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市场的耳光,总是抽向一成不变的脸

2017-08-22 苗庆显 财经网在线

08年奥运会前有个很著名的广告,大意是“如果说东京奥运成就了索尼,汉城奥运会成就了三星,那么北京奥运又将成就谁”。


很明显,这是拉广告的广告,且效果极佳,很多大企业为了赞助商资质踏碎门槛挤破头。抢到的欢天喜地,就等台风一来,就可以像猪一样,哦错了,是像索尼三星一样上天了;没抢到的则忧心忡忡,苦思对策,寝食难安。


然而,对不起,你们想多了:史上投入最大、最豪华、最吸引眼球的奥运会,哪个品牌都没成就。巨大的赞助费花下去,更多的广告费投下去,结果是多数老百姓分不清牛奶的赞助商是伊利还是蒙牛,方便面的是康师傅还是统一,运动鞋的是阿迪还是耐克还是李宁。当然了,国际奥委会挣了几届奥运会都挣不到的钱。


北京奥运上宣传和公关做的最成功的当属李宁,获得了最大的关注,李宁漫步空中点燃火炬的形象让人记忆犹新。然而讽刺意味的是,08年后,由于貌似收到电商冲击,李宁品牌一衰再衰,至今仍未走出泥潭。



08年的北京奥运,是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市场“渠道为王”营销时代的结束。


这里的渠道指的是商品渠道和信息渠道:经销商、终端等销售环节属于商品渠道,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终端广告、公关宣传等属于信息渠道。


渠道为王的产生源自渠道资源的稀缺性和产品短缺,而结束这个时代的革命力量则是渠道碎片化和信息碎片化。


在短缺的八九十年代,你的产品只要有人经销有人卖,你的营销就做起来了,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在说“渠道(销售渠道)为王”,其实是在说掌控经销商最重要;后来终端的话语权大了起来,谁占据了更多终端资源,谁就能把营销做好,所以又一股脑“决胜终端”,导致目前的终端门槛高、费用高。


传播渠道更是如此,十年以前,能够在央视发出大声音的品牌几乎都会取得成功,后来凡是能傍上热点节目、事件的品牌也能取得成功,“高知名度产生高销量”,“投的多的广告就是好广告”,不管你是“不收礼啊不收礼”、还是“牛牛牛、狗狗狗”,都可以大大促进销售增长。


渠道为王时代的商业本质是跑马圈地,谁占据了更好的渠道、更好的载体、更好的资源,谁就会取得成功,空间价值获得了最大化体现。


2007年,一没多少员工,二没什么节目且刚成立不久的分众传媒,但它圈到了大量的空间,使之变为传播渠道,就实现了40亿的广告收入,这是一个空间价值最大化的极端例子。


近二十年的市场营销,看似眼花缭乱的国内市场,中国的企业几乎就在做三件事:广告、经销商、终端,事实上他们也不需要做更多事情即可取得成功,因为那是渠道为王的时代,抓住信息渠道、消费者与产品的接触渠道是最有效率的事情。


渠道为王时代的根本特征是:


1、有效的信息渠道相对有限,顶级的信息渠道如央视更是稀缺;


2、信息渠道是单向的,对待营销信息,多数消费者只有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很难进行反馈;


3、购买行为商圈化,大部分消费行为发生在固定商圈之内,其进入其它商圈进行消费的成本较高,这使得终端话语权变得无限大。


游戏规则正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渠道为王的根本特征正在被瓦解。


原来多数的消费行为是发生在购买半径五公里内的,而现在我们打开手机就可以买到各地的产品,有了海外购,你的购物半径就更升级了,变得跟香飘飘的杯子围起来那么大。


人人都在倾听,人人也都在表达,人人都在转述,个人可能会变成一个强大媒体;同时互联网解决了一个信息传播中亘古难题:使信息传播者与信息受众的大面积互动成为可能。我们突然多了无数获取信息的渠道,这让单个渠道的价值进一步降低。太多凌乱繁杂的信息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我们的注意力日益短缺。


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不再是渠道,而是注意力,一切可以吸引注意力的信息周围,都聚集了大大小小的信息渠道和商品渠道。按照习惯叫法,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之为“内容为王”吧。


关于“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的说法,已经由来已久。为正本溯源,我们来讲讲它的典故,是两个传媒大王默多克和雷石东的故事。


1986年,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萨姆纳·雷石东已经将偏安麻省一隅的汽车影院连锁,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影院连锁系统,这时他收购了维亚康姆有限网络,成立了维亚康姆集团,正式进军新闻娱乐界。


经过几年发展,面对强大的传媒巨头,巨大的行业压力,雷石东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策略,这就是那句著名的“谁做传送我不管,我就是要放上最好的内容。”因此,维亚康姆的策略也被人成为“内容为王”。


同时,面对最大的竞争对手新闻集团,雷石东还说了另外一句著名的话:“我们致力于内容,不像默多克那样把主要精力放在渠道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闻集团的经营策略,因此新闻集团也常被人称为“渠道为王”。


二十年来,两种策略在全球的传媒业的竞争可谓此起彼伏,一时瑜亮。


维亚康姆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MTV锁定青年、青少年的许多不同形态的节目,是派拉蒙公司的《阿甘正传》、《教父》之类的电影经典,而新闻集团给我们的印象则是遍布全球的卫星电视网、权威和数量巨大的媒体——英国40%的报纸、澳大利亚2/3的报纸、全美40%的电视台。


毫无疑问,二者竞争的头十几年,新闻集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时至今日,默多克也比雷石东知名度大很多,但近些年维亚康姆已经后来居上,风头盖过了新闻集团,2013年至今,除了营业收入,在利润、利润率、收益率等各项指标上,维亚康姆(包含已经分出去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已经全面超越了新闻集团。



而中国版的“默雷之争”也在这些年上演,那就是康师傅和统一,不过火药味则要浓很多。


了解康师傅和统一两家企业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由于“通路精耕”体系的推广成功,康师傅比统一拥有更强的销售网络覆盖能力和终端管控能力。在品牌影响接近、产品相似的情况下,头些年康师傅把统一在市场可是收拾的不轻,“打统”是康师傅经常采用的手段。


然而,从“老坛酸菜”开始,世道就变了。


跟以往一样,统一的老坛酸菜成功后,康师傅推出了“陈坛酸菜牛肉面”,包装产品相似,也找了代言人。还是想凭借强大的网络和巨额推广费用,打压统一。


以往有效的手段,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昏招。因为它给统一本来就很好的“内容”又增加了新的“作料”,于是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的广告变成了“模仿”篇,“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本来统一老坛酸菜的好内容仅仅是好口味而已,经康师傅这么一模仿,内容里又增加了故事的成分。


后来康师傅在昏招的路上越走越远,借《泰囧》大热之际,请了徐峥和王宝强两个明星做代言人,酸菜加量又加火腿肠的广告推出了,并且在广告中讽刺统一的酸菜太少。广告借助了2013年最火的栏目《中国好声音》为平台播出。然并卵,只是强化了康师傅“模仿者”、“山寨产品”的形象而已。



康师傅在与统一的对抗中,第一次完败。根源在于用以前“渠道为王”的思维来面对“内容为王”的市场,以为可以再次用销售渠道和传播渠道优势打压统一,可谓是另一种意义的YY营销。


随后,统一陆续发力,可谓如鱼得水。Alkaquan的水偷偷成功后(一没广告二没大力终端推广),15年统一饮料全面爆发,海之言和小茗同学凭借良好的产品概念、与消费者强有力的沟通再次惊艳市场,可谓内容营销成功的典范。反观康师傅业绩一路下滑,并在内容上再次遭受重创(地沟油事件),一个食品帝国正在摇摇欲坠。


养生堂和娃哈哈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够拍个电影的。


娃哈哈,以分销联合体名扬天下,其网络的庞大和对渠道的控制力有口皆碑,其广告投放量也相当惊人。早些年,娃哈哈的新品策略曾号称是“模仿式创新”,其实就是在“山寨”的基础上添加些新元素,但作为行业巨头,“吃相不能太难看”,美其名曰“模仿式创新”。


娃哈哈同城兄弟——养生堂是个“吃相比较优雅”的主,擅做产品创新,极富创意,长于造势。从“以内养外”的朵而胶囊、“有点甜”的农夫山泉、“喝前摇一摇”的农夫果园,到如今的东方树叶、打奶茶、高端矿泉水,几乎每个产品都创意十足、概念十足。


头些年,作为同城老大哥娃哈哈,经常利用其渠道优势“欺负”一下养生堂。你创新一个,我就后面跟进一个,你有三种水果,我有四种水果,你有水溶C100,我有HELLOC。

时光进入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有心的人们突然发现:“咦,这个江湖变了”,“东方树叶”和“打奶茶”成功之后,娃哈哈没什么动静,它不再跟在养生堂后面打了,农夫山泉的高端水成功了,娃哈哈还是没动静。


难道两位江湖大佬言归于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这就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其实哪有什么恩怨情仇,只是媒体和宣传的噱头而已。作为中国最高瞻远瞩的企业家之一,宗庆后老板对于市场趋势的把握自有常人难及之处。在“渠道说了算”的年代,娃哈哈渠道强传播力度大,身边有养生堂这么好的“产品研发部”,不跟白不跟。而现在是“内容为王”的年代,就不能刻舟求剑了,跟不好反倒会惹一身骚,康师傅就是明证。不是他们现在变得友好了,而是世易时移,竞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内容为王时代的根本特征是:


1、信息泛滥,产品众多,注意力是最为稀缺的资源;


2、如果你有好的内容,各种大大小小的渠道都会依附到你的身边,形成富集效应;


3、不同内容偏好形成不同社群,这是社群经济和粉丝营销的基础;


4、面对产品和品牌信息,消费者具有畅通的反馈和与其它用户交流的渠道。


时代大潮的力量是摧枯拉朽的,哪怕你拥有最强大的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都显得不堪一击。


曾经无比风光的央视,几乎是垄断性的占据了中国的传播渠道,“哪怕是一条狗,在央视上露脸半个月,也会成为名狗”,但如今占尽天时地利的央视,在与地方卫视的竞争中,一战败于电视剧,再战败于自办节目,仅靠新闻来“挽尊”。但这点尊严还经常被扒的一干二净,“很黄很暴力”、“我的小伙伴”、“我不姓福”,都来源于对央视新闻节目的揶揄,在内容为王的年代,掌握了庞大渠道的央视在面对这些攻击竟毫无还手之力。


掌握“内容为王”的根本特征,学会跟消费者沟通,掌握消费行为模式;找到专属自己产品的社群,打造属于目标群体的内容。才是这个年代营销成功的不二法门。


延伸阅读:

上帝下注科大讯飞时,似乎打了个盹:他手举起来了,注还没落下

万古江山谁是主?登台枭雄无数!

 

今年绝对是中国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年,港股里腾讯 舜宇市值一路飙升;中概股中 阿里 微博 京东频频新高;哀鸿遍野的A 股中,科大讯飞成为极少数的亮点,也一飞冲天


今日之中国企业,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早前,北京传来一个权威榜单,中国企业竞争力让全世界足以为之虎躯一震!
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MIT科技评论》,发布了2017年“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在这屈指可数的50家公司里,有9家来自中国!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独占鳌头的科大讯飞排到了榜单的第六位!

 

而前期格隆汇做了一个调查,询问谁是你心目中的“上帝下注的公司”,科大讯飞也是唯一一个堪堪入围的A股公司

 

问题在于:鲜花美酒之下,这颗子弹,究竟还能飞多久?

 

一、科大讯飞到底有多牛逼?


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科大讯飞之所有今天的江湖地位,其根本就在于它选择了一条又小又窄的路!这要从它的底层生态说起!

 

1、卡位语音入口,市场前景广阔

 

聊科大讯飞,要从互联网的前半场说起:互联网公司说到底是接口公司,阿里巴巴是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接口,微信是人与人之间社交的接口,滴滴是人与车的接口。接口公司初期的竞争焦点就是把更多的东西连接到接口上,后期就是形成垄断(平台),然后享受垄断带来的红利。

 

所以,互联网之争,就是从接口到平台之争!而接口则是切入竞争的要塞,平台则是保证一个企业财源滚滚(生生不息)的壁垒!

 

随着BAT三雄争霸,第二梯队的网易,京东,陌陌等枭雄搅弄江湖,割据一方,中国的互联网的前半场落下帷幕,帝国的车轮随着无形的烽火狼烟驶入下半场—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时代之争,极有可能是入口之争!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从用户这个人,到互联网控制的那个最终站点,中间要经过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是竞争的切入点。早期的网站层、搜索引擎层、浏览器层面、APP层面、OS层面以及硬件层等等。明显巨头们已占住要塞。


中期的导航站、输入法、安全管理软件等等。可惜的是这些切入层面的粘性都偏低,市场空间就小。还有什么地方是可以切入互联网、粘性够大、市场空间充分,同时还没有很多竞争的?

 

那就只能是比硬件层更基本的层级,介于机器和人之间的那个交互层。

 

可这个交互层的键盘、鼠标、触摸屏、姿态识别比如Wii这样的,可惜要么技术已经成熟,要么也有一些大的巨头在做了。

 

唯独语音交互这片蓝海,靠谱的竞争对手不多。(在科大讯飞起步的时候)

作为接入口的语音交互是什么概念?


在最理想情况下,一切人机交互的信息都要先从科大讯飞的平台上过一遍,以它为切入口。成功的语音识别技术会成为所有接口的接口,就像是Dos时代的键盘,Windows时代的鼠标,移动端时代的触摸屏,是每个人人通向信息网络的第一道关卡。你能想象这个市场空间吗?

 

而这种语音交互正是人工智能的一种!语音也是未来的智能入口。


2、浪潮之巅的技术

 

近百年来,总有些公司很幸运或是有意识无意识的站到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站上了这样的位置,大概率可以顺顺当当的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几十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波浪潮的来临!

 

外有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内有百度、腾讯、阿里它们无一不是被这样的浪潮推上了自己的帝国!一个企业的内在经营无疑是其自身命运的驱动力,然而永远都不要忘了时代这个大前提!

 

人工智能是下一波巨浪,这点已勿需置疑。而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这波巨浪上一席之地,也让它拿到通往某方帝国的一张船票!有人说科大讯飞会成为继BAT之后的下一个王者,你信么?笔者信!很少有公司是死于同类型公司之间竞争,大部分覆灭于降维打击!正如阿里可以玩死一波实体商店,弄死阿里的肯定不是和它一样做电商的京东和网易,必然是某种更高维的电商!

 

技术这种东西有自己规律与偶然性!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腾讯和阿里所做的AI更多的是围绕自己的业务场景来做。百度是全面转向AI的赛道,围绕着AI做开发做平台。科大讯飞业基本是全面转向AI,将应用,平台,开发一举拿下。

 

科大讯飞本身没有资源,它却是资源的整合大师,要是能把这种整合能力发挥到极致,它是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科大讯飞很幸运的在一个小而美的领域走上了前端,它至少具备了打击巨头们的基因:

 

至于处于“之巅的技术”笔者不好展开,大家看看下面这组数据,大概就能明白。

 

人工智能现在有运算智能、运动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这么几类。上述的语音识别,和无人驾驶,最基础的是要做到感知智能。

 

而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的领域,算是做到了最出色:

 

第四届CHiME challenge冠军;

连续11年在blizzard challenge夺冠;

KBP2016冠军;

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冠军;

 

以上四项比赛分别代表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知识图谱,逻辑运算四个层次。

 

说点具体的:苹果手机的中文Siri助手用的就是讯飞的技术,在今年两会上的实时翻译墙,用的也是讯飞的,2016年时候总理拿的那个晓译翻译机,也是由讯飞出品的。包括华为、美的、海尔、格力等等的声音交互技术,都是由讯飞提供的。

 

所以,以上的一切说明可以说明科大讯飞技术实力。

 

3、豪华且团结的团队

 

在说科大讯飞的技术团队之前,笔者先扯两点别的:

 

1、上市九年,董事长一分钱股票没卖过;

2、从2008年上市以来,公司30个核心成员没有一个离职。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笔者一样,看到这两点不由得虎躯一震。

 

关注科大讯飞以来,我对于它牛逼轰轰的技术从没质疑过,对于公司的掌舵人刘庆峰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执着与魄力有所耳闻。但是,高层离职率这个确实把我惊到了。目前人工智能无疑处于风口,科大讯飞的核心成员大多都是复合型人才,掌握着顶尖的技术。按照人性的逻辑,他们应该分分钟出来创业融资拉大炮啊,争相成为业界大佬啊。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全部愿意甘居人下,服从商业的逻辑去做事?我觉得这至少从侧面证实了科大讯飞灵魂人物们的掌舵能力!

 

说正经的:AI时代,核心是人才!说正经的。科大讯飞的前身是80年代的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99年底公司正式更名为科大讯飞,并在08年成功上市。其背后顶级的人工智能科研团队也是依托于中国科技大学的!公司研发人员在2016这一年就增长了84%,现在有3600多人人,大部分都是中国985、211里的优质人才。所以这个维度来讲,讯飞确实代表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水平。

 

这是一家性感的公司,然而我却几次都不敢贸然出手!上帝在下注科大讯飞时,似乎打了个盹儿,他手举起来了,注还没落下去!

 

因为这公司的瑕疵与优点一样明显。

 

二、在科大讯飞头顶轰鸣的资本:是白马王子,还是唐僧?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白马王子,他有可能是唐僧。

 

在今年A 股行情大背景下,科大讯飞今年股价一路狂奔,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依托于其业绩,而是饿晕了头的资本,并没有几条路可以选!

 

科大讯飞是个好公司,但是以其现在的商业模式和变现能力,资本的拔苗助长,毁了科大讯飞,也未可知!

 

1、高估值带来的高压环境

 

先看看近几年科大讯飞的PE走势:



科大讯飞所属计算机行业,我们统计在过去5年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动态)平均市盈率和市盈率中位数,发现计算机软件行业较低市盈率为25,常态市盈率为50,较高市盈率为75。而科大讯飞的最新市盈率为151.94!,按最乐观估计,到2019年,也还有70倍!


这个PE 值,对科大讯飞而言,是应有的奖赏,还是只是一群浪徒泡妞的聘礼?

 

因为P/E 除了“高”股价,更多表示了资本的高集中程度和高期望值!

 

而以科大讯飞目前的能力,是很难支撑这样的高期望值的。

 

我们看看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速!


暂不论科大讯飞的变现能力。从成长股最核心的营收和净利增速来看,科大讯飞的盈利之路,确定还有很一段漫长的征程!这漫漫长夜,科大讯飞头上笼罩的资本又有多少在做价值投资的,愿意不计较短期得失,陪科大讯飞完成这场长跑?

 

事实上,科大讯飞的语音到底寻找怎样的商业模式、怎么实现商业化,我相信,公司自己都在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反倒是饿得两眼发黑的资本,强行霸王硬上弓,不管三七二十一,顶上去再说!

 

这就必然造成估值与盈利的不匹配。

 

短期的、不那么刺眼的不匹配,大家会相安无事,但如果是长期的、越来越大的gap,一直不填,谁看着都会瘆得慌吧?

 

而一旦科大讯飞的灵魂一直跟不上资本的脚步,资本会怎么办?

 

没什么好说的,必然裹挟科大讯飞——资本从来就没什么好淫任何一家公司,在资本眼里,都只是实现和宣泄欲望的载体。

 

体量再大、再强硬的管理层,在资本的压力下,都很难保持一颗完全独立的心,更何况科大讯飞只是一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一旦科大讯飞的管理层,迫于业绩压力,在资本这个“野蛮人”的胁迫之下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他们的日子必然会变成“从怎么花钱(发展),转变为怎么赚钱(变现)”!讲故事、乃至为收购而收购,都是这么整出来的。

 

在资本淫威与高压之下,有多少公司能不跑歪?

 

反观当时的乐视,究竟是贾老板一开始就想好“生态化反”这个宇宙级的大剧本?还是股价的暴涨,逼着他继续开发新的故事来维持市值?当时,骑虎难下的贾老板,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资本“胁迫”,“逼上梁山”的吧?要知道,那个时候,十份投行报告,有十一份是大力看好乐视的。

 

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



打着爱的旗号,始乱终弃,是资本市场一直的玩法。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反思:到底是贾老板的吃相难看,还是资本的吃相更难看?!

 

而科大讯飞想要在人工智能的市场中虎口夺食,决不轻松。因为它的竞争者是整个互联网界的超级巨头。这样的高压环境,以科大讯飞目前的市场体量,一步错,全盘输


2、狂奔的股价带来的“侵蚀”

 

股价搭载想象力的狂奔,灵魂跟不上脚步,还会带来第二个显而易见的“毁人不倦”的影响。

 

科大讯飞市值从上市的44亿涨到现在的600多亿元,累计上涨了115%,目前股价60元左右。大家说天底之下,“谁”最开心?


掌门人刘庆峰们?不一定,到他们这个程度,多半是有点使命感了,账上的钱不一定能刺激得了他们!

 

大股东中科大和移动?他们显然是有格局的人......当然,最关键,他们也不敢拿。

 

买了科大讯飞的股票人?当然更不是。有几个是全仓?

 

答案是:被科大讯飞发了股权激励的核心员工。

 

科大讯飞一直舍得给员工分股权,仅今年1月初,就有948人获得股权。占到当时公司的股本总额的5.32%

 

科大讯飞限制性股票激励原本是为了对源头技术创新激励,增强对人才控盘能力。但是故事另一面是:一路狂飙的股价,会不会直接腐蚀掉科大讯飞牛逼轰轰的技术团队?

 

顶层的初创团队或许能够为了梦想和使命感,不为眼前的钞票(市值)所动,不计较短期得失(也只是或许)。

 

但茫茫中层呢?他们需不需要更好的房子、车子,以及更好的位置?毕竟,除了极少数要增加人类福祉、有使命感的人群,其他多数人的人生梦想,不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吗?

 

现在,一边是要花了吃奶的劲,也未见得一定能实现商业化的实业,一边是高高在上,随时可以确定套现的股权,谁会不动摇?谁会不心神荡漾?

 

曾记否,贾跃亭高位套现一百亿?

 

而这群人,要么是手握尖端AI技术的重点人才,要么是手掌千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是小,但是一旦他们被竞争对手利用,有没有可能围剿科大讯飞?

 

杭州和深圳现在有多少叫的出名号的公司,是出自阿里巴巴和腾讯!华为为何迟迟不选择上市?

 

永远都不要怀疑资本对团队的腐蚀作用!

 

王者之路本应该是条寂寞,远离人群与资本喧嚣的道路。而今年内有A股市场一片鸡毛,外有资金出口被堵住了。在资产荒之下,科大讯飞这颗看起来性感的独苗苗,被资本推向人声鼎沸的闹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风险。

 

如果科大讯飞短期就冲到一千亿市值(目前833亿),大概率的结果是是:树未倒,猢狲散!快马加鞭,各奔前程。兄弟们,我们来生再一起创业!

 

自带的隐忧

 

另外,讯飞是自带bug 的!

 

对,就是它的股权结构。

 

笔者看到这张表时,脑子里浮现的是《三国志》里的这段话:

 

今州城初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从上面的这张图表里,我们能看到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刘庆峰的股权只有7.99%,即使加上其他13名自然人股东以及同盟中科大的股权,股权也不到20%。而A股是不支持同股不同权,没办法设置超级投票权。

 

这意味着什么?

 

一旦创业者与资本发生对公司的控制权、管理权冲突,掌门人刘庆峰只有靠边站的份儿。

 

面对高估值、高资金抢筹科大讯飞,投资者是不是思考一下:股权分散会给科大讯飞未来的带来什么隐患?

 

1、万科股权之争,是否会在科大讯飞“上演”?

 

创业者与资本之间对公司控制权之争,一直是互联网企业的公司治理难题。有多少创业公司死在了股权结构不合理这条道上!

 

引进资本可以说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初期一般双方都会经历一段“蜜月期”,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或“起死回生”,资本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分歧会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资本方在大量资金投入后,要迫切地需要得到真金白银的效益回报。

 

这种时候,只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管理层迫于业绩压力迎合资本,改变正常的发展路径,由怎么花钱(发展)转变为怎么挣钱,这种追逐短期利益的行为很容易让公司走入歧途。

 

另一种就是公司管理层比较强势。资本为了“逐利”,就会千方百计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强权安插管理层,而创始人作为企业的塑造者,一般都会具有敢于冒险的个性,更多的思路会在于企业长远而深厚的发展,管理模式上更加注重人性化、人情化,对资金的关注度绝对不及投资者。资本与创始人在经营的思路与发展策略大相径庭,这样“管理之争”就开战了!“雷士风波”是更现实的教学案例。


2、在公司关键战略决策上,刘庆峰会不会被打压?

 

扯个八卦,科大讯飞在8月10日搞了波调研会,你们猜去了多少人?

 

除了叫得上名号的交银施罗德、Sanford C. Bernstein research、韩国投资、以及众多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231家机构投资者,还有112名个人投资者参加!总共343人调研,半个足球场才装的下!

 

以小见大,这个体量的调研团,资本的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在同日的交流会中,刘庆峰提到一点:“我们特别担心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不能够像亚马逊、华为那样形成压强战术。看准了机会,就能否迅速抓住。”一个企业若想成一番霸业,只能是灵魂人物掌握局势的方向盘掌舵人的胆识与战略眼光往往比资本看的更长远。而一旦资本方分摊掌舵手的控制权,企业的航道极易产生偏离。在关健决策上马失前蹄,棋局尽毁!

 

而因为股权分离,贝索斯(亚马逊CEO)能够不理华尔街,继续烧钱布局生态,市值逆天;掌握超级投票权刘强东,当初能不理会大股东—布局巨烧钱的物流,现在得以与阿里在电商上一决高下。

 

但是,这些科大讯飞却完全没有,在汹涌的资本面前,拿何筹码守住初心

 

3、会不会被恶意收购或举牌

 

再者从外部风险来看:如今科大讯飞根正苗红,风头正劲!而A股“举牌潮”这些年来势汹汹。野蛮人夹杂着资本意志、伴随着利益纠葛,恶意举牌,再或者是遭到恶意收购,刘庆峰的胜算有多少?

 

刘庆峰曾这样无奈地回应如何面对其现有的股权结构:“大股东是谁不重要,但是万一收购了影响到我们的战略方向就有问题了!”

 

目前,中国移动拥有其流通A股,刘庆峰持有科大讯飞的流通A股和限售流通A股,超过7%的股权以及15.55%的表决权,他和中科大资产经营公司是实际控制人,二者一基本致行动,总表决权约为19.56%;第一大股东中移动持股13.62%,在战略委员会有一票,不参与经营管理。但这它们三加起来也才33.18%,虽然目前科大讯飞其股价较高,短期举牌难度很大,但是近年来科大讯飞的股价波动很大,一旦股价出现回落,这种风险会增大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移动和中科大的支持,处于风口浪巅的科大讯飞被收购的可能性也很大,毕竟它在智能语音领域的实力太性感!良性收购还好,要是被竞争对手恶意收购,那就是被釜底抽薪了。


问题是,只要你足够性感,你就永远无法杜绝狼群的觊觎!

 

结语:

江山易得,家业难守!在资本的喧嚣中,对手的虎视眈眈中,众人的推崇中,更难守!事实上,科大讯飞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危险:商业模式还没找到,块头也还没长大,但性感却已外露。

 

王者之路本应该是条寂寞,远离人群喧嚣的道路,而现资本将科大讯飞逼至了人声鼎沸的闹市。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下,科大讯飞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蒙眼狂奔,更要自始至终的坚守。扛住、甚至远离资本的压力与诱惑,肃清内部的忧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而那天,才是上帝下注的手真的落下之时。

微信推荐 | 知识就是力量       订阅号:cjwzxnet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及时的经济金融信息,尽在财经网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