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味日淡,不如去看看千年前成都人民春节怎么玩!

成都方志 成都职工 2020-08-20


还有几天

就又要到我们的农历新年


很多人都说节日不再像节日

年味变淡了


亲戚的寒暄、“平常”的年夜饭

“无聊的春晚”……

过年似乎变得越来越没意思


当聚会成了各自玩手机,年味也越来越淡




“我们小时候,好吃的、新衣服过年才买,现在平时吃穿用度样样不缺,年货准备什么?年饭吃什么呢?日子好了,反而找不到儿时对春节的期盼,过年也一年也不如一年热闹了。”





大家都想着找回“年味”,不想随随便便过个年,那往往就是从增强仪式感入手。与其抱怨春节无聊,不如去认真了解怎么样让我们的生活有趣起来。咱们成都人,自古以来在“玩”的方面,可从来没有认过输。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形成成都人张弛有道、勤劳与闲适游乐兼得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成都人的“好游乐”之俗。宋代是游乐活动最盛的时期,号称“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踏青、药市之集尤盛,动至连月。”游乐活动有如下特点:



一是与人文活动紧密结合



当时成都最盛大的游乐活动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九日的浣花大游江。该习俗源自唐代,为纪念曾在浣花溪畔生活过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及有功于成都人的浣花夫人而兴起,到宋代形成官民同乐的大型遨游活动。这一天,“倾城而往,里巷阒然”,成为成都全民狂欢的节日


浣花夫人



此外还有登山游(如登北郊学射山,沿袭蜀汉刘禅学射旧事)、寺院游(如游安福寺、大慈寺、昭觉寺、净众寺等名刹)、园林游(如游西园、东园、合江园、赵园等宋代名园),都热闹非凡,且都与人文活动紧密相关。



二是与岁时节庆紧密结合


宋代成都从年初到年末皆有节日,游乐活动伴随节庆终岁进行。著名诗人田况到成都为官,曾作《成都遨游诗》一组,描写了当时从年初到年末成都21个节庆的游乐盛况。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杜甫、高适二人曾在“人日”作诗唱和,故后世成都在“人日游草堂”以纪念诗人杜甫


当时成都的节庆几乎月月都有,尤其是自上元至四月十九日为游乐高潮,汇集了正月元日拜安福寺塔,正月十五到青羊宫、大慈寺、昭觉寺观灯,正月二十八日过保寿侯生日,二月二日“小游江”,二月十五日花朝会,三月踏青,四月十九日浣花大游江等,“游赏几无虚时”。



三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结合


宋代成都专业性和季节性市场空前繁荣,形成“月月有市”的繁华盛况。这些定期集市在进行商贸活动的同时,都伴有大量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当时成都人游乐活动的重要载体


三月蚕市模型


最热闹的是逛蚕市,如张仲舒《蚕市词》云:“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其次是逛灯会,灯会期间,出现“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的盛况。


夜市主要集中在各大寺院、五门楼及锦江一带,有谚曰:“锦江夜市连三鼓,石室书斋彻五更。”逛花会也是成都城内著名的游乐活动。这些活动一直传承到今天,成为成都人生活的一大特色。



四是与美食宴饮紧密结合


游宴之风在唐五代时已兴起,在宋代达到高潮。尤以官府举办的游宴活动最为盛大。每逢岁时节庆,游山玩水之余,官府都要举办盛大的宴会,而且名目繁多,如喜游宴、遨头宴、赏月宴、赏花宴、酬宾宴、避暑宴等


这些盛大的游宴活动多设在风景名胜之地(如大慈寺),往往是上至太守僚属、下至庶民百姓都一起参加,官民同欢。以至声势太大,闻于朝廷,成都太守还受到台谏官员的弹劾。


大慈寺


综观宋代成都的游乐活动,看似终岁进行,其实都是按照一定的时节或是节庆有序进行的。地点主要集中在锦江两岸、名刹古寺等风景名胜之地及重要的商业街区。规模宏大,常常是“士女骈集”、“倾城皆出”、“观者如堵”。官府虽然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但活动却并非上层社会独享,而是形成全民同乐的局面。


宋代是成都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出古代成都人民在辛勤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善于享受他们所创造的美好生活。勤劳与闲适这两种看起来反差强烈的因素,在成都城市文化中得到了和谐统一,并延续至今,推动着成都人不断地追求、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 都 地 方 志

修志问道,直笔著史


辑:Amber



文章精选


年味难找,这个地方竟然比国内过年更热闹!

快要跨年了,你离“猪”事皆宜还差这一步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