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治水布景 古镇重现水韵——罗埠治水的三个非典型样本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夏日雨后的清晨,漫步在金华开发区罗埠镇的乡间小道,一幢幢气派的民居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水稻田一望无际。风里带着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杂着青草味,还有各种淡淡的花香,氤氲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驻足停留片刻,枝头鸟儿的鸣叫声阵阵传入耳中。
罗埠镇是金华市区的西大门,素有花园镇的美称。清澈见底的厚大溪流经这里汇入衢江,甘甜的溪水养育了数万罗埠儿女,繁荣的码头造就了罗埠商业昔日的兴盛。由于地势低洼,这里也曾因为水质差、河道乱而稍显狼狈。自“五水共治”以来,罗埠镇用实际行动还百姓一方清流。
沿46省道花园村方向,途经一条宽敞平坦的林荫大道,掩映在绿枝碧影中的沙溪村逐渐显露眼前。
沙溪村地处罗埠镇东部,行走在村内,不同年代的建筑五彩纷呈,满墙的爬墙虎绿意盎然,小径两旁的排水沟清澈见底。
据《民国·汤溪县志》记载,陈氏之族始于蔡平奥,宋朝宝庆年间,陈氏后裔迁居金华。历经数代,洵公一支迁入沙溪,见此处水源充沛,便留下世代繁衍,建设家园。
沙溪村中有一字排开的三口池塘,引于瀔水,其支流先入麻车塘,后穿涵洞流入中央塘,最后流入井沿塘。三口塘水倒映着两侧民宅,既有村之韵味,又得水之灵气。霞光淡出的早晨,小鱼在水中嬉戏,塘边几棵粗壮的合欢树花开正艳,空气中饱和的水汽给村落笼上一层薄雾。可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三口清塘曾一度丑陋不堪。
“以前夏天,村民都会来这三口塘里游泳。可后来生活污水都排到里面,又没有活水来源,水质逐渐变差,近些年已发黑发臭。”回想起以前的场景,村支部书记陈桂华直摇头。为解决水源问题,村里花钱在麻车塘边打了口机井,“抽水费用不低,实在做不到每天都换水,如果不换,水马上就会变浑。为改变现状,我们花了不少力气”。
首先是截污纳管,生活污水统一排放。接着,从禁止在塘边洗衣、洗菜入手,改变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村民陈定粮说:“我们一开始不理解,在塘里洗衣洗菜多少年了,很难改过来,陈书记就一家家上门做工作。”陈桂华说:“我不上门不行啊,洗衣粉里都有磷,肯定对水质有影响,碰到讲不通的,就多去几遍,毕竟环境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虽起了一定作用,但仅靠上门还不够。陈桂华想了个“笨办法”:掐着村民们去池塘边洗衣、洗菜的时间点,到现场制止和规劝。“我站在塘边上,看到他们拿着衣服、青菜过来,就过去劝说。说多了,许多人觉得不好意思,也就不再来了。”每天早上和下午,陈桂华都会来塘边站上个半小时。“他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感动了所有村民,大家都不再去塘里洗菜洗衣服,加上隔三差五抽水补水,现在水质变好了,还养了鱼,种上了睡莲,大家都挺高兴的。”村民陈富顺说,如今村民们晚饭后都会聚集在塘边的合欢树下拉家常,“很多人说找回了儿时的记忆”。
2
村头赏景恋芳华,桃红柳绿处处花。沿着平坦笔直的水泥路前行,伴着两旁挺拔苍翠的松树,“下章村”三个字映入眼帘。村子里有一个说法:“一座宗祠三厅堂,三座桥梁四亩庙,五个池塘六里溪,白马驮孩留下章。”
相传南宋末年,元军主帅派大批人马围攻婺州,曾任永嘉县尉的章育被围。临死前,章育抚摸着马,让其趁夜色跑回家中报信。家人把年幼的公子放在马上,让其逃出城外,白马最后倒在一条幽静的小溪边长眠不起。小孩被人救起,并在附近小村定居下来。村里人为纪念这匹白马,就把小溪潭称为白马潭,把村子叫做白马潭村。直到明代洪武末年,后代章善义迁居到此,首称为下章,后人遂把白马潭村改称下章村,白马潭也改称白马溪。
白马溪上有座石桥,坚硬的青条石垒起江南小镇特有的韵味。站在桥上眺望,曲折的白马溪尽收眼底。如今的溪水清澈流淌,三两只野鸭在不远处嬉戏。“看到现在的风景,大家都会惊叹,但你们不知道当时治理花了多大力气。”联湖杨村村委会主任、罗埠镇保洁公司负责人杨立松说。
罗埠镇地势低平,而白马溪所在区域更是低洼,一旦遇上雨天,很容易发生污水倒灌。白马溪上游是孟古塘溪,没有活水源,唯一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搭管从罗埠溪抽水。杨立松说,清淤、引水都不是难题,如何做好白马溪的日常保洁才是重中之重。“那时候拼命去想如何解决,正好有天我看到水面有水葫芦,就决定试试。”杨立松这一试,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他把从其他水域搜集来的水葫芦聚集在一起,用长宽约4米的铁圈围住、固定,整条溪一共做了50多个。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葫芦的净化作用,水质恶化得到有效遏制。如今,站在石桥上望去,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绿色方块使整条溪看上去绿意盎然。“过段时间水葫芦开了花,就更好看了。到冬天,我把它们都打捞掉,等到春天再种上,这种绿化补植的方法很管用。”
作为镇里保洁公司负责人,杨立松每天早上6时30分就出门巡查河道,下午4时左右又沿着河道走一遍。“以前村民不理解,把池塘、溪水当作天然的垃圾场,我去制止他们乱倒垃圾可没少挨骂。经过大家的努力,几年下来,老百姓从理解到支持,对治水的态度有了很明显的改变。”
杨立松透露,下步将在白马溪沿岸修建绿道,让百姓多一个休闲好去处。
清澈的溪水随势流淌,踏上沙石铺就的堤岸,两岸树叶随风拂动。对于居住在罗埠溪两岸的村民来说,今年梅雨季节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由厚大溪和莘畈溪汇聚而成的罗埠溪是罗埠镇的母亲河,总长3.8公里,流经黄稍、青阳郑、金店、孙家、罗埠、董家6个行政村。
“20多年前,溪水还很清澈。但自从溪里有人挖沙,就一年比一年浑浊。”65岁的罗埠村村民徐顺富说。因为挖沙,罗埠溪里形成无数个隐性水坑,成为一大安全隐患。沿溪的堤岸也成了村民们的垃圾场,溪水日渐浑浊,一到夏天蚊蝇孳生、恶臭扑鼻,被开发区列为亟须整治的“最差一条河”。
改变,从2014年2月开始。当时金华市建设局派驻罗埠镇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金玉洪受命负责整治工程。他说:“刚接到工作任务时,压力很大。像罗埠溪这样的臭脏河,整治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早日改变罗埠溪的面貌,罗埠村支部书记章国芳没少下功夫。2014年正月初三,他便投入清淤工作。如此大规模的清淤,有些居民一开始并不是很乐意。住在罗埠溪边的罗建国在溪岸上开辟了一块小菜地,“清了淤我的菜地就没了,我当然不乐意。村干部都来做我的工作,说‘菜种在垃圾堆边上本身不干净,现在政府清理河道,是大家都期盼的好事’。我一想,觉得挺有道理的,就主动把菜地清掉了。”
董家村小伙子董鹏兴平时在外打工,很少回村。“以前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让河水发臭,特别是夏天,大家都不敢开窗。3年前整治好以后,我会经常带朋友回乡,让他们来看看乡村美景,尝尝地道的罗埠豆制品。”
为整治罗埠溪,镇党委多次召开协调会,委托相关规划设计单位对河道整治进行方案设计。罗埠溪整治目的不仅在于消除黑臭,使河水变清,最重要的是让河岸边的原生态竹林、新种的绿化和溪边湿地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层次感的绿化景观,重现绿柳成荫、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经过3年多努力,如今罗埠溪水质清澈,已达到Ⅲ类水质的标准,两岸绿树成林,从空中俯拍,仿佛一条“绿带”绕镇而过。
治水出了成效,日常的水体保洁依旧不容忽视。据罗埠镇副镇长郑益冰介绍,如今每天都有一名保洁人员巡查,上下午各一次,看到有漂浮物及时汇报、及时打捞。“罗埠溪治理时间比较早,我们现在的重点就是巩固治理成果。”郑益冰称,除了请保洁工人监管外,联村干部经常走访罗埠溪流经的6个行政村,对村民进行治水、护水的宣传。“这几年下来,无论是镇干部还是村民,都对治水工作有了转变,从一开始的只当成工作,到现在把护水的意识融入日常生活,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