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爬楼难”:让百姓住得更舒适 我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克难前行
精彩内容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杭州滨江区碧水豪园45幢2单元
“有了电梯,不用再怕上下楼了,老年生活质量提高一大截。现在,我经常可以去附近买些新鲜菜,走访亲朋。”家住杭州青年路社区7楼的石奶奶,以前上下楼要爬106级台阶。这几年为了安全,81岁的她就只能足不出户靠冷冻食品将就着度日。如今乘着电梯,石奶奶可高兴啦。类似石奶奶等人满意的背后,是我省加装电梯这个“破难项目”的有效实施。对老弱病残者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电梯绝对是“刚需”。而且,其需求量正越来越大!
纵观历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省住房制度不断完善,建设规模快速增长,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45平方米左右。但也要看到,部分老旧住宅小区环境差、设施不配套、物业服务不到位等,尤以没有电梯的问题最为突出,估算全省具备条件的单元有3万个。毋庸置疑,住宅加装电梯、解决“爬楼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是提高居住品质和方便居民生活的重大民生实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浙江先行先试,于2015年启动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主管部门省建设厅真抓实干,于同年9月编制了《浙江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次年4月,联合省财政厅等8部门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具体明确了申请程序、专项设计、资金筹集、联合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内容。2017年5月,又组织修订了《浙江省住宅设计标准》,规定新建“4层及4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0米时,必须设置电梯”……
“理旧事、还欠账,更要杜绝新增量。”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避免新建建筑不设电梯提供了遵循和依据。杭州、温州、宁波和丽水等市加快行动,次第出台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办法,并积极进行试点工作。
历经4年多的不懈努力,浙江省探索创新,成效喜人,走在全国前列。到今年7月底,全省共完成住宅加装电梯578台,另有在建施工的313台,方案联审通过的352台,三个环节加起来达到1243台。
“我们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省建设厅主要领导强调说,建设部门肩负重任、履职尽责,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居住得更舒适。
住宅加装电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牵涉建设、规划、市场监管、消防等近20个部门。4年多来,试点工作在克难中前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进展不平衡,有7个市的完成量为个位数,有的甚至为零,问题和困难依然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三难”:居民意见统一难、方案审批难、资金筹措难——
居民意见统一难,难在来自低层业主的普遍反对,阻力最大。他们担忧加梯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如影响采光、有噪声和震动等,其得利明显少于高层住户。方案审批难,难在审批部门分割,多头审查,标准不统一。比如,将加梯视为类似建筑物改建,规划审批施工等程序复杂,还容易产生行政复议、诉讼等。资金筹措难,难在住户费用的分担。加装一台电梯,约需60万元钱,住户中老年群体多,且中低收入者多,负担较重。
办法总比困难多。各地在推进这一惠民实事工程中,大胆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思路一转天地宽”!加梯成功的喜讯,不时从各地传来……
“杭州的探索力度很大,成绩尤为突出。”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点赞说。这几年来,杭州不断探索创新,疏通政策堵点,巧妙破解难点。针对最难的民意统一问题,采取“双2/3业主”标准法,即房屋占本单元总面积的比例和同意户数占本单元业主总数的比例均达2/3以上,且经公示无议后,便可申请加梯;针对资金筹措难,出台管理办法,明确20万元一台的财政补助;针对项目审批难,创新联合审查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步到位”。到目前,已形成了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的“杭州模式”。加梯的范围,已从老城区扩展到全市域。
宁波创新审批模式,实现业主“一次都不跑”,也是可圈可点。该市开全国之先河,将加梯的性质定为“特种设备安装”,规避了“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繁杂流程。并实现部门通办“联合审”,将原需17个部门40多个公章的审批流程,简化为5部门内部联合审批,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间。
再如温州,作为浙江最早的试点城市,经10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大幅度降低了加梯的实施门槛和难度。比如,最小可以楼梯单元为单位提出申请等,获得市民好评。
眼下,全省各地共出台住宅加装电梯相关政策累计达40余份。省建设厅正在总结推广杭、宁、温等地的经验做法,指导和推动全省各地开展住宅楼加梯工程,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加快步伐。
加装电梯,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方便上下楼的希望,尤其是腿脚不灵的人们,热切期盼着能早日如愿。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顺应民众期盼,加快推进住宅加梯工作,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已多次作出指示与部署。“为着更好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决策要求,我厅建议按照‘能改尽改、愿改尽改’的原则,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办,由各市根据实际确定任务数量。”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能改尽改”,是指除房屋结构、地基条件等客观原因不允许外,其他住宅小区均可以提出申请;“愿改尽改”,是指业主意见统一的,政府尽力支持启动实施,早统一的早启动,不统一的暂不启动。
省建设厅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遵循民意,根据城市建设水平、住宅功能品质,抓重点、学先进、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进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取得新进展。
——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加快组织实施。市、区建设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要求,加强基层指导。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重视,把加梯工作尽快纳入政府议事议程,建立健全由建设、规划、自然资源、质监、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多方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合力。特别是要建立市、区、街道、社区联动机制,将责任落到基层。街道与社区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尽力帮助居民实现“加梯梦”。
——强化政策保障,简化办事程序。要尽快研究制订或完善政策措施。应把加装电梯界定为“特种设备安装行为”,建立健全建设、规划、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消防等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不断简化报批验收程序。资金筹集可参考杭州经验,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渠道,减轻居民经济压力。
——强化服务指导,加强宣传推广。要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有加装电梯需求的业主提供覆盖便利化服务。大力宣传解读政策举措和实施流程,争取广大业主的理解支持;设立咨询服务中心,及时答疑解惑;及时整理公布加梯单位和重点电梯企业的名录、型号及价格;制订住宅加装电梯协议范本,提供多套费用分担方案供业主参选。
积跬步以至千里。近来,各地的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正在加快,先行的城市还提出了稳健推广的新思路。如杭州,立足“扩面、增速、提质”,力争在政策保障、民意统一、项目质效和后续管理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实现更高效率推进、更高标准建设、更高水平管理;宁波将进一步放宽业主表决通过比例,压实街道和社区责任,理顺管线迁移工作机制……
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人们期待住宅加装电梯的更快推进,“能改尽改”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让居住变得更舒适。
宁波鄞州区东航家属院中兴路588弄16号、18号、20号
业主主体 社区主导 政府引导 各方支持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杭州模式
华家池34幢的老教授们实现了8年电梯梦;锦园27幢3年没见面的寿星姐妹又拉上了手;浙大求是村20幢3单元加梯的启用,让百岁老人朱奶奶居家养老梦想成真……电梯的加装,给老百姓带来了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杭州主动顺应民众期盼向往、围绕住房需求而实施的民生工程。两年来,杭州梳理重点、攻克难点、破解堵点,经各方共同努力,探索出“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的“杭州模式”,加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树立了标杆,为全国提供了典型样本,受到《人民日报》的点赞。截至7月底,杭州全市累计已完工445处,在建215处,通过联合审查888处。
业主共商、凝心聚力,破解“民意统一难”。杭州成立市加梯项目领导小组,建立市、区、街道、社区4级联动体系。主管部门深入一线走访调查,摸清“需要加装”“可以加装”“愿意加装”电梯的底数;采用“双2/3以上同意、且公示无实名制书面反对”即可申请加装的做法,既保障业主知情权和参与权,又增装梯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的宣传阵地和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加梯政策,发放指导手册6万余册;改变政府包揽做法,创建以楼道自管会、社区自治联盟会、街道联合会和志愿者队伍等组成的基层工作体系,通过访民情、融民智、释民惑、聚民力,民主协商、凝聚共识。
提供清单、精准帮扶,破解“组织实施难”。意见统一后,鉴于由业主组织实施加梯难度太大,市政府积极提供全方位“清单式”精准帮扶举措:实施主体选择上,建立加梯总包单位备选名录;设备采购上,集中询价,公布不同型号的设备价格和免费维保年限;协议签订上,制订协议范本,提供多种建设、维保、运行费用分担方案,供业主参考、选择。技术审查把关上,建立专家“智囊团”,提供咨询服务。重点推进全省首批“浅底坑”加装电梯试点在杭使用,有效解决底坑空间不足的难题。公布各区加梯办电话及业务受理点,并设立多个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咨询的服务保障。
联合审查、减负提速,破解“项目审批难”。加装电梯工程牵涉多个部门,审批程序繁杂,办理手续往往需花大量时间。杭州大胆创新,简化审批程序,探索推出“一站式”审批: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行项目方案联审,施工过程监管,竣工联合验收。装梯申请人只需将申请资料提交至社区服务中心或街道办事大厅,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步到位”,审批服务效率大大提高。如上城区,一般7个工作日内即可审批完毕,成功压缩审批时间80%以上。
业主自筹、适当补贴,破解“资金筹措难”。资金筹措是加梯的一大瓶颈。为此,杭州提出了“业主自筹为主,财政适当补贴”的解决办法:政府补助20万/台(市、区两级各半承担);涉及管线迁移费用,除试点项目由管线单位全额承担外,其他项目均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有效缓解了业主的资金压力;针对业主自筹部分,打通业主申请住房公积金的渠道,加梯竣工验收后,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相应提取,进一步减轻了筹资负担。
经典案例
杭州江干区大唐苑项目,打造安置小区“加梯”样板。该项目建于2004年,建筑类型为六层框架结构,共64个单元,大塘经合社为实施主体,是丁兰街道的回迁安置小区。针对64个单元,采用滚动式施工,在市、区、街道三级每台补助约30万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集体经济,大塘经合社以“楼道居民总计10万元,剩余经合社保底”的政策给予补助,并通过多方联动,解决项目进展中的难题。
温州鹿城区江滨西路金迅达项目,让老人不受爬楼苦。该小区建于2004年,除一幢金迅达大厦外,其余5幢13个单元为多层住宅,共190户,其中2/3以上是老年人,“加梯”需求强烈。去年启动“加梯”工作,目前已完工5台,正在施工4台,完成审批2台,正在申报2台,预计明年底完工,是全市“加梯”最多的小区。每部电梯造价需四五十万元,费用由居民承担,除一楼无须出资外,其余楼层出资比例按逐层递增,最高楼层为八九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