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8月4日,我市召开“保定法院坚持司法为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问: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中,保定法院都有哪些特点?
答:保定中院做到3个坚持:一是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变成“头等大事”。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以及“百名律师进法院”活动,梳理出400余条意见。对群众反映的立案不及时、诉讼费退费不方便等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开展“12368”电话回访工作,对法院服务对象进行电话回访,构建“办一案、了一事、事后回头看一看”回访机制,目前已对回访群众反映不满意的23个问题进行了整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坚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市中院通过实地走访、群众信箱、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群众反映的7类68个问题。结合“顽瘴痼疾”排查整治工作开展大起底、大排查,深挖成因根源,狠抓问题整治,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是坚持把群众的“司法需求”变成“工作追求”。市中院把提高审判质效作为工作目标,全面开展案件评查工作,充分发挥案件评查对审执工作的规范作用。针对审判工作存在瑕疵、效率不高等问题,创新打造“一体化审判权运行监督制约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通过配套整合15个信息化应用系统,细化院庭长、纪检监察、督察部门等8个角色标准化作业流程,确保案件审理公正高效。
问:立案监督二维码如何操作?举报受理之后法院如何处理?
答:作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立案便民举措十五条”之一,立案监督二维码自3月10日在全市两级法院同步上线,开通网上立案投诉窗口,努力做到件件有核查、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在立案或诉讼服务中心醒目位置,都粘贴立案监督二维码。群众如果遇到不立案、拖延立案、限制立案等问题,均可进行投诉。手机扫码进行意见填写、提交后,相关信息直接由保定中院专人负责接收并进行处理,确保接收一起、处理一起、反馈一起。
问:“24小时法院”具体有什么功能?如何操作?目前都在哪里设置了“24小时法院”?
答:“24小时法院”可以自助办理网上立案、诉状自动生成、诉费计算、网上缴费、诉讼进度查询、宣传展示、诉讼风险评估等多种诉讼业务。同时,利用“24小时法院”内的自助云柜,可以无障碍向主办法官传送诉讼材料,后者也可以将法律文书放置于云柜中,通知当事人通过验证码领取。该方式突破了工作时间限制,可以向当事人全天候提供除庭审之外的全部自助诉讼服务,当事人只需刷个人身份证就可以进入“24小时法院”,按照提示即可办理相关业务。
目前,除保定中院在诉讼服务大厅正门西侧设立“24小时法院”外,全市两级法院中,满城区、涞水县、高新区、竞秀区、莲池区、涿州市、安国市、顺平县、定兴县、蠡县均已建成,其他县(市、区)正积极建设中。
问: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市法院系统审判业务水平得到了哪些提升?
答:市中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助推审执工作,目前成效初显。截至7月30日,全市两级法院案件质效呈现“四升三降”趋势:上诉案件及时立案率同比提升45.5%,服判息诉率同比提升3%,审结案件同比增长48.8%,结案率同比增长1.4%;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同比降低0.2%和0.1%,延长审限结案比同比降低6.6%,长期未结案件指数同比下降1.2%。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