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应台的“鸡蛋”论-藏的是什么?

文道解读 2021-01-24


很多年以前,我看过龙应台的不少文章, 谈教育、谈人生。觉得龙应台是个睿智的人。但是长大之后, 再来看龙应台,感觉格局有点小。无他,出生在台湾,成名在小岛,走遍了五洲四海,却没有走遍中国。虽然龙应台讲中文, 写中文, 但是他并不了解海峡对岸的大陆。


之前就有看到一个讲座的视频,抱着洗脑目的去的龙应台被台下听众强行喂了一碗深刻而甘甜的爱国主义鸡汤。那场讲座的主题是“大学问:一首歌 一个时代”,龙应台问:你们的启蒙歌是哪一首呢?一位中年男士拿到话筒说:“我想起进大学的时——许多师兄带我们唱《我的祖国》”龙应台故作诧异地问:“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结果,台下所有听众一起唱完了这首红歌,让这位老女人尴尬得一脸假笑,蜜汁般的尴尬写满了那张老脸。


而这次HK事件。这个向来说话很懂技巧、话里藏话的女人,面对香港暴乱,以一种百分悲情、万分同情的伎俩,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港毒分子的庇护和支持。玩悲情牌一向是台毒势力的拿手好戏,最典型的就是那年被质疑自导自演的阿扁竞选,靠两粒子弹一夜逆袭爬上大位。看来,这个女人深谙此道,使用起来游刃有余。


然而,这次她的小聪明用错了地方。港毒与台毒一样,是广大爱国网友的底线,不知是不是梁静茹给了她这般的勇气,发表如此无耻而荒谬的言论。结果,曾经还热捧过她的官方媒体也忍不住了,愤然抽脸,耳光声瞬间穿越了台湾海峡,响遍台海两岸。

龙应台的“鸡蛋”中到底藏的什么?是偏见。对长达近三月的骚乱,龙应台视而不见,完全将矛头对准了内地,挑唆香港和内地的关系。说什么不了解香港筚路蓝缕的艰辛历史。正是因为太了解,我们才不忍看香港再乱下去。说什么不懂香港人浓厚的原乡情义。正是因为太理解,所以才充满包容关爱。

作为一个作家,她的逻辑其实早被看穿,那就是狡猾的思维:当你和她谈止暴制乱,她却和你谈情怀;当你和她谈家国情怀,她却要和你说民主法治;但当你真的和她谈法,她却强调你为何要干涉香港自由;而当你尊重特区政府高度自治权,她却怪你为什么“不去了解”。

这些天,我们听到了太多的三个字“不过是”…比如“他们不过是孩子”、“他们不过是毁坏点公物”、“他们不过是不上课”、“他们不过是堵了机场”、“他们不过是弄坏了港铁闸机”、“他们不过是提了五个诉求”、“他们不过是不让地铁关门”、“他们不过是放了点火”、“他们不过是抓了他们怀疑的假记者”、“他们不过是污损了国旗国徽”…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而龙应台的“不过是”是这样的,“他们不过是鸡蛋”…

 

真好笑啊,这三个字“不过是”竟成了万能的挡箭牌,所有的披着“理中客”伪装的洗地者,宛如拿着这万金油,可以到处用这三个字把他们涂抹成“和理非”,仿佛有了这“不过是”三个字,就有了免于刑罚的免死金牌,而且他们还居然厚颜无耻地在所谓的“五大诉求”要求完全免罪…


其他的不说,我只想说,你搞错了!我们的花园里不止是这一颗鸡蛋。我们只会呵护真正的好鸡蛋,而不是一味的去舔两颗变质了的蛋。你都臭了你还指望别人怎么呵护你?搞得这个花园臭气熏天,肯定只能扔掉啊。

也不想想你口中的花园是谁家的花园,花园本就为了养花种草,谁家的花园放鸡蛋?放鸡蛋的后果只有看其腐烂变质,只得一个被扫到垃圾桶的结果。不奢求在这个“花园”里养花成牡丹,种草成兰草,但用臭鸡蛋来恶心人就很无知愚昧了!而且,为什么花园里那个蛋要定义成鸡蛋,就不可能是蛇蛋呢?

因为,道理可以很简单,任何社会都不是理想社会,任何群体都可能存在不满。他们可以有诉求,但是决不能以发动暴乱骚乱、破坏公共设施、扰乱社会秩序和践踏百姓权益为要胁手段,以彻底破坏法治的方式发泄他们的不满,妄图达到他们可笑的诉求,而理中客们更没有资格拿“不过是”这三个字给他们洗地、纵容他们、包庇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会是适得其反,让所有人遭殃!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目送》中的文段。

作者在送儿子上学时,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期望儿子回头看看在外目送的自己,可是儿子头也没有回的走了!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感慨;后来作者的父亲离世,在送父亲进入火葬场的时候,她知道父亲再也不会回头看自己了,于是又产生了这样的感慨。


如果祖国是父母,香港是否是那个不必追的子女,渐行渐远的是背影,还是血肉亲情?一个作家只有所谓的原乡情怀,却没有家国概念,重读《目送》的这句经典的话,悲伤的感觉依然在,但讽刺与失望却灼在心头,可能我从来没读懂过《目送》,更没有看清一个作家煽情背后的虚伪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联系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谢谢

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批龙应台涉港言论:为何只见鸡蛋不见燃烧弹?


 穷人没有性生活

 40岁的两口子,为什么越过越孤独?

探讨年轻人的矛盾生活—-梁文道
长按图片识别关注

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