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绍兴全力推动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

浙江建设 2022-08-03




  自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动员令发出以来,绍兴市把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作为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总抓手,全力推进首战之年的各项任务,长短结合、内外兼修提升城镇设施、服务、产业、品质和治理,全力打造颜值与实力兼具、气质与内涵相衬的“五美”城镇。



高位谋划强引领

绘就美丽新画卷


  顶层设计强统筹。“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顶层设计,紧抓杭绍甬一体化历史机遇,结合市委、市政府“三区融合、新城古城联动”决策部署,在全省首创编制市级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突出空间融合、交通融汇、共建共享,对全市域美丽城镇建设进行统筹安排。指导评审优规划,通过召开县域方案编制培训会、中期成果讨论会,“一镇一方案”编制专题会、评审会议等,邀请专家对县域、镇域两级行动方案编制的具体要求、相关指标进行有效探讨,指导各地摸清现状基础,突出优势特色,高质量编制完成行动方案,深化规划引领,其中柯桥、诸暨、新昌方案被评为县级省优,东浦街道、安昌街道、丰惠镇、山下湖镇、儒岙镇方案被评为镇级省优。


  “一镇一策”强保障。各区、县(市)强化统筹,按需定策,出台“钱地人”一揽子政策,重点支持样板创建乡镇。如越城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支持东浦街道黄酒小镇、斗门街道湖东片区金融中心建设等,专项保障重大工程用地指标;柯桥区优化资金保障政策,实行一镇一策,按照“强镇少补、弱镇多补、全面推进”的原则,筹措3亿元财政资金补助保障美丽城镇项目建设。 


  特色创建强带动。全面梳理乡镇(街道)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最大化呈现特色优势,推动形成乡镇(街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上虞区岭南乡,吸引社会资本,激活闲置农房,开展乡村旅游,被列入省级民宿集聚区改革试点,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诸暨山下湖镇,结合珍珠小镇建设优势,加快珍珠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珍珠网红直播销售模式,建设珍珠创意工坊,珍珠客厅(博物馆)、中国珍珠学院,积极培育珍珠经济新业态,实现了产镇高质量融合。




紧抓项目提进度

长效治理优形象

  销号管理,倒逼任务落实。要求乡镇(街道)根据行动方案和工作实际,详细编制工作清单,内容覆盖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保障政策、方案编制、双师落实等方面,并明确工作落实时间,将责任精准定位到条线上,清单编制完成后,要通过镇级门户网站、宣传栏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加强社会监督。2020年全市24个乡镇(街道)平均编制工作清单50余条,项目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倒逼任务落实。在重点推进样板创建镇项目销号管理的同时,也有力推进一般乡镇美丽城镇基本要求建设,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作出积极贡献。


  多方参与,助力项目推进。引入社会资本“活水”根据美丽城镇建设需要,将项目有针对性地向具备投资能力的各类社会资本推送,强化政府招商引资能力,如越城区东浦街道“黄酒小镇”与融创集团达成战略协议,预计投资额250亿元;诸暨市山下湖镇吸引珍珠龙头企业阮氏集团投入9500万用于创意工坊(一期)和工业4.0两个项目。激发集体经济动能,鼓励村集体资源由专业公司统一规划、规范管理,村民以现金、土地形式入股,推动集体收入增收和百姓致富。如新昌县镜岭镇安山村利用“公司+市场+农户”模式成立安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雅庄村引入第三方企业统一规范经营,实现乡村旅游运营市场化、利润最大化。


  长效治理,巩固建设成果。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回头看”攻坚战。围绕“擦亮小城镇”行动,对照《小城镇环境和风貌管理规范》,通过明察暗访、第三方参与等形式,对乡镇(街道)卫生保洁、设施维护、街道秩序、交通秩序等方面开展全面督查,打好“回头看”攻坚战,把绍兴小城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二年完成”的成果巩固好。实行清单管理。台全市美丽城镇建设清单化管理制度,指导乡镇(街道)对照省评价办法的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落实问题清单40余项、特色亮点清单70余项,排出时间节点,抢抓当前窗口期,推进问题梳理解决,拉长特色优势。深化三大机制。在月通报、季督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通报、指导、评价等“三大机制”。实行县、镇二级量化排名通报制度,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每月对各区、县(市)及建设乡镇(街道)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予以量化计分,并按得分进行排名;通过实地督导、相互赛比、对口检查、专家点评等形式强化督导机制;在全省率先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对创建乡镇(街道)进行分类指导、“全面体检”。



改革创新添动力

以人为本解难题


  创新“1+1+2”技术支撑模式。两个“1”分别指市级咨询单位、市级专家库,“2”指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市级层面创新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作为全市美丽城镇建设技术团队,在全省率先组建本地专家库,为全市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开展网上交流咨询服务;建立《绍兴市美丽城镇建设市级技术专家服务机制》,通过需求梳理、“定、点餐制结合”及线上咨询的方式,真正让技术专家制度发挥出特色作用,培育一批有活力的落地产业项目;全市79个乡镇(街道)已落实“双师”,部分区、县(市)还积极探索,越城区创新推出了“1+1双驻”模式、嵊州市推出了“1+X点餐”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对美丽城镇建设提供支持支撑。


  创新“3+1”“乡贤+”基层治理模式。“3+1”联动机制。越城区区法院和孙端街道深入合作,创新建立民事纠纷化解“3+1”联动机制,“3”指各村(居、企业)调委会、街道调委会、“外婆家”诉前调解室等三个层面的人民调解机构,“1”指孙端街道诉讼服务站。以“网格处置-村级调解-街道调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分级模式,将矛盾调处“一体化”化解在辖区内,引导较难调解的民(商)事纠纷在诉讼服务站直接立案,完成一审程序。目前,孙端街道诉讼服务站服务站已接受立案48件,开展巡回审判14次。“乡贤+”工程。柯桥区夏履镇积极实施“乡贤+”工程,广泛发挥乡贤优势,开展义诊、义教、义捐、义工、义演、义调等“六个义”活动,打造夏履“贤公益”品牌;上虞区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广泛凝聚乡贤力量,着力发挥医生、教师、律师、公务人员、银行职员等“三师二员”职业优势,积极参与乡镇治理,为推进美丽城镇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


  创新“信访超市”矛盾化解模式。打造矛盾调处“终点站”。设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按照“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流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原则,涵盖了信访接待、诉讼服务、法律服务、多元调处、心理服务、综合指挥等多种功能,整合了行政、司法、信访等各类资源,供应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办法和手段,在空间上实现合理布局,变“分散式”服务为“集约式”服务,使群众信访投诉“最多跑一次”。打通基层矛盾化解“毛细血管”。越城区设立8个专业调解工作室,家事、物业、劳动争议等多个专业调解团队,实现“诉讼服务家门口”,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嵊州市引进金融商事、婚姻家庭、物业管理、校园伤害等4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并设立“嵊里调”“九斤姑娘”2个品牌调解室,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在矛盾化解中的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基层矛盾化解“毛细血管”。(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往期推荐

丽水市多措并举 加快“美丽城镇”建设步伐

舟山市打造“两山”理论转化美丽城镇建设海岛样板

义乌市:创新白蚁防治管理体系  “刮骨去毒”强健美丽城镇肌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