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首富的禁忌 自此,楼市再无第二个“王健林”

2017-12-19 财经网在线


一、王首富的禁忌


他曾说,万达成为跨国企业自己就会退休。现在看,经过这困难的一年,他退休的日子要推迟了。


11

王健林大风大浪都见过,面对“兽爷”的文章,这次却不淡定了。外面已经猜测了半年,说他“出事了”、“被限制出境”,但身处漩涡中心的他,一开始说恶意造谣,后来只是发发新闻通稿,露露合影,说明自己没事。

 

有人说他政商关系恶化,他就不停发布自己和各个政要见面的照片。有人说他乘私人飞机出境被拦截扣留,他很快就发布了身在香港的照片,证明自己出入自如。

 

7月19日,王健林低价贱卖了自己万达集团的酒店资产,以及声称“让迪士尼20年无法营利”的文旅城项目。孙宏斌欣赏他坚决,懂壮士断腕,说老王是个成功的企业家。

 

孙宏斌毕竟是孙宏斌。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欣赏老王的,还是有人期待着看他的滑铁卢。

 

万达29年,王健林一直是说一不二,讲究“绝对服从”的,大家已经习惯。面对名誉受损,他经常是起诉,“第一时间报案”,哪受过这样的委屈。

 

面对下半年一波又一波的流言,熟悉老王风格的人都知道,他真是挺能忍的。就连“吃鸡”的王思聪,微博上都不发言了,父子一心。当《王思聪消失的一百天》出来,说他“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都没回应,还真是可以。


但这次不一样。有人说他阻挠“一带一路”,已经滑铁卢了。

 

王健林是真的急了。万达的回应,8条批驳,反问句命令句并用,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怒气:“请作者拿出万达1万亿资产‘缩水大半’的证据来?”“全世界能找到第二家如此高速发展的企业吗?230个万达广场都视而不见吗?”“轮得着一个地产商吗?还真就用得着!”“说万达的钱都是向银行借来的站得住脚吗?”“这难道不是万达凝聚力的证明吗?”……

 

句句用力,这倒是恢复了老王的本色。还是在雄心勃勃开启海外投资的2012年,外界有人传“受某人牵连,董事长王健林被限制出境”,万达也发过一个类似的“郑重声明”:

 

“万达集团成立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严格守法。早已从制度上防止了行贿。万达在发展过程中,常打交道的各级官员数以千计,其中也有少数官员因腐败被查处,但从未有一人牵扯到万达。”

 

光说没用,有照片为证——王健林出席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进中组部座谈党建工作经验、获得2011年度“中华慈善奖”、接受中央领导接见、赴境外参加商务活动,以证明安好。

 

要想当个首富真是挺不容易的。

 

2

 

2017年初,王健林还曾高歌过一曲。

 

1月的万达年会上,他身边美女伴舞团簇,台下西装革履、佩戴胸牌的万达员工坐成一个圈疯狂拍照,王健林摇摆身体,满怀信心,用团长般的嗓音唱道:“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仍期待着把一切从头来过,我们既然曾经拥有。”

 

董事长那时候还是自信满满的,但也唱出了辉煌和暗淡的辩证法。早在2016年,在牛津大学解密万达国际化时,他就谈到过危机,把中国老祖宗搬出来了,认为有危也有机,是辩证法。“老子的辩证思想。这是一个很好的词。”

 

现在看,这也是个很好的总结。在这曲高歌几个月前,他刚刚谈过小目标的问题。他还说过,解决几十亿的资本金小意思,但刚谈完,好像感觉到点什么,又往回收了收:“不能说小意思吧,那好像话说的太狂了。”

 

那段时间,老王是有点狂。美国总统换届,他和美国电影协会主席见面时,对方问是否需要带话,王健林当时回答,“万达在美国投了100多亿美金,有2万多名员工,搞得不好,他们就没饭吃”。

 

2017年,整个上半年,老王底气十足。4月,接受莱昂内尔•巴伯采访时,谈到收购迪克•克拉克制片公司的交易因资本管制而告吹,王健林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海外自己融资解决,只是不愿意成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公司。”

 

到今年6月,他的万达集团总资产8826个小目标,2017年上半年收入1348.5亿。他拥有231座万达广场,而且正在发力国际化,响应中国企业走出去。豪气冲天。

 

那时的王健林,还是中国首富,站在人生巅峰,充满道路自信。他曾把这个秘诀归结为:“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这话是在哈佛说的。当万达开始国际化时,还是2012年。万达说:“立志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跨国企业,为中国民营企业争光。跨国发展面临着更无情的市场竞争,靠关系是行不通的。相信十年内,大家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万达。”


中间那句说得准了点。和各国政要谈笑风生的老王,不用十年,五年就见端倪了。这让人想起了“腾百万”,老王要搞电商的时候,也是豪气干云的。

 

到了6月,一切都变了。随着中国应付灰犀牛,把矛头指向了万达,情况可以说直转之下。

 

10年前,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告旗下两家涉及次贷的基金破产,成为次贷危机的序幕。米歇尔·渥克因此写了本《灰犀牛》,说这次金融风暴是众多灰犀牛会聚的结果,即“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见。”

 

10年后,“灰犀牛”一词出现在了《人民日报》的头版上。那是一篇关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评论文章,提到防范金融风险时,指出要防范中国的“灰犀牛”。

 

银监会要求银行系统排查万达、复兴、海航等海外并购明星企业授信及风险,万达系同步暴跌,遭遇股债双杀,王健林的资产大幅缩水。

 

当海外投资还没有和金融风险联系在一起时,站在巅峰的老王,曾引用2015年最牛辞职信,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借用这句话来说万达,“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

 

但曾经说自己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王健林,现在开始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了。

 

王健林懂进退,而且很坚决。

 

3

 

7月19号那天的交易签约仪式延迟了1个小时。签约台背景板由三方换成两方,又重新换成三方,有人说三位老板发生了激烈争吵,还摔了杯子。

 

传言又出来了。老王只好解释:“没有的事,延迟其实是在等打印合同签字。”

 

那次接受采访,老王看起来很平静。一口气甩掉几百亿的生意:“表面看万达是变卖资产降负债,实际上万达只是卖了该卖的,留下了该留的。”看,首富还是很镇定的。


老王的坚决,“快刀斩乱麻”,在面对危机时又一次出现。债务风险,王健林不是没有警觉,早在两年前,他就开始了以地产业务轻资产为目标的万达第四次转型。

 

2015年,王健林提出了新口号,“我希望三到五年之内把'地产'去掉,变成商业发展公司或者商业服务公司”。他说,万达要在2020年把房地产收入降到50%以下。

 

转型的背后,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历经变迁后已经今非昔比。三个月前,万达有个内部人士说,房地产公司在A股的IPO发行几乎停滞,而转型轻资产后,则可以不被划入房地产板块,避开政策风险。

 

事实上,去地产化是王健林从2006年开始就提出的目标。2006年,万达在第三次转型进军文化旅游行业前曾解释说,15到20年内,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房地产市场规模一定会下来。

 

老王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估计还是太保守了。十年后,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已经降下来了。万达再用重资产模式来进军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太重,风险也太大。

 

政策、时局和资本市场的压力,让万达轻资产转型必须提速。

 

大家可能都忘了,王健林做事一向果断。老王最爱向外人举的例子是,2003年,当老王决定要转型做商业地产项目时,万达在沈阳开发太原街万达广场,尽管卖出了6.1亿销售额,买主却无法招到商,因此将万达告上了法庭。在试过各种营销团队招商皆失败后,他意识到这座建筑“娘胎里就有问题”。

 

他的解决方案是,按每户每年15%的回报率回购该地产,再拆掉重建。“海尔砸冰箱算什么,我们可砸了350家店铺,赔了十亿多。”王健林说。几乎每次接受访问他都会提到这一案例,认为“不但空前,而且绝后”。

 

那时的万达确实空前绝后,站在了时代和市场的前沿。但今天,万达已经走了新的路径依赖之中,商业地产仍然是帝国的根基。如今,要动自己的帝国根基,怪不得有外人整天唱衰万达,“万达必然会走下坡路”,“万达是被动转型,被动转型都不成功”。

 

今天,王健林终于下定决心要主动断腕,然而“兽爷”却不懂老王,还揶揄他,说他“不够聪明,竟然最后才明白”。然后还说食尽鸟投林,两个万达多年的高管离开了。

 

这一次,王健林看来是气得不行,响应政策,怎么被说成“几乎失去了整个万达”?曾经的首富,生起气来是可怕的。

 

4

 

万达指名道姓要“追究法律责任”还有一次。

 

那是2015年,王健林还在人生巅峰,微信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发了篇文章,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受到了损害,起诉了它。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找到这份判决:被告被判处赔偿原告王健林抚慰金六万元、公证费一万五千元。

 

那时,他还是首富,现在,首富位置早被超越了,喜欢足球的许家印取而代之。还有人能抚慰他吗?

 

面对外人的毁誉,“含沙射影”,王健林还是没看破。他说得倒通透:企业做大后的危机感首先来自中国传统文化,“行出于众,人必毁之”。因此,“要经得起批评,经得起检查。”

 

可是,哪有人那么通透。王健林有野心,要把万达打造成国际化公司。他最新一次露面是12月15日,就是会见美国电影协会CEO查尔斯·瑞佛金、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迈克·埃利斯一行。

 

王健林还是那副样子,浓眉,目光炯炯,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看起来干炼而精力充沛。他曾说,万达成为跨国企业自己就会退休,“只退不休的那种”。

 

现在看,经过这一年,他退休的日子要推迟了。时近年底,包括万达在内高杠杆海内外扩张的企业,不得不为找钱奔忙。最近这半年,在变卖资产的同时,万达也一直在寻求离海外发债,但至今都没能发出来。

 

有经验的船长都知道,当巨轮突然调转航向,任何一个意外的波浪都可能摧毁一切。因此,船长有船长的禁忌。这时候,谁触犯禁忌,在船长眼里,无疑是一次宣战。

 

万达声称,已决定向公司属地公安部门报案追究作者刑事责任,“相信法律会还万达一个清白”。有内部人士说,这个决定,正是王健林本人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愤怒之后,王健林的不安全感到底消失了没有。

作者:黎诗韵

延伸阅读:

二、自此,楼市再无第二个“王健林”

身处舆论漩涡的王健林和他的万达,如今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刻!


自媒体文章《王健林的滑铁卢》在网络世界发酵后,彻底激怒了王健林。于是,万达发布一则千字声明,对自媒体文中罗列的八点“中伤”强势回击,并搬出了法律武器维护名誉。


声明中颇有情绪的字眼以及连串问号可以看出,“国民公公”这一次是真的发威了,发出了积蓄在胸的“狮吼”。这让业界多少有些错愕,很多人认为大象不必理会蚂蚁,万达犯不着跟一个区区自媒体动怒,有失大企业淡然自若、泰然处之的风范。


此次“口水战”对于王健林以及万达来讲,更似一个年终爆发点。在这一年中,王健林过得并不如意,各种不利消息连波传来。2017中国富豪排行榜,王健林排名“老四”,这也是王健林五年来第一次跌出三甲。王健林怎么了?他的万达帝国怎么了?王健林又做错了什么呢?


| 万达跌宕的2017



细看《王健林的滑铁卢》这篇文章,文中所说的事情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一个是钱,一个是人。每一个单拿出来都足够挑拨大众的神经,何况其中还穿插着“XX关系”。


其中,马来西亚大马城项目、万达资产缩水、海外并购、现金流中断等都是关于“钱”的,而万达两位元老级人员离职以及万达员工流失率极高等都是关于“人”的,剩余的“质疑”都是钱、人和ZS关系掺和在一起。这几乎是将万达“跌宕的2017年”全部容纳其中。只不过这一篇文章相当于是交了一份“年终总结报告”,捋了个遍。


万达的以售养商模式走到尽头后,近几年开始向轻资产转型。万达、融创与富力之间的638亿世纪大交易,成了“万达帝国”开始起变的分水岭。虽然万达曾给出的解释是,“这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


不过,这一次万达甩卖资产,且是“优质资产”,在当时却是一个让人们“头顶问号”的大事。为此,还有人专门跑到孙宏斌那里寻求答案,孙宏斌的回答也颇有意思—“你们应该去问王健林”。


几个月后,随着事情进展,人们头上的“问号”也变得愈加清晰。大家都在猜测,可能王健林真的遇到坎儿了?尤其是海外并购这一块被突然的“叫停”和“监管”,打得王健林和他的跨国企业梦措手不及。


90度地产曾发过一篇文章——《王健林到底做错了什么》,文中指出,在中国外汇储备达到4万亿美元高点时,当局曾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但最近两年,随着资本外流加剧,外汇储备大幅萎缩至3万亿美元左右,政策从鼓励转变为对部分领域进行限制。目前像万达这样的民营企业出海,变成一件敏感的事情,被指责为对外非理性投资,或被认为是向海外转移资产。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教授近日也讲到,为了稳定外汇,从去年10月份开始启动外汇的对策,到现在为止是推出了多条对策,其中一个对策就是针对海外并购。


魏杰说,针对技术类的并购继续支持,要多少外汇给多少外汇,但是非技术类的要严格审查,像海外不动产投资、海外收购酒店、酒庄、影院等这类被认为是非理性的投资,应该变得理性一点。万达海外业务则恰巧集中于影院、不动产等被严格审查的领域。


“最近我到海外看了很多企业在卖房地产项目,为什么卖呢?外汇出不去了。有一家企业告诉我,原来答应是5亿的外汇额度没有用,就取消了。这个是给大陆人盖的,现在钱也出不来了,我就把项目卖了算了,因为没办法做了。所以,非技术类的严格审查,你干不成了,因为要稳住外汇。”


曾经摆出“救世主姿态”、高喊着“万达进入的行业,无论国企央企都没机会做老大”的“王首富”名次跌落“老四”的位置时,再加上人事动荡升级,跟着王健林一起打拼江山的元老级高管相继离职,对企业遭遇困境的质疑之声自然响起。


| 那些年被“骂”的大佬



处在社会、行业以及企业转型时期,房地产大佬“被质疑甚至被骂”似乎已经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王石、潘石屹、冯仑等都曾是“被骂”的对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健林“被骂”并不显得孤独。但其实这些骂声,用一个更准确地词来说是“争议、批评”。


梳理下来,这些大佬“被骂”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时势造英雄,他们都曾创造了一个“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他们的名字都几乎与所在企业的名字等同;二是,他们“被骂”的时间节点往往集中在社会、行业或企业重要的“转折点”上。


比如,王健林如今“被骂”正处于货币及外汇管制由松及严的转轨期;王石“被骂”最集中的一次是“万科股权之争”,“让你玩爬山、让你整天跟田小姐你情我侬”,都成了挨骂的理由,而随着纷争落幕,万科告别王石时代进入郁亮时代。


潘石屹在SOHO中国从“销售”到“持有资产”的转型期,也招致了不少“争议声”,近来SOHO中国接连抛售旗下资产,又被冠上了“清仓大陆资产”的帽子。此时,房地产行业正在从黄金时代转向白银时代。


转折点、转型期,意味着你要跳出“舒适区”,迎来“阵痛期”,也意味着你的弱点、缺点开始向大众暴露并被放大,企业内部结构也开始变得动荡不安,此时此刻,也是骂声、争议声四起的阶段,那些被时代拉下神坛的行业领袖们则成了“骂声靠垫、情绪宣泄体”。


| 楼市再无第二个“王健林”



时势造英雄。时代变了,时代的“英雄”也会大江东去。


在房地产的“造富时代”,市场火爆使得房企赚得盆满钵溢,王健林、冯仑、王石、潘石屹等房地产大佬也成了英雄、超人的化身。说到房地产市场,经常能听到房地产大佬们的各式豪言:“房价还会再涨10年”,“定个小目标,先赚他一个亿”……


然而,随着地产黄金时代结束,暴利惊人的楼市游戏也将GAME OVER。正如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所言,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十九大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来,长效机制迅速落地。陈劲松甚至认为,租售同权堪比98年住房制度改革,将带来房地产下半场的巨大变化。


随之改变的将是行业环境和游戏规则。像地产黄金时代那样,借着行业的东风,简单粗暴的造富模式必然走向终结。


豪言不再,“英雄”不再。大佬们“谨言慎行了”,房企也变得低调、柔和。第一梯队的碧桂园、万科、恒大等企业不再如以前一样高调行事,企业当家人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时时都能成为焦点。以后的房地产市场,恐怕也很难再出现第二个王健林、第二个王石了。

作者:苗雪艳

微信推荐 | 知识就是力量       订阅号:cjwzxnet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及时的经济金融信息,尽在财经网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