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笔记| 中国文学史 明代文学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三发布古代文学。发布时间分别为7:00、9:00。
~●~●~●~●~●~●~
——▲以上内容非正文▲——
❉
◎袁行霈版◎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15C末后,明诗文领域出现新变,重要特征:文学复古思潮的活跃。
二、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复古旗帜下,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及台阁体影响形成的委靡不振的局面,重新构筑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对民间俗文学重视。
三、由于过分重法度格调等规则,陷入拟古窠臼,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四、唐宋派以学唐宋古文为旨归。
一、明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
(一)前七子主要活动在弘治、正德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以李梦阳为核心。
(二)背景:
1.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虽对台阁文学有一定冲击,但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习气。
2.明初以来,理学风气影响到文学领域,使文学理气化活跃。
(三)理论:
1.李梦阳等前七子以复古自命,实质:借助复古手段欲达到变革的目的。
2.对文学现状的不满与对文学本质的新理解,如李梦阳的复古主张:
(1)提出“宋德兴而古之文废矣”(《论学上篇》),认为“今之文”受宋儒理学风气的影响,用同一种道德模式塑造不同的人物,造成“文其人如其人”的古文精神丧失。
(2)贬斥“主理”现象的同时,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将民间创作与文人作品对比,以为“真诗乃在民间”:“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文人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诗集自序》);与何景明赞赏《锁南枝》类在市井传唱的民间时调。
(3)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提出怀疑,具挑战性;“真诗在民间”说反映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特征,散发出庶民化气息。
3.以复古入手改变文学现状的态度也包含某些弊端:过多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影响作家情感自由流露,“守古而尺尺寸寸之”。
二、前七子创作除大量拟古之作外:
(一)重视时政题材,这跟前七子一些成员的政治命运和干预时政的勇气有关:或描写生活遭遇,或直言政治弊端与民生忧苦,有较浓厚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
1.如李梦阳《述愤》《离愤》《叫天歌》《时命篇》《杂诗三十二首》等。
2.何景明《点兵行》《玄明宫行》。
3.王九思《马嵬废庙行》、边贡《运夫谣送方文玉督运》、王廷相《赭袍将军谣》等。
(二)注意表现民间生活,偶有佳作,如何景明《津打鱼歌》。
(三)一些下层的市井人物成为前七子表现对象。如李梦阳《梅山先生墓志铭》《明故王文显墓志铭》《潜虬山人记》《鲍允亨传》等都是为商人作的传记、记事作品。
一、法度格调的强化与具体化。
(一)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举起复古大旗。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以王世贞声望最显,影响最大。
(二)后七子的复古主张。
1.很大程度上承接前七子文学思想,以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明史·李攀龙传》。
2.后七子比前七子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强化和具体化,如理论集大成者王世贞:
(1)“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结合才思谈格调。
(2)主张诗文创作都要重视“法”的准则,落实到具体作品的辞采、句法、结构上都有具体讲究,如“篇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唤有应”,“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者”,“字法有虚有实,有沉有响”(《艺苑卮言》)。
(3)强调格调要“本于情实”(《陈子吉诗选序》)和“因意见法”(《五岳山房文稿序》),重视作家的思想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4)晚年反省格调说时,将主格调者分成2种:“先有它人而后有我”的“用于格者”;在“先有己”的基础上学习古人“用格者”,提出“有真我而后有真诗”(《邹黄州鹪鹩集序》)主张。
同时,后七子曾对当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影响的唐宋派文人“惮于修辞,理胜相掩”(李攀龙《送王元美序》)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击中了唐宋派一些作品理气过重的弱点。
(三)弊病: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难脱蹈袭的窠臼。
二、创作。
(一)李攀龙古乐府及古体诗多有临摹痕迹,而一些七律七绝被人称作“高华矜贵,脱弃凡庸”,尤其是七绝,“有神无迹,语近情深”(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如七律《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二)创作量最大的:王世贞。
1.创作风格:拟古习气仍较浓厚。
2.一些拟古之作更锻炼精纯、气味雄厚,时寓变化,神情四溢,乐府及古体诗更如此,如《战城南》《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仿乐府《孔雀东南飞》)。
3.绝句短诗也有清新隽永之作,如《送内弟魏生还里》。
(三)谢榛:擅长五言近体,《明诗别裁集》:“句烹字炼,气逸调高,七子中故推独步”。注意字句锻炼及气韵高古是其诗歌一大特点,如《渡黄河》。
一、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创新与蹈袭相杂,体现出的功过是非相互错杂的特征。
(一)积极意义。
1.在复古旗帜下,重视文学独立的地位。
2.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增强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有一定的冲击。
(1)如后七子提出重“辞”轻“理”的主张,虽有过多注重文学形式的一面,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以重形式的手段来摆脱文学受道德说教束缚的要求。
(2)前七子明确将复古目的与文学表现真情实感、刻画真实人生的追求联系。
(二)弊端。
1.在复古过程中寻求消除文学旧误区的办法,陷入拟古的圈子徘徊,特征: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的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影响创作水准。
2.蹈袭的篇章,如王世贞拟《上邪》,李攀龙拟《陌上桑》。
二、影响。
(一)如沈德潜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论点中吸取内容,重举复古旗帜,并着眼格调,直承前后七子复古衣钵。
(二)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如公安派袁宏道赞赏民间传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作品“多真声”;王世贞“有真我而后有真诗”的看法,可从公安派直抒胸臆的“性灵说”中找到影子。
一、唐宋派。
(一)嘉靖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复古流派。
(二)理论主张。
1.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反拨对象,倡唐宋文风。
2.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但各人趣味不同。
(1)王慎中初倡取法秦、汉古文,后“已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明史·王慎中传》),把欧、曾作文之法当作重点学习对象。
(2)唐顺之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曾巩)”(《与王遵岩参政》)。
(3)茅坤曾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将上述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3.创作主张。
(1)重文以明道的做法,王慎中《答廖东雩提学》“文与道非二也”,作文应“浸涵六经之言,以博其旨趣”,使文章贯六经、趋“圣贤之道”内核,明道色彩较浓厚。
(2)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论及文章“本色”,认为“但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
①虽也强调“开阖首尾、经纬错综”等文章之“法”,但又倡导重在表现作家胸臆。
②“本色”论也包含文以明道的精神实质,“直据胸臆,信手写出”的前提是“洗涤心源”,即指正心弭欲,加强自身道德涵养,体味圣贤之道,遵循儒家修身养德、端正人心的道德完善原则。
③讲究先道德后文章、将道德涵养融贯到文风中,以写“字字发明古圣贤之蕴”(《与王尧衢书》)的文章。
二、一些较成功的作品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
(一)如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叙广右战功》。
(二)成就较高首推归有光。
1.散文方面,既崇司马迁《史记》,“得其神理”,又尊尚唐宋诸家,择取学古对象上更显宽泛;对后七子复古活动不满,对“琢句为工”的模拟风气难以容忍。
2.归散文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使人真切生动,回味无穷。如《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更多考研真题,请查看历史消息!
❉
~●~●~●~●~●~●~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全集)
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第二章 秦汉文学
28 《史记》的思想内容
27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
26 西汉后期和东汉的论说散文
25 西汉前期和中期的论说散文
24 秦汉文学总论
第一章 先秦文学
23 屈原的影响和宋玉
21 《韩非子》(二)
20 《韩非子》(一)
第二讲
《楚辞》的作者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第一讲
唐风·山有枢
王风·君子于役
周南·关雎(下)
诗经 绪言(骆玉明)
二、有仁义,行王道
名章精读(齐桓晋文之事章)
名章精读(国天下莫强焉章)
名章精读(寡人之于国也章)
名章精读(孟子见梁惠王章)
《梁惠王上》篇概说
《孟子》的成书流传和内容结构
课程说明
明代文学
明代前期诗文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绪 论
元代文学
元代诗文
元代散曲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李商隐
晚唐诗歌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大历诗风
杜甫
辞赋、骈文与散文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东汉文人诗
先秦文学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广告合作请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