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记忆”,温暖了这条老巷
■创建文明城市
图文并茂、造型别致,唐家胡同里的几块文化故事展板,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心泛涟漪,而途经的年轻人则举起了手机——
“胡同里的记忆”,温暖了这条老巷
市民严女士正在观看学习文化展板。
追寻古城记忆,见证党旗下的辉煌。在莲池区唐家胡同,上周刚刚安装完毕的“胡同里的记忆”系列展板,吸引了附近居民和行人的目光,成为点缀古城街巷的新亮点。
9月14日,记者走进裕华路以北的唐家胡同。在路东侧的便道上,5块红色宫灯造型的“胡同里的记忆”文化展板崭新醒目,造型别致,每两块之间间隔20米左右,上面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唐家胡同风采”“‘马号’的历史”“《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背景”“光园”“第一客栈的‘南来客’”等古城历史文化内容。
展板上印制的红色经典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勾起了78岁利诚小区居民杜其惠老人的回忆。“这部老电影我不知看过多少遍,让人一生难忘!”杜阿姨说,剧照上王晓棠、王心刚等老演员演绎的英雄形象和革命气节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要倍加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
“看完之后感觉心情特别好,街道上的文化味儿也更浓了!”从小在西大街长大的50岁市民严女士对记者说,她注意到街边这些新增的文化展板后,忍不住停下脚步逐个观看,不禁开始感慨城市管理者们的用心用情。“希望今后街道两边能有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展板亮相,宣传咱们保定的悠久历史文化。”说着话,几个年轻人来到展板前拍照,一副“发现新大陆”的感觉。
在古城保定,几乎每一条胡同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不少的古老传说。唐家胡同地处大西门东第一个十字路口南向,南与铁面将军庙、淮军公所、兴华路并接,中段原与西河沿十字相交,该处架有一桥,今由裕华路相切,分为南北胡同。清初,负责城防任务的保定城守营守备衙署便在唐家胡同路西小察院北侧,据传有位姓唐的大户在这条胡同安了家,唐家胡同由此得名。1999年,唐家胡同开始城市规划改造,展宽街面,两侧建起底层为商面的楼房,街名予以保留。
永华街道裕西社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注重和挖掘小街巷的文化内涵,社区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及专业广告公司的精心设计制作,这些文化展板既展示了唐家胡同的历史文脉,又突出了街道的个性特点,助力我市打造品质生活之城。
文化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第一客栈的由来。
■相关链接
★第一客栈的“南来客”
1984年6月,第一客栈被列为保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西大街与唐家胡同交叉口西南侧,原是一座天井式二层小楼,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东西房各四间,南北房各三间,东房的底层南边是过道门。楼房为砖木结构,硬山到顶,出脊,布瓦顶。四周前廊相通,栏杆为圆柱形,中间有旋腰,为民国初建筑,作为客栈使用,史称“第一客栈”。
1906年,中国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卢汉铁路建成通车。坐火车来保定的人越来越多,下火车进城,西城门是必经之路,因此西大街和唐家胡同附近也跟着热闹起来,没多少日子这一带就建起不少客栈。第一客栈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一幢中西合璧的新式楼房,每天总能吸引不少客人。
1918年10月6日,客栈迎来了几位特殊客人,他们就是湖南青年领袖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
★光园
光园位于莲池区永华南大街465号。民国五年(1916年),曹锟对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因曹锟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改名为“光园”。
光园主体建筑是表为单层实为双层的四阿式顶工字形建筑,高7—8米,有大小房屋21间。主建筑正门建于高台基之上,门上部有拱形石雕花,下部两侧以石柱体支撑。建筑的东、西两端,是具有西方特点的尖顶圆柱体式房间。
光园是具时代特色的建筑,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一定的价值。2013年5月3日,光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图片 霍若雯 摄
往期回顾
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保定落地落实 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