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蒙:全球慈善的新主体和新工具
2019年3月10-13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应国际公益学院之邀,携新书《慈善新前沿:重塑全球慈善与社会投资的新主体和新工具指南》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四地举行CGPI思享会活动,与学院EMP、GPL学员和来自华北、华东和华南的慈善界人士分享世界慈善的新前沿、新理论和新方法。
3月13日,萨拉蒙教授在深圳与学院董事会马蔚华主席、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何杰局长就影响力投资、可持续金融等公益慈善领域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本文节选自萨拉蒙教授在3月13日学院"CGPI思享会"上的演讲。
首先,我特别感谢国际公益学院,你们一直非常开放地去吸收世界最新鲜的理念。起初听到国际公益学院要把《慈善新前沿》这本750页的厚重的书翻译成中文,我觉得这是我听过的最疯狂的想法。但是我现在面临的任务是要把750页的书在一篇演讲内归纳,这是一个更疯狂的事情,但我会尽力去做。
第三部门实际上是我们公民社会在全球被了解最少的一个部分,所以存在误会和迷失。其中有一个对第三部门的误解,就是大家认为第三部门是完全依靠慈善来支持的。这个误解即使在美国也可能存在,我们研究全球非营利机构的三大资金来源时发现,慈善仅仅是占据资金来源的第三位,不是第一位,也不是第二位。
图1.非营利机构资金来源占比
如图1,非营利机构最大的资金来源是服务收费,平均占非营利机构收入的一半。第二个最重要的来源是政府的资金拨款,平均占非营利部门的35%的资金,慈善仅占据第三位,平均占比只有14%。在美国的非营利部门资金来源占比情况可能也跟大家的设想背道而驰,慈善仅占据10%。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世界上非营利部门占比越大的国家,往往慈善占非营利部门部门资金收入的比例越低。
图2.非营利部门劳动力占比国家排行
图2为非营利部门的劳动力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在荷兰,非营利部门的员工已达到劳动力人口的16%,这个占比非常高。因为如果任何一个行业占据的劳动力超过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5%,就可以算做是一个主导型产业。如图2,美国并没有排在榜单之首,排在前列的是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
图3.慈善在非营利部门
劳动力高占比国家的资金占比
特别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国家非营利部门的资金来源中,慈善占据的比例是最低的。这些国家的非营利部门的资金来源最大的是政府,第二是服务的收费。这些研究工作是我在撰写《慈善新前沿》这本书之前做的,通过这些研究我感到传统的慈善是局限的,所以必须要找到新的方式来利用有限的慈善资源以产生更大的效用。
好消息是,我发现世界上在公益金融或者社会目的优先型金融中已经诞生出了很多做法,可以避免刚才我们谈到的两难境地。通过《慈善新前沿》这本书,让这些新的现象和新的做法能够得到更大的认可和关注,这是我的初衷。
接下来,我会从五个方面来分享。
第一,介绍世界发生的新变化、新现象以及产生的新模式。
第二,新模式的产生原因,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趋势。
第三,如何理解新现象、新前沿,如何理解专业术语背后的含义。
第四,介绍新前沿面临的障碍以及未来趋势。
第五,新前沿进一步发展所需的下一步动作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够使得这些新前沿进一步地发展。
图4.慈善“大爆炸”
现在慈善界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大爆炸——行为主体和工具的一个大爆炸。他们都有一些非常奇怪的名字,比如在这个大爆炸里面,有储蓄银行转变而来的投资机构,它的财富并不是基于一个人,比如说像卡耐基基金会,是基于储蓄银行之前的资产,也是我们称之为通过私有化而进行慈善化的模式,还有印度的机构,他们在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将更多的业务和模式带到农村地区,在这背后有四大慈善发展的趋势和变革。
图5.四个“超越”
超越资助。传统慈善的手段就是资助、拨款,这是18世纪19世纪的老式做法。其他的行业部门比如说像政府、企业已经找到新的工具来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贷款、贷款担保、股权基金、债券等在慈善界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但是已经渗透到慈善界。
超越遗赠。很多新的基金会不再依靠传统的慈善捐赠建立,而是由各种不同的交易带来的。比如,储蓄银行改制成立的基金会,国有企业卖出股权成立的基金会,也有一些被盗的资产在银行没收之后成立的基金会,还有债务的互换等带来基金会资金的来源。超越基金会。有各种不同组织形式,如有社会目的的股权基金,社会目的的贷款基金,债券基金等进入到领域和行业中来。超越现金。现在有很多基于互联网发展的物物交换或是利用志愿者的劳动,所以也有一部分慈善力量是超越现金的。这四个变革有一个共同点——“杠杆”。“杠杆”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用一个很小的力量撬动更大的重量。慈善界利用杠杆是比较缓慢的,怎样利用慈善的宝贵资源撬动更大的资源,撬动投资市场上更大的资金,从而使得影响力能够成倍数地放大。现在全球在形成一个新的模式,我把这种新的慈善,定义成“动用私人资源服务社会和环境目的”,我把慈善的定义进一步延伸,使它有更深刻的内涵。
图6.传统慈善与慈善新前沿比较
我们来比较一下传统慈善和慈善新前沿,一共有七个不同。
首先,前者利用的是个人和基金会的资金、捐款,慈善新前沿利用各种类型不同的投资基金。
第二,传统慈善关注营运收入,即需要有多少的营运年收入,才能够运营下去。慈善新前沿关注投资的成本,即需要有多少的投资成本不断地增长去应对现实的挑战。
第三,传统慈善是依靠捐赠资助,慈善新前沿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具获得资金,贷款、担保、股权、股本、股票等,是非常多元化的行动方和资金来源。
第四,从行为主体来看,传统慈善里更多是非营利组织,慈善新前沿包含各种类型的不同组织,如社会企业、社会合作社等“半市场半社会”的一些组织形式。
第五,传统慈善关注的是社会回报,慈善新前沿关注的是社会回报和财务回报两者之间的平衡。
第六,传统慈善的杠杆撬动非常有限,它的资助赠款用完可能就没有了,慈善新前沿特别关注杠杆的作用,通过有限的慈善资源调动更加广泛的资金。
第七,传统的慈善关注产出层级,比如说助学项目,资助了多少个孩子,建了多少房子等等。慈善新前沿关注的是成效层面,即具体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图7.慈善生态系统中的新前沿
由于这些慈善新前沿的发展,整个慈善界的公益慈善生态系统也发生了变化,当整个公益界有更多的行为主体,这些行为主体可以利用资金开展社会目的的活动。它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比如说拨款、贷款、贷款担保以及股权。他们也在利用新的代理机构,不仅仅是非营利机构来开展慈善的工作,还有社会企业、合作社等不同的参与方把资金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图8.慈善新前沿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新前沿,未来这些新前沿的发展如何?
首先从需求侧的角度看,全球面临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巨大挑战,比如说水资源的枯竭、全球变暖、人口过度增长、大规模的迁徙和移民等,在这样宏大的问题之下,政府筹集资金的能力是下降的,比如说美国进一步减税,资金筹集的能力也相应减弱了。另一方面,慈善界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上涌现出很多新的企业家,他们有着创新的做事方式。
从供给侧的角度,有一系列的因素使得这个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举例一二。全球金融危机让一些人突然认识到,我的财富有可能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所以他们会去思考,与其如此不如去做一些社会目的的事情。所以,金融危机也是释放出了一些本来不会放在慈善领域的资源。第二个原因跟C.K.普拉哈拉德教授的一本书有关。他写过一本书叫做《金字塔底层的财富》。他所谈到的在金字塔底端的人群,因为交通网络不发达,缺乏竞争等等,他们反而要去支付一个“金字塔底层的惩罚”——他们要支付更多的资金去购买必需品。一些聪明的企业家找到很好的方式去降低一点点成本,就可以占据非常大的人口市场。在金字塔底端,需要好的战略,一方面去营利,另外一方面又能够实现社会价值。金字塔底层有着巨大的需求。从供给的角度,也有新的资源、新的想法,就使得慈善新前沿在不断地发展,蒸蒸日上。
9.《慈善新前沿》全书
《慈善新前沿》已经独立出版了一本导论,国际公益学院翻译的这一本是全书。这本书探讨了两个议题,一是《慈善新前沿》里的行为主体,有什么样新的行为主体。二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具,怎么样利用这些工具服务社会目的。
图10.资本聚合器
我举例分享书里的一些行为主体。
第一个新的行为主体叫做资本聚合器。资本聚合器通过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筹集基金,这些基金再拿去投资不同的社会企业。资本聚合器也各有不同:首先,类型上,有一些资本聚合器专做贷款,有一些专注股权投资等。投资一个企业的股权,如果这个企业成功,你就可能获得回报,否则你可能就亏损;还有一些资本聚合器针对具体领域,有绿色投资领域、低收入保障住房领域等等;也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一地理区域的资本聚合器,这种资本聚合器又有各种不同类型。
实际上,资本聚合器所做的是提供各种批次的不同融资,这个融资就像一个蛋糕,有很多层,每一层的资金是不同的。比如,有一些投资者他最低的回报率预期是15%,或者给他更低的风险,他可能接受12%的回报率。这样的话资本聚合器就可以找到另外一个投资者,这个投资者他可以在同样的回报率下承担更高的风险。把两个投资者都放到一起,他们投资于不同层的资产。当然这样的投资需要有一些投资者愿意接纳比较低的回报率才能产生,或者总体将这个项目的风险降下来,然后其他的投资者才愿意去参与。什么样的实体能够承担这样的角色呢?基本上就是政府和慈善界提供最基础的风险担保资金。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以及不同的回报要求,资本聚合器把它们打包在一起,使得整个项目或者整个交易能够成功。
第二个行为主体我们称之为二级市场。在商界,二级市场非常流行。二级市场主要是给一级市场的参与者——直接的贷款提供者补充资金。也就是说直接贷款的提供者,他可能资金已经用光了,通过二级市场出售资本他们可以再次获得新的资金。人人家园在全球提供低收入者保障性住房,尽管它依靠志愿者免费的劳动力,但它盖房子的时候还需要设备,需要木材、水管这些建筑材料,他们的模式是机构在地办公室借相应的钱,然后再把贷款放出去,购买这些设备以及相应的材料。所以“人人家园”国际办公室创建这样的二级市场,他们会把当地各个办公室的贷款买过来,把各地办公室的贷款打包在一起之后在纽约货币市场上进行出售。这就是二级市场,其实我们在中文里面也有这个词,就是资产的证券化。
图11.慈善银行型的基金会的特点
第三个我想介绍的行为主体是慈善银行型基金会。这也是一种特别新兴的基金会形式。传统的基金会做项目需要一批做项目的人,做基金会资金投资的是另一批人,两者之间有一道墙。慈善银行型基金会打破了投资团队和资助团队的隔阂,他们之间形成了良好合作。不仅如此,他们在资产投资方面带有使命。美国规定基金会的资产中每年应该有5%的捐赠资助出去,但其实还有另外95%的资产,这些资产的投资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现在这样的基金会作为慈善银行存在,它的投资部分也可以被调动起来,发挥很大的作用。
图12.七种PtP行为主体的资产形式
第四种行为主体叫做转制型基金会,这种转制型基金会来自于不同的交易来源,比如,这个基金会可能是由国有企业股份的销售转制过来的,或者债转股、债务互换过来的等等。我们所调查到的,比如说国有资产的出售,或者不当得利资产,或者债务互换等形式转制过来的基金会。
图13,行为主体/工具
关于工具,做如下举例。
第一个是小额保险。小额保险主要针对买不起保险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堪忧,他可能没有医疗保险、汽车保险,生活前景非常黯淡。第二个是社会影响力债券。通过发行社会影响力债券,投资者可以投资一些能够极大减少社会风险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可以给政府节约大量资金,所以政府愿意让这些投资者获得一定的回报,不仅拿回本金,还能够有一定的利润和回报。慈善新前沿的确令人振奋,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限制它的快速发展。
图14.新前沿发展的五大障碍
第一个障碍,由于公益金融更多地关注服务的提供,造成非营利部门过度地去强调具体服务的提供,传统的非营利部门所发挥的非常重要的倡导作用,可能被忽略掉。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实际上没有建任何的学校或者低收入的住房,但是它却赋予了人们权利,使人们有了很多之前没有的机会,这对于非洲人与美国人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比任何单独的服务带来的影响更深远。
第二个障碍是在影响的测量方面,在影响力测量方面,还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对于投资带来的影响力,包括各个不同的项目之间影响力的比较,比如说住房项目和早期儿童教育项目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社会影响力测量和评估,还要依靠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探索。
第三个障碍是这些慈善新前沿还是比较小规模的精品店模式,它在整个投资界占据的份额非常小,如在2018年这些模式有350亿资金,这与2280亿、万亿级的投资界资金相比,实际上只占非常小的比例。虽然新前沿发展态势良好,但还只是很小的一个规模。
第四个障碍是交易流量的问题。到底有多少交易是在不断地发展。看起来我们能够用于社会企业投资的资金不少,但是值得投资的社会企业项目数量可能还是有限的。
第五个障碍是关于新前沿发展的一些假设也可能是错误的。比如说,新前沿的发展会取代传统的慈善,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新前沿应该跟传统慈善成为合作伙伴,如果没有传统慈善作为合作伙伴加入,新前沿可能非常难发展。目前,传统慈善机构进入新前沿的资金还是非常有限的。一项针对美国前十五大基金会的研究显示,这些基金会的资产总规模是达到1500亿美元,但只有0.3%的资金进入到新类型新前沿的投资中。
图15.下一步
第一步,是可视化,要使得这样的现象被更多的人看到。
第二步,要进行宣传。比如说跟基金会在媒体平台探讨,以及向投资界等宣传,使得这些新前沿能够得到更加普遍的认知。
第三步,进行激励。最好是政府、慈善界或者两者联合起来共同去激励新前沿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愿意参与到新前沿当中去。
第四步,要进行能力建设。基金会、政府以及投资界都需要进行这样的赋能,同时非营利机构也需要能力建设,使得非营利机构能够提出不同投资的方式和解决的方案,他们不仅仅是找基金会要拨款,他们可以有非常好的金融组合方式,来支持活动的开展。
最后一步是实现,真正把交易进行实施。
我认为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尤其是在中国,如果你们选择这么去做的话,你们会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袖。
CGPI思享会 | 马蔚华对话萨拉蒙:慈善新前沿的理念和工具
本文源自 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 薛炜 责编 张弛
↑ 点击窗口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