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剑桥,自动驾驶来上市了!
在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分支文明以鸟人自居。比如秦始皇的祖先,被认为是玄鸟的蛋孵出来的。
最著名的鸟人,莫过于仓颉,他发明了文字。巧合的是,古希腊的托特神,也是个鸟人,发明了古埃及文字。
在史记中,仓颉被记载为“重瞳”。后人画的画上是四只眼睛,少典(炎黄二帝的父亲)、舜帝、项羽都记载有重瞳。重瞳不见得是四只眼睛,现代医学认为可能是白内障,看起来瞳孔重影。
除了重瞳,还有一种类似的眼睛,叫纵目。
古蜀王蚕丛被记载是纵目,什么是纵目?有人认为纵目和重瞳是同样的毛病,但星空君觉得,三星堆的面具可能就是所谓的纵目。
中国的上古时代,一定有一个眼睛崇拜(千里眼)的阶段。
有一家叫纵目科技的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它是干什么的?也搞眼睛崇拜?
(一看到纵目两个字,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三星堆的超现实主义面具)
有趣的是,它是做自动驾驶的,正是给汽车装上“纵目”,让汽车可以感知世界,并且做到了L4级别的量产。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01
剑桥起家的创业家
公司创始人叫唐锐,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历,美籍华人。创立纵目科技之前,他在CSRplc任资深总监。
CSRplc被翻译做剑桥硅晶无线电,总部位于英国剑桥。
这家公司早期技术主要侧重于音频领域,2004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产品为无线电、蓝牙芯片、音讯处理与定位芯片。2015年,公司被高通公司收购。
初看起来,唐先生有一点跨界创业的意味,但事实上,他的从业经历遍布软件、芯片,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有足够的的整合能力,来打造自动驾驶。
02
为什么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世界领先?
众所周知,谷歌的Waymo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搞了十年之久,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距离全面量产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无论是百度还是华为,抑或是纵目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都是谷歌的小学生,如何追上甚至超越谷歌?
星空君表示,中国有降维打击的能力,这个能力来自于:车路协同。
很多人悲叹自动驾驶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时候,在车路协同试点的园区道路上,纵目科技已经实现了L4技术的试运行。
公司招股书称,在高级别自主泊车领域,公司具有先发优势,是业内少数较早获得整车厂商 L4 级封闭园区低速智能驾驶量产项目的供应商之一。
中国规划了庞大的智慧路网,而且正在按部就班的实施。
2021年,住建部、工信部分两批公布了16座城市为“双智”试点城市,要求探索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一些试点城市遵循的是“场景驱动、设施跟进”的思路。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针对高科技园区上下班潮汐的现象,当地重点关注小巴士接驳线路智能化水平,包括编队行驶、多车协同等应用场景。这是典型的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然后研发、设施跟进的案例。
我国量产的智能汽车正在从 L1-L2 逐渐向高等级衍进, L3 级高速公路有条件自动驾驶、 L4 级自主代客泊车、矿区自动驾驶和无人末端配送有望在2025 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
2022 年 8 月,《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目标,到 2025 年上海市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 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 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 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 70%。这背后,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
03
纵目科技的大客户
公司已量产或取得定点的客户包括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岚图汽车、吉利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江铃集团、江汽集团、理想汽车、威马汽车、 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蔚来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华人运通汽车、牛创汽车等,同时为广汽集团、福特汽车、奔驰汽车、沃尔沃汽车等提供研究开发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不过,从公司面向大客户的销售额来看,规模还比较小,大部分客户依然处于导入期。其中,公司的主要产品以自动泊车为主。
04
拉胯的业绩
如此高科技的企业,一定很赚钱吧?
可惜的是,公司业绩一言难尽。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公司的历年业绩表现不佳,成立以来近十年的时间持续亏损。近年来虽然营收额不断增加,但亏损屡创新“高”。
2021年巨亏4.25亿,2022年一季度已经亏了1.5个亿。2022年全年业绩有望再创新“高”。
是什么原因让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业绩如此糟糕呢?
研发。
长期以来,公司研发投入远远大于营收。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换言之,如果是一家不玩资本运作的公司,早就在巨亏中倒下了。科创板的融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有了更好的融资平台,能够安心的完成高质量的研发。
从公司当前的经营情况看,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扭转亏损的情况。
一是营收规模虽然增幅很快,但基数依然很小;二是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只有10%左右,基本上是在“卖情怀”。
如果想要实现有质量的盈利,公司还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大幅提高毛利率,至少30%左右的毛利率才有可能保证公司比较健康的现金流;第二实现更大规模的营收,公司需要将技术全面普及。
这给公司的研发提出了严峻的条件:技术水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要大幅降低成本。
- END -
版权声明:本文章内容为诗与星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图片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