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一个新项目,就是种下一个新希望——全市以项目建设助力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综述
扎实推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暨“三重四创五优化”和“三基”建设年活动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扎实推进“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中,全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借势而为、乘势快上,把项目建设作为“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的重要突破,全面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筑牢根基。
3月20日,全市202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和主城区首期城中村改造安置区建设集中开工。143个重点项目和首期安置区建设开足马力,掀起增投资、上项目的热潮,全市以开局即冲刺奔跑状态,为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注入强劲动力。莲池区首批开工的“东百楼、蔡庄、后营”三村联建城改安置区项目,自开工以来,每天都有新进展,每天都有新变化,一栋栋高标准住宅楼房已拔地而起。据介绍,三村联建城改安置区占地388.7亩,总建筑面积105.9万平方米,建设安置住房6820套,2022年底竣工交付,届时将为城中村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宜居环境。
5月21日、8月20日,全市第二批、第三批重点项目相继集中开工,涉及重点项目共348个,总投资1325亿元。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安排市以上重点项目502项,当年计划投资703.1亿元,同比增加39.1%、36.1%。1-9月份市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4.7亿元,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1亿元,29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100%。
全市项目建设高质高效推进,呈现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多、城中村等城市转型项目多、“医车电数游”等重大产业项目多,投资拉动效应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效应强的“三多两强”发展态势。
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于领导的高度重视、来自于全市创新项目管理方式、来自于齐抓共管合力攻坚。
“能干不能干,项目比比看;谁行谁不行,发展论英雄”在全市主旋律中唱响。以“看项目、找差距、比质量、促发展”为主题,坚持“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原则,9月23日—24日,全市组织开展项目建设观摩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各县(市、区)、开发区主要领导进园区、下工地、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感受发展脉动、凝聚奋进力量。评比结果在全市县(市、区)委书记动态考核月点评会上进行了点评。通过观摩评比,进一步点燃了各地各部门集中力量抓发展、上项目的激情。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打出一套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的项目建设“组合拳”。特别是在项目质量和数量上下功夫、出实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大、更强劲的发展后劲,为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作出贡献。
全市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包联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建设时间表、一个责任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包联88项重点项目,实现省重点项目全覆盖;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包联市以上重点项目,实现市以上重点项目全覆盖,推动重点项目早建设、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
竞秀区高级中学项目是市政府今年重大民生项目,设置26轨7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3900人,建筑面积89934平方米,总投资53000万元,于5月19日开工建设,到目前教学楼、图书馆已经封顶,辅助教学楼、学生宿舍、地下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项目高效、快速推进,得益于全市上下旗帜鲜明优化、抓牢建设环境不动摇。全市主动对标对表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逐条逐项进行分析、改进提升,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最优环境聚要素、引资源、促项目。
针对项目需要和遇到的瓶颈,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完善惠企政策,量身定制专属政策“服务包”,全力以赴推动在建项目保质提速、建成项目量产达效、投产项目做大做强。全市出台28条“放管服”改革措施,优化项目落地、市场服务、创新服务、智能服务、社会信用环境。出台《保定市重点项目跟踪调度管理办法》《保定市重点项目管理推进、督办办法》,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和管理服务;落实“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月一巡查,一月一点评”,开展“前期手续、土地、资金、电力、环境监管”五个专项攻坚行动,实行“项目清单、包联清单、问题清单、前期手续清单、环境监管清单”五个清单管理;创新成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从项目谋划到手续办理、施工、验收全过程代办服务;成立招商项目代办中心,由代办员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审批事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
开工一个新项目,就是种下一个新希望——项目建设为我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在拔地而起。
(记者 王金堂 通讯员 姚轩)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