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浩: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城市更新理论和方法 开启城市更新的新时代
省建设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顾浩在今天下午召开的主题为城市复兴 美丽杭城——高质量发展大讲堂暨首届城市更新高峰论坛上表示,浙江在城市化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探索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城市更新的理论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开启城市更新的新时代献计献策,使我们的城市真正能够让人留下记忆,记住乡愁。
近年来,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一波高速增长阶段,截止到2017年底,我省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8%。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这个数字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亟需我们从高速增长的城市化率和大规模的城市扩张,转向城市功能完善、生态修复、文脉传承、形象再造、区域复兴等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模式。同时,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滞后等一系列“城市通病”日益显现,这也势必要求我们转变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升级。
顾浩认为,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发展理念从关注“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主要矛盾,二是发展动力从单纯关注经济硬实力转向文化、生态等软实力共同发力;三是发展方式要从关注规模的外延式扩张转向追求城市功能完善、效率提高、品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四是发展形态从关注建设中心城市转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浙江要走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要提升城市化的质量。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在把握城市的发展趋势上,要做到“一二三四五”: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深刻把握新的矛盾观,主动运用这个矛盾观来分析研判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不充分在哪里,不平衡在哪里,规划布局与战略实施的差距在哪里。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将衣食住行、安居乐业这八个字落实到城市发展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整体空间格局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工作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结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在每个战略节点更好展现城市发展的浙江样板、浙江经验,体现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要求。
动力三大变革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适应这一阶段性变化,城市发展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引导城市从以往“大拆大建”的思路,转向城市空间的微改造、微更新和有机修补,注重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和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
形态“四态融合”
不能只着眼于功能和形象,而要围绕人的需求,综合协调好业态、生态、文态、形态这四者的关系,其中保护好生态是基础是本底,传承好文态是灵魂是精神,培育好业态是核心是动力,而形态是载体和平台。我们的城市发展,只有做到“四态”真正融合统筹,才能创造更具活力、更有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统领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要义,必须深入贯彻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真正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顾浩说,目前我们已深刻的认识到,在新时期里,城市更新将取代单一的城市扩张,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浙江各地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实践。比如,杭州正在通过城市更新,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工业遗存为代表的丰富城市底蕴,促使杭州从区域核心城市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都市转变;宁波作为“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双试点城市,以城市设计为引领,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并以此为抓手,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城市转型,助力“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建设;温州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探索温州传统产业区转型发展之路。浙江在城市化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探索一套具有浙江的特色的城市更新的理论和方法。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要把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抓手
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在体现以人为本,解决布局上不平衡,功能上不充分,特色上不彰显等重点上下功夫,使城市设计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蓝图;二是要在加强统筹协调上下功夫,要把城市设计作为协调政府、市民、社会各方空间诉求的平台,作为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和新区建设之间的矛盾的平台,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传承性的设计和管控;三是要在创造城市未来价值预期上下功夫,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交通系统、的精致化建设,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通过生态、业态、文态和形态的综合设计,打造更具活力更具特色更具魅力的品质空间,为创造城市提供更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要把“城市双修”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途径
我国高速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由于认识和能力的不足,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城市品质方面留下大量的历史欠账。要通过生态修复使城市得到休养生息,美化人居环境,实现精明增长;通过城市修补,固本生根,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特色化发展。要秉持“绣花”的态度,运用更有针对性和精细的方法,采取低环境影响的开发模式,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通过城市双修,为探索符合创新需求的城市更新标准,打造回归人本活力的公共空间,建设满足舒适便捷的社区未来社区,体现绿色生态的环境设施营造,完善智慧互联的数字基础社设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要把共建共享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
在城市发展已经逐渐从经营土地转向经营物业和再开发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目标是为广大市民和业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创业环境,他们理应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一是城市政府要创新治理方式,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提供更好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二是要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决策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要以人民为中心,让利于民,使城市更新的成果让全社会共享。形成“共建共享、共治共管”、“共同缔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
要把制度创新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保障
城市有机更新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要求我们摆脱传统制度的束缚,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新突破。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各类规划设计的对接与协同,保障建设与管理的精细化操作,率先推动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落地,其次要加强部门协同,建设数字政府,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的项目生成、审批、监管平台,突破过去在投资立项、土地权属、规划建设审批、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封闭运行。三是加快实施机制的研究制定,弥补现有法律法规标准在城市更新中的矛盾和不足,比如存量用地盘活、公共空间、混合用地、开发强度,产业用地腾退的分类管控等。(编辑 朱宇心)
省建设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顾浩一行赴双龙风景名胜区调研指导景区规划建设工作
顾浩一行赴台州开展调研督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