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2期)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我国古籍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出现的书籍。
•古籍版本学研究对象:各种形式的古书版本(包括写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
•善本:国家图书馆收藏善本的断限为清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以前的古籍一般来说皆为善本。在现存古籍中,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
•单页古书版式结构:版框(边框、边栏);界行(界格);书口(中缝、版心、版口,记录署名、卷页、刻工、字数等);鱼尾(分单、双、黑、白、花鱼尾);象鼻(细黑口、大黑口,白口);天头(书眉);地脚。
•古书外形结构:书衣(书皮);书签;书首(书头);书根(可体协书名、册次);书脑;书脊(书背);包角。
•古书其他名称:书名页(封面、封页、内封、封面大题),指书衣后题写书名的一页。
扉页:(护页、副页),衬在书衣和书名页之间的空白页,常有藏书家的题记、跋语。
牌记:(墨围、木记、碑牌、书牌),文字周围大多围以长方形边框或图案,刻书者用以申明版权以及广告宣传的一种特殊标识。
•古书版本类别:重刻本(版式可不同)、覆刻本(翻刻本,字体可变)、影刻本、递修本、官修本、坊刻本、家刻本、写本(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抄本(传抄本、影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百衲本、拓本(黑底白字)、影印本。
•图书简史:
甲骨文:三千多年前殷商后期的遗物,是我国最古的史料。最初于1898年在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发现的。
金文:商代后起,为保存某些重要文件或纪念某些重大事件,便在青铜器上铭刻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也是我国珍贵的档案史料。
简策:周代末期出现的简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1930年在内蒙古发掘的居延汉简,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成册书籍。
帛书:在竹木简盛行的同时,春秋末年或战国出年出现了写在帛上的书;以后一千年间一直与竹木简同时行用,直到晋代纸书盛行,才被一起被取而代之。七十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彩帛画和帛书。
石经:传世最早的是秦国的石鼓,上面镌刻篆书,即“石鼓文”。
石经:将经书刻成石碑。东汉“熹平石经”、三国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五代后蜀“孟(永日)石经”、北宋“二体石经”、清乾隆“十三经”。
•东汉蔡伦改造造纸术。东晋末年,纸成为主要书写工具。
古籍用纸的种类按原料区分,有四种:麻纸、皮纸、竹纸、草纸。
•纸书装帧形式演变:卷轴装(盛行于汉魏六朝至隋唐五代,由卷、轴、 、带、签组成)、旋风装(由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形式,龙鳞装、旋风叶子)、经折装(折子装,多被佛道二教经典所采用)、梵夹装(古印度佛经原有的装帧形式,经文写在贝多树叶上)、蝴蝶装(唐末五代出现,盛行于宋元,册页装的最初形式)、包背装、线装(源于两宋之交,明中叶后盛行,今仍用)。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代中期以前。现存最早雕版印刷品:南朝鲜发现的汉译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咒》,《陀罗尼经咒》。
元初农学家王桢创制木活字,著《造活字印书法》。清规模最大的木活字印书,是乾隆年间摆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从书》。
铜活字源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最有名的出版家为无锡华氏“会通馆”“兰雪堂”和安氏“桂坡馆”。清代著名铜活字印本是雍正时内府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宋代形成三大刻书中心:两浙(欧体)、四川(颜体)、福建(柳体),其刻本分别称作浙本、蜀本、闽本。避讳较严。
官刻:监本、公使库本;家刻;坊刻(陈起,陈道人)
•元四大刻书中心:大都、平水、杭州、建阳,绝大多数用赵孟頫体,又称“吴兴体”,且多简字。元刻书特点概括为“黑口、赵字、无讳、多简”。
兴文署本;书院本(梅溪书院、西湖书院、象山书院);家刻(岳氏刻《九经》,称“相台本九经”,岳飞九世孙岳浚);坊刻(举业之书、元曲杂剧)
•明代刻书中心:建阳、苏州、杭州、金陵、新安、北京;明中叶后流行线装,插图本出现。
经厂本;南北监本;藩刻本(明代刻本中的精品;署藩、宁藩、晋藩);书帕本;家刻(汲古阁主人毛晋,“汲古阁本”);坊刻(建阳坊刻•“麻沙本”)
明代两大著名私人藏书家:天一阁主人范钦;汲古阁主人毛晋
明版本学理论代表:胡应麟《经籍会通》;祈承曗(火字旁)《嶦(三点水)生堂藏书约》
•清代刻书:武英殿本(殿本,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聚珍本”);官书局本。
•传说先秦孔子删定《诗》《书》等,整理出《六经》定本,可推为版本学先驱。
•清代版本学专著问世,集大成代表作:叶德辉《书林清话》。
清代版本学家分类:考订家、校 家、收藏家、鉴赏家、掠贩家。
•现代著名版本学家:张元济、傅增湘、王重民。
•古籍版本学两大基本技能:版本鉴定、版本考订(辨析古籍版本优劣 )。
•古籍版本鉴定基本方法:有根据牌记、刻工、讳字、原书序跋、后人题跋识语、藏书印记、著录、书名、卷数、目录、体例、衔名尊称谥号、书中所涉人物、年号、史实、地名、官名官署名、校勘、综合考辩等十几种方法。
第四节 古籍目录学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开创“史志目录”。
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
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
•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秘书总目》是在《崇文总目》和《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等目录的基础上修成的,其编纂人员至少有孙觌、倪涛、汪藻和刘彦适4人,成书时间在徽宗政和七年11月14日到八年闰9月1日之间,卷帙在66卷以上,著录数量在6000卷以下。全书定有总序、小类序、书目、提要这4部分,亡佚时间不会迟于南宋初期。
宋史志目录:四部《国史•艺文志》。
•宋私人藏书目录
南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部有解题的私人藏书目录。分经史子集四部,共45小类。全书有总序,每部前有大序,书目下有提要。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仿晁公武的《群斋读书志》编成的,其价值在于解题。其著录的书籍后来大部分佚失,由于解题尚存,为了解、考证已佚古籍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解题目录发端于汉代,到宋代趋于成熟。《群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是宋代解题书目之仅存者,代表宋代目录学的发展水平。
•清乾隆年间修成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封建时代图书分类法做了总结,将四部分类法推向高峰。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庞大的一部官修目录,中国封建社会图书分类法(目录著作)的集大成者。继承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一部提要目录。通过总序、小序、案语、提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对中国古代学术典籍作了一次总结。
《四库全书总目》又集中了封建社会图书分类法的矛盾,使四部分类法固有弊病更加突出。具有很大局限性,缺乏科学性,面对新的学科,新的著述,只能以附赘悬疣之法敷衍。
•中国古代目录的体例创自汉代刘向、刘歆的《别录》《七略》。《别录》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群书提要目录。
始于刘向刘歆的注重学术源流这一目录学宗旨,成为衡量目录学著作水平高低的尺度。
•我国古代目录体例:
1.部类有序,书目下有解题:有大、小序,为著录的每部书撰写提要(提要就是解题,刘向时称叙录)。现存宋代《崇文总目》、南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目解题》;清《四库全书总目》;
2.部类有序,书目下无解题:史志书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古籍目录体制分为:
政府藏书目录:现存明代杨士奇《文渊阁书目》;清《四库全书总目》
史志目录:正史的组成部分,史官在纂修正史时,以同一时期政府藏书目录作为依据编纂而成的。把一个朝代的藏书和著述状况,作为一个朝代历史的一个方面,随正史流传保存下来。由于不能太繁,史志目录一般没有提要。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断代著录方式,实际上是明末清初黄虞稷私人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删削而成)、《清史稿•艺文志》(断代)
私人藏书目录:我国私人藏书目录,始于南朝梁任昉。包括我国目录学史上著名的两部提要目录:南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明末清初黄虞稷私人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据此删削成《明史•艺文志》),还是清人补作南宋、辽、金、元艺文志的重要依据。
缺点:未能包举一代之藏。
•古籍目录的性质:综合目录、专科目录、特殊目录。
我国最早的专科目录,是汉武帝时杨仆的《兵录》。
特殊目录:性质特殊,有某种特定的含义,适应某种特定的需要,又不仅仅局限于一科的目录。如:丛书目录、禁书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善本目录、敦煌遗书目录等。
~●~●~●~●~●~●~
【古代汉语】
北大课堂【视频】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
【古代文学】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系列)
中国文学史
~●~●~●~●~●~●~
延伸阅读: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