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于数字货币,中国可能在憋大招

2017-11-07 肖磊 财经网在线

数字货币对于中国来说,有天然的吸引力,中国发展互联网经济,以及数字经济,已经有了世界级别的成果,以至于像日本这样非常传统的经济强国,为了对抗中国的移动支付(阿里巴巴早前在日本推出了移动手机支付服务),一个由瑞穗金融集团和日本邮政银行牵头的银行财团,已获得日本央行(BoJ)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推出一种新型数字货币“J币”(J Coin),以便用智能手机为商品付款和转账。


中国货币市场的无纸化,速度是很快的,流通中的现金(纸币),2007年的时候是3万亿,目前是7万亿,十年间增长了130%,但整个货币的池子(M2),从十年前的40万亿,增长到了目前的165万亿,增长了300%。


也就是说,十年前,现金占整个货币总量的7.5%,而十年后的今年,现金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了4%,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我们离现金的消失已经为时不远。实际上丹麦等欧洲一些国家,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无现金化。


日本为什么着急推“J”币呢?其实我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受到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冲击,更多的可能是日本看到了未来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日本想一次性跳跃至新的阶段,而不是简单的跟随或模仿。


日本也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开发网银系统,或发展第三方支付,而是直接推出跟日元等价兑换的“J”币。日本推出“J”币,甚至是在合法化比特币在日本的支付功能之后,也就是说日本完全可以接受比特币这种支付方式。


新推的这个“J”币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在店内扫描二维码使用,消费者实际上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使用“J”币,然后再选择在线下是否兑换为日元,这就意味着,“J”币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了一种新的货币形态,从整个设计理念的角度,以及从使用和结算的角度,就已经超越了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和网银系统。


当然,日本想让民众摆脱对现金的依赖难度也很大,因为如果以交易额计,日本70%的交易用现金完成,是发达国家里面最高的。发达国家的现金使用率平均只有30%。


但我相信,日本最终会认识到数字货币带来的改变,很快也会接受数字货币在经济当中发挥的作用,最终向数字货币经济体跳跃式迈进。


中国目前在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银系统等方面诞生的优势,恰恰会使得对数字货币的发展不够重视,未来会不会被数字货币这趟列车甩下去,这就要看中国从官方层面,是什么样一个认知和态度。


不过从目前的一些内在表现看,中国可能已经认识到数字货币的威力,甚至可能早已深谋远虑,或者说正在憋大招。


我此前写了一篇分析,里面讲到,每当中国要合法化比特币交易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非常负面的东西,来影响决策者,同时日本和美国总是在第一时间发布对比特币的友好和利好消息。但假设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多准备,那么会不会将计就计呢?这是我最近思考的事情。


我们来看看中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


大家应该都明白,如果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要推出数字货币,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这跟几个宅男坐一起研究研究,就可以发个ICO代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要搞明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战略性定位,就要从非常严密的时间和事件关系当中去发掘。


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度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 ,并明确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其中首先启动的一个工作,就是建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同时做出了人员的任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姚前出任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副所长由科技司原副司局级干部、丝路基金信息科技总监狄刚出任。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设7个部门,且各有不同分工。在我看来,央行成立的这个数字货币研究所,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机构,而是数字货币研发机构,其目标就是研究和发行数字货币。


到了2017年1月11日,央行约谈国内几大比特币交易平台,而后监管组进驻交易所,一方面是给比特币交易降温,防止期货、融资融币等业务趋势性发展,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一次全面的学习和调研。


就在央行监管组进驻交易平台半个多月后,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的上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区块链技术,金融机构应该结合自己的调查技术研究,,着眼于时交易结算,资源利用,敏感数据保护以及加强区块链技术的风险预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金融行业和技术创新。”


请注意,李司长这句话里提到的每一个词,实际上都可以从比特币交易所找到相关处理办法,比如实时交易结算、敏感数据保护等。这就不难理解央行进驻比特币交易所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了。


那么央行到底想要推什么样的数字货币呢?


2017年5月,姚前可以说带着数字货币研究所最新的成果,发表了一次演讲,这个演讲很长,讲了很多东西,但我只说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点。


姚前认为,“人们大都认为比特币就代表数字货币。其实把比特币称为“准”或“类”数字货币较为合适。比特币、以太币等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数字化支付的技术信任问题,以太币的智能合约技术还可以开启新的商业应用模式。因此前景被投资者普遍看好,但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其背后的资产价值信任问题。BIS、IMF都指出,比特币背后缺乏强大的资产支撑,这样的弱点是致命的。虽然比特币名义上叫币,实质上只是一种非货币数字资产。广为人知的“虚拟货币”的定义,所谓的“虚拟”这一限定词,个人理解即为尚不够格之意。


姚前还讲到了关于两个松绑的问题,一是将数字货币和比特币进行松绑;二是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进行松绑


其实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今年9月4日出台的禁止代币发行的公告,实际上就把数字货币、区块链、比特币做了严格的区分,我甚至认为那个公告,一定经过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斟酌,甚至本身就出自数字货币研究所之手。


5月份的这次演讲,姚田还讲到了一点,当时欧洲央行也发布了一个报告,欧央行建议,允许非银行主体以1:1的比率,将银行存款转化为数字基础货币,依据是非银行主体使用数字基础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代替现金而非银行存款。欧央行认为,只要以取代现金为主,数字基础货币的负面效应就可以忽略不计。在起步阶段,可将央行数字货币定位成现金的补充或替代,直到获取更多的经验。这一循序渐进的思路理应成为大部分国家央行的共识。


姚田强调,该报告跟我们的思路是一致的。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已经有所明白,如果按照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此阶段结论,国家级数字货币,应该主要的目的是替代现金,而非银行存款。也就是说,存款那部分依然属于电子化的货币,存在你的网银系统,而真正的数字货币,是要把流通中的现金给替代掉。


那么如果中国央行要推出替代现金的数字货币,规模应该就是跟M0(流通中的现金)相等的7万亿水平。


但持有现金的民众,有什么动机去换成数字货币呢?


像印度一样,为了所谓的惩治贪污腐败,动不动就发行新钞,废掉旧钞,那么中国会不会以同样的目的,发行数字货币,废掉握在腐败分子手上的现钞呢?比如公布一个时间段,所有纸币如果不兑换成数字货币,限期作废,如果在此期限内兑换成数字货币,可以等同于法币来使用。效果会如何?


其实这都是假设,不过如果数字货币仅仅是法币的数字化,那就失去了数字货币的真正意义。


从数字货币研究所逐步释放出来的信息看,中国要发行的数字货币,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首先一个是,背后要有资产做背书,因为正如姚前所说,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其背后的资产价值信任问题。BIS、IMF都指出,比特币背后缺乏强大的资产支撑,这样的弱点是致命的。这个实际上就是说出了官方数字货币的最基本设计原则。


其次是,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会采用分布式记账等区块链技术。至于如何使用,不得而知。


第三个是,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第一阶段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如果对发行规模做个预测,应该是7万亿人民币左右。

 

其实中国的数字货币发展,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研发进度有很大的关系。


到了今年的10月12日,姚前再次发言,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有价值锚定,能够有效发挥货币功能。姚前从四个维度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剖析: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在价值上是信用货币;其次技术上看是加密货币;再次,实现上是算法货币;最后,应用场景上则是智能货币。


其实还是在回应几个核心问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为什么要有价值之锚;技术上为何必须要用加密、分布式记账等技术;应用层面如何重新定义,并有区别于当前的移动支付。


也是在上个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其中一个职位要求是“经济法”专业,职位简介是这样写的:负责数字货币相关法律研究及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法律事务工作。


如果是纯学术研究,其实牵扯不到法律问题,但如果已经到了数字货币快要推出的时候,或者说考虑数字货币的运行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研究法律问题,尤其是目前中国央行已经取缔ICO、关闭比特币交易所的时下,招聘法律相关人才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到了本月初,姚前的发言已经很有意思了。比如11月4日姚前在某会议上的发言是这样的:“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货币则是经济核心的核心,是流通在经济血脉里的血液,而法定数字货币堪称金融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对未来金融体系发展影响巨大。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对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可以看出,姚前已经在为准备推出的数字货币布道。再次说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根本就不是单纯的研究所,而是一个数字货币研发推广机构,而且研发任务紧迫,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同时,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个点值得重视,姚前还提到,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追踪性及相关技术属性可让中央银行追踪和监控数字货币投放后的流转,获取货币全息信息。


这里提到的流转,肯定不是网银转账这种流转,而是基于区块链的可追朔系统。


至此,关于中国发行的数字货币,似乎已经较为明朗。一方面会采用区块链技术,另一方面针对的应该是替代现金的这一规模市场。现在就只剩下一个问题需要弄明白,那就是中国官方发行的数字货币,会锚定什么价值标的。


关于这一点,我特别注意到了姚前的讲话,最早的时候,他强调数字货币必须要有价值锚定,而后提到了欧洲央行允许非银行主体以1:1的比率,将银行存款转化为数字基础货币;再到后来夸赞了一下,英国央行混合式加密货币RSCoin(它不仅具备分布分类账技术的优势,还拥有中央管理的传统货币的可控性)。但并没有对某一个类型特别的认可。


最后我才发现,中国央行要推的加密数字货币,可能其价值锚定,从一开始就已经想好了。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其实并不在复兴门那个央行总部,而是在北京德胜门附近某国际大厦内。这样重要的机构,为什么不设在央行总部呢?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一起的机构,或许你就明白了。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在“中钞国鼎”总部,跟中钞国鼎投资有限公司在同一层。中钞国鼎是个什么公司呢?我作为研究了这么多年黄金的分析师,对中钞国鼎实在太熟悉了,黄金投资者可能会更熟悉,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看这家公司的简介。


中钞国鼎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印钞造币衍生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贵金属投资、防伪印制和国际贵金属贸易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直属于国家法定货币生产企业——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上海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南京造币有限公司和长城金银精炼厂五大国有企业控股。业务范围包括:(一)贵金属产品:金质、银质纪念币、纪念章的制作销售;贵金属工艺品、礼品的研发、制作、销售;重大外事、庆典活动纪念品的制作、销售。(二)防伪印制产品:采用印钞专用纸张及工艺制作的各种证书、商标、票据等。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中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其中最想锚定的,是黄金。


如果按照替代现金的7万亿规模来算,需要黄金储备2.5万吨,这个数量正好相当于美国当年最辉煌的时候,把美元跟黄金挂钩时的黄金储备量。


数字货币要锚定黄金,当前中国的黄金积累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央行公开的黄金储备还不到2000吨,而中国民间黄金储量已经超过1万吨,如果数字货币的发行量是以每年3000亿左右的规模产出发售,正好差不多相当于年度中国的黄金进口和消耗量。


回过头来看,如果中国要完全禁止比特币交易所的开张,有底气拒绝其他非中心化的虚拟数字货币在中国的流转,那么只有让自己的数字货币跟黄金挂钩,才有能力去抗衡。如果中国官方的数字货币背后就是黄金,那么本身的吸引力,会高于大部分数字货币。


那么中国到底什么时候会放大招,推出数字货币呢?似乎还是不太着急,按照姚前的说法,目前各国探索的所谓数字货币,还是在提高支付效率上下功夫,中国因为有电子支付,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


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会超出人们的预期,中国可以一步到位的从传统经济跳跃至互联网经济,那么日本这样的国家,也有可能直接从纸币跳跃至数字货币,中国现有的,已经似乎很便捷的电子支付,或许本身就成了发展数字货币的麻醉药,而非垫脚石,从而失去一个历史周期。


既然在憋大招,那就放出来吧,不然憋太久了,时机就错过了。当年美国在确定打败日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全球性美元货币体系,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美元跟黄金挂钩),以及经济军事实力,在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至1971年,完成了美元的全球性扩张。对于中国来说,时不我待,这样的黄金时期,还能有几个三十年?


延伸阅读:


什么是货币,比特币还是胡椒粉?

据媒体报道,上周五,国际市场上比特币的价格飙升到7400美元,又双叒叕创下历史新高。而在有些地方,比特币还要更贵一些,比如在津巴布韦,比特币在当地交易所的价值达到了1.2万美元。众所周知,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空前绝后,近年来该国决定用美元等硬通货替代津巴布韦元,但因为市面上硬通货实在不够,所以大家对比特币格外热情。


津巴布韦央行曾发行过面值100万亿元的纸币

 

每一次比特币的大涨和暴跌,相信都会引发这个讨论:什么是货币

   

这个可真不太好说。因为只要大家的想象力够丰富,什么都可能是货币。

  

据说,在国外黑手党那里,乐高和比特币一样好用,只有值得信任的业内人士才懂得用乐高付款。


香烟曾经是美国监狱里的通用货币,现在成了方便面,交易的暗号里叫它“油炸黄金”。

 


还有更生猛的,最近一段时间,新西兰媒体发现:龙虾都被黑社会用作毒品交易的硬通货了。



而在古代,也有一种重口味的硬通货,那就是胡椒


黑胡椒与白胡椒


唐朝的胡椒:家有60吨胡椒的“大老虎”


唐朝代宗时期,有个大贪官,叫做元载,他出身贫寒,但挺有学问。当上宰相以前,他也做过不少好事,但自从当上宰相以后,他就收不住手了,开始拼命捞钱。当时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一共109个坊,可光元载一个人的房子就占了3个坊。天天吃喝玩乐,奢侈享受,比宫里还豪华。


最终皇帝不能忍了,公元777年,代宗皇帝下令把元载撤职抄家,并将他赐死。不出所料,在他的家里查获大量金银珠宝,但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们竟然从他家中找到800石的胡椒,约合60多吨。——元大人要是每天吃半斤胡椒面,够他从大唐一直吃到现在!


他要这么多胡椒做什么?难道宰相家开烧烤店?原来胡椒是舶来品,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引入中国。在唐朝,可以在茶中来点胡椒,茶香与胡椒香一起缭绕弥漫,胡椒也可煮酒,甜酒辣香,别有风味。由于风味独特、数量稀少,因此价格很高,加上它又便于储存携带,于是成了一种硬通货,谁的胡椒越多,就越有钱。


可胡椒再多,也带不进地府里。元载被行刑的时候,仰天长叹:只求快死!刽子手便将臭袜子往他嘴里一塞,随即手起刀落。后人感叹:“臭袜终须来塞口,枉收八百斛胡椒”。



宋元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胡椒贸易与影响也随之扩大。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载杭州“每日所食胡椒四十四担,而每担合二百二十三磅”。与唐朝相比,宋元时期的胡椒贸易无论是数量,还是消费范围,都大大拓展了,但仍然属于奢侈品。

 

明朝的胡椒:能给公务员当工资,能给男朋友买房子


到了明代,海外贸易兴盛,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胡椒贸易也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明朝前期,朱元璋推行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但为在周边国家中树立天朝大国形象,又不断遣使外出、接受朝贡。所谓朝贡,其实都是人家贡的少,明朝赏的多,属于赔本买卖。怎么维持下去呢?朝廷通过胡椒做文章,把朝贡进口的胡椒等香料列为专卖品,胡椒运销赚取超额利润,以此弥补整个朝贡贸易中的损失。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七年,朝廷仓库里的东南亚胡椒已经有上百万斤,到永乐年间,在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下,胡椒更是大量输入。据估算,明朝前期中国每年在东南亚收购的胡椒每年就达250万斤。这些胡椒,除了郑和下西洋期间直接采购外,朝贡国家运抵中国的胡椒,也全部被官方收购控制。入库的胡椒并不需要考虑销售,而是直接当钱用了,政府把胡椒按高价折算成官员俸禄或者赏赐官兵,赚取高额垄断利润。


政府一进一出的利润有多高?据记载,当时东南亚原产地的胡椒价格一般是100斤1到2两银子,而明朝政府折算成俸禄赏赐的时候,一般是按每斤10到20两银子计价,胡椒甚至比银子还贵!政府从胡椒专卖中赚到了不少好处,至于发工资拿到胡椒的小公务员,可能要去邻居家敲门了,“我们家有胡椒,想和您借点肉吃个烧烤,行不?”


这种人为抬高胡椒价格以支持朝贡体制的做法当然难以持久。明朝中期,私人商业势力兴起,大搞走私,进一步破坏了朝贡贸易,分割原来属于朝廷所把持的垄断利润。其中,胡椒正是重要的走私货物。甚至还有走私者冒充官方使臣,至东南亚收购胡椒等香料来卖。被香料的暴利所吸引,官员们也不甘示弱,利用出使外国的机会,私下携带货物回国贩卖。

 

最终,朝廷放弃海禁制度,对胡椒等香料贸易实施固定税率的关税。胡椒的价格也变得更加亲民。不过还是算得上硬通货。比如《金瓶梅》里李瓶儿要拿私房钱替男朋友西门庆买房,便指着床底下说:“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最终,这些香料卖了380两银子,而西门庆在清河县买了一处“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房产,也就是带两间门面的四层楼,才费了120两银子。《金瓶梅》虽然是写宋朝,但实际上反映的还是明朝中期的事情。直到了明朝末年,海南、云南等地居民学会了种植胡椒,胡椒逐渐成为普通的调味品,方才不足为奇了。


明代《金瓶梅》插图

 

西方的胡椒: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胡椒买罗马


别以为把胡椒当钱用只有中国人会干,欧洲人对胡椒的痴迷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古罗马,你可以用胡椒炫富。


据记载,罗马人喜爱食用香料调味的食品,并将这一饮食习惯视作是文明饮食的标志。此外,香料也是罗马人葬礼中的必备品。当时罗马帝国每年要花上1亿银币来进口胡椒等香料。胡椒在欧洲历史上长期都可以充当货币,胡椒可以用作妇女的嫁妆、租税,还可以用作对士兵的报酬和奖赏,胡椒袋在古代欧洲就是巨富的另一种说法,而“他没有胡椒”也常用来形容一个无足轻重的底层草根。


公元410 年,入侵的哥特人包围了罗马城,他们要求罗马人交出的赎金包括5000磅黄金、30000块银币、4000块丝绸、3000块红布料及3000磅胡椒。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胡椒却可以买下罗马!

    

因此,在当时,只有贵族才吃得起胡椒,才能在桌上摆胡椒瓶。比如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个著名的白银镀金胡椒瓶,大约是公元400年前后古罗马贵族的用品。据说胡椒瓶的头像是罗马帝国的某个皇后。不过当胡椒瓶在中国展览的时候,很多群众震惊了——这不是思聪哥吗?首富果然不是随便当的。

  

神似思聪的古罗马胡椒瓶


最终,在黄金和香料的召唤下,哥伦布带着他的梦想驶向“东印度”,结果找到西印度群岛和冒牌的胡椒(辣椒);而达·伽玛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真正的胡椒产地印度,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大航海时代从此开启,东西方的历史就此不同。

 

——央妈,酸辣粉,麻辣粉,特辣粉都行,记得多放点胡椒啊。

作者:四海夕阳

微信推荐 | 知识就是力量       订阅号:cjwzxnet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及时的经济金融信息,尽在财经网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