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乡市以“三桐一特”为依托 开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新模式

浙江建设 2022-08-03


  今年以来,桐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从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入手,做足“关键小事”大文章,以“互联网+”助力为导向,打造可回收物“以物换物”升级版;以精准分类为目标,试点“桐管家”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发挥“桐先锋”引领,带动全社会参与;从实现源头减量入手,打造分类特色单元,形成符合实际、成效显著的“三桐一特”新模式。


推出“桐拾袋”,拓展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新领域


创新“一键上门”预约模式


  为破解生活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回收率偏低、定时定点不够便捷等处置短板,该市在全国各县(市、区)中率先与支付宝对接,推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平台——“桐拾袋”,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线上预约,操作方式简单快捷。预约范围覆盖了市区213个居民小区,217个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面向6万余户家庭,支持日均500单的预约量,极大的满足了群众不同时段的“拾取”选择。


采取“一高一低”回收模式


  对可回收物采用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5%、兑换物品价格低于超市零售价的“一高一低”回收模式,通过经济杠杆调动市民参与热情。支持积分线上线下多渠道兑换,上门拾取的可回收物经过二次分拣以后,将按品类分别称重,并按实时价格兑换积分,打入市民的“环保金账户”中,支持线上及全市11个实体超市消费使用。


构建“溯源追寻”研判模式


  程序内设置环保金排行,可对用户回收量及回收次数进行统计;并在后台对垃圾回收种类及回收量、用户小区分布进行研判,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据统计,除去试运行(调试阶段),“桐拾袋”稳定运行2个月以来,已回收可回收物117吨,分拣后总重116.2吨,分类准确率99.3%;通过“桐拾袋”上门拾取已发放环保金15.8万。


实施“桐管家”,激发源头精准分类新动力


“一对一”上门引导


  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精准管理机制,打造“桐管家”三级管理模式,即“大桐管家”由社区书记担任(一级桶长),“小桐管家”由物业经理担任(二级桶长),“桐管员”为专职劝导员(三级桶长)。在此基础上增设楼道长(四级桶长)及投放点管理员(五级桶长),确保“五级桶长制”逐级落实,层层监督。按每400户配备1组“桐管员”的要求,在全市378个居民小区招聘444名“桐管员”,采取串门式宣传、唠嗑式宣传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入户“送标签”,鼓励居民主动分类。


“面对面”桶边督导


  “桐管员”每日分上下午两个时间段进行督导,引导居民每天贴标签至垃圾袋后,再投入分类桶中。通过每日抽查小区20%分类袋中的投放情况,判断居民的分类准确率,并做好记录。同时,在全市28个源头减量特色小区内,专门配置一名“桐管员”,负责厨余垃圾二次分拣及厨余垃圾处理机的维护使用。据统计,第一批试点“桐管家”模式的小区(213个),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及准确率分别提升了23%、35%、40%。


“点对点”精准指导


  根据督导情况,由“大桐管家”或“小桐管家”设置居民分类红黑榜,并采取实物奖励、积分增减等方式,激励居民精准分类。对分类错误的居民,“桐管员”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二次劝导,达到初期辅导,入门入心;中期辅导,坚持分类;长期辅导,行为自觉的效果,真正实现家家分类、桶桶精准。


彰显“桐先锋”,引领生活垃圾分类新典范


确立一套模式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桐先锋”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党员带头学理论、作表率、破难关、送服务、抓宣讲,示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推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已有11个镇(街道),24个机关国有企业,近5500余名党员参加了“桐先锋”系列主题活动。

建立一支队伍


  依托党员志愿服务体系,要求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结合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组织党员深入基层开展走访,向群众宣传解读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确保每名党员至少参加1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每次活动不少于1小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5个支部参与,共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20次。

开展系列活动


  丰富活动形式,广泛组织一次专题学习、发起一次绿色倡议、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体验一次互动基地、参与一次“桐拾袋”等五个一系列活动。全市已有4万多名党员签订《生活垃圾分类党员先锋模范倡议书》,70个机关党支部开展专题学习活动,20家机关单位参与了桐拾袋的回收工作,极大的调动了各行各业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开展特色小区扩面,探索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新路径


实现系统谋划,推动七类垃圾分类处置


  坚持从优选点,在全市选取河滨小区等28个居民小区、桐乡高级中学等2个学校开展特色小区(学校)建设。特色小区采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大件垃圾、建筑(装修)垃圾及园林绿化垃圾“七分法”分类,特色学校采用“四分法”,确保各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储运、分类处置。


坚持从高建设,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减量


  特色小区(学校)均引进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机,通过回收及二次分拣后,通过好氧微生物降解技术将95%的厨余垃圾转化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剩余的5%为浓缩有机质,作为有机肥进行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大通悦府为例,该小区日均处理厨余垃圾43.5千克,减量成效21.8%;环保酵素工作室日均回收果皮等3千克,减量成效1.5%;垃圾总减量已达45%以上。

推出特色主题,确保试点减量成效突出


  充分发挥各社区(学校)的自身职能,创出酵素制作、三治融合、特色楼道等主题鲜明的特色亮点,为分类工作提供有效示范。如同德公寓作为开发区(高桥街道)的人才安置公寓,目前共入住450多户总计1000余人,小区居民基本均为在开发区(高桥街道)工作创业的优秀人才,小区通过打造“第六支宣传及实践队伍”,拓宽解决开发区(高桥街道)企业多、推动垃圾分类压力大的难点问题;再如合悦江南建设垃圾分类分类体验馆,增设三治融合助推垃圾分类内容,在源头上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省分类办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 垃圾分类网络学习视频上线啦!

 浙江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培训

 《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告诉你 生活垃圾这么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