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多年前,厚街人干了一件轰动全东莞的事!

厚街发布 2022-12-01


在20世纪80年代,现场直播一般只有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做,市级电视台因为技术和人才受限的原因很少做,而县镇电视台就更少了。不过,凡事有例外,早在1989年,厚街文化站便大胆尝试,率先全市成功举办首场现场直播大型晚会,轰动了整个东莞。

别人不敢想的事厚街人却开始干了

成立于1973年的厚街文化站,是如今厚街文化服务中心的“前身”。1987年,厚街文化站建立镇有线电视系统,之后成立有线电视播控中心播放《厚街新闻》,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1988年的演播室


20世纪80年代,厚街有电视机的家庭会在屋顶竖一支鱼骨天线,大多收看香港电视节目。当时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厚街文化站开始思考:改革开放电视行业也要与时俱进,不光将有线电视推进千家万户,还要将厚街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电视进行深度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群众宝贵的“精神食粮”。


1988年制作厚街新闻


1989年,厚街准备举办首届体育运动会。厚街文化站将目光聚集到厚街首届体育运动会闭幕式上,并想出一个很多人都不敢想的方案:现场直播首届体育运动会,让更多人观看晚会盛况。


尽管当时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拍摄过不少晚会,但采用的都是录播,对于现场直播怎么做、条件是否满足等问题,大家心里都没底。

全部人马出动为直播创造条件

现场直播也称实况转播,是电视台对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大型活动进行现场拍摄并同时发送给观众的播出方式,具有强烈的现场感,观众的参与性强,但是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厚街文化站十分坚定晚会进行现场直播的想法,为此成立了现场直播指挥部,下设摄导组、信号传导组、导播组、通联组等,首次现场直播的准备工作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直播方式的确定,大大激发了多位策划成员的热情。很快,一套崭新的晚会方案就出台了。为了全面展示闭幕式的盛况,直播工作组决定在现场布置多个机位,可当时只有一台摄像机,现场多机位拍摄器械严重不足。厚街文化站马上派人到广东省电视台参观直播设备,并花重金添置了2台摄像机。


1990年,业余歌唱大赛现场直播前设备调试


机位确定下来了,但各个机位之间的信号传输也成了问题。晚会现场设在虹桥市场旁的体育馆,导播切换室位于当时新房路的厚街文化站,两者约有1里地的距离。为了现场3个摄像机迅道直播信号传输稳定,直播组打算从现场拉一条信号传输线到厚街文化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一条900多米的传输线万一中途遭到破外,直播信号就会中断,技术人员必须全程守在那里。


厚街文化站几乎动用了整个文化站的力量,不管是技术人员、采编人员,还有各方面的后勤保障人员都全部上阵,对各环节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大家铆足了一股劲,目标一致,誓要做好这场直播。

现场直播轰动全市市台赶赴厚街了解

据了解,厚街首届体育运动会闭幕式的举办,吸引了厚街文艺界人士积极参与,光演出人员就多达1000多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晚,直播进行得非常顺利,持续了2个多小时,几乎整个东莞的电视观众都看到了闭幕式的盛况。


现场直播“大获全胜”,很快就引起了“上头”的注意。第二天,时任东莞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急急忙忙赶到厚街,询问了解此事。


虽然直播现场比较简陋,但成功干了一件当时整个东莞都没做过的事,这让厚街文化站充满了信心。同年,厚街文化站还现场直播了厚街镇第三届业余歌唱大赛,并从当年起直至2002年,连续14年对业余歌唱大赛进行现场直播。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10年,厚街文化服务中心平均每年现场直播文艺节目一次,见证着大众文化从贫乏一步步走向丰富多彩。


对于厚街首次大型直播轰动全市这个例子体现了厚街什么精神?从事过直播行业的厚街群众熊婷婷表示,“直播是很讲究设备以及信号稳定的,如今直播已经常态化,但在当年经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厚街文化站开启了现场直播的‘先河’,体现了当时厚街人勇于挑战,不怕困难,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当时东莞市电视台都没有吃这只‘螃蟹’,厚街却第一个品尝了,说明厚街人非常有挑战精神。”来自江西的涂女士听说过这段故事。涂女士说,她在厚街生活了10多年,厚街已是第二故乡,这里的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愿意接受新挑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厚街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为厚街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不断推动厚街发展前进。


文稿:黄艳敏

图片:资料图

编辑:朱穆

版式:林二汶



往期精彩推荐

紧急!2名密接者来过东莞这些地方!

今天,厚街这里火了,吸引全球目光!

情暖中秋!厚街镇领导走访慰问困难家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