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易场所最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2017-11-06 罗恒 现货岛网站

11月11日就是国务院颁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 (国发〔2011〕38号 )正式颁布了6周年之际!可惜,目前交易场所领域有情怀、有初心的朋友已经不多了。

2017年严厉的清理整顿,让很多人已经转身离开,留下的是希望能够把握行业脉搏,能够重新回到初心和原点的那批人。

交易场所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好,也不是那么坏,它应该是企业之间进行大宗贸易和大宗采购的一种渠道和手段,或许是真正B2B实践。对于交易场所的过去,种种被边缘化、被妖魔化和被神化都是不对的。

交易场所六大混乱

1、批文之乱

央行行长周小川11月4日撰写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提到: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少数金融“大鳄”与握有审批权监管权的“内鬼”合谋,火中取栗,实施利益输送,个别监管干部被监管对象俘获,金融投资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尚不到位。

同时刊登于期货日报的国内著名专家杨波教授撰写的《杨波:地方交易场所乱象的根源——批文之乱》也建议大家阅读一下。周小川、杨波文章的观点都点到了交易场所混乱的源头——若不是有这么多批文就不会有这么多交易场所。多个省份审批部门的桌子上一度都有几十份可信性报告,一度严格审批不敢批,到后续的有人打招呼给批了,到最后,怕别人质疑“给他批不给我批”,那就一起都批了,谁也不得罪。

因为各地的审批部门的在各地属于较新、较弱的主管部门,有人打招呼一般都要给面子的。这里面当然存在部分地区急于招商引资的心态,或是其他不可言说的问题。于是,偏远省份、弱后省份都成为了“交易场所强省”。

2、管理混乱

第一、历史审批的原因,如经信委早年批复过的交易场所,商务委一般不会去管理,金融办也不会去管。

第二、有的部门想让权,有的部门想扩权。

第三、由于地方监管部门的成立时间不长,拥有的协调能力不够,容易手到其他部门。

3、学术之乱

这个就更多了,在国内很多领域、行业都有很多所谓专家,专家不专是正常的事情,专家善于忽悠,把假的说成成真的,把没有的说成有的。这让政府和监管者、一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都着了道,都认为交易场所的作用巨大,没它不行,错过了电商,不能错过交易场所,什么都可以做交易场所。

于是,很多啼笑皆非的玩意都成了交易场所的项目。

作者本人对于文化类、碳排放、大数据交易保留看好态度,先确定好模式养活自己,不要为了炒作概念伸手向政府要补贴。也建议政府让长期多年不能够盈利或是夸大影响的交易场所解散。(这种不好的苗头已经蔓延,这个省有,那个省没有,这就落后了,结果每个省都建立不少其实毫无价值的交易场所,其实是在攀比。)

4、模式之乱

这个是天津的交易场所所带的头。过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有规矩的,保证金必须百分之二十,这个在之前的政府文件已经明确了。但是津贵所的模式创新和杠杆都超越了,并且在此之前国家交易场所都是自主产生交易价格及价格指数的,但是津贵所用了境外的数据,宣称打造国际定价权,这当然也是学术上忽悠的结果。

而另一家渤海商品交易所标新立异的模式是现货连续交易,其中持仓有“过夜费”,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家每日频繁交易,若一直持有,“过夜费”会造成投资者本金损耗,当然它的说法是设立这个的目的是让大家交割,但是真正想在某个价位买入后进行交割的群体却被这些模式和创新赶出局了。

而这些本是“耍流氓”的手段,忽悠政府的方式反而被其他地方效仿。

模式之乱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交易场所软件商造成的,由于天津在当年是具有一定政策环境的地区,交易场所软件商也乐于推荐这些“天津模式”。

5、营销之乱

主要是饱受诟病的会员单位的营销套路。其实营销本来都是比较正常的,有高大上的电视广播品牌宣传,也有百度、360的搜索推广。据了解实情的互联网圈内人透露,在医疗广告的问题被曝光后,在搜索引擎排第一的是现货行业广告,第二才是医疗行业。

营销模式一般也是电话营销,多为购买股民、房产、车辆高净值人员的电话,目前仍有人在用这种手段,虽然国家出台文件打击购买公民信息的法律法规,但是他们依旧逍遥法外。

网络营销、搜索引擎导入的人群被直接引入网络直播室聊天室。

营销之乱最为过分的模式是在婚恋网站登记或是以婚恋为目的,经过色诱、利诱,有专门针对中年成功男的,有专门针对中年离异女的,甚至有使用线下模式的,女的陪男的,让男的入金交易。

营销乱象主要是会员单位和投资者存在对赌,这种让对方的本金亏损成为自己的利润来源的模式,导致其在营销上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只要戴上了所谓“做市商”的帽子,好像就显得很高大上(应该让他们去了解到底什么是做市商,什么企业能够成为做市商,不要把金融领域的做市商概念给玩臭了)。

6、转型之乱

这也是2017年国内其他金融领域乱象的根源。由于交易场所从业人数众多,号称有1000万从业人员,交易场所一转型,这些人好比洪水野兽一般冲入到其他领域。于是,存在灰色(黑色)领域的网络外汇、网络外盘、港盘成了新的主战场,同时有一部分人流入了股票、期货、上海黄金交易所等。

为何无法有效监管?

因为地方管理口在整个地方政府的地位不同,建立时间长短不同,如金融办建立时间是比较短的,此前在政府部门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有的地方,鉴于商务部的相关管理文件就把权力移交给商务厅了,这造成了地方上有商务厅管理的、有金融办管理的、有文化厅管理的。

有效监管的前提是明白和熟练,第二是主动去监管,目前各地均未有效监管,形式上监管较多,但往往在收到大量举报后才被动监管。

若要把交易场所按时间点进行分割,有以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作为分割点的,很多人认为,津贵所是交易场所的真正元年;也有以38号文为分割点的,38号文之前是无批文时代,38号文后是有批文时代。

从无批文时代到有批文时代

交易场所乱象早在国务院38号文之前就存在,不过基本可控,多为农产品平台的问题。那个时候,交易场所虽然想开就就开,但是大家一般都不敢开,不愿意开,因为没有批文要求,那个时候的交易场所并无公信力。(部分交易场所为获得补助,会主动去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申报材料获得批文。)

虽然那个时候不需要批文就可以做,但是都怀有敬畏之心,不敢逾越法律法规。到了批文时代,交易场所的设立者已经呈现低端化,并且人人都想开交易场所,好比开个电商平台一样简单。

无批文时代不算乱,有批文时代才是真的乱了!

为什么金融乱象多涌入到交易场所,因为有政府批文,相当于有了政府背书,有批文才更多人相信,其实国内项目投资人、交易场所会员单位、投资者来参与也多是看到因为有批文,这个是合法的才进入这个领域。因为有批文,才让更多人认为这个可以做。于是,不明交易场所真谛去参与建立交易场所的部分国企、央企、上市企业进来了;专门做诈骗、专门做传销的一批人也看到了这个领域的“钱景”,更有甚者,有的骗子从海外回国做交易场所诈骗。

交易场所是一个大江湖,以前是一个单纯的领域,以企业客户为主,最后变成了三教九流无所不含。

其他金融产品多没有批文,如P2P根本没有批文一说。

谁给交易场所背书了?

第一是政府批文,第二是银行,第三是交易场所投资方的企业背景。

交易场所对外营销,第一都说自己有批文(当然有一些虚假平台用的是假批文),第二说自己有银行托管,第三说自己的投资方背景,什么国企入股、上市公司入股等等。若不是这些背书,根本不会有这么多人去参与交易场所的投资。

交易场所应该归谁管?

既然有金融属性,让文化厅、商务厅去管理,这两个部门对于金融领域专业吗?即使有的省份是金融办在全盘管理,但是人员配置很少。应该明确地方交易场所只让金融办管理,并且只能是省政府金融办,下级金融办最多是协助管理。

交易场所越界了,触碰的是整个国内金融资本市场的利益和发展,扰乱了秩序,证监会就应该强势出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2016年岁末强势发言“要守土有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表态,不仅仅证监会打非局应该管,同时各地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都应该举报。国内原油期货这么晚还未上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交易场所上了原油现货项目,扰乱了原油期货的布局和进程。

目前最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大多数交易场所从业者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一口一个国内股票期货存在大量问题,国外的金融产品怎么了得,怎么国外可以到国内就不行了。把国外金融当权威,把国内的金融当成是不可信任的产品,把一些坑蒙拐骗认为是理所当然。同时,大量人员对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外汇管理局都极为不屑,甚至2017年还有部分人群叫嚣和攻击。(来源:鹿头社,有删节)

往期精彩回顾


传本轮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将于明年3月结束

国内外汇市场主流合规平台商名单大全

10月现货行业新增12家交易平台(名单)

重磅!行业老大天津贵金属交易所被判组织非法期货交易

全国首例!上市公司参股交易场所被解散

又一外汇平台公告终止出金,跑路前还不忘套路一把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虚假交易商“黑名单”(共630家)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外汇“黑名单” 7家平台上榜(名单)

青海省发布第三批清理整顿涉企名单 3家企业上榜

酒世纪商城,一个连官方公众号客服电话都作假的微盘平台

假如你也遭遇黑平台,这个办法或许可以追回损失

互联网外汇理财平台:有的涉嫌造假,有的涉嫌传销

4个工作日过去了,IC客服依然失联,官方无任何回应

2017年前三季度180多家交易场所获得核准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山西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开业运营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黑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