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身价逾百亿,却偏要冒死攀登7座最高峰,甘愿深入藏区13年,图啥?

2016-10-26 旻月 硕士博士圈


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尝一尝啊!——三毛


她是一位企业家,身价逾百亿的执行总裁;她是一位慈善家,深入藏区13年;她是一位冒险家,踏遍了全球9个“极限点”;她是一位作家,出版了4本书记录每一次旅途;她是王秋杨,一个像三毛一样热爱自由、向往流浪的女子。


 


不爱琼瑶爱三毛


王秋杨出生在军人家庭,自1967年出生后就跟随父亲去了福建山区的野战部队,父亲王成斌当时是野战军副军长,常年驻扎在大山里,偶尔遇上防空演习,还要住在防空洞里。在山里生活的十几年,让王秋杨养成了男孩子般的性格,骨子里就透着想要冒险的劲,小时候的她就能自己爬到几十米高的树上建树屋,尽管年少时生活得有些艰苦,但却也让王秋杨着实感到快乐。

 

十几岁的时候,当同龄的女孩子都在读琼瑶,沉浸在凄美的爱情里无法自拔的时候,王秋杨却偏偏爱上了三毛,她看遍了所有三毛的书,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一路流浪,直到撒哈拉。

 

直到17岁,王秋杨离开了大山,她突然发现了好多“新鲜事物”:第一次见到女人骑自行车,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见到北方的雪,第一次接触大山以外的一切。18岁,王秋杨进了部队,开始了另一段军旅生活。


 


“20多岁的时候,我遇见了张宝全”


1987年,因为一部由军队投资的电影《一百首歌》,让当时在南京军区做编剧的王秋杨认识了张宝全,当时张宝全在部队服役,他是整个片子的导演、制片主任还兼作词作曲。两人一见钟情,片子还没拍完,张宝全就跟王秋杨求婚了,19岁的王秋杨丝毫没犹豫、也没想过问问家人的意见,就一股脑的答应了。

 

毕竟张宝全比王秋杨大了整整10岁,两个家庭也相差悬殊,一个是大头兵,一个是军区首长的女儿,但王秋杨就是被张宝全深深地吸引了,在进部队之前,张宝全插过队、做过木匠,进了部队后开始写诗、写剧本,王秋杨特别崇拜这个满腹才华的男人。


 


5年后,他们结婚了,为了证明王秋杨没有嫁错人,张宝全决定要大干一番。1991年,张宝全从部队转业,正好赶上海南大开发,他决定去海南淘金去。可惜他的运气没有冯仑和潘石屹那么好,折腾土地两三年没有赚到钱,1994年以后海口逐渐萧条。张宝全被迫北上,回到北京和王秋杨另作打算。

 

今典的辉煌


最初夫妻俩因为没有开发资质,资金也不够,不得不和有开发权的公司合作,两个人度过了四年极为煎熬的日子,终于赚了点小钱以后,马上商量着转型。1997年,王秋杨与张宝全成立了今典房地产开发公司,张宝全任董事长,王秋杨是总经理。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今典花园”,由于位于二环西直门边上,交通便利,建筑风格借鉴新加坡建筑风格的优点,从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层次的高低错落,色彩的搭配组合,建材的选用等方面,十分用心。第一期的九栋楼一经推出就成了当时北京城最热销的楼盘,王秋杨后来回忆说“稀里糊涂的就卖完了”。

 

赢得了开门红后,就一直顺风顺水,今典二期的“空间-蒙太奇”小户型开创新模式,没有任何明梁和暗梁;可以象搭积木一样自由组合各种形态的户型,二户并一户、三户改二户、半层做一户;甚至一层做一户,最大户型达到1000平方米。今典二期4天就成交了253套,成交额达到1.36亿元。此后相继开发的“今日美术馆”、“苹果社区”、“二十二届画廊”等,都成为了今典的“代表作”。


 


之后的今典就像春天里的风筝,越飞越高,房地产、酒店管理、影视文化都有他们的足迹。张宝全曾经说过,“换个人当我老婆,还有没有今天的今典集团不敢说。”也许是从小在部队生活过的经历,让她在由清一色的男人组成的行业里也游刃有余。

 

“我骨子里还是个山里人”


在北京奋斗的十年,王秋杨和丈夫盖起了一幢又一幢楼房,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但是王秋杨说自己骨子里还是喜欢大自然,在野战部队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自由洒脱,因为王秋杨喜欢三毛,丈夫张宝全就叫她“四毛”,即便是在创业的日子里,王秋杨也会忙里偷闲的做“四毛”。

 

真正激发王秋杨骨子里对旅游的热爱是在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秋杨跟着南极科学考察队一同到达过南极,那便是她旅途的开始。

 

当时他们一行十几个人,乘坐一艘俄罗斯抗冰船穿越南极航线上让人闻风丧胆的“魔鬼西风带”,风浪大得吓人,船体已经倾斜到几乎成30度角了,随时都有可能翻进海里,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

 


但当王秋杨踏上南极大陆,看见第一只企鹅那一刻,她彻底的忘记了不久前经历的生死考验,小时候爱冒险的精神好像被彻底激发出来了,从此之后的王秋杨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奔向了自然。

 

“我的前世或许是西藏人”


2003年,对王秋杨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她给了自己一个新的身份——“西藏教育原生态考察员”。6月,她参加进藏自驾游活动,从北京出发,自驾车一路向西走。走进西藏,看到大片荒凉的土地,却让王秋杨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在到达阿里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停车在路边休息。王秋杨看到一个少年,带着帽子,黝黑的皮肤,看见她们时,少年在笑,王秋杨便走过去,拿了一瓶维生素饮料,少年很犹豫,但最后还是用满是冻疮痕迹的双手接下了。王秋杨开始和他聊天,得知少年叫亚古拜,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当问道他上几年级时,少年淡淡地回答,说出了让王秋杨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四个字,“没有学校”,停顿一会儿又马上有些骄傲地说道,“但是我会写自己的名字”,王秋杨拿出了纸和笔,亚古拜趴在路边,一笔一划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幕,让王秋杨红了眼眶,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不知所措的内心,但是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她马上拨通了丈夫张宝全的电话,把亚古拜的故事讲给丈夫听,说自己想在阿里建学校,需要资金支持。丈夫问要多少,她来不及仔细算,就说“要200万”,张宝全说“那就给你1000万”。


 


10月,王秋杨在西藏创立“苹果基金会”,将1000万元投入藏区,修建了3所“苹果小学”,正式开始了她的“苹果征途”。从那以后,不管多忙,王秋杨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待在藏区,看看基金会的工作成果,和孩子们待在一起。

 


慢慢的,苹果学校的设施越来越完善。2005年,王秋杨再次进藏,在寻找象雄古文化遗址的时候,路过了一个叫做文部乡的地方,那里的一切再次震撼了她。在和乡民聊天的过程中,她了解到乡民们大多数都有长期头疼的毛病,但是没有药吃,只能忍着。王秋杨拿出自己的药箱,充当了一次“临时医生”,凭着自己的医学常识,把带去的药都发完了“他们觉得只要拿到一片药就很高兴”。

 

王秋杨还了解到当地的一个传统:妇女是不能在家生产的。绝大多数女人都自己拿着羊皮褥子和剪刀,到离家不远处的空地搭建一个小帐篷,自己生产。如果顺利,就抱着孩子回家,如果不顺利,后果就是生命的逝去。王秋杨决定尽一己之力来改善藏区的医疗条件,于是,她带领着苹果基金会开始了“苹果赤脚医生工程”事业:培训村医、接生员,配置雪域流动体验车,筹建乡村医务室,购进医疗器械。

 


王秋杨投入公益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真心。她开创了“军、地、民”三方共建共管模式,便于苹果基金会的管理和运行。公益对她来说只有两个字:坚持,13年,她从未间断过去西藏、去阿里。满地的“苹果”已经熟透了,充满爱和关怀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阿里。


 

罗布泊就像一所大学


2003年,在结束了西藏之旅后,王秋杨又去了新疆,到新疆时,正值最热的7月,在当地有个人尽皆知的传统,“夏季不进罗布泊”。在昼夜温差极大的沙漠地带,夏季白天的地表温度能达到80多度,说严重点足以把人“热化”了,但她不能就这么放弃,她说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就这样,王秋杨义无返顾的进了罗布泊,不巧的是,王秋杨的越野车内的空调还不合时宜的坏掉了,她不得不在外表温度70度,车内温度50度的状态下前进。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王秋杨的情绪,反而她很享受没有一丝绿色和生灵,只有漫天飞舞的黄沙带给她的快感。罗布泊的夜晚,在流沙的映衬下显得星空格外璀璨。对撒哈拉的向往,让王秋杨在罗布泊实现了“罗布泊就像一所大学,教给你许多无形的东西,它是理性的,行走在其中,我感觉自己小得像是一粒尘土,自然是不可征服的。

 

义无反顾的登山之旅


2003年,在王石的介绍下,王秋杨结识了著名的登山家王勇峰。刚开始王秋杨不觉得登山是一项多么具有挑战的运动,也就对登山没什么概念。在王勇峰的鼓动下,王秋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真正的登山运动。2003年10月,王秋杨跟着王勇峰登上了第一个雪山——云南的哈巴雪山,结果无可救药的爱上了登山。


 


很多人会疑惑,一位成功的女商人,不爱琴棋书画爱登山?其实,用王秋杨自己的话说就是,“好像突然间发现了自己被隐藏的天赋”。那就是王秋杨的血氧含量比较高,在山下可能体力不如别人,但只要上了山,那就是满满的战斗力。


 


站在山顶俯瞰大地,让王秋杨真实地感受了到自然的神奇之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直在脑海挥之不去。

 

征服“7+2”极地探险


2004年7月,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海拔5642米)。

2005年2月,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海拔5895米)。

2005年4月,徒步北极,到达北极点。

2005年12月,加入极度体验“7+2”南极探险队,徒步到达南极点,并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4897米)。

2007年2月,带着两个儿子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海拔5895米)。

2007年5月24日6时,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成为首位到达“地球三极”(北极点、南极点、珠峰)的华人女性

2009年1月,登顶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2米)。

2010年2月,登顶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

2010年7月,登顶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海拔6193米)。

至此,王秋杨成为第一位完成“7+2”探险(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北极极点的高难度极限探险)的中国女性。

 


在历时六年的极地探险之旅中,有两次是王秋杨永生难忘的经历,一次是登珠峰,另一次是登南美最高峰。

 

“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2007年5月23日,王秋杨登顶珠峰的前一天,她给丈夫张宝全打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这话让张宝全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妻子住的帐篷外面正躺着一具尸体,那是一位来自挪威的登山家,脚上穿的是和王秋杨一样的2007年新款的登山靴。

 

那一晚,王秋杨独自一人放声大哭,寒冷、恐惧包围着她,但是她心中依旧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死也要往前倒。第二天恰好是佛诞日,张宝全一大早就接到了珠峰大本营发来的消息,“王秋杨全队第一个登顶,历时6小时30分钟。


 


王秋杨成功登顶珠峰后,这样记录当时的心情的:“忽然就在眼前,黑暗中,散落四周的不会被风吹跑的氧气瓶已经是顶峰再重要不过的证明了。我于是相信自己终于做到了,尽管看不到远处的群山。我原以为自己会哭的,却没想到在离峰顶还有最后十几步时,我开始在心里痛快的大笑……”

 

“登山真好”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都如此顺利。那是2009年的1月,王秋杨跟着国际探险队登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他们遭遇了阿空加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风雪,也是最大的一次山难,死了7个人。

 

当时的王秋杨也遭到了暴雪的重击,队友们轮流背着她往山下走,拼命的掐着她,打她,跟她说话不让她睡着,“姐,你几天没练习深蹲了?今天几号啊?几天没记日记了?”仅存的一点微弱的意识告诉自己,“我要活着!

 

后来救援队赶上来把他们接回营地,王秋杨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醒来,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围在自己身旁的队友,他们还穿着前一天的登山衣,满脸焦急。当时王秋杨只说了一句话,“登山真好!如果不登山,怎么能体验这一切呢?”


 


与死神擦肩而过后的王秋杨对生死一事反而看得更淡了,她说她不会去想死亡,阿空加瓜峰经历的一切就像南柯一梦,不太真实,却又刻骨铭心。

 

在完成“7+2”之后,王秋杨休息了一段时间,2010年10月29日,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话:“透过冬天的树干望着很蓝的天空在想,我该开始习惯不再折腾的日子了吧,不想给自己压力和目标了,想退出了,我不是号称自己是江湖不相忘嘛,不想再每天穿戴整齐和家人挥别,开车出门,忙忙碌碌了,那似乎已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了。”




更多的时间里,王秋杨开始享受自己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的身份了,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但是她依旧热爱行走,热爱在自然中畅游,热爱在峰顶眺望远方的感觉。


 


49岁的王秋杨还在坚持着她的“苹果”公益,做着和三毛一样向往流浪的梦,她也越来越明白行走的意义,“历尽艰险以后,人会重新学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感恩,那些常态中被我们忽视的事物,变得格外珍贵。”这是她的感悟,也是对我们的启迪:人不可以没有梦想,坚持做下去,一直在路上,总有俯瞰大地的那一天!

 





创业失败32次,巨亏64亿却虏获11亿用户,据说他最有可能再现腾讯的传奇,你相信吗?


37岁的他只想斗斗地主,炸炸金花,却一不小心3年创出了336亿的社交帝国,秘诀就两个字


10年身价莫名其妙冲到2000亿,在四川挖过石头,在云南发过电,身价掉了1100亿的前首富还能东山再起吗?


30岁公司身价突破1100亿,闪电发起4次惊心动魄的收购,他终于独步天下


是谁撩起房地产这波高潮?为何刚被扑倒又要撤火?再看不明白,你的资产危险了


总部迁址“动了风水”?他苦心经营18年,60亿财富一夜归零


招生简章

产业经济学 | 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创新高级课程班招生简章

国民经济学 | 政府政策与区域经济方向高级课程班招生简章

EMBA重大变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2017年报考指南

北京交通大学EMBA学位项目2016年最后5个名额 | 报考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