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曲阳县孙家庄村产业发展的调研

保定日报 2022-06-01

□市委综合调研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曲阳县孙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孙文龙就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按照市委书记党晓龙要求,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到曲阳县孝墓镇孙家庄村进行实地调研。近年来,孙家庄村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养殖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各项事业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孙家庄村位于曲阳县孝墓镇,地处丘陵山区,现有420户1370人,耕地面积1213亩、山地面积5000余亩。村内现有2个现代农业园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所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4个规模养殖厂、1个箱包加工厂。村集体收入4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0元,是曲阳县平均水平(10094元)的2.5倍,是保定市平均水平(16883元)的1.5倍。该村先后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保定市50佳乡村振兴示范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分析孙家庄村的发展,核心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根本是解放思想,关键是科技赋能。该村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荒山资源,大力发展多种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第一,一园一龙头,聚合发展,扩大市场影响力。该村深刻把握农业发展趋势,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园区经济。目前,该村建有两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园区不局限于本村发展,将周边多个村聚合在了一起,土地连成了片,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进一步凝聚了力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抗风险能力。西旦沟现代农业园,2015年成立西旦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岭北养殖合作社,采取“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立西旦沟现代农业园,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畜牧养殖、农家采摘等。园区涉及包含孙家庄村在内的5个村,共流转208户贫困户耕地600亩,共有157户贫困户入股苹果种植和养羊合作社,可提供270余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贫困户248户,贫困人口600余人。2018年,西旦沟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还相继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林业厅重点合作组织、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庄子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该园由河北恒康伟业集团开发实施,主体位于孙家庄村,打造了“庄子河”品牌。园区种植清香核桃1080亩,2021年产量350吨,产值210万元;核桃加工厂年加工核桃50吨,产值37.5万元。经济林800亩,绿化荒山8000亩(涉及周边3村),各类水果采摘基地120亩,年收入45万元。小杂粮生产区400亩,预计产值150万元。在市级农业园区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第二,一站一创新,科技赋能,提升产品竞争力。该村深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意义所在,早在2015年,就多方邀请河北农业大学徐继忠教授进行果树技术指导,并建立河北农业大学新品种培育实验园,引进苹果新品种“富士新2001”20万棵。全市部署建设“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工作以来,该村主动对接,在两个现代农业园区内分别建设创新驿站。创新驿站的设立,为该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仅今年以来,驿站在该村开展各类技术指导与培训10余场次,内容包括建园规划、果树修剪、果树嫁接、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现了有病治病到无病防病的转变,大幅提升了良果率。同时,该村的现代农业园区,为高校提供了便捷的实训场地。河北农业大学在这里建立生产创新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训场地和技术研究基地。今年以来,已有5名研究生在这里开展科研技术攻关,50多人次本科生在这里进行修剪与生长季管理实习,驿站免费提供食宿等各项服务,深受大学生好评。2019年10月,该村西旦沟牌农产品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绿色产品A级产品。


第三,一果一加工,延长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孙家庄村立足本村丘陵山区的实际,从2012年开始,探索在荒山上开荒垦地种植林果,经过多年发展,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其中1600亩为荒山造地。在积极发展果树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延长产业链,向宽广的二产三产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单项生产向全产业链增收拓展。去年以来,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该村利用京保协作政策,积极争取北京帮扶资金599万元,村内自筹资金100万元,正在高标准建设果酱加工厂。优质的果品质量为果酱打开了市场销路,虽然还没有投产,却已与北京今时代乳业有限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加工。果酱厂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落果、裂果、畸形果等非商品果的损失,还能带动解决五十余人就业问题,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左右。目前该厂正在积极调试设备,预计年底前可以投产。


第四,一牧一循环,绿色发展,打造区域循环生态。该村现有3个肉牛养殖场,现存栏2000头,年均出栏3000头,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1个肉羊养殖场,现存栏600只,年均出栏3000只,年产值可达450万元。养殖产业直接带动就业40人,季节性带动就业400人。孙家庄村规模化的种植+养殖模式,也为解决牛羊粪便问题提供了契机。2018年,该村成功申请农业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其中西旦沟省级农业园区投资1400万元,中央财政投资1000万元,河北省财政配套400万元。该项目包括1.5万立方米青储池、8400平方米有机肥发酵加工车间、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发电设备一套。项目将实现全链条绿色循环生产,将秸秆青储作为牛羊饲料,把所有牛羊粪便加工为优质有机肥,利用产生的沼气发电,产生的沼液对林果进行滴灌,产生的沼渣作为有机肥使用,是保定市唯一的集青储、沼气发电、有机肥、田间滴灌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园。目前正在安装设备,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第五,一光一手工,兜住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的基础上,该村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多种产业,为广大村民特别是岁数较大、劳动力较弱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筑牢返贫防线。一是发展光伏产业,目前孙家庄村共有两座电站。大型光伏电站,由国电投投资7.2亿元,装机容量80兆瓦,现已并网发电,带动周边村就业近300人左右,每人年增收8000元。村级光伏电站1座,投资243万元,装机量300千瓦,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带动贫困户60户,每户增收3000元。二是发展手工业,在镇党委书记的多方协调下,积极联系白沟新城的箱包企业,投资170余万元建成一座箱包加工厂。加工厂年产箱包20万件,占地5亩,全部为荒山坡。箱包厂运行3年多来,就近吸收5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30—50岁左右的家庭妇女月工资能挣到4500元左右,岁数偏大的也能收入3500元左右;同时带动40户贫困户入股,每年每户分红600元。加工厂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养家和接送孩子两不误,有效提高了群众幸福感。


第六,一众一条心,头雁引领,形成致富凝聚力。孙家庄村的发展,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孙文龙的带动。孙文龙年轻时候不甘心在村里受穷,在外闯荡经商办企业,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从事煤炭、食品加工等业务,成为小有名气的小老板。在县乡干部的动员下,为改变家乡面貌,孙文龙返乡创业,并于2012年3月起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又兼任村委会主任。多年来,孙文龙一心扑在村里发展上,带领村民垦荒山、种果树、搞养殖。为找准脱贫致富路子,孙文龙带领村干部17次外出考察,摸索出了每年两次造地、两次种树的开荒规律,探索出了一条“荒山变为花果山”的有效路径。不仅将全村5000多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还流转周边村庄荒山万余亩,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孙大圣”。孙文龙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将全村街道进行硬化,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幼儿园和小学。孙文龙以公心、真心、热心处理村务,为拓宽村内道路动员亲戚率先拆迁,组织成立道德评判团,组织开展优秀村民评选、优秀儿媳评选,群众文化生活红红火火。多年来,孙文龙不仅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还为村内垫资100多万元。调研过程中,孙文龙表示,通过参加市两会,党书记的鼓励和期望让他倍受鼓舞。落实市委“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要求,他有信心三年内再造一个孙家庄,让村民们都能在家门口工作,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思考及建议


第一,坚强有力的组织建设,是凝聚力量的重要法宝。从孙家庄村来看,以支部书记为带动,打造了一个坚强的村支部班子,建立了两个农村合作社,把村民紧紧的凝聚在了一起,矛盾减少了、经济发展了。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健全两个组织极其重要。一是健全党的组织,选好带头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特别是要引进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格局、有热情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统筹产业振兴“一盘棋”,有效衔接政策、资源、产业、队伍等各方要素。二是健全经济组织,壮大新型市场主体。完善“支部+”工作制度,以各村党支部为中心,合作社、公司、村集体等经济组织为分支,建立健全利益链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统筹推进产业规划、产业发展、产业振兴等各环节,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走出一条独具“保定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选准路径的重要原则。产业是致富之本。推动产业振兴绝不能照搬照抄、套用模式,一定要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孙家庄村一开始引进种植绿化树和柿子树,由于山上土少水少,效果并不理想。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到山东蓬莱等地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了林果产业,目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乡村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 从产业发展方向、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参与主体、融合路径、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发展规划, 科学推动产业发展。落实到具体的乡村,就要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旅则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运则运,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方式。


第三,突出龙头引领,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发展。孙家庄村成立合作社,打造产业园区,吸引了本村乃至周边村民的参与,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小农户参与的产业主体“雁阵”,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园区发展为载体,以点带面, 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效应、引领效应和聚集效应。要围绕服务北京、联动雄安,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大型民企集团、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京津两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开展精准对接,加大引进力度。同时,要精心筛选培育品牌,做大做强本地企业,确保村村都有龙头带动。


第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提质增效的最优方案。全产业链融合的意义在于,在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经营者的收入和效益的同时,将会把社会上的优秀的农业人才、加工业人才、市场营销与服务型人才和资本资源有效地集中到农业产业上来,从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全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孙家庄村在种植林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加工业,成立了果酱加工厂,大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就要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保数量、提质量、促多样。当前保定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进一步融合种植、加工、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全力融入京津雄产业链,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第五,坚持科技创新,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发展乡村产业,科技是硬支撑,必须要走一条科技兴农、科技支农的道路。“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方面要按照“院校+政府+平台+金融+企业”模式,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各类数据资源和平台,依托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聚焦不同地区土壤性质、农产品加工包装、新品种成果转化等领域,研究制造出一批“独门绝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模式,加大与专家教授的合作力度,改善优化合作方式,支持鼓励高新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进村挂职或创业,探索部分技术推广活动的市场化,允许科技人员凭此活动取得合理薪酬或股权分红,探索“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2.0版本。


第六,健全利益链接机制,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保障。农村产业发展涉及企业、村集体、农民、科技工作者等方方面面,必须将各方利益统筹好、协调好才能推动产业长久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孙家庄村的产业,在企业盈利的基础上,既能激发村民干劲、又能吸引专家技术,还能保证村集体不断壮大,在村民、企业、专家、村集体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必须要探索建立好利益分配机制,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做到劳有所得;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目标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发展;以创新引领为目标引进留住专家,推动科技转化;以企业发展为目标做大做强企业,强化龙头带动,实现多方共赢,形成强大合力。


第七,发展都市型农业,是未来保定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都市型农业是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农业。保定紧邻北京、雄安,对接融入大都市市场需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曲阳孙家庄村在探索发展中,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北京市场,选择了全产业链发展,选择了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这体现了保定发展以北京、雄安大都市市场为方向的都市型农业的必然性。推动保定农业发展,必须落实好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在加快推动特色品牌农业建设、推进数字农业先行先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奋力谱写新时代保定乡村振兴新篇章。


(撰稿人:黄建中 刘登宽 冯颖文 刘小强 郄罡)

往期回顾


直播预告 | 第四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

直播预告 | 第四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保定“国际文旅名城”高端研讨会

第四届旅发大会保定“六有”有什么?| 大会四大亮点抢先看!

聚焦新保定 创卫抖起来丨创建卫生城市,我们一起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