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浦江全域推行“红色街长制” 党群联动治街显成效
(一)注入红色力量,力促“街长制”落地。一是范围全域化,党员治街范围以乡镇主次干道为主线,向背街小巷拓展延伸,形成网格化、全域化的“街长制”管理体系;二是模式多样化,在总街长、镇街长、村街长“三级街长”基本架构体系基础上,横向设立“治安街长、交通街长、治乱街长”三类“职能街长”,纵深推进街长管理全覆盖;三是职责具体化,实行总街长总调度指挥、镇街长总负责、村街长具体落实、职能街长联动配合的严密责任网。
(二)建立有效机制,力保“街长制”落实。一是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即每名党员“就亲、就近、就便”联系5-10户村(居)民(工商户),做好环境卫生、集镇秩序、乡容镇貌等监督工作;二是实施巡查处置机制,采取联合巡查、错时巡查和动态巡查相结合方式,按照“最多交办一次”基本思路,快速处置各类问题,实现“秒交办秒处理”;三是建立立牌公示制度,在街道醒目位置竖立街长公示牌,标明街长职责、联系方式、监督电话和本街图示等内容,方便群众监督举报,有效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三)构建责任体系,力求“街长制”落细。一是实行“五位一体”,建立主要街道临时党支部,并设立红色盾牌、红色城管、红色交警、红色保洁、红色治保等五个党小组,形成可持续、全覆盖的责任监管体系;二是坚持网格定责,各党小组对网格内经营户实行责任制管理:红色盾牌引导经营户合法经商,红色城管督促沿街商住户整改乱象,红色交警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红色保洁巡查环境卫生情况,红色治保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三是采用联动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与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相互协助配合、联动管理,并充分运用乡镇“四个平台”,高效处置各类问题,实行百分百处理。
(一)获得群众支持,助力政策落地。浦江县通过全面实施“红色街长制”,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整治,获得群众理解支持,有力推动政策落地。如郑宅镇为让镇区整体风貌与“江南第一家”景区风貌和谐统一、完美融合,在集镇范围内首推“降层”,根据“降层”总体部署及宋濂大道等五条道路整治情况,设立五个临时党支部,各支部“红色街长”通过深入开展政策宣讲等工作,劝导群众积极配合政策落实。历时仅3天,完成义门路、麟溪路28户农户150余间房屋的“降层”签约,使得政策落地通畅、效率倍增。
(二)消除集镇乱象,提升环境风貌。为有效解决集镇乱象以及“看得着管不着、管得着不来管”等阻碍小城镇发展的难题,浦江县要求红色总街长动员各路街长走街串巷、拉网排查、全域治街。一方面进户宣传小城镇整治人人有责,劝导群众积极配合;另一方面突出重点,深入解决“车乱开”、“道乱占”、“摊乱摆”等集镇“顽疾”,不断加强源头管控,强化日常巡查,并主动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执法,形成“街街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街长入户宣传13179人次,劝导“车乱开”现象4691起,处理“道乱占”现象16041起,治理“摊乱摆”现象7759起,环境卫生、社会秩序得到提高。
(三)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获得感。小城镇存在居住人口复杂、矛盾纠纷集中、安全隐患众多等问题,为维护集镇安全、弘扬淳朴民风,浦江县要求“红色街长”秉承“发现问题能解决即时解决,不能解决上报协商”原则,对各类维稳问题快速联动处理,及时排除风险,打造安居环境。如白马镇5名党员正式上岗“红色街长”,负责管理、协调辖区街巷的文明创建以及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治安维护等工作,同时充当街道“老娘舅”,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各种安全隐患,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百姓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县街长发挥了维护职能,结合“四个平台”建设,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52起,形成“人人认识街长,事事街长处理”的良好氛围,人民群众幸福感得到了提升。(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林文芳)
历 史 精 彩
相关链接:省建设厅厅长项永丹一行浦江调研
相关链接:《浦江县域总体规划纲要》评审会在杭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