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元涛 | 第三次诗界大战

2017-08-28 王元涛 骚客文艺

本       文       约       36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诗经无主,屈原一枝独秀;汉人埋首辞赋,曹操与曹植充其量只算票友;直到三国归晋,第一次诗界大战才正式爆发,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完胜竹林七贤及谢灵运世家,毫无悬念夺得诗界第一的名位。

第二次诗界大战,贯穿大唐上下两百年,结果却有争议。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果有人坚持北大清华齐名,反驳起来确实困难。但在我看来,李白凭才华,杜甫熬勤奋,仅凭此点,二者已高下立判,李白胜杜甫零点五个百分点。

第三次诗界大战,发生在北宋,主战方为苏轼兵团,其对手,先后有柳永、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和王安石五大兵团。因此,其战役展开场面宏阔,纵深辽远,而且,其战局之胶着混乱,战况之残酷惨烈,以及胜者之无上荣光,史无前例。




我知道有人会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凭啥给诗人排座次,定输赢?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秘密:论武,可以分出第一第二,因为假如第二咬牙不服,最终会被第一打死。论文,实际上也有第一,可第二不服,第三也不服,直到第一百,都可能不服;对此,第一有什么招法收拾他们?没有。于是,那些失败者就勾结起来,借人多势众,合谋造谣,说什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苏轼出川赴京科考前,中原诗界确凿文无第一。诗人间偶有缠斗,均为零星的前哨战,或游击战,或游而不击战。苏轼一出,必然血雨腥风,必然一统江湖,这是天才无以逃避的使命。

第一场战役,就陷入了刺刀见红的苦斗,因为对手柳永,与欧阳修、司马光等职业官僚不同,他是“奉旨填词”的专业诗人。

柳永的词,华美葱郁,沉痛婉约,如这首《雨霖铃》,早已成为行业标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况且当时,词的发表与传播,第一靠青楼卡拉OK,第二才靠文人互相奉和。柳永是谁?青楼文帝!烟花女子以亲昵柳郎为荣,有水井的地方就有柳词,这一仗,你怎么打?

但苏轼发现,正因为这等出身,词才被视为淫声艳曲。知道文人们说啥吗?他们集体蔑称词为“诗余小道”。而现在,苏轼要把词从勾栏瓦舍抢出来,还给大山大川,然后用大开大阖,唤起大悲大喜,让词踏上诗界大道。

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横空出世,转瞬传遍天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叫好之声未歇,批评之声已起,很多人嘲笑苏诗韵脚参差,格律粗疏。对此,苏轼嬉皮笑脸:“我故意的。”原本,词专为歌唱而填,格律不严,一唱即错。而他,就是要用这种颠覆的方式,让词逃离歌唱,逃离青楼,逼迫人们在诵读中给予词与诗同等的地位。

这就叫以诗写词,既拓展题材与内容,又更新手法与风格,让词拥有诗的品格。苏轼做到了。因此,他胜柳永,并不是比诗才,比的是对词本身做出的贡献。

而且,在柳永专擅的写情领域,苏轼也同样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柳永及其追随者,三句词不离闺房,吟咏纱帐,歌颂枕头,迷恋红被翻浪,怜惜朱樱娇喘。也就是说,柳永的出发点是泛情,一不小心就滑向了艳情;苏轼的出发点则是专情,最后结果一定是真情。

其代表作,就是追悼亡妻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当然,仁者见仁,素所难免。当各种议论甚嚣尘上之际,只见苏轼兵团中杀出一哨人马,直捣柳永兵团老巢。一面迎风烈烈的大旗上,赫然有具名秦观的《鹊桥仙》一首:“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围观者这才发现,原来苏轼门下,并不全是黄钟大吕,还有如此迎风流泪的婉约派高手。“两情”一出,柳永兵团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苏轼兵团没有喘息的机会,直接迎向了第二仗,对阵范仲淹。苏轼很紧张,因为范仲淹的风格冷峻峭拔,与柳永的温婉绮丽全然不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首《渔家傲》,让苏轼一度灰心丧气。因为挑来选去,他拿得出手的,只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可是很显然,他这位“老夫”看似热血沸腾,实则虚张声势。因为范仲淹这位老夫,曾在西北边关冲锋陷阵,真刀真枪杀过人!

苏轼愁肠百结,黄庭坚捧一摞诗稿闯进来,压卷一首《清平乐》让苏轼眼前一亮:“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但苏轼直言:此诗固然清新,可想与范仲淹对垒,还太过单薄。

黄庭坚并不想单枪挑战,他的意思是,把苏门将佐的长短句统统搬来,用诗海战术,生生淹死范仲淹。闻听此计,苏轼振作起来:对啊,诗作稀少,不正是范仲淹的致命弱点吗? 

的确,范仲淹志在政而不在文,他的词,存世仅五首,加上诗,也才三百首。而苏轼一人,存世诗词就达三千四百余首,超范氏十倍不止。

而且,范仲淹无视队伍建设,任杭州知州时,属下官员苏麟因挂职外县,错过提拔机会,写诗发牢骚,有金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可惜,这种诗人种子,未得范仲淹的提携,导致苏麟的诗,仅有这半首传世。

与范仲淹相反,苏轼兵团人才济济,除他自任主帅外,还有副帅黄庭坚,左翼总兵晁补之,右翼总兵张耒;对柳永一役战功卓著的秦观,因为年资尚浅,只捞到个游击参将。

实际上,欧阳修是最早嗅到诗坛血腥气的。苏轼科考时,他是参与密封判卷的主考。有一文,令他击节赞叹,本当排名第一,可他担心是弟子曾巩大作,为避嫌,忍痛挪到了第二。结果,拆封后,他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叫苏轼。

从那时起,欧阳修就把词的领地划给了苏轼。每有灵感赋词,他总不忘自嘲一句:“聊陈薄技。”这首《蝶恋花》,就是他较为满意的游戏之作:“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堂堂一位老革命家,竟惦记歌女云集的章台路,这里有空子可钻。于是,苏轼兵团派出了左翼总兵晁补之。“睡起临窗坐,妆成傍砌闲。春来莫卷绣帘看,嫌怕东风吹恨,在眉间。”一首《南歌子》,把欧阳修赢得心服口服。

司马光一向看不上华而不实的诗,其志在史。但私底下,他还会以自己的诗“平淡闲远”为傲。这一首《西江月》,是他的代表作:“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平心而论,司马光的诗,可圈可点,但对苏轼兵团来说,有右翼总兵张耒,便已足够。“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这一首《秋蕊香》,不敢说一定能胜出,但用来吓阻司马兵团的觑觎企图,已绰绰有余。


谣言四起时,诗界大战进入了白热化。

开封大小茶楼酒肆传说,李白当年归蜀,遗下诗稿一箱,因缘巧合被苏轼从一山民手中购得,所以,苏诗不过是李白还魂,有何资格与千古一相王安石大人对阵?

还有传言说,秦观曾有诗“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嘲讽苏小妹,涉嫌性骚扰。秦观委屈得一天三趟去找苏轼诉苦:老师什么时候偷偷有了个妹子?

苏轼明白,想追查谣言来处,殊为不易。欧阳修与司马光,都是正人君子,不会如此下作。唯一可能放纵小人作恶的,就是政敌王安石。莫非,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剿杀他,还要在诗界置他于死地?

苏轼提醒秦观,王安石的信条是什么?是天命不足畏,祖宗成法不足畏!那么,子虚乌有的人言,对你秦观来说,又有什么可畏的?实际上,在激励秦观的同时,苏轼也在激励自己。

但甫一接仗,苏轼就感觉到了沉重压力。王安石的代表作,是这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将政治理想寓于平常事物,宣示革故鼎新的改革信念,自然贴切,堪称一流好手。

一时间,苏轼竟拿不出作品对阵,苦思之下,才选中《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尽管黄庭坚和秦观拍手叫好,但苏轼心里明白,自己的小题小景,是输了这一场的。

随后,因母亲过世,王安石回乡丁忧,作有一首《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只读了上半阙,苏轼就已感叹出声:这老家伙,恐怕是野狐狸精! 

无奈,苏轼只好掏出本想留给王菲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弟弟苏辙,从不吹捧兄长,这次却表示,论格局与气象,苏诗略胜一筹。可苏轼心里不踏实,他总觉得,王诗更接地气,自己则一直在云上飘。

但决战的日子不可阻拦地到来了,王安石的软肋,终于被苏轼抓到手。《登飞来峰》是王安石的得意之作:“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笑了:你这不动声色的狂妄,反而更加危险,是对诗品与诗性的最大伤害!

苏轼出手,一招《题西林壁》,如化骨绵掌,将王安石掀翻在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觉悟境界之清奇高远,其哲思修养之深湛沉厚,足足胜出王安石一个身位。

必须承认,苏诗对世界谦逊,对人的认知局限有自觉反省,相形之下,你不觉得,王诗已经沦为标语或口号了吗?


-  推荐阅读  -

王元涛 | 你知道吗,数学家最早都是黑社会


插画 by 黑熊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82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