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院年轻人:十年坚守,路在何方?(附:法官辞职不完全名单)

湘水涛涛 东方法律检索 2021-01-11

按:几经犹豫,终于决定转载这篇文章。文章中有我们自己过去的影子,也在映照着身边许多年轻的同事。

四年前,北京39岁的法官张伟辞职,著文“我没有另一个十年去等待”。彼时,本轮司法改革尚未启动,不确定的预期是张伟辞职的原因之一。他的那句“我没有另一个青春洋溢的十年用来试水”一时传遍司法界朋友圈。

四年后的今天,改革的各项措施已经基本落实,张伟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否有所改观?这篇文章至少从某个角度给出了答案。


“写给那些觉得被迫于染缸的年轻人,无惧于染缸或能改变染缸的人不在此限”

——湘水涛涛

前些日子有一个法院的朋友离职了,内心为他高兴,他终于解脱了。但他本值得以另外一种更好一点的方式——遴选——解脱的。之所以认为遴选是一种更好一点的方式,是因为他曾经很多次的想通过遴选考到省城去,这是他综合考虑家庭期望、经济待遇、前途等因素后,内心最终的第一选择。不管第一选择实际上是否会如愿景所期待的那样美好,但总比被迫选择第二选择——辞职——要另人更易于接受与期待。

他在这个六线城市的基层法院工作。这里,扼杀了他的大部分身心与梦想。他在这里没有成长,只有年龄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糟糕。

他加班是常有的事。他是个能干的小伙子,思维缜密,行动力又极强。理论上而言,工作对于他而言都应该不是难事。然而,基层的现实是,能者多劳。

领导要有成绩,对上表现好是一方面,能干事或至少不出大错也是一方面。因此,领导多少需要能干事的人。虽然单位人有的事,但你能力越强,干得越好,领导就越喜欢将事情交给你干,名义上是信任,实际上就是活生生的利用。不能干的人,自己工作懒散,领导交待的事要么不干,要么干不好,久而久之,基本就不会再有什么多大多难的事交给你去办了,毕竟领导也担心你办砸,伤了自己的脸面,砸了自己的饭碗。然后,不能干的人就只需要闭着眼开开心心吃大锅饭就好了。对于干多干少后的待遇,区别是不存在的,还是大锅饭;关于级别,区别也是不存在的,一般领导也解决不了或不会单纯因你能干就给你解决级别问题,能让你在机关内部有个副某某的虚名,就已是其最大的恩施了。关于名声,区别是存在的,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表扬你两句又不能当饭吃,相反你要是一个不小心,还会被糖衣炮弹打得找不到北,更容易被人使唤。一句话,能者多劳,越来越多的“信任”压在他身上,越来越多的工作等着他做,加不完的班。他一松懈,少干了一点或稍有一点做得不好,即使比不能干的人还是要干得多得多、做得好得多,但领导也不会觉得他费了力,只会觉得他想造反。除了加不完的班,锻炼,就不存在的,休息,也就更不存在的。

有的人会觉得,累死了这些能干事的,或者伤了这些能干事的人的心后,领导的工作怎么办?所以领导就算是为自己考虑,也是会体谅一下底下的工人的。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免天真了,事实上,体谅,是不存在的。毕竟,领导干一届两届就要走的,他走了后你还能不能干事,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毕竟,相对于自己的成绩与前途而言,手下人的命运,太微不足道。毕竟,缺了谁,这个机关照样会转。

生而二代的领导,不曾体会过基层人员的苦乐,指望其体谅手下人,就好比缘木求鱼。从底层摸爬滚打上去的领导,在染缸里浸润多年,没点手段是不可能当领导的,指望其不要病态的享受权力而施展淫威就已经是很了不得了。即使有部分可能会体谅人的领导,但在这个金字塔之下,也早已不再发声,因为发声就必将成为领导行列中的另类,显得一点领导智慧与才能都没有,这样的事自然不会有人干,而这不发声的智慧,恰好是成为领导的必修之课,大部分人都掌握得很好。

他的待遇远低于其付出。他在这个六线的县城法院工作,每个月的工资3500,还是改革后加了工资才涨到的,年底各种绩效、待遇发下来,1万不到,全年收入5万左右。有部分人可能觉得这待遇也还可以,是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3倍,是国家贫困线的十几倍了。但是,他在中院的同学待遇是他的三倍,他在省城基层院的同事,待遇也是他的三倍,而他的那些律师同学,保守说法待遇也是他的五倍以上。他家在农村,父母无业且身患疾病,收入基本无源,开支却挺大,离家虽近,但根本也没有时间照料父母,而且,相比于照料而言,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但是他,什么也做不了。女朋友在省城工作,没几天见面的,在省城也买不起房子,偶有的周末,坐个高铁去看望下女友,一去一回,半个月工资就没了。听他偶有叹过气,了解是两个人日益关系不好。生活上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因生活而日益产生的精神上的压力,更另其喘不过气来。

普提待遇吧,体制外的人都会说体制内的人事不怎么干,待遇倒挺高,普提很难,而且确实有些人也不值得。内部按劳分配吧,呵呵,谁也不想得罪人,除了假大空的指标外,谁也没个实际实用的标准,这个错综复杂关系网络,在各种人情练达与领导智慧之下,最终还是熔成一口大锅,吃着大锅饭。

他的前途永远跨着一条沟。在未满五年的时候,他想考,领导坚决不让走,那个红红的某组的章,永远需要,但永远未能见过。名义上服务年限未满不让走,实际上就是一种堵。堵住你的去路,逼让在这里干,知道即使你怠工,也比那些不干事的强。堵住你的去路,让你慢慢耗尽心气,服服贴贴成为一个平凡的庸人。不得不说,有很多人有这种征服年轻人志气的变态癖好,甚至可能还会美其名曰锻炼与培养。在满年五年之后,他的年龄多少受限,而且,这么多年来他也没有一次去上级或别的单位学习或轮训过,有很多岗位他并没有报名资格,选择的余地很少。同时,他平时也没有多少时间准备应试,所以,能够遴选上的机会也日益减少。

基层的现状是,同一个机构,大多都通过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又内部建立起金字塔,除极少数例外外,老实本分有良的人,都在底层的底层上下级机构之间,更多的只有下放后升级,而很少有跨越代沟而向上升级的。现实对于他而言,他的时间没有,他的身体受到高强度工作的摧残,他的待遇没有,他的生活贫挫,他的梦想被扼杀,日益遥远,他的志气被消磨,他的精神困惑而迷离。最终,他遴选去省城的想法未能实现,而且日益遥远。

他最终未能遴选去省城这一点,其实我至今认为有他自己的锅,他本至少应当保持跳离的能力的,但是他没能够。这是他的错。但这仅是他的错?与工作强度过高无关?与不注重给年轻人学习与轮训的机会无关?与不允许人才流动无关?与不给其与其劳动相匹配的待遇无关?与美其名曰信任与培训实为利用与打压屈服无关?

他就被这样,扼杀在这里。再看看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单位,又有多少类似的年轻人。

硬说基层没有给他培养,也是不对的,因为其实早就有一句约定俗成的培养路线在那的,只要他朝着既定的培养路线来,事实上他也是有可能过得更好的,只是,他放弃了这条培养路线。他本可以更世故、更圆滑,用他那有逻辑的嘴,说出比一般的谄媚更有逻辑的阿谀;他本可能更无耻、更无良,借生活所迫之名说服自己,吃拿卡要;他本可以更老练、更智慧,将力气花在表面去表功,不去管实际效用,等等。本来,只需要他改变一下观念,调整下自己的理想,趋着炎附着势,沿着这条培养路线一往无前就好,不说大的成就,少干点工作,轻松下生活,鼓个腰包,耍点小威风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没有,毕竟,这样的生活使他并不开心,这是变相的扼杀

附属成为工具,机械消耗年华,不教人向好,逼人走歪,不给人发展机会,阻断上进平台……没有几个人,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好的成长。即使有成长,希望大伙明白,也并非来自基层的培养,而是出自于其自身的顽强,就像黄山石缝里的松柏。

所以,最终在这里,他都只是一个机器,一个动力强、故障率低的机器。他有其智能的一面,但是这种智能,只是被更深度的设置或训练为更好的机械的完成管理者的指令。这种被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被管理,更是一种被管理者教育、被约束、被驯服、被附属的控制与利用,至于年轻人的成长,没人在乎。

现在,虽然他没有按照既定的第一选择跳离,但至少是离开了。他这个机器,是否能够适应社会,未知。是否将重造成脊梁,未知。是否可以不再做机器,未知。但我知道,他至少逃离了被完成扼杀,在春天里,还有梦想可萌发。


附:法官辞职不完全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