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欣宇 | 乾隆的生日
本 文 约 4400 字
阅 读 需 要
9min
1
别的皇帝咱不知道,乾隆至少提前四年,就开始琢磨自己的七十岁生日大趴了。那年头闹个肚子没准人就拉死了,皇帝又是个猝死风险比较大的职业,乾隆六十好几的人了,咋跟刘能似的对庆典这么上心呢?
他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必须提前准备。
乾隆生于1711年,他的生母老太后生于1692年,乾隆前脚刚过完七十,转年就是老太太九十大寿。从六十开始,老太太的大寿“庆典以次加隆”,据说八十那年,乾隆还亲自奉献了才艺表演。乾隆打算1780、1781两年连轴转,办一个空前绝后的生日趴。规格得多高?准备期得多长?你想吧。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于慈宁宫为母亲庆贺八旬寿辰。殿内崇庆皇太后端坐在宝座上享受着筵宴,乾隆帝侧坐陪奉。屋檐下设中和韶乐,反坫下方设丹陛大乐,左右边缘为宴飨乐队及跳喜起舞的人员。
乾隆过生日,怎么扯到老太太了呢?
因为全国上下找不到比她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的老太太。
这是经历了三朝盛世的老太太,这是康熙都夸她有福气的老太太,这是只生了一个儿子就当了皇帝的老太太。活了九十还眷恋尘世,有几个老太太敢这么活着?这说明咱天朝堪比天上人间,食品安全、医疗水平、社会福利、打击电信诈骗、关爱老年人事业都比较过硬,老太太想死死不了嘛。可盛世里的夕阳红老太太多了,又凭啥她是福中福?因为咱们感恩盛世,饮水思源,对皇上的爱自然转变为对老太太的爱,除了观音菩萨,你啥时候见过全国妇女同时爱一个妇女的情况?儿子牛逼就是娘的福,偏巧儿子还贴心,老太太的生日提前那么多年就准备了,办得比皇上七十大寿都热闹,皇上也是真孝顺啊。
乾隆要的就是这样的话,说白了,老太太的福气,就是他的面子。
但老天没给面子,1777年,老太后崩了。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和康熙的老爹死时,他们都是缟素27日。但雍正朝出了个特殊情况。康熙1722年年末驾崩升遐,大殡还没出呢,转年五月份,雍正生母太后宾天。搞得雍正连轴转,从康熙驾崩到雍正三年(1725)八月,他一直素服,时不时还哭一鼻子。
《大义觉迷录》记载,雍正说,自己并不是做姿态,实在是想尽孝,一不留神就守孝了三年(27个月),多亏大臣提醒,好悬这辈子就忘了换衣服了。“臣民固有不同,朕于所生,何有二视!”虽说皇帝和老百姓不同,但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在尽孝这件事上,咱不能搞特殊。
乾隆一直以孝子的形象示人,老爹给奶奶素服27个月,自己总不好偷工减料。1777年正月老太后驾崩,27个月后就进入1780年了,细算的话,生日(农历八月十三日)还是能过的。但皇帝办生日不能吃碗面条就拉倒,更何况七十大寿?守孝期满后再准备,时间仓促;守孝期间准备,不等于告诉世人自己守孝纯属扯犊子吗?
为了把自己的守孝秀做得圆满,乾隆多次声明:朕心情郁闷呀,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娘啊,娘啊……我娘这么年轻就走了,我哪有心思过生日?谁再提庆典的事儿,就是在我心头剜肉。
有几个大臣很不开眼,前赴后继地上折子:皇上咱可不能这么整啊,这么牛逼的盛世,谁家七十大寿不吃红烧肉?又不是自然灾害您怎么能把肉戒了呢?您老人家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老百姓家家吃上肉的人自己却吃不上,这不公平!您瞅瞅,哪个独裁政府的领导人生日不过节呀?万寿节是大清三大节之一,您不过生日,公务员咋放假呀?咱还是得提前准备呀,我们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时刻准备着。
乾隆很是不悦:这事儿中央有文件,大会小会专题会三令五申,多个场合我也有系列讲话,你们阳奉阴违,不收敛,不收手,找挨骂是不?
几个官员被骂得神清气爽、五体通泰、二脉贯通。自古以来,挨骂最爽的,大概就属递劝进表的。劝乾隆过生日,和劝进有啥区别?人家说悼念老母心情悲痛,无非是做个孝子的姿态嘛。他想做秀,咱就给他搭个戏、垫个活。挨骂算啥,骂轻了还不爽呢。
乾隆好大喜功、自诩天地无双,他怎么舍得七十大寿一碗羊肉汆面打发了?谁都知道必须过,而且得过好。
问题是怎么过。
2
几个被骂的大臣,吃亏就吃亏在这儿,他们满足了乾隆打造孝子形象的做秀心理,却没对怎么过生日的现实问题提出有效建议。提前准备,就有不孝之虞,一孝到底,就没有时间准备,这个矛盾不解决,被骂也不冤。
解这个难题的,不是和珅,而是三世章嘉若必多吉。
他是乾隆的发小,最懂乾隆的心思;他也是乾隆处理西藏蒙古宗教事务的参谋长,最有条件办这个事儿。
请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吧。
六世班禅“主动”来给皇帝庆祝生日,解决了守孝期间不能大张旗鼓准备庆典的尴尬。我准备的不是生日庆典,而是迎宾典礼,这不能说我不孝吧;
庆典既然不能大而全,小而精也可以嘛。活佛上门拜寿,这叫档次。要的就是这个feel,这符合乾隆的内心需求;
六世班禅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分量,乾隆不可能不明白,他要是来了,符合万寿庆典的政治需求;
六世班禅来了,就手给老太后念念经、超度超度嘛,这不更体现出乾隆的“孝”吗?
从顺治朝五世达赖喇嘛进京起,西藏的大活佛就再没来过,如果六世班禅来,乾隆岂不是在功绩上比肩太宗,还超越了他的皇爷爷?
一箭好几雕啊,所以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认为真实的历史是乾隆主动邀请、并授意三世章嘉给他操办;六世班禅会意后,却必须得打着主动赴京朝拜的旗号,别让乾隆不好做人。由此,文献中出现两种矛盾记载就不难理解了。《清高宗实录》和乾隆亲撰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说是六世班禅主动提出进京的,而在三世章嘉的传记里,是乾隆邀请,三世章嘉从中传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二月,三世章嘉与乾隆演双簧,上奏说六世班禅打算入觐。乾隆立马给准了:北京欢迎你。
六世班禅贝丹益西
布本彩绘,长125厘米,宽68厘米。此幅唐卡是乾隆为了纪念六世班禅,钦命宫廷画家绘制的。像后缝有白绫一方,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圣僧班禅额尔德尼自后藏来觐,上命画院供奉绘像,留弃永崇信奉以证真如”。
也许双簧演的有点太明显,三天之后,乾隆又下旨往回找补了几句:我倒是想见一见班禅呀,但是道路太远,他又没出过痘,实在是不好意思让他来。不过呢,既然是他强烈要求、死乞白赖地非要来,倒也是个吉祥的好事,我就勉强答应了吧。虽然日子还充裕,但也应该早点部署,从容妥当才好。
后一句话才是重点。此时距万寿庆典还有一年零八个月,再拖延的话,准备工作真就仓促了。
为啥提前这么多时间,还稍显不足呢?
六世班禅进京前后,来往的奏折、圣旨多得可以辑成一本非常枯燥的书,枯燥的原因是这些档案记载的事儿特别琐碎。比如,承德的须弥福寿寺就是特意为六世班禅建的,总不能裸房入住,起码得安置几尊佛像。就在乾隆下旨迎请六世班禅后,他马上让人把慈宁宫供的佛像送到热河。
六世班禅来的时候,总得有拿得出手的赏赐吧?当时有个太监,不知道是自己献出的,还是犯事被没收的,内务府从他那儿弄了一对金镯,就这点小事,乾隆亲自下旨把镯子化了打造成金曼扎,准备赏给六世班禅。至于给白玉碗配底座、朝珠打磨光滑、画像镶边配轴这些事儿,乾隆都亲自过问。
这类枯燥的小事不胜枚举,它们只能说明一件事:乾隆对六世班禅的到来真是上了心,七十岁的人了,为了能和六世班禅亲自对话几句,他还老当益壮地学上藏语了。
3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二十一日,六世班禅到了热河,十月二十九日,他在北京突然得了天花,十一月初二圆寂,年仅43岁。
可真是操不完的心。
人家全须全尾来的,咋就突然去世了?发病到圆寂才短短几天,是没给请好大夫瞧,还是背地里有啥不可告人的阴谋?这事儿最怕西藏和蒙古人背后嚼舌头。
人家来北京的过程中,所有一切都做得很风光,细枝末节的事儿你都亲自关照。你还赐给人家一颗称“宝”的大印,就差封个一字并肩王了。现在人没了,你怎么表示?人走茶凉就太不厚道了吧,毕竟人家万里迢迢给你过生日来的。丧事处理不好,连汉人满人都得说你不够意思。
六世班禅印
钦拉钮银印,高10.8厘米,边长12.6厘米。1780年六世班禅进京时,乾隆特制银印“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宝”,这是清代中央政府赐给班禅的唯一称“宝”的印章。
以上两点弄不好就麻烦,但还不算难题,用一招儿就行了:大办丧事。不但要体现出对宗教领袖过早地离开我们的沉痛悼念,还得打消西藏、蒙古人的疑虑。
乾隆花钱花扯了,给六世班禅亲族的,给扎什伦布寺的,给格鲁派的,甚至全藏僧人都领了一份布施。总账没法儿算,仅看一下他为六世班禅打造的金塔吧:黄金7000两。
没想到,花钱花出不是来了。
六世班禅有一个兄弟叫罗桑金巴,史称仲巴呼图克图,是札什伦布寺的总管;还有个异母兄弟叫却珠嘉措,是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十世活佛。
却珠嘉措认为,咱是兄弟,遗产有我一份。罗桑金巴拒绝得也有道理:皇上赏的这些财物不是私产,第一,属于扎什伦布寺,第二,属于格鲁派,你噶玛噶举的,分给你合适吗?就算私产,咱也不是一个妈生的啊,有脸要?滚一边儿去。
却珠嘉措真就滚了,1784年,他跑到廓尔喀(今尼泊尔),忽悠廓尔喀人,说扎什伦布寺老有钱了,咱去抢一把?
廓尔喀人真来了,也真抢了。
1791年八月,在廓尔喀人攻陷萨迦、距离日喀则只有150公里时,驻藏大臣保泰让仅有的120名官兵掩护自己逃跑(名义上是护送年幼的七世班禅),把扎什伦布寺扔给了仲巴呼图克图。
去他娘的吧,驻藏大臣都溜了,咱还等啥啊?仲巴呼图克图带着人也跟着跑。扎什伦布寺最后剩下9个人:两个病号,很快就死了,剩下的7个,大概不是有病就是年老,能跑早跑了。
偌大的扎什伦布寺,没被烧了就算佛祖保佑。
打吧。这一战,共耗军费2855638两,皇帝恩赏和阵亡抚恤金另算。
你要说这是乾隆七十大寿的预算外支出,也行。
4
廓尔喀入侵一事,锅全让却珠嘉措背也是不厚道的。至于廓尔喀人为什么入侵,又凭什么有能力深入到日喀则,说起来太复杂,那是另一篇文章了。
作为这一篇文章的结束,说说廓尔喀战争的结果。
乾隆派福康安远征廓尔喀,打到其王城阳布(加德满都)城下,接受了廓尔喀的投降。网上一直有人说,当时直接灭了他们好了。别开玩笑,一是灭不了,二是灭了更麻烦。至于却珠嘉措,仗没打完就死了,从此噶玛噶举红帽系不再转世。网上有人说这一系秘密转世、传承至今,谁爱信谁信去吧。这一战最重要的成果,是《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清代治藏政策至此定型。
就在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1793年,英国马格尔尼使团来到中国,名义上是补祝乾隆八十大寿。
福康安陪同马格尔尼参观圆明园,指着自动弹簧机,福康安问:“英国有这种机器吗?”
“它们就是从英国运来的。”
马格尔尼回请福康安看英国的先进武器。
“看也可,不看也可,火器操练没什么稀罕。”
不长记性,过生日非得让人来祝寿。
- 推荐阅读 -
苗欣宇 | 爹妈是谁说不清,敢带女人进禅房——原来你竟是这样的“一休哥”!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146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