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浙江建设 2022-08-03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一

老旧小区改造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

——探索和睦新村旧改可持续发展之路

  杭州市拱墅区和睦街道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初心目标,牢牢把握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主线任务,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养老托幼疑难,补齐老旧小区公共服务短板。


深化交流对接,助推旧改工程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

  和睦社区内设启航中学、和睦小学、和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配套,解决了4~16岁孩子的教育问题。和睦街道以和睦新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为契机,积极筛选引导高品质、高效率、高标准的社会力量,全面开启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探索之旅。


  和睦街道引入的第三方运营机构华媒维翰幼儿园,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华媒控股旗下国际教育品牌。此次华媒维翰幼儿园加入拱墅区婴幼儿照护项目的运营,在和睦新村内计划投资350万元打造国家级托幼设施。


  和睦街道为实现旧改+教育积极腾挪资源。婴幼儿照护项目一期位于小区和睦公园内,可用面积250平方米,全部为一楼,通风、采光条件良好,室外活动及绿化面积充足,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二期结合和睦新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计划建成约1200平方米的综合性服务场馆,场地内将包括3个班额的托幼所、培训课堂、亲子空间、小剧场、阳光屋顶花园等,为开展托幼服务、亲子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项目将高端运营理念与社区普惠项目结合,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幼托”,点亮“杭州美好幼教版图”。


多方探索挖掘,牵手社会资本助力攻坚克难

  2019年6月12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和睦街道和睦新村考察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指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巨大,要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增加供给,政府要加大支持,让老人过上舒适安康、快乐幸福的生活。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正逐渐成为当前城市更新、促进消费的重要方向。和睦街道积极探索开放、融合、互助的街区式养老,以“颐乐和睦”四字打头的“四街三园”移步换景、且游且憩,以“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为体系的“一平台二厅堂三中心四队伍”,可休可健、宜乐宜养。


  这些光鲜亮丽的成果背后是公羊会、慈继医疗、平安智慧城等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以实现线上结合线下、信息化为基础,以专业医护团队和居家服务团队为支撑,进入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仅和睦新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已吸引社会资本超千万元,除去养老及幼托方面的社会资本投入,浙江华越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和睦新村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的EPC总承包单位,本着为“和睦”居民作贡献的责任感与奉献意识,在和睦新村免费建设23个自行车停车棚,为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作出了贡献。


补短板解民忧,打造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新家园

  和睦街道位于杭州城北老工业区,有着“三老”的典型特点:一是老旧小区集中,街道下辖和睦、华丰、李家桥、化纤4个社区,大都为老旧小区;二是老龄化程度高,户籍人口1.3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4300人,占户籍人口数的30%,而70周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又占到老年人数的1/4左右;三是老国企退休职工多,街道居民很多都是以前国企大厂的职工,对集体生活有一定的感情和依赖性。


  公共养老设施匮乏曾经是困扰和睦街道老人生活的“顽疾”。和睦新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社会资本的引入为和睦新村建成“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全面打造以“一平台两厅堂三中心四队伍”为核心的阳光老人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社区智慧养老奠定了基础。通过“阳光大管家”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应用,线上以养老设施、志愿者队伍、养老政策、预约服务、交流互动等为框架,为辖区内老人提供远程协助,为政府部门搭建管理平台,为第三方组织提供信息支持;线下借助智慧化养老街区-养老中心-智慧居家的建设,为辖区老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街式、一站式的服务。


  老旧小区改造量大面广,情况各异,任务繁重,只有让政府有形之手、社会无形之手、居民勤劳之手形成合力,才能为老旧小区提质改造焕新颜,让老旧小区变身品质小区。未来,和睦街道将继续引进公益爱心企业参与老旧小区建设,积极探索旧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二

上下联动焕新颜

——衢州市荷花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新荷社区荷花小区,位于衢州市柯城区,东起荷花东路、西至荷花中路、南邻荷三路、北至荷二路。项目改造涉及28幢房屋、67个单元,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小区现有居民706户、1772人。


  2016年以来至今,荷花小区陆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创文项目改造及零直排项目,对辖区老旧小区全面开展硬件提升工程,包括小区路面白改黑、道路侧石改造、公园景观池改造、小区路灯、楼道灯改造、小区绿化提升、停车位改造、楼道美化、楼道灯“亮灯”、雨污分流等多个基础项目。


  改造后的荷花小区环境优美、设施便利,宜居程度得到很大提升。社区在构建红色物业联盟体系的同时,针对老旧小区的痼疾,通过上下联动,借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政策资源,激发街居内生动力,让社区从“等靠者”变为“创造者”,使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构建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联盟体系

  通过社区大党委牵头、网格党支部具体实施,用党建这根“红线”,成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小组,把“社区网格、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各业态的组织贯穿起来,实现小区项目改造多方联动,形成多元化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联盟体系。


坚持“群众参与”促自治 

  坚持以业主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组织公转力带动群众自转,让居民群众由“配角”变“主角”,充分激发社区改造的居民主人翁意识。针对小区改造问题,建立“红色议事会”。“红色议事会”主要通过“六步议事法”进行规范操作,即多种渠道谈改造、多方恳谈出主意、红色议事会商讨、专家审查定方案、张榜公示开言路、居民表决说了算,通过决策听证会、矛盾调解会、政务评议会等形式,更多地赋权于民,实现小区改造从“群龙无首”到“核心引领”的转变。“红色物业联盟”通过红色议事机制拓宽收纳社情民意的渠道,推进小区改造民主协商,激发小区业主主观能动性,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基础设施改造

(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改造总投入600万元,改造项目涉及小区道路白改黑、侧石改造、小区公园改造、绿化提升等。


  1.小区路面白改黑。本次改造对28幢房屋之间的小区道路进行拓宽,由原先的水泥路面,统一浇筑为沥青路面,改造面积约2万平方米。


改造前小区道路水泥路面

改造后道路沥青路面

改造前小区道路狭窄破损

改造后道路整洁


  2.侧石改造。原先的侧石破损,泥水容易流到路面上,通过侧石改造,使绿化和路面更加分明,使小区环境更加美观。


改造前的侧石

改造后的侧石


  3.小区中心公园改造。经过改造,在小区中央公园建造景观池,参照海绵城市要求设计周边雨水收集系统,合理运用雨水绿化浇灌。小区公园亭子、长廊、草地、绿树相得益彰,是居民们休闲、小憇的理想场所。


改造前公园杂乱无序


改造后公园整洁美观

改造前公园活动场地

改造后公园活动场地


  4.小区绿化提升。小区原有绿化杂乱无章,缺株、死株现象比较严重,经过改造,打造小区的天然氧吧。


改造前小区绿化死株

改造后小区绿化茂盛

改造前小区绿化

改造后小区绿化 


(二)创文基础设施改造


  创文期间,总投入改造资金185万元,涉及的项目和小区居民息息相关,项目包括停车位改造、车棚改造、单元楼道、健身器材等项目,打造宜居环境。


  1.停车位改造。原先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随着小区居民车辆数量增多小区车辆无序停放,居民对解决停车问题的意愿非常强烈,在保通畅的前提下,现利用小区空闲地带进行道路拓宽、增设车位,总体增加200个车位。


改造前车辆无序停放

改造后车辆有序停放


  2.车棚改造。随着城市的发展,非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小区原有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现将原有小区绿化带规划,开辟出非机动车停车棚,方便居民就近停车和充电。共计新增非机动车车棚12个。


改造前缺少非机动车位

改造后非机动车有序停放


  3.单元楼道。本次改造增设路灯98盏,对67个单元楼道内强弱电线进行归整序化,更换楼道内声控感应吸顶灯430套、增设无障碍设施15套、灭火器140套。同时,对楼道乱堆乱放的物品进行拆除清理,保证楼道消防畅通,完善楼道内消防设施。


改造前楼道脏乱无序

改造后楼道整洁有序


  4.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在原有小区公园东侧区域规划出一个专门服务老年人、儿童休闲的集中活动场地。更新12件健身器材,铺设200平方米橡胶软垫,美化长廊,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改造前健身场地缺乏安全设施

改造后健身场地安全系数提高

改造前长廊

改造后长廊


  5.美化庭院。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小区庭院乱堆乱放、杂乱无序的现象,严重影响小区整体创文环境,经过一系列美化、规整和打造,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宜居,呈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改造前庭院杂乱无序

改造后庭院干净整洁


(三)零直排改造项目


  2019年雨污分流零直排项目总投资310万元,更换水管700余根(1.2万米)、地下管网1.3万米、沥青520平方米、地砖400平方米、荷兰砖500平方米、混泥土700平方米、窨井300多个。


改造前污水直流

改造后道路沥青改造后路面洁净路面


共享项目

  “红色物业联盟”是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在“1+N”多元化组团模式的基础上,社区积极探索多种共建方式,服务群众不断延伸。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契约项目,资源共享”,提高小区公共部位的共享利用率。


  1.共享车位。针对停车难问题,提高闲置车位的有效利用率,荷花小区网格党组织与小区周边单位签订错时共享车位项目协议书,小区业主可到社区领取错时共享车位停车卡,在单位下班期间将车停在空闲的共享车位上。


  2.共享晾晒区。由于老旧小区一楼住户没有阳台和架空层,只能在小区的树上拉起绳子晾晒或在绿化带上晾晒衣物,这些乱拉乱挂的行为被纳入创文项目改造,采取集中规划的方式,开辟出一块“有礼晾晒区”,引导居民有序地晾晒衣物。


改造前小区乱晾晒

改造后的公共晾晒区


暖心服务

  1.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与荷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行场地共建,建立800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包括红色联盟议事厅、展示厅、志愿者家园、微信消防站等。


  2.社区养老设施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面积1500多平方米。中心的主要功能为“一中心一厅九室”,即: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多功能大厅、服务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医疗保健室、益智室、电子阅览室、阅览室、老年健身室、照料室。中心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是集居家、养老、娱乐、保健、修身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老人活动场所。


医疗保健室

心理疏导室

照料室

阅览室


  3.打造“残疾人之家”。在小区内,由街道投入35万元对养老中心仓库进行改建,建立一星级残疾人之家,为荷花街道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工疗的场地。项目在2019年10月份投入使用,并于同年底通过衢州市残联的考核和验收。残疾人之家至今已有20位残疾人注册、签订协议并参加活动。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三

老旧小区“微”改造  群众福祉“大”提升

——景昙社区景芳二区改造提升工程

  凯旋街道景昙社区景芳二区位于杭州市江干区,房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有住宅30幢、75个单元,住户1310户,建筑面积71968平方米。截至目前,景芳二区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该项目被选为2019年度杭州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试点工程,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老旧住宅区改造样板工程。


以社情民意征集贯穿改造全过程

  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初步设计方案;通过四问四权,全覆盖收集居民意见建议;设计方案确定后,通过楼道公示栏、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公示,提高群众知晓度。进场施工前,召开居民代表和楼道小组长会议对设计进行说明,收集意见和建议。施工过程中,每周定期召开工程联席会议,并邀请居民工程监督员参会,及时反馈问题。工程结束后,邀请居民代表和群众监督员参与现场验收。


给居民介绍旧改

居民提供改造意见


以景观美化建设提升小区品质

  美化小区环境景观,精心设计优化小区绿化景观布局,提升绿植的变化季节性、色彩多元化和布局层级感。累计更新1万平方米的地被植物、修剪300 棵大型乔木、布置100棵球状灌木,5个公园绿化景观提升及部分景观小品等项目。强化文化提升,围绕“仁”“义”“礼”“智”“信”五大主题分别整治修复5个小公园,修建休闲绿道,极大满足了居民群众的休闲需求,楼道内增加展示宣传板,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和风采展示阵地。


游步道改造前

游步道改造后


以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实际生活需求

  通过拓宽主次干道,实现机动车能双向交汇;对原有停车位进行改建或重新划线,增设停车位64个以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开辟行人游步道实现人车分流,并于路两旁安装智能感应照明灯方便老年人出行。新装“人脸识别”治安探头,覆盖小区每个角落,实现小区管理智慧化。


停车库改造前

停车库改造后


以强化长效管理巩固改造成果

  改造过程中,街道牵头组织施工单位与物业公司对接各项移交工作。物业公司积极研究并落实了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自2019年6月物业进驻以来,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提升了20%。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四

和谐社会惠民生

——临安区南苑小区改造案例

  南苑小区由临安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整个小区占地96.25亩,主要建造于1988年~1992年期间,共有40幢楼(包括老图书馆、粮机厂宿舍)、111个楼道,小区现共有住户 1244户、居住人口2820人,自住率60%左右。改造前,南苑小区消防设施近乎没有配套, 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外立面破损严重,屋顶普遍存在渗漏现象,强弱电线路老化、交织凌乱,排水系统不畅、雨污水未分流,路灯照明设施缺乏,夜间通行安全隐患多;小区没有围墙,道路破损严重且四通八达,公共卫生状况较差、化粪池满溢,占道经营等情况普遍存在,生活秩序较为混乱,治安状况堪忧;小区内违章建筑数量大,乱搭乱建占道严重,绿化少、停车难,存在消防通道不畅通等现象。作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专项行动的试点样板,南苑小区改造工程累计投资8250.64万元,涉及改造面积逾8万平方米。



屋顶平改坡,彻底解决老旧住宅楼屋顶漏水问题

  南苑小区建成已近30年,住房普遍存在屋顶漏水问题,有的住户自己掏钱做防水,有的则私自搭建了“违建式”屋顶,顶楼住户始终无法解决“外面下大雨,立面下小雨”的困扰。锦城街道针对“居民有需求、 EPC无此项”这一实际,主动对接有关单位,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在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花大力气完成了屋顶的“平改坡”,不仅实现了住宅楼的美观,更解决了长期困扰住户的漏水问题。另外,在改造过程中,街道对3楼及以上所有“保笼”进行了拆除,1、2楼住户只允许安装嵌入式“保笼”,有效解决了部分住户侵占公共空间和住宅楼外部的统一、美观问题。



拆除柴间、车库,有效扩展老旧小区生活空间

  南苑小区建成时间早,小区内道路狭窄,原有的柴间、车库数量多但面积普遍只有3平方米左右,不仅无法停小汽车,即使停放电瓶车也不够宽敞,柴间用电线路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小区内车辆通行不便、停车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对此,街道参照城改相关政策在给予住户一定经济补偿的基础上,对小区内1287处柴间(车库)进行了拆除,新增公共面积超1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300多个,开辟出了消防通道,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居民停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统筹设计、提前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在方案设计阶段,将加装电梯、污水零直排、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等内容涵盖在设计方案中。一时无法直接实施的加装电梯工作,方案提前预留加梯位置,管线绕行避免以后加装电梯涉及管线迁移。开展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整合整改区块内的有条件小区,按照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标准建设,2019年该整治区块共建成8个智慧安防小区。大幅提升了小区住户安全感。特别是南苑小区改造前为开放式小区,小区道路四通八达,大小入口多达10余个,再加上小区老年人多、出租户多,小区住户的安全感始终较低。通过改造,南苑小区建成了接收小区所有感知设备信息的智慧小区平台,实现了小区内监控视频实时预览、通道口人脸抓拍实时进行、出入口过车实时抓拍、单元楼人员进出可视对讲,大大增强了小区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和安全级别,小区住户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一是小区品质提升,赢得居民广泛赞誉。改造后的南苑小区,住宅楼修缮一新,道路平整宽敞,空间大幅提升,小区生活井然有序,极大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小区知名度,无论是小区住户还是“围观”群众,都对改造后的南苑小区赞不绝口。二是创造就业岗位,间接带动经济发展。老旧小区改造建设过程当中,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直接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项目所需的上下游建筑材料的需求,又给相关行业增加了就业机会,由此项目带动了间接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地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三是转变“拆迁”观念,有效减小政府财政压力。南苑小区的成功改造,有力转变了老旧小区民众“等待拆迁”的思想观念,明确释放了老旧小区“变拆为改”的信号,为后续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行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老旧小区改造成本远远低于拆迁成本,改造产生的安全稳定问题也远远少于拆迁安置,而且改造的实施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减轻了社会压力和政府负担,对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五

打造“康养文化型”老旧小区样板

——潮鸣街道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案例

  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知足弄社区综合整治工程作为2019年杭州市13个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试点项目之一,共涉及25幢房屋(其中小天竺社区15幢、知足弄社区9幢、游泳馆1个),居民1438户,还包含了回龙庙前和游泳巷两条街巷“美丽街巷”的改造,已顺利竣工,打造了杭州市“康养文化型”老旧小区的样板。


打造便民利民“共享圈”

  构建五大生活场景,即“潮邻益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刀茅巷农贸市场 、潮邻议事厅、慢跑绿道、微型消防站,让居民有机构养老、有地方议事、有空间健身、有公共设施共享。


  其中,总面积1165平方米的“潮邻益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大亮点。“潮邻益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下城区潮鸣街道回龙庙前一弄16号,是下城区试点融入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的重点项目,也是打造“精致潮鸣”的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地上3层,总面积1165平方米,其中室内面积945平方米,室外面积220平方米,总投资金额超400万元。


改造前

改造后

“潮邻益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在功能规划方面,一楼是社区综合服务馆,提供就餐、文娱等服务,二楼和三楼是长者照护家园,为失能失智、半失能失智长者、术后康复等提供专业照护,一共设置养老床位22个,日间照护中心托位6个。其中杭州潮鸣街道的“潮邻益家”老年食堂则将贴心做到了心坎上,老年食堂除了在对60岁以上老人实施优惠的基础上,还针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老人分别配制了三种套餐,只要提前和食堂预约,“三高”的老人就能吃上自己的专属套餐。


老年食堂 


“潮邻益家”居家养老服务三大特色

  一是探索模式创新。引入上海福苑专业养老机构,率先在街道级日照中心试行公建民营模式,所有硬件软件的设施设备都由政府投入,后期交由机构运营管理自负盈亏,实现设施设备最精致、服务功能最合理、机制建设最完善。


  二是强化社区融合。依托中心的照料、护理、康复等专业服务,将资源辐射到社区和家庭,提供助餐、助浴、家庭照护支持、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等上门服务,实现养老不离社区、机构与居家养老、日常照护和专业支撑的深度融合。


  三是推进智慧养老。引进智慧健康监测一体机,实时采集、分析老人健康数据,有效提供康复指导。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整合入住、走访、服务数据,掌握老人动态信息和服务需求,精准开展养老服务。


重拳出击“上改下”,还序于民

  自街道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实施以来,强弱电线线路“上改下”工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组织电力施工队逐步对回龙庙前的28根电线杆进行拔除,意味着潮鸣街道旧改施工啃下了“硬骨头”,助力旧改楼幢“颜值”大幅提升,此举也为杭城破解旧改“上改下”这一“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上改下”前

“上改下”后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六

做好城区治理大文章

——文晖街道流水北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案例

  作为2019年杭州市下城区的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流水北苑小区抓住旧改春风,从2019年9月起,文晖街道成立旧改工作指挥部,组建专班有力推进,涉及9幢房屋、41个单元、618套房屋、同心弄和绍兴支路两条周边道路及沿街100余个店铺,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历时120多天,将小区从硬件到管理全方位升级。


民意为先

  旧改改什么?居民说了算。为了更好地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街道坚持民意先行,结合深化设计方案开展意见征求座谈会,落实“四问四权”,找准居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痛点和难点,经过多轮优化最终形成“10+5”改造内容,其中10项为必有改造内容,具体为屋顶有整修、立面有提升、外挂有改善、管线有整治、楼道有整理、门厅有更新、灯光有调整、绿化有彩化、文化有提炼、活动有空间。5项为提升改造内容,包括推进智能安防、推进交通优化、推进智能分类、推进加装电梯、推进自治管理,力争把有限的旧改工作经费用到刀刃上去。


流北公园及立面改造俯瞰

立面构建改造

流北北门改造前

流北北门改造后



严守“四最”原则

  旧改怎么改?做好绣花功夫。流水北苑小区计划实施的各类项目集中联片推进,统筹项目资源。除了旧改项目之外,还统筹推进美丽街巷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雨污分流改造、弱电上改下、小区管家服务5个项目集中实施,实现了“最小的影响、最大的理解、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的目标。流水北苑率先以整个小区联审的方式完成小区21个单元加梯的设计方案审核,实施连片管线迁移计划,实现“一次开挖、集中实施”,为今后小区业主加装电梯提供了最大的方便。11幢1单元作为首个加梯已经正式启用。


  公共功能提升。收回国有产权沿街店铺,优化业态调整,集中用于社区配套,服务居民群众。其中朝晖路一侧包括街道旧改指挥部、微型消防站、社区文化家园、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小区原有的三处地下停车室进行改造,新做了防滑地坪,增配了智能充电桩和消防喷淋设施,小区的非机动车有了专属的停放空间。


建管并举

  旧改以后怎么管?共建共治共享。通过旧改,小区南门开辟了一处“睦邻微空间”作为流水北苑小区的管家驿站和居民帮帮团的修理工坊。由小区内具备一技之长、“爱管闲事”的居民志愿者组成,为居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也帮着调解一些邻里之间的琐事。


  结合疫情防控,流北小区进行了智慧安防系统升级,实现了从人防、技防到智防的全面升级。基于与街道数字驾驶舱的信息联动,通过人脸识别,可以判断来客是否为本小区居民。在疫情期间小区封闭管理中,实现了门禁通行在无需摘口罩的前提下达到“三个甄别”,即:“人证合一的自动检测”“居住权限的自动检测”“健康码绿码的自动检测”。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七

提升整体环境 打通生命通道

——东二东三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案例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东二东三苑,东部靠近上塘河,西边有大关公园,南边有香积寺路,北边有苑中路。此次 改造共涉及25幢房屋、67个单元,总建筑面积69034.19平方米,小区现有居民1250户3300人。此次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主要是恢复和完善基础功能设施、修缮房屋屋面及墙面的渗漏、完善小区适老设施、改造社区阳光老人家场所、增加居民公共休息空间、提升小区整体环境,打通小区“生命通道”。


居民积极参与、践行共同缔造

  以社区工作小组为主导,全过程以“居民”为中心,以“共同缔造”理念为牵引,从方案设计阶段的“四问四权、三上三下”,到施工阶段的“居民质量监督小组、 现场临时党支部”等。社区工作小组组织开展民意调查工作,并取得 98%的居民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意率。


方案讨论

民意调查


入口形象提升

  通过增加一面中式格栅来融合建筑上外走廊的单调性,竖向的线条增加了建筑的挺拔感,中间圆形的花格栅取自 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花窗,和百姓戏园建筑做到相互呼应,既做到了整体统一又做到了富有明暗变化。连廊内悬挂的是本地民俗画家沈勇先生的书画作品。


改造前门庭杂乱无章

改造后门庭整洁有序


车位挖潜

  小区原有停车位167个,但小区居民车辆数量较多,车位严重不足,导致小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在保证“生命通道”宽度的前提下,进行道路拓宽、车位挖潜,共计拓宽及挖潜面积1491.7平方米,侧石移改3282米。规划后固定车位206个,新增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5个和残疾人专用车位6个,总体增加50个车位。


改造前未做到垃圾分类

改造后垃圾分类投放点


垃圾分类

  本次改造以打造垃圾分类精品小区为标准,将原有分散式垃圾桶收集点8处现改为4处垃圾分类投放点、1处垃圾收容器清洗点、1处特殊垃圾临时堆放点、1处垃圾集中收置点和1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点,并实施“三定”垃圾分类制度。


集中晾晒点

  原先小区缺少晾晒空间,居民要求解决晾晒问题的意愿非常强烈,现将小区内阳光老人家和非机动车库荒废的屋顶空间改造为居民集中晾晒场地,晾晒区域地面采用防滑高分子塑料格栅,充分解决了老旧小区晾晒难的问题。通过对入口坡道的改造,让居民可以便捷地到达屋顶,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社区养老设施改造

  通过外立面改造,统一了外观效果,同时对内部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增加了接待区、儿童幼托区、康养按摩区、休息区、影视区、多功能休息区(助餐、书法、手工)、讲座会议区、文娱活动区、洗手间等。


改造前外立面形象不佳

改造后的外立面


公共活动空间提升

  在原有景观亭区域规划出一个专门服务老年人的集中活动场地,取名为“老来乐”。拆除原有违章建筑,腾退空间,打造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儿童天堂,彻底弥补社区孩子没有玩耍嬉戏空间的遗憾,做到老少同乐,同时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小区吉祥亭

小区童趣园


社区文化提升

  小区内设有景观屏风、8路公交站、党群服务中心、幸福生活馆、文化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百姓戏园(被行业命名为大运河越剧传承之地)等特色社区文化站点,让居民能够回味昔日生活的点滴印象,留住乡愁。


改造后增加景观屏风

改造后的8路公交站


单元楼道改造

  本次改造对67个单元楼道内的强弱电线进行归整序化,增加楼道内声控感应吸顶灯559套、359个无障碍休息椅、灭火器646套、应急照明552个及疏散指示灯522个。同时对楼道乱堆乱放违章物品进行拆除清理,保证楼道消防畅通,完善楼道内消防设施。


改造前强弱电管线杂乱无章

改造后整理序化强弱电管线


智慧安防完善

  本次改造完善小区安防系统,增加高清摄像头164个和人脸抓拍摄像机2个,并完善小区67个单元防盗门及门禁系统,增加电子围栏318米、周界摄像头20个、车辆和人行道闸各2只,大大消除小区安全隐患,同时安防数据与公安系统实现实时传输。


小区监控安防系统存在盲区

改造后智能安防分析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八

改造补短板 防疫保民生

——宁波市江北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

  宁波市江北区一直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先行者和排头兵,2018年率先对贝家边、砖桥巷、茗雅苑3个小区进行了改造,2019年又对正大花园等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总建筑面积约34.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632户。2019年9月,中组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推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培训班在宁波举行,贝家边及三和嘉园小区入选示范点。2019年完成的槐树公寓、正大花园被评为浙江省老旧小区改造样板工程。“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江北经验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改造成果在小区封闭管理、卫生消杀保洁、物业服务管理、强弱电设施等多个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居民反响良好。江北区也乘势而上,推动日湖家园等新一批老旧小区在疫情中复工改造。


破解疫情防控难题

  白沙街道位于江北老城区,辖区内老小区多、无物业小区多,防疫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白沙街道通过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让老旧小区从昔日的“八面临风”变为防控战场的“密不透风”,筑牢了小区的“防疫门”。


(一)从物业入驻到封闭管理


  “赵师傅,你等一下,门我帮你来开。”这是开展防疫工作以来,贝家边小区门卫陈师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为了防止居民通过接触传染疫情,陈师傅戴着手套上岗,亲自为出入小区的居民开门。


  贝家边小区是白沙街道典型的老旧小区,近几年,小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不仅有了门禁,还从无到有地引进了物业管理。


  2月初,江北区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属地防控“十个必须”通知,要求所有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贝家边小区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早一步实现了小区的封闭管理。原本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城区无物业小区,贝家边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小区各出入口“穿堂门”,物业服务缺失。如今,经过改造后,小区焕然一新,各个出入口不仅安装了门禁系统,还引入了物业企业进行管理。


  大庆社区书记张洁静在谈及小区改造和小区防疫的关系时说道:“这是贝家边小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后的一次大考,考的是紧急状态下的封闭式管理,从目前效果看,验出了改造的真实效果,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从智能改造到精密智控


  小区智能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项目之一,而精密智控则是小区精准防疫的实现途径。


  “魏书记,我们在监控里看到小区里有几个居民在楼下聚集聊天。”收到物业通知的正大社区书记魏柳燕当即赶往小区,对居民进行劝离。魏柳燕说:“你看我们正大花园小区里一个个崭新的监控,用处非常大,这些都是去年老旧小区改造中根据民意完成的。当时小区原有监控设备已经破损严重,有很多盲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重新规划小区安防系统,更替监控设备,确保小区监控无死角,顺理成章成为小区正式的改造项目。”


  也正是这套智能监控系统,在小区防疫期间,保证了物业能24小时对小区情况进行监控,当出现人群聚集现象时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劝离,为小区人员的可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从共治共享到群防群治


  不仅如此,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果同样体现在居民的变化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断有热心居民踊跃地投身到群防群治的战“疫”中,小区巡查、卡口管理、为居家留观人员跑腿送菜、快递代拿代发,砖桥巷的“红背心”无处不在。


  白沙街道负责人表示:“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我们秉承共治共享的理念,通过1+3+X共商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街道、社区、小区自治小组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协商会,就小区事务进行会商。如今的群防群治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激发群众横向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结合政府纵向治理,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经过全新改造后的白沙街道老旧小区正在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屏障,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方式,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力量。



坚持疫情防控和老旧小区改造两手抓两不误

  去年年底,江北区排摸改造意愿,提出今年1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涉及682幢房屋、1.9万户居民、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今年年初,马不停蹄地落实项目专项债申报,完成项目立项,同步推进改造方案设计,春节前,除部分项目外,各街道已完成设计单位的选择,并抓紧进行改造方案设计。江北区今年改造起步较早、进展较快,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改造工作有所停滞和落后。目前疫情形势总体向好,根据“两手抓、两战赢”的工作要求,江北区努力把这项工作抓起来,把工作进度赶上来,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落实到位。


(一)日湖家园外墙改造先行启动


  日湖家园一期住宅历经多年风雨,外墙面装饰层脱落、起皮、龟裂现象严重,局部屋面、山墙渗漏水严重,对小区居民影响较大。此次改造结合大庆南路-人民路沿线街区延伸整治工程,主要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外墙、屋面渗漏现象;将杂乱的空调进行规整、破旧生锈的空调装饰栏杆进行更新;形式杂乱的防盗窗、塑料雨棚、晾衣架等统一规格,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项目包含八栋6层和一栋5层住宅,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外立面面积2万平方米。3月25日,工人就已经进场,目前日湖家园一期西北角三栋连体住宅(两栋6层一栋5层)外架搭设已经完成40%,预计8月24日完工。


  此次改造项目通过三步走推进快速进场施工:一是信息公开惠民心。进场前,对小区业主及物业进行告知,说明本次主要改造内容及施工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等,让所有小区业主知晓政府的惠民工程;二是措施到位保安全。因疫情影响,小区居民都存在抵触心理,为消除业主们的担心,工程方将参与本小区施工的所有工人、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一人一表提交至业委会处备案;三是多方协商成一致。组织小区业委会、物业、社区、街道等召开多次对接协调会,最终经过友好协商,同意进场施工。


(二)红梅小区防盗门安装试用


  红梅小区作为老小区,楼道没有防盗门一直是居民心中的痛,人员随意进出,广告乱张贴严重。为加快小区防盗门安装,在疫情期间加紧安装设计方案确定,前阶段开始安装,目前防盗门已安装了10个,并开始试用。同时,抓紧采集人脸识别信息,即将开始进行人脸识别系统安装。



浙江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九

多渠道融资破困局

——缙云县老城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及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融资情况

  根据缙云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推动缙云县老城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及历史建筑保护工程,重点改造缙云老城区核心区块,优先将溪滨南路、溪滨北路、寺后路、复兴街、胜利街、水南街等区块纳入改造范围。项目由缙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旧改专项债券的融资主体,缙云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融资情况

  缙云县老城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及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总投资约13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3.25亿元(资金来源:财政预算安排3.25亿元),占比25%;财政预算安排资金2.75亿元,占比21.15%;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亿元,占53.85%。按照资金募集计划,本期债券1亿元,期限15年,每半年偿还利息,债券到期时一次全部偿还本金,预计本期债券到期本息合计1.6亿元(债券利息按年利率4%测算);后续债券融资6亿元(其中2021年债券融资3亿元,2022年债券融资3亿元),期限15年,每半年偿还利息,债券到期时一次全部偿还本金,预计后续债券到期本息合计9.6亿元(债券利息按年利率4%测算)。


融资用途

  缙云县计划在2020年 ~ 2023年实施老城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及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老城区核心区块占地面积54.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共有1962幢房屋;涉及改造的小区共有约4206户居民、人口约3.3万人。


  该项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对老城区老旧小区内基础市政配套设施改造。具体包括小区内违建临建整治和规范、消防设施规范修复、照明设施补充、污水零直排改造、垃圾分类设施安装、小区内强弱电线路规整、外墙清洗修补粉刷、电梯加装、供排水和燃气设施改造等项目。


  2.对老城区老旧小区内公共服务功能配套改造。具体包括设置配套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点、文化家园、托教及四点半课堂、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休憩空间等。


  3.对老城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历史建筑和特色街区的改造。具体包括老城区沿街商铺立面修缮改造、历史建筑保护改造、老城特色街区改造等。


融资效果

  通过旧改专项债券发放,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不足问题。目前,老城区电影院区块改造工程、实验小学北侧通道及停车场工程、溪滨南北路综合改造工程、溪滨北路管网改造工程(迎晖桥至步云桥段)、溪滨北路改造工程(二桥至南塘桥段)等项目前期已全面展开,复兴街、胜利街、水南街等区块项目也正在谋划当中。计划2020年7月逐步开工建设,旧改专项债为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项目改造,缙云老城基础设施将得到大幅提升,居民生活条件逐步完善,使缙云老城成为保留城市记忆,彰显宜居理念,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焕发勃勃生机的新兴老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