929—1950年哈钦斯执掌芝加哥大学发起的重读名著运动、1945年哈佛大学出版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俗称“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到1951年小巴克利出版《耶鲁的上帝与人》等,使得美国的通识教育稳步向前。但就是这样,也尚有人批评美国通识教育出了问题,如艾伦.布鲁姆的《美国精神的封闭》;也有为美国通识教育辩护的,如扎卡里亚的《为人文教育一辩》。要言之,美国的强盛无疑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一来是比较坚固的信仰,二来是良好运营的制度,三是开放而稳健的教育。也就是说,美国之所以是今天的美国,其教育包括通识教育的强大,是不可磨灭的因素之一。



3


中国的通识教育怎么样?


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通识教育,已经很有水准。他们在本科特别是大一大二阶段,几乎是不分专业的教育,推出公选课和通识课。一般说来,通识教育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直言之,一是自然科学如生物学、天文等,二是社会科学如人类学、经济学等,三是文学艺术如音乐、文学等,四是语言及思考工具如多种外语、逻辑等。一般说来,人们把人文教育当成通识教育的一个别名,其实从课程涵盖量来说,人文教育应是属于通识教育的,但其所培养的多是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判断能力、价值认可等,而通识教育中的自然科学部分,还是主要以该专业的知识为主。当然你若是教《科学伦理学》或者《医学伦理学》,就是典型的涵盖人文教育的,文理兼具的通识课了。


举例来说,徐贲在其所著《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一书中,介绍其执教的大学加州圣玛丽学院,关于通识课与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就是分开来算的。人文教育有四门经典阅读和两门写作课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除此之外,每个学生还必修通识课八门:宗教研究两门,数学一门,自然科学(在生物、化学等里选)选一门,人文科学(艺术史、神学等)选两门,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经济学等)选两门。两相加总,我们就可以粗泛地说,加州圣玛丽学院每个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总共有十四门,至于选修课就肯定更多。这些架构之广泛,加上专业课程,恐怕是如今的中国大学所不能做到的。


中国干什么事都是一窝蜂,这是因为还处于前现代社会,做事凭人治,所有人对未来都缺乏长远的理性预期。这就像我就早说中国文化是开倒车,缺乏理性预期的文化——上古的思想家虽然各有些理性,但他们开出的方子无非是至德之世、三代之世、小国寡民、吾从周等。至于后来的托古改制,以及当下的“我们祖先曾有过”等,无一不是此种心态的展现——没有任何人敢展望未来,对未来有切实的期望,因此人人都短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嚣尘上。故此,当今中国大学的的通识教育从本世纪初开始酝酿,至于今天折戟沉沙,不堪闻问。你如果在网络看研究通识教育的书籍与文章,写者大多要么是供职马列主义学院的老师,要么是政工师出生的人,你说这样的人怎能研究出好的通识教育,设计出好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呢?


不特此也,就连对日本的通识教育(养教教育)颇有研究的陆一也有如下看法,她说通识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虽然落后,但不是没有过,“新中国的大学中它并非不存在,政治思想教育、第二课堂等也是理论与实践兼备”(《养成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序)。像她这样有一定学养的教育研究者,都把这样的东西当成通识教育课,更何况那些政工师与马院来充数的通识课老师呢?当然关于中国通识教育也不是没有较深的思考,比如06年所举行的一个中国文化论坛,就出了一个由甘阳、陈来、朱苏力、刘小枫等人发言合集,而成的一本书《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这里面还是思考了一些具体问题。但其中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气息浓厚,压过了对知识乃至真理的热爱,其缺陷也是不言自明的。


当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问题之多,那是写两本书都说不完的。拣显著的说,从小的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后分文理科,这本身就给大学里的通识教育带来巨大的通融门槛。不特如此,四九年前的中国以及当今的欧美,都是名教授上通识课,而非像如下的中国,把通识课当成临时搭成的草台班子,其课程不少都是即兴凑合的讲座。在这等情形下,学生更是去混分数,非为求知,因为那样的师资也不可能给通识教育课带来一种思想的碰撞,智力的挑战,价值观上的重建。通识教育中的常识教育以及公民教育,现在越来越成为忌讳之词,有谁还对大学里面的通识教育抱什么期望呢?



4


我们为何要开通识教育课?


我们痛感到通识教育对个人、族群、国家的重要性,并且深深感受到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及谱系的建立,通识教育对其影响至深。在我们用“大三角读书法”讲解《中外阅读法九讲》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以经典阅读、通识教育、审辩(批判)思维、逻辑入门,作为一个相对整全的课程,其联锁且互相效力的作用。因此在上完“中外阅读法九讲”后,我们将用余下的三个季度分别开设通识教育、审辩思维、逻辑入门三门课——我只举一个人,你就会知道这四门课在一个人身上的联锁性达到何等样的程度,那就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艾德勒。他参与哈钦斯在芝加哥大学倡导的重读名著运动,写了《如何听 如何说》、《哲学是每个人的事》这样涉及演讲、文法、逻辑等方面的书——每门课都是九次课,一个季度。那么我们的通识教育课将以什么为主要架构,并拥有什么样的内容呢?


很多人并不是专门学教育出身,但世上几乎没有不与教育打交道的人。即便你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也接受家过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是人人都知道一点的领域,但关系度有多高,就不是每个人都想得清楚的了。那么我们这门通识教育课,就讲中外通识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历史与当下的发展,并且由此讲解它在各主要国家如欧美、日本的作用与影响。当然讲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我们自己,对我们自身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知道如何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有效的链接,并由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影响结果诸方面,来使大家明了学一门这样本身就是通识教育的“通识教育课”,其重要性与现实感何在?



5


哪些人适合听这门课呢?


有人会说,既然通识课主要是在大学开,为大学生未来的人生打下基础,我现在早已工作,甚至要或者已经退休了,还应该上这样的通识教育课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你愿意的话,那是完全应该的。因为通识教育本身并不只是在大学阶段来完成的。甚至可以说能从小就可以开始,虽然那时并不是建制性上的通识教育课。比如小孩子读各种各样的绘本,其实在建构他对人生各种遭遇的未来处理和情绪感受。这种建构当然不是功利性的,更不是一一对应的。你从小抓住孩子在亲人去世的时候,他对死亡的疑问,你有相关的绘本与他共读,那一定会对他在未来处理这一切,乃至他思考人生意义都有影响。


再者,小孩问题之多,可以说基本上他们问的不少问题,都堪称哲学问题,称之为天然哲学家也不为过。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读儿童哲学绘本,常常被那些问题与回答所吸引。因为问题越是习见,越是不被成人们问到,往往越是大哉问。如高特夫妇的《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儿童哲学启蒙实践指南》、《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以及李普曼关于儿童哲学的系列书籍,这些东西不唯儿童喜欢,就是好奇心与学习能力强的成人,也会乐此不疲。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这种书称其为自身再补上一门“通识课”也是不为过的。


要言之,十三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来上这门课。但这门课不是什么实用课,是满足你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如果你说虽然不实用,但像下棋一样,我现在想下一着闲棋,或许未来杀大龙或者打劫时有用,我就要说你非常有眼光,这样的人就赶紧来。



6


这门课的必读书与参考书

关于通识教育的书,可谓车载斗量。但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要从中挑出可以读的书,自然就有在阅读上花精力来精挑细选的人。我常常是这样的人,因为我半百人生中唯一喜爱到至今不变的爱好,就是读书不辍。现在每天平均读四小时《圣经》及相关神学书籍,同时阅读各门学科感兴趣的书籍,食量相当杂,种类繁多。由于我研究教育二十多年,出过《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等书,所以对教育各方面都比较关注,陆续读了不少与通识教育有关的著述。加上我这次的课程设计、讲课框架、学习内容,推荐十本必读书,每大类书都有一句评语。同时还列三十种参考书,这就是学有余力,希望供你参考。


一:文献类两种


1:尤西林主编《通识教育文献选辑》第一卷“起源与制度”

2:姚中秋、闫恒选编《现代中国通识教育经典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


冉评:此类基础性资料的搜集很花时间,此两种算是奠基,可补充的地方不少,讲课时会涉及。


二:渊源类三种


3:拉斯达尔《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重庆大学出版社

4:纽曼《大学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巴克利《耶鲁的上帝与人》,江西人民出版社。


冉评:通识教育与古希腊教育,特别是中世纪教育深有瓜葛。而纽曼是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枢纽性人物,参照附录中谢尔顿·罗斯布莱特《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会有更多的看见。配上附录中陆一的《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作为渊源类的补充,更可对中国通识教育有一种近身的对照。


三:二十世纪美国通识教育三种


6:威廉.H.麦克尼尔《哈钦斯的大学:芝加哥大学回忆录(1929—1950)》,浙江大学出版社

7: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8:艾伦.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出版社


冉评:美国通识教育在二十世纪引起的争议是相当多的,原因是他们有言论自由,教育有活力,又赓续欧洲传统,一如《美国秩序的根基》作者拉塞尔.柯克所言。哈钦斯原著《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作为附录,而将《哈钦斯的大学》作为必读,实在是因为他在芝加哥大学所做的一切,若非麦克尼尔这本书就不能概括。再者,附录中董成龙编译的《大学与博雅教育》,对了解哈钦斯及其理念,也有帮助。至于《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此书国内译者李曼丽二十年前所著的《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应算是中国学者研究通识教育的发轫之作,值得参考。布鲁姆的书与他的文集《巨人与侏儒》,可以看见其对美国人文教育批评之思想来源。附录里徐贲的《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有很强的实操性,自然应该阅读。


四:中国通识教育两种


9:丁家威(Brent Pinkall)《救赎六艺:中国古典教育向基督教古典教育的回归》(2018年,电子版)

10:甘阳、陈来、苏力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三联书店出版社


冉评:中国古典教育如何对接上现代人文教育,丁家威这书提供一种此前不曾注意到过的角度。甘阳等人编这本文集,在大学人文教育的讨论中算是比较全面的,虽然讨论之作难免即兴,但作为理解中国通识教育的当下境况,还是不错的。另外徐亚玲《分科时代的通才教育:以清华大学为考察中心(1925—1937)》一书,对了解民国的通识教育有一定帮助。


值得一看的附录书目


11:哈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

12:徐贲《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13:陆一《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增补版),三联书店2017年版。

14:董成龙编译《大学与博雅教育》,华夏出版社

15:姜有国《全球博雅教育》,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6: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清华大学出版社

17:谢尔顿.罗斯布莱特《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北京大学出版社

18:黄俊杰《全理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大学之修养:张信刚人文通识三十六讲》(第二版),广西师大2015年版。

20:茂木健一郎主编《通识:学问的门类》,江西人民出版社

21:甘阳《文明.国家.大学》(增订版),三联书店2018版

22:张亚群《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福建教育出版社

23:陆挺、徐宏主编《人文通识讲演录.人文教育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24:普拉特、诺布尔《人文通识课》(全四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5:墨非、布鲁克纳编《芝加哥大学的理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6:孙周兴《欠改革的中国大学——一位哲学学者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27:夏中义《大学人文教育文存》,广西师大出版社

28:徐志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9:吴坚《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科学出版社

30:李德华《美国大学博雅教育的古今之变》,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1:张岂之《大学的人文教育》,商务印书馆

33:陈向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为例》,教育科学出版社

34:汤颖《艾伦.布鲁姆高等教育思想探析》,山西人民出版社

35:法德里.扎卡里亚《为人文教育辩护》,新星出版社

36:徐亚玲《分科时代的通才教育:以清华大学为考察中心(1925—1937》,南京大学出版社

37:玛莎.努斯鲍姆《功利教育批判:为什么民主需要人文教育》

38:周宁主编《人文国际.通识教育专辑》,厦门大学出版社

39:迈克尔.罗斯《超越大学:博雅教育何以重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0:梁桂麟等主编《港澳台高校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听啊读书课」2020第二季招生


讲课老师



冉云飞,基督徒、作家、学者。生于酉阳,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长居成都。现供职于某杂志社。先后著有《尖锐的秋天:里尔克》《手抄本的流亡》《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庄子我说》《像唐诗一样生活:中国人心灵栖息的诗意追寻》《通往比傻帝国》《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古蜀之肺:大慈寺传》《给你爱的人以自由》《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等书。


近年多次开设《唐诗宋词里的中国文化》《古诗文教育与现代生活》《中国古诗文中的生与死》《唐诗中的巴蜀》《民国NGO历史上的失踪者》《古代汉语》《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没逻辑忒抓狂」五讲》《基督教古典教育六讲》《家庭教育五讲》《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以流沙河认字系列为中心》等课程。


开班时

2020年第二季度

4月至6月

每月3次授课,合计9次

分别为每月8号、18号和28号

另外,自第二季起,本课将增加视频互动环节,冉老师将在每月末进行一次在线视频答疑,时长两小时。


讲课方式

网络授课

每次1.5小时

具体时间为晚上9:00-10:30

讲课时长60分钟

问答时长30分钟


学费

599元/季

学费通过微信转账缴纳


特别优惠


2020年第一季课程为《中外阅读法九讲》,后三季课程分别为通识教育审辩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入门,现推出统买优惠。


1.凡上过《中外阅读法九讲》,连续购买三季课程,价格为1500元

2.没有上过《中外阅读法九讲》,现在想购买中外阅读法阅读法(将提供录音和课纲)、通识教育、审辩思维、逻辑入门全部四季课程,价格为2100元

3.没有上过《中外阅读法九讲》,现在连续购买通识教育、审辩思维、逻辑入门三季课程,价格为1600元


招生咨询&报名方式

扫码添加 听啊读书课小助手 微信报名

也可以搜索微信号 17380145739 添加


冉老师将分别于3月24日晚4月5日晚进行线上招生答疑会(具体时间待定),欢迎本课感兴趣者到时通过网络连线,咨询相关事宜。



注意事项


报名后因个人原因退出,不退学费

(可以自行转让名额)

我们保留选择学员的权利



如需咨询,请添加 听啊读书课小助手 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