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科学种族主义探讨瑞典谜之“扛疫”

北欧模式Arwen 北欧模式 2022-03-28

请点击上方蓝色“北欧模式”关注本公众号!


从科学种族主义探讨瑞典谜之“扛疫”

 

作者:生命无价

 

从今年初开始,瑞典的谜之“扛疫”政策刷新了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认知。不少人忍不住要问,瑞典为什么和其他国家如此不一样?笔者最近接触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并且查阅了一些资料。在此通过《北欧模式》这个平台和广大网友一起分享。

 

西方国家在制定新冠抗疫策略时,普遍有两股力量在对着干:医生和科学家们建议封城,而政客们则反对封城。这两股力量对抗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很多国家虽然有了名义上的封城,但执行起来就成了完全不到位的“半吊子”,既影响平民生活也无法铲除新冠。而且只要社会稍微解禁,病毒瞬间就卷土重来。但瑞典的情形却完全不一样。在瑞典,坚持不封城的是以瑞典公共卫生局首席流行病学家,人称安国师的Anders Tegnell为首的主流科学家们,他们给出的建议是:让疫情尽量自然发展。

 

是什么让瑞典的科学家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这么不一样?我们在这里可以追溯一段瑞典的黑历史。在上世纪初期,有四个西方国家决定把孟德尔遗传学推广到人类身上,推动了“人种改良学”(Eugenics)在西方的诞生。这四个国家是英国,德国,美国和瑞典。

 

当年拥有大片海外殖民地的英国用“高等人种就是要主宰低等人种”的种族思想来维持殖民统治。德国把种族理论作为屠杀犹太人和东欧斯拉夫民族的理由。虽然纳粹德国一直强调犹太人很富有,但当年这个小群体掌握的资源毕竟比不上东欧大面积的肥沃土地。在二战期间,德国在占领西欧国家之后主要采取拉拢与和亲政策,而对东欧国家却实行了种族屠杀。据战后统计,德国占领的西欧国家人口和1939年开战时相比减少了1-2%左右,而东欧则有10-20%的人口被消灭掉了。


与英德不同的是,美国和瑞典没有去努力输出自己的种族思想去祸害其他国家的人,而是主要用它来祸害自己本国的国民。美国的种族问题众所周知,从19世纪末的排华法案到今年的佛洛依德之死,种族主义的罪恶简直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但瑞典同美国不一样,历史上并非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他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以当时大家认为最优等的日耳曼民族为主体。在这种大家都同属一个民族的情况下,瑞典是如何以种族主义思想祸害自己的国民呢?且听笔者慢慢讲。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种族理论当作正经科学的国家。在1909年,瑞典学术界成立了一个“瑞典人种改良学会”( Svenska sällskapet för rashygien)。瑞典语的Rashygien,直译为“种族卫生学”,即研究通过卫生手段保持种族纯净的一学科,也被翻译为“优生学”或者“善种学”。这个协会里面有很多当年的泰斗级科学家。其中协会管理层中有一名骨干叫Svante Arrhenius,他是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也是瑞典第一个诺奖获得者。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至今还有一条街道Svante Arrhenius väg,正是以这名科学家命名,位于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校园内。



1918年,瑞典人种改良学会举办了一个全国巡回的“人种展览”(Folktyputställning)。同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校长Frithiof Lennmalm提出: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应该出钱创办科学种族主义(Rasbiologi)研究所。瑞典语的Rasbiologi,直译为“种族生物学”,英文翻译为Scientific racism,即“科学种族主义”,是一种专门为种族主义思想寻找科学证据支持的学科。当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对此提议表示一致支持。卡罗林斯卡的高层对此进行了讨论,内部表决的结果是9人反对8人支持。但投反对票的那些人并不是因为认为科学种族主义本身有何不妥,而是觉得这个学科过于重要,不能只靠诺贝尔基金会资助,而是应该让瑞典政府出资。后来在1922年,瑞典政府在乌普萨拉建立了“国家科学种族主义研究院”(Statens institut för rasbiologi),第一任院长为医生出身的Hermann Lundborg。当时瑞典整个学术圈普遍支持这个决定,因为人们认为科学种族主义的理论能“帮助建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很多社会名流也支持科学种族主义研究,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elma Lagerlöf,《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

 

                           

Herman Bernhard Lundborg,国家种族生物学研究院首任院长

 


种族生物学研究院旧址,如今已变为乌普萨拉大学的人类基因学研究院

 

科学种族主义研究院的研究最初的目的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瑞典社会的各个公民群体的优劣,涉及的课题包括比如人种与精神疾病和犯罪之间的关联。这些研究成果后来通过学术交流被分享到了纳粹德国,为希特勒后来的行动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在科学种族主义理论和“保持瑞典血统纯净”的思想引导下,瑞典政府在1934年通过了一项强制绝育的法律。这项法律最初主要针对的是有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的女性。到了1941年,绝育范围被扩大,还包括了生理障碍以及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人(asociala)。在实际操作中,被绝育的大部分女性来自社会的弱势群体。绝育的理由很多时候非常模棱两可,比如“不洁身自好”或者“无固定居所”都可以成为借口。所有这些绝育手术背后有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防止她们污染高贵的瑞典血统”。绝育手术的高峰时期在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以后,绝育法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最终于1976年被废除。但在1972年,瑞典在新颁布的“性别归属法”(Könstillhörighetslag)里面加入了一个奇葩条款:如果一个变性人想要合法改变性别并且做变性手术,那这个人必须先绝育,原因是因为“不能允许变性人繁衍后代”以及“变性人会影响家族传承”等。这项法律是瑞典福利社会和人种改良学的一种奇葩组合。按照福利社会的原则,变性手术主要开销由政府来承担。但按照人种改良学理论,变性人会影响人种的质量,所以要被剥夺生育能力。政府在帮助国民的同时也在伤害他们。2007年,政府的一项调查还煞有其事地提出,性别归属法的绝育部分应该变成简单的“摘除性器官”也就是阉割。因为这样一来,变性人还有机会把自己的精子卵子做冷冻处理,未来可以进行人工授精和代孕。这个建议遭到社会多方的谴责,也让人们更加注意到了性别归属法的绝育要求。在2009年,欧盟委员会判定这个法律条款严重违背了欧盟公约。但直到2012年,政府才在社会群体的施压和诸多诉讼之后艰难地废除了性别归属法对绝育的要求。


写到这里,各位读者可能觉得扯远了。笔者想说的是,科学种族主义和绝育法那些并不遥远的历史说明了一个事情,那就是瑞典的精英阶层一直存在一种神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人种优化”的思想。在历史上,政府甚至嫌人类自然进化的速度过慢,推出过政策来加快“人种优化”的进程。当其他国家的医生和科学家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而建议封城的时候,以安国师为首的一批瑞典科学家们却在社会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下否认新冠病毒的危害,并且完全的左右了瑞典的抗疫政策。


这里值得一提的另一点是,瑞典和其他国家的医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是很多其他国家的医生在医学院毕业或者拿到医生执照的时候,都是要按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进行正式宣誓的。但是瑞典在1886年取消了这个宣誓仪式,因为在当时瑞典的医疗改革进程中,医生不再被认为是独立的专业人士,而成了公共医疗系统中的“公务员”,遵从卫生部的指令成了对瑞典医生来说更重要的事情。


在脸书上,安国师粉丝群的人数比所有其它瑞典新冠讨论群的人数都要多。笔者在粉丝群卧底几天后发现,任何一篇给国师吹彩虹屁的帖子都能轻松拿到上百个赞(或者爱心)。粉丝们对国师的崇拜有一点虾粉圈的味道。很多人对因新冠去世的人表现出一种神奇的态度,那就是“他们死了是因为他们弱或者老,而不是因为新冠可怕”。直到昨天,笔者还看到脸书群有人念念不忘地讨论,说有多少新冠死者即使不死于新冠,也会在今年就死于流感或者其它疾病。如果死者是年轻人,这些人会说“她/他肯定有基础病,我们健康强壮的人不用怕”。对于那些呼吁戴口罩的人,这些人会说“你想戴口罩没人拦着你呀”,话里话外流露出一种“你弱你才要戴口罩,我们强所以不用”的情绪。


瑞典教育学教授Mona Holmqvist上个月在瑞典日报SvD上面特意撰稿批评了这种态度。她写道:“在瑞典,关于口罩的讨论误入了一个歧途。在其他国家,人们戴口罩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戴上(并不怎么舒服的)口罩是为了表示自己对高危群体的同情和关照。而在瑞典,人们被灌输的信息是‘那些弱者和容易焦虑的人爱戴口罩就让他们戴去吧’”。Holmqvist还提出,因为自己呼出去的空气可能携带病毒(无症状传染),口罩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别人,然后才是保护自己。但在瑞典存在一个教育误区,而这个误区让瑞典人对于口罩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不过身为教育学家的Holmqvist最后还是表现出比较乐观的态度。她认为瑞典民众是有能力可以学会正确使用口罩以及正确理解戴口罩的意义的。安国师一直强调正确的戴口罩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戴错了会加速疫情的传播。Holmqvist教授表示她愿意从教育学角度提供一些建议,用来帮助瑞典民众学会正确佩戴口罩。

 

信息参考(高华们要敢说我编造,那就是证明自己是文盲看不懂外语,哇咔咔~)

https://qr.ae/pNWy63

https://topforeignstocks.com/2016/04/19/chart-world-war-ii-casualties-as-a-percentage-of-each-countrys-population/

https://popularhistoria.se/vetenskap/sveriges-forsta-nobelpristagare

https://www.svd.se/selma-lagerlof-kopplas-ihop-med-rasbiologi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te_Institute_for_Racial_Biology

https://sv.wikipedia.org/wiki/Tvångssterilisering_i_Sverige

https://www.svd.se/hur-kunde-det-ga-sa-galet-kring-munskydd-i-sverige

https://nyheter24.se/nyheter/inrikes/731989-aleks-sigfridsson-ar-fodd-med-fel-kon

https://lakartidningen.se/wp-content/uploads/OldPdfFiles/2001/23409.pdf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随意打赏!


北欧模式(微信公众号beioumoshi)更多文章:

瑞典新冠疫苗分配计划完成,看看你的省能拿到多少剂

疫情专题:丹麦夜总会关门,但换妻俱乐部允许开放

当全世界为疫苗上市而欢呼的时候,瑞典再次与众不同

疫情专题:因为新冠,在挪威的瑞典人被歧视

瑞典媒体社评:瑞典为团体迷思和傲慢付出沉重代价

芬兰疫情急剧恶化,中国驻芬使馆要求所有人登机均需申请二维码

OECD在报告中指出瑞典抗疫欧洲垫底,现承认数据有误

瑞典仅有不到10%的死于新冠疫情的养老院老人见到过医生

丹麦研究发现戴口罩防新冠感染的作用有限

三分之一的芬兰人表示在封锁状态下更有幸福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