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元涛 | 八位女性的痛苦人生告诉你:什么大师?就是渣男!

2017-11-23 王元涛 骚客文艺


本       文       约       3900       字


阅       读       需       要


8min

毕加索一生,情人数不胜数,其中至少有两个女人的自杀和一个女人的精神失常与他相关。这样一个如假包换的女性杀手和男性公敌,临终前最后一句囫囵话,居然是规劝他的主治医生:“你不结婚是错误的,结婚管用。”

他可不是空口说白话,从十八岁成年到九十二岁去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他处于婚姻状态,前后长达四十八年。想来还真奇怪,像他这么个机警的人,明知自己对丹田下三寸没有很强的管控力,为什么还要用婚姻来自我束缚呢?换他自己的话来说,婚姻,到底对他怎么管用了?


1


不止一位传记作者发现,毕加索嫉妒心超强。遇到让他心动的女人,他会油然而生不可遏制的独占欲。而独占的一个公认外部保证,就是结婚。

因此,他所说的婚姻“管用”,是指对于约束女方有效,借由法律的严肃性,可在最大程度上防止自己的意中人与其他雄性发生与床有关的关系。至于他本人,则完全不受婚姻的任何限制。在此问题上,他是他的王,早早就给自己签发了赦免令。

在毕加索深度接触的全部女性中,他最爱玛丽·泰蕾丝,这是大多数毕加索研究者都同意的。当年毕加索在巴黎老佛爷地铁站拉住泰蕾丝的手臂时,她只有十七岁,是一个教养良好的女孩,纯真朴实,落落大方。


毕加索的《梦》(右)取材自情妇玛丽·泰蕾丝

而且,她对毕加索的钱财没有任何企图,对毕加索本人用情很深。因此,按毕氏结婚独占定律,他肯定想给她一份婚姻。为此,他不惜与第一任妻子,俄罗斯舞蹈演员奥尔佳撕破了脸。

在漫长的离婚大战中,没有证据显示他们曾经使用暴力,但双方恶语相向是家常便饭。为了逼迫奥尔佳屈服,毕加索多次带司法人员入户清点他们的共同财产;作为报复,奥尔佳则同样带司法人员查封了毕加索的画室。

可笑的是,等到奥尔佳厌了累了,终于同意放手时,毕加索才发现,自己拿的还是西班牙护照,而西班牙法律是不允许任何人离婚的。

事情这样一拖,泰蕾丝就永远失去了机会,因为毕加索的身边,又冒出一个名叫朵拉的新欢。这个朵拉,性格强悍,欲望澎湃,数次摸上门去,对泰蕾丝大打出手,最后,在毕加索的默许下,到底把泰蕾丝赶出了家门。

泰蕾斯不是毕加索的最爱吗,他怎么可以如此无情?这就是毕加索的最大特点,有爱时,哪怕短短一天,他也会投入全部热情,无遮掩,无保留。但这种爱,来得快,去得也疾,第二天,他就可能表现得像从来没见过你一样。

说到底,他爱的,只是他自己。他永远需要的,是新鲜的倾诉对象,来激发他把内心独白唱成咏叹调,一曲唱完,倾诉对象即可弃之如敝屣。很多女人了解他这种“水性杨花”的本性,与他纠缠,从不指望他从一而终,这种“疫苗效应”,会让她们免于严重的伤害。

可奥尔佳和泰蕾丝,则是在懵懂状态下被毕加索俘虏的,所以受伤害最深。像她们这样的好女孩,根本就不该遇上毕加索。要知道,几乎所有见过毕加索的女人,都能强烈感受到,这家伙的眼神大胆、粗暴、性感,全然肆无忌惮,用西班牙土话说就是:这种眼睛,是直通性器官的。


2


同样作为艺术大师,比毕加索早生四十年的罗丹,就明智而坚定地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几乎一辈子不结婚。

罗丹在最艰苦最迷茫的青涩年代,遇上了好姑娘罗丝,一名缝纫女工。她健康,她明朗,她心里不存事,她不在意任何繁文缛节,而她最令人佩服的一点是,哪怕手里只有一丢丢钱,也能把小日子安排出一副红红火火的模样。天生不自哀,风浪脚下败。罗丹历来承认,没有罗丝的支持,他很难把雕塑这项赚钱希望渺茫的事业坚持下来。

但是,罗丹一直没有跟罗丝结婚。没有人问过罗丹是怎么想的,没有人关心罗丝又是怎么想的,事实只是,罗丝对罗丹,终生不离不弃。他外头有人?没关系,她假装不知道就好了。他离家跟别人同居?没关系,她依然不吵不闹,只把他的睡衣洗得干干净净,晒得暖暖和和,等待他总有一天会归来。

罗丹的脸皮也真是厚,没有婚约,却好像自己已把一根无形的风筝线,交到了罗丝的手上,然后一次又一次,他在外面玩够了,或是遇上了情感波折,就会顺着这根线,飘回罗丝的身边。

其中,最有可能从罗丝手中抢走罗丹的人,是卡米耶。作为罗丹的学生与助手,她有才华,有思想,容貌出众。他们大体和谐地一起工作生活了十五年,之后卡米耶提出结婚的要求。在她想来,罗丹还是未婚之身,完全不存在任何障碍,结婚是多么正当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啊。因此,她至死都不能明白,罗丹为什么死活不同意呢?

卡米耶

于是,卡米耶决绝地提出分手,不久,她的情绪陷入异常状态,被家人强行送进了精神病院。据说,她的后半生,专心专意只记得做一件事,就是用各种恶毒的言语痛骂罗丹。

一九一七年,罗丹七十七岁,进入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出人意外地决定,与罗丝正式结婚。婚后两个星期,罗丝即告别人世。

初看起来,罗丝似乎结局圆满,可是,过了这样的一生,她幸福吗?当然,幸福与否,只有她自己才说了算。那么,换一种问法:天下的女子,有谁愿意像罗丝这样过活吗?


3


与罗丹相似,在晚年用婚姻给一段奇异恋情画上完美句号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以《中国科学技术史》扬名东西方的英国生化科学家、史学大师李约瑟。

李约瑟比罗丹年轻六十岁,比毕加索年轻十九岁,因此,他所处时代的开放程度,是罗丹与毕加索想都不敢想的,只能在梦里羡慕。就是说,李约瑟与剑桥大学同事桃乐茜在婚前即约定,在保持婚姻的前提下,双方都有追求其他异性的自由。这种半绅士半嬉皮的风气,与大麻和尼龙丝袜结伴,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一度流行于大西洋两岸。

李约瑟可不是说着玩的,很快,他就公然爱上了一个女人鲁桂珍,是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留学生。而且这个鲁桂珍,还是桃乐茜的学生。桃乐茜对他们的私情,全程了解。剑桥人常常看到,寒冬深夜里,他们三个人,会在小酒馆里挤成一团,举杯作乐。

抗战期间,李约瑟曾在中国工作多年,正是这段经历,激发了他为中国古代科技立史的宏愿。最后,经过五十年苦干,他以一己之力,整体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对欧洲人来说,他是第二个马可·波罗,同时,他也让中国人从科技角度重新发现了一个中国。而这一切,都与他对鲁桂珍的爱恋直接相关。

实际上,对于鲁桂珍,连不少西方人都感到惊奇,无名无分,无财无利,她就这样一直在李约瑟与桃乐茜之间,悄悄生活了五十二年。桃乐茜去世后,八十五岁的鲁桂珍与八十九岁的李约瑟结婚。两年后,鲁桂珍去世;六年后,李约瑟去世。最终,李桃鲁三人的骨灰,合葬于剑桥大学院内的一棵苦楝树下。

真想知道,对于这样的一生,鲁桂珍感觉幸福吗?试问世上女子,有谁甘心选择这样的方式生活吗?

鲁桂珍(右)与李约瑟


4


同样作为著名科学家,比李约瑟大十一岁的爱因斯坦,则享受不到这种齐人之福。

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他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同学。看名字就知道,她来自东欧,是塞尔维亚人。

他们的情路,起头就无比坎坷。作为犹太人,爱因斯坦的父母非常希望他能娶一个犹太姑娘。实在没有合适的,至少也该娶一个瑞士人或德国人。娶塞尔维亚人?你有没有为后代的品质做过打算?爱因斯坦的父亲这样问。老一代西欧人,对东欧的偏见,一直这么深。

而且,可能是出于为天才者讳,世间万千关于爱因斯坦的著述,涉及他的情感与生活,往往笔下留情。实际上,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婚前育有一名私生女,秘密寄养在朋友家。据信,孩子长到两三岁时,不幸死于猩红热。他们的长子汉斯,长期与爱因斯坦不合。他们的次子爱德华,很早就被发现精神异常,最后终老于康复病院。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一天天彰显,地位一天天上升,荣誉一天天增加。而米列娃原本也有学术梦,她的数学能力,一度强过爱因斯坦,但现在,她却在爱因斯坦的光环下日益沦落,只能像个免费苦工一样,暗暗地去面对和处理家庭中不能让外人知晓的一切不幸。一个找不到自己的女人,就这样毫无悬念地变成了人见人嫌的怨妇。

如果米列娃像罗丹的罗丝一样只是个女工,会为爱因斯坦的成就真心自豪,并动不动就向邻居夸耀吗?如果她像桃乐茜一样与爱因斯坦有过婚前约定,她能更宽待爱因斯坦跟其他女人调情吗?但生活不承认假设,她的抑郁只能一日深似一日,终有一天,听到了爱因斯坦提出离婚的冰冷声音。

那么苦的日子,我跟你一起熬过来了,等到富贵降临,你要把我一脚踢开?不管爱因斯坦接受不接受这种责难,反正米列娃是这样想的,因此,她坚决拒绝离婚。爱因斯坦的大脑,可是发现了相对论的非凡大脑啊,但对此难题,也想不出好办法。最后,他咬咬牙,放出了一个大胆的承诺:我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如果你现在放我一条生路,将来的奖金全归你!

米列娃同意了,看来,她还没有失去科学判断力。十七年后,爱因斯坦果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三万余美元。

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是他的堂姐兼表姐,但实际上,相当于他的母亲。她照顾他的一切生活,包括当他在家门口五十步以远迷路时领他回家;她容忍他的一切不轨,包括击退所有投怀送抱的女人,和他偶尔主动追求的女人。

说到痛苦,爱尔莎几乎没有,因为她对自己要什么一清二楚。“爱因斯坦夫人”头衔带来的收益,完全抵销了一切苦,她相当满足。到日本,可以见天皇;到美国,可以见总统。爱因斯坦出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收割无数欢呼声,站在一旁的她,一向认为,那欢呼声,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是送给她的。

这样,总起来看,四个大师的八个女人,有没有谁是令人向往的,是真正幸福的呢?如果我说,我觉得,她们的人生,个个都有不可弥补的瑕疵和缺憾,会不会显得太挑剔太贪心了?

但是,想一想,如果既能拥有泰蕾丝的阳光,又能避免奥尔佳的悲苦;既能拥有卡米耶的美丽与才华,又能像罗丝一样善始善终;既可以像鲁桂珍一样淡泊自守,又不需要像桃乐茜一样在暗夜里拼命地自我说服;然后,既能像爱尔莎一样目标明确,又能得到米列娃的大笔奖金,那该有多么好呢!


-  推荐阅读  -

王元涛 | 爱因斯坦随便一行字的价钱,就是诺贝尔奖金的四十倍

王元涛 | 梵高至死穷困潦倒;这个人凭啥坐拥白富美,天天数钞票?

王元涛 | 莎乐美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尼采的身上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双夕

这是第 165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100 35792 100 35792 0 0 7176 0 0:00:04 0:00:04 --:--:-- 7453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