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钱宝倒下了,千百个骗局在等你

2017-12-31 邓元杰 财经网在线

一年至少40%的利润呢?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有高杠杆的机构都已经绝望。钱宝也是其中之一,崩盘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众人形成一股洪流给钱宝投资时,公司必然能坚持很久,但崩溃时的灾难也是巨大的。

作为普通人,只能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最基本的常识,在有限的人生中,才能尽量避免被骗。


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比两年多以前的e租宝规模小不了太多的钱宝网的崩盘,绝对是2017年年底的大事之一。

12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因涉嫌违法犯罪,已于2017年12月26日自首,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开展调查。现在钱宝网的官网已经无法打开,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张小雷,估计以后将在号子里度过余生了。

两个故事,关于“钱宝”


第一个故事是景德镇的一个大妈,去年将毕生积蓄60多万投进钱宝网。她的准女婿知道后立刻劝说大妈不要投资,赶紧扯出来。在百般劝说之下,大妈非常不舍地将钱提了出来,但没过多久又投进去了……

第二个故事是2016年的5月份,南京互联网金融圈有一个聚会,会上说起当地政府已经要求钱宝不得在南京办公。虽然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已经把“警惕非法集资”的横幅拉到了钱宝在南京的办公大楼,但是当地集资者仍然络绎不绝。当时,南京金融圈有人估计钱宝的窟窿至少有几十亿,并夸张地说南京一半的老人都投了钱宝网。

崩盘前年化收益达40%的钱宝网的业务模式也很简单,就是借新还旧,并鼓励储户拉人头、给奖励。说实在的,套路很陈旧。搞到最后,有的年化利率居然在60%以上。

关于钱宝,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


❶ 钱宝之所以能在南京做大,和过去两年南京的房地产和经济很热有关。而南京之所以高速发展,又是中国整体进入存量博弈、省会城市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造成的。

2017年上半年,南京的GDP增速是12.56%,虽然在整体前进速度较快的江苏省中不算突出,但这个速度在各省会中绝对是很突出的。目前南京有些地方的房价已经突破6.5万/平米,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在南京以及周边地区GDP快速增长、房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老百姓头脑发热,买不起房就有买理财产品和投资的冲动,希望手里的资金能跟得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就是钱宝能在南京这种城市迅速膨胀的重要原因。(顺便说一句,作为江苏省GDP最大的地级市苏州,由于政治地位低下,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受到国家和省会的双重打压,所以GDP增速排名江苏倒数第一)

❷ 钱宝之所以崩盘,和国家的持续去杠杆,尤其是在2017年10月份之后的加大力度有关。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去库存时国家鼓励加杠杆,但在2016年10月初的大力限购,开始了房地产去杠杆。2017年10月份之后各种去杠杆措施更加严厉,加上去产能打击的主要都是民营企业,2012年成立的钱宝手握几百亿资金到底怎么投资,才能产生一年至少40%的利润呢?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2017年10月份的重要会议之后,所有高杠杆的机构都已经绝望。钱宝也是其中之一,崩盘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张小雷能主动自首,还是值得夸赞的(但或许他已经走投无路,不能像贾跃亭那样跑到美国)。或许钱宝还有一定的资金可以赔偿给投资人?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人如果不是完全绝望,根本不可能走进公安局。所以邓元杰估计钱宝的剩余资金已经不多,能赔偿给投资人三成已经很乐观了。

可以预计,2018年还将有各种高息揽储的金融公司崩溃。

❸ 民众总是贪婪、健忘、从众,这种局面是不可能改变的。

按说e租宝崩溃,大家应该吸取教训了吧?根本没有,就像贾跃亭做乐视,很多人都说“这次不一样”。“这次不一样”、“这个公司不一样”是很多人敢于投资的重要原因,他们总觉得他们投资的公司不是骗子,能创造奇迹。如果说给乐视网投资的主要是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十几年前的吕梁、二十多年前的牟其中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多老头老太太给钱宝投资,只能说是从众心理作怪。他们看到初期的投资人拿到了高息,甚至取回了本金,觉得钱宝不是骗子,于是纷纷投入。当众人形成一股洪流给钱宝投资时,公司必然能坚持很久,但崩溃时的灾难也是巨大的。

那么,贪婪、健忘、从众,这种局面能否改变呢?

看看人类历史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改变。超高的收益率会让人们利欲熏心,公司的营销会让人们觉得“这次不一样”,人们的纷纷进入又会形成从众效应,所以哪怕有了e租宝、乐视网、钱宝……等前车之鉴,但这种骗子还会层出不穷。

这第三条教训,也就是“超高的收益率会让人们利欲熏心,公司的营销会让人们觉得‘这次不一样’,人们的纷纷进入又会形成从众效应”,实际上很难说是教训,因为人类不可能接受这种教训。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能得出的绝望结论就是:高额利润的骗局将层出不穷,并屡屡得手。这一点,我们不用笑话那些被骗的投资者,不用笑话他们贪婪和弱智。因为下一次,我们很可能被不一样的表面理由所欺骗,进入另一个高利润圈套中。

作为普通人,只能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最基本的常识,在有限的人生中,才能尽量避免被骗。

延伸阅读:

马硕:道理听了那么多,为何还是挣不到第一桶金?

学习知识可以是瞬间的,但把知识变为可应用的稳定技能,那还需要很多条件。

对于投资而言,学习的广度远不如深度带来的收益大。

他们上课是想得到一个公式或答案,但这世界上怎么会有那种东西。

11年前接触基金是通过一本很薄的书,里面简单介绍了基金的分类和特征,仅此而已,没有系统的基金投资方法。当年想花钱找个人学都没有可能,那时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历史也才5年而已,基金投资的经验总结还未开始。

现在不一样,到处有人分享,知识付费这一波浪潮带来各行各业的专家大师雨后春笋一样钻出来。对想学投资的人来说,这真是个美好的时代。

但是从整体看,发愁的人依旧还是在发愁,学了一大堆东西,没有明显改善,每天看着各路文章,仍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个人或家庭投资赚钱的问题。

比如长期股民7亏2平1赚还是没变,考虑到通胀,能有5%的人盈利吗?这个市场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赚钱,但是你看长期股票指数却是上涨的。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也很糟糕:中证指数公司编制了一个股票基金指数,从最近十年看,股票型基金的年复利回报在10%以上,然而同期的基民呢?——近七成是亏钱的。基金都在赚钱,但大部分基民赚不到钱。

学习的途径多了,整体投资者的盈亏状态并未改善,甚至随着交易便利性的极大提高,配资的出现,交易越来越频繁,有亏损频次变大、亏损金额变多的趋势。造成这个结果有很多原因。如果说未经学习亏钱是正常的,但学了为什么还赚不到钱呢? 


你其实不可能真的懂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经验和体会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语言或文字传达给别人,其余大部分并非不想说,而是真表达不出来。他人的经历、亲身体验,对人性的深刻认识,我们也无法真的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1929年,美国哲学家刘易斯提出一个概念“感质”,描述人的最基本感受。感质就是意识的最基本单位,比如你看到一片绿色的草原,绿色到你眼睛里不仅仅是一个绿色的光信号,它还有感质,你可能感觉清凉、生机和活力,甚至是隔壁老王。你看到红色,或许感受到热血、兴旺或激情,甚至是战士的鲜血,但外国人可不这么理解。

我们的感质有一个重要特征:不可言传,它是私人的。比如你的老师这样跟你说:“千万不要在股市疯狂的时候入场。”作为初学者的你肯定会赞同,但这种赞同必然是肤浅的。因为感质不可言传,个人的体验独一无二,就算是老师极力解释,用了丰富的比喻、形象的例子,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反复强调也不可能让一个人初学者理解他所体验过的股市风险。

所以你不可能直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你的大脑硬盘里或许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应用程序,就像你看了很多书、听了不少课,但是你大脑的CPU还是老旧的那一个,带不动那些新知识。学习知识可以是瞬间的,但把知识变为可应用的稳定技能,那还需要很多条件。

很多坑就是别人提醒了,我们依旧会跳的。

你看,从教到学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如果你想学到真本事,我说的是你能用的本事,仅学老师所教的技巧远远不够,你必须经历时间,经历市场的变化考验,加之多领域知识的支持,才有可能真的理解。

所以刚刚学了一些理财课程的人,以一种肤浅的理解去投资,会有什么结果呢?


肤浅的理解带来肤浅的收益


朋友、亲戚聚会没准就会聊到股票或基金了,你会经常听到如下的对话: 

“我买了一只股票,这几天涨得真不错,才两周就已经有15%的收益了!”另一个说,“今年我买的基金也赚了不少,最高的一只有30%盈利呢。”

这些对话往往禁不起追问。 

“哇,真棒,你投了多少钱啊!没少赚吧!” 

“嗨,不多,就几万块,早知道多买点了。”

一般话题到此就为止了,但再多想一步,他们家里应该有多少钱可以投资?少说也有几十万,多了上百万都正常。其余的钱呢?如果你再问,或许答案是一些P2P、银行理财,余额宝或是被老婆管着了。

为什么有的人总会产生高收益,然而你看不到他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因为这个高收益就是一个局部收益率,换算到全局的话,贡献微乎其微:

本金一共是11万,一年收益共7000元,整体的全局收益率是6.36%。为什么不多拿一些钱做股票呢,这样正常吗?答案是:正常,非常正常,很多人都这样。肤浅的理解带来的就是肤浅的收益。人是很聪明的,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一个家庭把钱放在哪里最多,证明对哪里的理解是相对最深的(纯粹的疯狂赌博不在讨论之列),或者是最信任的地方。股票虽然不错,但扪心自问确实看不准,实在不敢拿太多钱出来。看不准,拿点小钱玩一玩,赚点就知足,亏了不心疼,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心态。我姨就这么说我姨夫的:就那10万块,让他折腾去吧。

很多人用小钱赚了,觉得自己能看懂,开始加码,然后可能就站在山顶上当了韭菜。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如果你经过学习,具备分析能力,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你动用的本金会增加,一般来说,增加的幅度和理解的深度有关。最终,理解深度决定盈利深度。


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对于投资而言,学习的广度远不如深度带来的收益大。如果踏实学习一种投资方式,哪怕仅仅是达到年化收益率12%,由于了解深度足够,有把握有信心,风险可控、收益可期,拿出9万元投资股票或基金,2万元放在余额宝里:

整体收益率就可以提高到10.55%。而且由于是学到了稳定盈利的能力,刚才说了,理解有深度,所以未来持续性会相对其他人强,复利作用才可能发挥起来。但是若仅学了皮毛,肤浅的理解一种投资思维,那这个盈利是不稳定的,甚至严重依赖于市场的好坏。那么不光整体收益率低,而且以后非常容易亏钱,短暂的盈利当然是有可能。市场好的时候,闭眼随意选出的股票都有可能表现更好。

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持续获得稳定的年化回报并不会太高,世界成名的投资大师,长期稳定年化回报水平在20%左右,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先追求10%至15%。收益=本金x收益率,这个朴实的公式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合理的收益率下,增加本金,才可以使得我们获得更好的收益。怎样你才能增加本金呢?我想说的不是你去多赚钱,而是你有钱的情况下,敢不敢增加?

我接触的基金投资者更多一些,现在基金投顾很流行,他们会提供一些基金组合或投资策略供大家选择。一方面,平台在介绍策略时确实不太详尽,而且通常比较晦涩难懂;另一方面,使用策略的基民大多数也不仔细研究这些策略的原理,投资对象的选择原因、合理回报的期望、策略风险、建议投资时间等问题都不清楚。大多是看一眼过去一年的收益,甚至是过去3个月的就掏钱买入了。在这种理解程度上,任何的策略都很难让一个基金投资者赚到钱,由于理解肤浅导致本金投入少,能赚钱也没多少,而且盈亏原因自己也不明白,就容易很放弃了,骂骂咧咧的换一家继续肤浅的尝试。

两年前朋友问我:“你出去讲课,如果别人都会了,那他们也会讲了,你怎么办呢?”我当时就说:“这不可能,绝大部分人还会是老样子,他们上课是想得到一个公式或答案,但这世界上怎么会有那种东西。只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人会继续学习,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真的赚到大钱。

微信推荐 | 知识就是力量       订阅号:cjwzxnet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及时的经济金融信息,尽在财经网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