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50年】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 我是知青泪奔(视频)

文/桑宜川 加拿大之声教育 2019-04-28



鸣谢:部分照片出自一路向北



学术殿堂来聚首,天涯海角共此时


2018年8月22日上午哥华环球知青论坛在UBC大学亚洲中心礼堂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由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组委会与加拿大枫叶出版社联袂主办,美国休斯顿知青联谊会、中国江苏知青联谊会、加拿大温哥华知青联谊会、加拿大中华邮币学会、加拿大温哥华知青联合演出团、中国知青聚落等海内外社团协办,会期二天。


8月23日下午还举办了盛大的环球知青联欢会,气氛温馨而又热烈,随后本次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参与本次「回眸50周年—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诸省及世界各地的知青学者、知青文学作家、知青群体代表及各界人士,汇聚在世界一流大学校园里,共同回眸50年的人生路,交流与探讨,发言踊跃,反思精神,理性评价,真知灼见,知性达观,荡漾在会场大厅里,真正成为了当代中国的一次高水平,高层次,国际性的“知青学”世纪学术盛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80ogbkpy&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论坛开幕式由老知青门孔玲独唱《知青之歌》作为序曲,歌声哀怨而又悠扬,犹如空谷足音,直透心田,再现了五十年前那一幕波澜壮阔,泣血如歌的现代中国历史场景。


随后由本届论坛组委会的本地三位执行主席郭五一、桑宜川、胡建周分别致欢迎词。主持人和几位知青代表分别宣读和展示了海内外知青学者和作家贺信贺词。发来贺信的有上海知青杂志社主编,上海云南知青市郊联谊会会长顾新华,江苏知青知青联谊会会长王群、北京知青周永祥、南京知青任毅、湖北知青王永宏、复旦大學历史系金光耀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王红旗教授、上海大学查灿长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汤炯铭教授、以及著名知青作家卢新华、沈乔生、四川大学原副校长龙伟教授等贺词。

 

在2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主持人桑宜川代表论坛组委会鸣谢,向海内外对本次论坛提供大力支持者,其中包括《知青之歌》作者,南京知青博物馆馆长任毅、本届论坛会徽设计者,北京知青周永祥、知青史料展品惠寄者,四川知青谢光治、江苏知青王群、上海知青顾新华、湖北知青王永宏、休斯顿知青联谊会会长杨家骅等;赞助本次知青论坛的北京知青刘培新、美国纽约华裔作家梓樱、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葡萄酒酿造师曹树平等致以深深的敬意。

 

本次论坛发言踊跃,其中包括著名作家、老三届知青沈乔生,著名纽约华裔作家周励,UBC 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雄,爱民顿华裔作家董守良,休斯顿知青联谊会前会长覃扬,江苏知青联谊会代表陈莉,中国炎黄画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徐纯中、UBC大学亚洲中心前副主任,现任汉语应用语言学系副系主任李端端教授、休斯顿知青联谊会会长杨家骅,会员代表关宝祥、季家凰、康雪培、曾健君、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林志明、加拿大中华邮币学会理事长陈伯仰、河南知青教授彭燕彬、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岩、四川知青,医学专家周晓芳、北京知青刘培新、四川知青珈蓝、上海知青,温哥华牧师洪予健、北京知青韩宗京、广东知青卢骏先、孙宗嘉、唐漆陵、张启礽、曹炼、《中国食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北京知青张仁庆,以及温哥华知青代表等数十位与会者在开幕式上发言。发言者以“回顾反思”为主题,勿忘历史,以史为鉴,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22日下午,举行“回眸知青50年”专题研讨会,由沈乔生、周励、顾雄、董守良分别做主题演讲。沈乔生的《历史不是用来遗忘的》,周励的《青春叙事:在厄运前高昂起头的一代人》,顾雄的《那时我们正年轻----知青速写》,董守良的《从被遗忘的加拿大国际友人谈起----我们的知青岁月》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纷纷发言,展开互动问答,会场里洋溢着学术交流与研讨的气氛,将知青论坛的主题带入了一个理性认识的深度与广度。23日上午论坛继续进行,有更多的与会者发言。下午举办了盛大的环球知青文艺联欢会,傍晚在UBC大学亚洲中心礼堂举行闭幕歺会,首届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圆满成功落下帷幕,留存共和国的知青史册。

 

本次环球知青论坛的亮点是,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兴起50周年之际,适时在枫叶之国,加拿大的世界一流大学UBC亚洲中心召开,海纳百川的校园环境与学术氛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知青学”研究者、作家、教授、和知青朋友们参与,诸君畅所欲言,以回顾与反思为主题,分享各自的人生感悟,共同研讨上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知青运动历史评价问题,极大提升了本次论坛的学术品位。论坛圆满落幕后,与会者纷纷给予正面的肯定与赞许。

 

上海知青杂志社主编,上海云南知青市郊联谊会会长顾新华在贺信里评价:“这次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大会的召开,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有着深远的世界影响!它标志着中国知青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正在被不断地扩大和提升。” 首都师范大学王红旗教授在贺信写道:“如今蓄势生成一种文化自觉的反思批判,自我重塑,精神凯旋。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这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历史节点上,生活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知青”,集体点燃起“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的精神圣火!可谓高屋建瓴,举世瞩目!”言之灼灼,这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得力于海内外知青们的大力支持,以史为鉴,意义深远,确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环球知青世纪盛会。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与会者发言中较多地表达了这样一种反思观点十年文革浩劫和十年知青运动是一棵树上结出的二个苦果,为近二千万知青留下了苦涩的记忆。目前,知青一代人应总结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知青中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思潮,有必要加以厘清。因此,知青个体和知青运动应当分而论之,知青个体的青春岁月各不相同,感到“青春无悔”并无过错,感到“不堪回首”也无可厚非,都是知青个人经历与感受的自然流露,其中老三届所受磨难最深,至今刻骨铭心。然而知青运动是“文革”浩劫的衍生物,是一场黑暗的悲剧,它剥夺了一代青年长达十年受教育的权利,甚至摧残了许多年轻的生命。根据《中国知青史·大潮》的官方统计,仅1974—1979年在全国发生迫害上山下乡知青的案件41272起,知青非正常死亡人数25690人,这还不包括1968—1974年非正常死亡的知青人数,这个官方统计的惊人数字给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投下了骇人的阴影。因此,今天如果我们将知青个体和知青运动加以区分,或可有助于还原历史,一起回顾与反思,以历史责任感收集,书写十年知青运动真相,留存历史。

 

在当代中国,绝大多数知青都无缘大学教育,在读书的年代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中的许多人继续被“运动”造成的后遗症所困扰:许多人回到城市没有住房,长期找不到比较理想的工作;与农民结婚的知青,为了返城与原配偶离了婚,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官方不允许农业户口的配偶一同进入城市,导致家庭破裂;而极少数留在农村的,虽然保全了家庭,却注定要过一辈子远离城市文明的贫寒生活。上山下乡运动留给一代知青的心灵和肉体的创伤,难以痊愈,仍在时时作痛,惟有勿忘历史,以史为鉴,愿悲剧不再重演。本次论坛的与会者在发言中向这一上千万人数的知青弱势群体表达了同辈人关切,拳拳之心,家国情怀,润雨细无声,无不蕴涵在其中。

 

本次论坛的一个可喜成果是与海内外“知青学”研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美国休斯顿知青联谊会在前任会长覃扬和现任会长杨家骅的带领下,近年来相继出版了海外的“知青学”丛书,其中有联谊会合编的英文版Zhiqing, Stories from China’s Special Generation, 会员康雪培所著英文版In the Countryside, 以及《三色土:旅美知青的故事》等,并得到了休斯顿的著名华裔作家陈瑞琳的支持与参编,知青写自己的故事,在欧美的“知青文学”中独树一帜,尤其是英文版,令海外英文读者耳目一新,让世界倾听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声音,向世界展现“中国知青精神”,让世界了解现代中国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杜鹃啼血的悲情历史。预期今后将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复旦大学历史系金光耀教授是国内“知青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感谢美国华裔作家周励的搭桥,他向本次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组委会发来了贺信,并告知今年六月份在复旦大学举办了“新史料与新视野:知识青年与上山下乡学术研讨会”,有三十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学者参加了会议。据笔者所知,这是在国内大学里召开的一次高水平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加拿大UBC大学的环球知青论坛在水一方,与其遥相呼应。金光耀教授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与研究知青史的海外同道交流切磋,也借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举办之际,呼请海外老知青若有保存当年下乡期间的书信日记,可以捐赠原件或借用扫描的方式提供给我们已在建设中的知青史料库,以供学术研究之用。其实,UBC大学亚洲中心就有几位学者从事“知青学”研究,并指导研究生撰写这一课题的论文。情之切切,学人惜惜,今后的加中“知青学”合作研究尚有很多可做的课题,任重而道远,未有穷期。

 

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在贺信里说:“首届环球知青论坛的举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价值,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期盼温哥华论坛成为环球知青交流合作的大舞台,为今后的“知青学”历史文化研究,为环球知青的联盟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真诚希望我们研究会和温哥华知青及各兄弟知青团体加强联系精诚合作,对于知青历史文化研究做出更多贡献。”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作为一个海外知青交流与对话平台,将长期存在,目前已开始征集知青下乡时的书信日记,得到了海内外许多老知青的积极支持,并乐意与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杨剑龙教授展开合作研究课题,希望能将知青史的国际合作研究继续下去。

 

这次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也收到了国内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学者来信,希望开展“知青学”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南京之歌》作者,南京知青博物馆馆长任毅也来信联系,希望收藏本次论坛的文字及影像资料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知青学”研究在海内外已引起学术界关注,对知青运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形成文字记录,留给子孙后代,勿忘历史,以史为鉴,意义深远。

与会者普遍认同,上世纪的那场上山下乡运动充满了一代人的艰辛和无奈,“知青”并非是一个引以为荣的称谓,只不过是这一代人群的心酸符号。由于“文革”浩劫,这一代人耽搁和失去了太多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知识,曾经沧海,今天依然不能忘却的是下乡那一年,我们正值少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却被时代戏弄,而在结束知青生活时已是知识的行囊空空,精神疲惫不堪,并导致了一生的艰难。但有一点值得欣慰,那就是我们收获了与最底层农民的一份感情,忘不了的青春故事。杨剑龙教授说得中肯:“半个世纪回眸,一辈子的情缘。”言之凿凿,这就是当代中国知青的价值取向。

 

其实,本次论坛从今年七月份就已拉开了序幕,组委会有幸邀请到了著名知青作家,《伤痕》作者卢新华,在温哥华做了三场文学演讲,精彩的历史叙事,反思的精神纬度,受到了与会者的佳评。卢新华到访期间,还提出了“重建中国文化”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听众的积极响应。知青文学作为“伤痕文学”的一部分,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出现有它的时代背景,但若将其放入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里来加以审视,它犹如一块反思过往场景的“殷鉴”铜镜,照亮了曲折而又幽暗的历史甬道,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教化意义,因而永远载入共和国的知青史册

四川知青,北京大学胡晓东教授在来函中建议:“可以建立一个网站,鼓励和支持知青口述历史,挖掘历史记忆,记录个人经历,为时代作证。”这将是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今后努力为之的一个使命。四川的刘晓烈教授也发来短信:“如果我辈不把该说的话说出来,该记录的记下来,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知青人口大迁移,就会像路边的一段朽木,被沙土尘封,消失的无影无踪。”诚如斯言,知青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名片,上面镌刻着我们的全部经历和基因。如今这一代人大多已是60岁出头的年龄,其中的老三届已走进“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古稀之年,被历史边缘化是自然规律,无可避免,但在当代史领域,我们永远不会被边缘化,因为对“文革”浩劫造成的恶果,对上山下乡的记忆,是我们的亲身经历。我们不仅有权利,而且有责任,有义务说出来,写出来。知青作家沈乔生说得在理:“深情地回忆过去,加倍地珍惜今天。”我们要告诉后代子孙,使悲剧不再重演。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举办的初衷与意义就在于此。

 

在本次论坛中,与会者们通过交流与讨论,初步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勿忘历史教训,还需要我们进行一场真正的反思,需要中华文化的浴火重生。组委会将整理出已收到的征文,编印一本论文集,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说出亲身经历,说出上山下乡的真相,以史为鉴,让历史告诉未来,作为首届温哥华环球知青论坛的结晶。

 

知青

共和国同龄

与祖国一起成长,

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上,

后一辈忘不了

他们的祖宗是一群知青,

是一群共和国的脊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750wr1j0j&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通知每一位知青,都要仔细阅读这篇记录大家曾经的岁月的总结。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这段书写在共和国上的历史!

请尽快分享出去!


大家都在看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米糕新闻日记、 北美留学生新里程美家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