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智宏观论坛】来有为:推动服务消费复苏,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来有为
美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本文字数:2673字
阅读时间:9分钟
2020年8月25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例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召开,主题为“中低收入阶层消费增长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美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来有为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一、服务消费是消费回补的重中之重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攀升,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大。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886元,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9%,比2017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居民最终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居民最终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也在逐步攀升。
由于大部分生活服务业具有面对面消费或人群聚集消费特征,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保持适当社交距离,这对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消费带来巨大的冲击。从2020年2月中下旬开始,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明显好转,依托美团平台大数据测算的全国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率和消费复苏率稳步回升。文化、休闲娱乐、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代表了消费升级的方向,市场需求旺盛,服务消费的回补空间大。
二、疫情催生了新兴服务消费,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一是服务的线上化率提高。疫情发生后,到家服务、线上健康、线上培训、远程办公等“云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扩展也将影响到疫情后的消费习惯,推动生活服务业尤其是餐饮和零售的线上化率进一步提升,线上服务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大。“十四五”期间,个性化、高品质的在线服务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是服务消费发展模式呈现新的积极变化。美团研究院2020年3月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高达71.7%的居民选择在美团等外卖平台点餐,41.6%的居民选择通过美团买菜、美团跑腿等线上平台购买生活必需品,使用闪购、京东等到家服务的消费用户的占比达到24.2% “手机下单、配送到家”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居民首选的生活服务消费方式,推动生鲜零售等消费升级新业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三是服务消费理念发生变化。健康意识增强,健康卫生是消费底线。消费者对消费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更加重视,对于需要人际接触的线下服务尤其如此。
四是无接触服务方式兴起。经过此次疫情,减少人员接触成为短期内消费者的关注点,也催生了服务消费方式的迭代更新。对于到家服务,无接触配送可以减少面对面接触带来的健康风险。对于到店服务,预约制可以减少店面人员聚集,有序安排服务。与传统服务方式相比,无接触服务的标准化程度更高,科技化与智能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并在餐饮、住宿、物流等多个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三、影响服务消费回补的障碍性因素
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沿,这为服务消费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和不可存储性,生活服务消费的回补不仅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意愿、收入、时间、心理等,而且与服务供给的价格、功能、接待能力等密切相关。
从供给端看,生活服务功能、消费环境与消费需求存在一定程度错配。经过疫情的洗礼,消费者对健康、卫生更加重视,对于需要人际接触的线下服务尤其如此。但是由于受疫情冲击,部分生活服务商户在疫情期间受到流动性约束,无法投入充足的资源对消费环境、经营场所进行改造和提升。再就是消费环境变化影响了商户的接待能力,一些生活服务行业通过预约制来控制客流,如公园、景区、博物馆等。
从需求端看,居民收入、信心、闲暇时间等对服务消费回补产生一定制约。一是疫情导致部分行业无法正常运转,这些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有所下降,进而影响服务消费。二是疫情属于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长并且疫情防控趋向常态化,导致部分消费者对收入的预期下降,他们倾向于减少消费,加大储蓄力度。三是消费时间和空间匹配影响消费实现。从消费时间来看,旅游、教育培训等生活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步性,回补消费需要“额外”的时间来保证。同时,由于服务空间的有限性,难以同时接纳更多消费者,这需要有效匹配需求和供给的时间、空间,充分利用服务供给能力。
四、推动服务消费回补的政策建议
一是推动服务业小店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小店带动大量就业,发展小店经济,既能够优化服务业供给,又能提高从业者的收入,促进消费。建议结合“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商业,为小店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载体,引导生活服务小店,提升专业特色,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小店经济发展格局。推动不同商圈、特色街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科学搭配不同商圈的业态,打造服务消费生态,提升吸引力。
二是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服务消费基础。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新就业,如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线上餐厅装修师、外卖运营规划师、试吃官、点评达人、外卖骑手、无人机驾驶员、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扩大灵活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转移支付收入,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收入,适度提高退休金、失业保险金水平,并及时足额发放,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补助力度。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普惠型服务消费信贷。
三是落实带薪休假等弹性假期制度,保障服务消费时间。加强保障居民消费闲暇,落实带薪休假等制度安排,必要时通过假期调休等方式创造新的“小长假”,进一步激发居民服务消费潜力;继续探索推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配套推出相关促销活动,丰富周五下午时段的消费体验,真正让“2.5天假期”发挥提振消费的作用。同时,引导不同人群错峰消费,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分时、分段预约。
四是通过发放消费券、策划消费节等促进服务消费。消费券对于保障收入受损群体生活和带动受损行业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扩大消费券发放区域和力度,鼓励、引导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扩大受益人群,坚持普惠原则,并重点向低收入群体、收入受疫情影响大的人群倾斜,发放更高额度的消费券;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优势、服务优势,优化消费券使用方式。
五是进一步巩固线上消费习惯,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疫情让一些没有接触过线上消费的中老年群体也开始尝试线上服务,疫情期间的刚性需求客观上改变了用户行为,后疫情时代要进一步巩固居民线上消费习惯,如万物皆可外卖、家政上门、社区团购等。同时,要提升行业的健康卫生水平,营造安心消费的环境。
六是大力发展新服务、新业态,推动服务多样化式。具体包括: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更新传统服务的体验模式、交付模式、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线上社交、云运动、云旅游、云学习、无接触服务、到家服务等新兴服务;发展社区团购等新兴电商,激发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支持发展美团买菜等生鲜零售新业态和美团优选等社区电商业态发展;推动产品和服务融合互动发展,将购物和服务体验融合,实现产品和服务相互促进;发展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民宿、共享充电等新业态,将一次性商品消费转变为中长期的服务消费,延长消费链条。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bozhi@cdrf.org.cn
为加强交流沟通,提高论坛质量,博智宏观论坛正式实行内部会员制,诚邀有关企业和人士加入。
扫描二维码或左下角“阅读全文”查看具体内容
精选文章
【博智宏观论坛】曹远征:从体制改革角度探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问题
欢迎扫码关注
博智宏观论坛
公众号ID
bozhi-cdrf
公众号ID
cdrf_news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坛内部会员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