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乡村振兴”正能量——看龙泉住龙镇
龙泉市住龙镇
作为省级革命老区,龙泉市住龙镇以打造“浙西南红色小镇”为契机,依法强势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巩固长效机制,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支撑点
落实“河长、路长”机制
建立二级反馈交办网络,“两长”自查自纠后定期反馈镇级部门,限期整治,如期复查。累计劝停、整治河道生态破坏事件60余件,山林生态破坏事件30余件。
创新“网格”长效管理
将整治范围划分成3大区域,细分为10个网格,实行“主要领导抓大区、班子成员各联系一个网格”机制,将镇村干部充实到各个网格中去,做到“定区、定人、定责、定点”,实现了整治行动多触角、全覆盖的网格化长效管理模式。
推动“厕所、垃圾”两大革命
彻底消除集镇范围内的75所旱厕,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承办龙泉市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环境基础。
二、发动共建共享,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力
围绕江滨沿线和住溪老街两条重点“线”,充分利用现有和拆后资源,精打细算打造“亲水江滨”和“花样一条街”。对江滨沿线现有农房,进行“一户一品”美丽庭院改造32户,积极发动住户种花养鱼,老街现有绿植盆栽5000余株,呈现出“四季花不同,月月有鲜花”“鱼游水中,人游花中”的生动景象。依托“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在集镇主要道路节点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并率先在全市建成第一个乡镇级车辆违停自动抓拍系统,积极探索“智慧城管”在集镇的应用,建立村民志愿者文明劝导队,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综合信息指挥平台迅速进行派单处理,实现对集镇全域化、动态化管理。
三、挖掘小镇特色,打开乡村振兴产业新格局
整合红色资源,开拓红旅市场,将红色广场、擂鼓山、浙西南特委旧址、革命烈士公园等窜点成线,融合“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餐”“红色讲堂历史课”等游学项目,谋划了“一厅、两街、三课”和“六个一”两种红色教育培训套餐,丰富红色旅游业态,成功开发以学生为主要客源的“小红军游学”路线及成人素拓活动,社会反响良好。同时,增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打造农家乐(民宿)经济带,择优选商入驻,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今年“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15.5万。(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朱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