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博类纪录片推荐②

Stephen 思迪爱逛博物馆
2024-11-26

之前在文博类纪录片推荐①中推荐了《河西走廊》、《中国》和《如果国宝会说话》三部文博类纪录片。这次推荐的三部纪录片,都与佛教东传进入中国有关,分别是由日本NHK拍摄的《敦煌莫高窟 美的全貌》上下篇以及央视拍摄的《玄奘之路》和《佛国记 法显西行》。

 



01

敦煌莫高窟 美的全貌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是一部2008年上映的纪录片,由日本NHK拍摄,是世界上首次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纪录片,片中呈现了30洞窟的全貌,全篇216分钟,分为上下两集。


这部纪录片展现出了日本学者眼中的敦煌及敦煌学,拍摄手法细腻和诠释信息谨慎,表现出了对中国国宝级艺术珍品的最大敬意。在这三个多小时的纪录片中,浓缩的是敦煌莫高窟1600多年时光的沧海一粟。




--- 重现大唐帝国的辉煌 ---


纪录片的上集《重现大唐帝国的辉煌》在被称为“沙漠中的大画廊”的石窟群上空盘旋,从虽然历经历史的风霜,但如今仍然光辉不减当年的第57窟那尊美人菩萨开始,带领观众通过石窟中的壁画,回到大唐王朝盛世繁荣的时光。



纪录片在每个主题前都有一段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之后便是伴随着非常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音乐,由高清摄像机引领着缓缓进入看似昏暗的石窟内部。片子在展现石窟内部景色的时候,几乎没有旁白,各角度全方位缓慢移动的视角,清晰明亮的画面,观众可以沉浸式地欣赏莫高窟的美。



在上集中,通过“大唐帝国”、“丝绸之路”、“唐美人”、“则天武后”、“传播”、“极乐净土”、“末法”和“落日”几个主题,将石窟开凿与壁画绘制的工艺、佛教在唐朝的兴盛、唐朝各民族的文化融合、武则天对于佛教的影响以及佛教东传对于日本文化、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影响娓娓道来。



在这部纪录片上集的108分钟内,展现的石窟有:16窟、45窟、57窟、96窟、158窟、159窟、172窟、194窟、205窟、220窟、321窟、332窟。其中194窟的九尊佛至今尚未公开。



--- 千年祈祷的殿堂 ---


敦煌作为河西走廊的节点,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东西文化的交汇枢纽,莫高窟文化交融的产物。纪录片的下集《千年祈祷的殿堂》依然延续着上一部的拍摄思路,通过“传来”、“降魔”、“舍身”、“隋王朝”、“涅槃”、“回生”和”夕照“等主题,在各个洞窟的壁画和塑像之间穿梭,将释迦摩尼从王子到佛祖的转变,其中舍身、除魔、涅槃等故事艺术化地呈现。



当年那些工匠们将各种技艺发挥到极致,在荒漠中描绘出理想中的佛国,洞窟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们将信仰再现人间的努力尝试。


除了佛教,纪录片中仍然包含了不少关于朝代更迭、民风民俗、文化融合等内容。在纪录片下集的108分钟内,展现的石窟有16窟、17窟、55窟、61窟、148窟、156窟、249窟、254窟、257窟275窟、285窟296窟、323窟、419窟、420窟、427窟、465窟。



总的说来,这部纪录片艺术性很强,由高清拍摄的许多画面,是今天大部分人没有机会看到的关于莫高窟的细节。观众跟随摄影机暗黑一片到进入洞窟后满眼光彩夺目的佛的世界,极为震撼。而配乐也是使用了中国的民族乐器,编曲不仅与华丽的画面相配合,更在鲜少旁白的情况下,引导着整个片子的脉络。



这部纪录片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除了对于石窟和壁画这类艺术的讲解和细节捕捉,对于佛教的理解和佛经的诠释也是需要观众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



纪录片的两位旁白的选角非常用心。旁白之一的演员佐藤浩市,1988年主演了由执导过风靡中国的电影《追捕》的导演佐藤纯弥执导的古装剧情片《敦煌》,而佐藤浩市在片中饰演落第的北宋书生赵行德。


另一位旁白是古野晶子则日本NHK电视台的播音员,曾参与过《关口知宏之中国铁道大纪行》,2007年播出后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相对于现在敦煌人满为患的参观环境,每年只开放部分特窟,参观依靠手电筒的微弱灯光,而且为了保护壁画还放置了玻璃罩的情况,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难得的能够沉浸式体验一个人逛莫高窟的奢侈享受。




02

玄奘之路


央视的6集纪录片《玄奘之路》(也有30分钟12集的版本),为世人还原了一个相对比较真实的玄奘法师。


这部纪录片通过“乱世孤旅,绝域求生”、“生死兄弟,亡命凌山”、“穿越草原,踏上圣土”、“随风而逝,西天取经”、“享誉佛国,归心似箭”和“呕心沥血,圆满”六个部分,讲述了玄奘法师为求了义的大乘佛法,他不顾朝廷的禁令偷渡玉门关,穿越雪山荒漠,前后历经19年时间,足迹遍布110个国家的坎坷经历。



拍摄时间长达一年的《玄奘之路》,可能是导演金铁木众多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中,拍摄最为艰辛的一部。摄制组转战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六个国家,寻访了40多个佛教遗址和将近100座博物馆,看过几乎每一件公元七世纪时期的文物,积累了119盘高清磁带,5593分钟的丰富素材,运用大量古代场景复原和视觉特效,真实再现了玄奘西行的传奇故事。



纪录片基于由玄奘本人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而创作,其中详尽地记录了他十九年西行的历程。另一部参考的是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彦棕撰写《三藏法师传》。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



玄奘法师西行路线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开始,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最终到达印度。



回程的路线与来时不同,玄奘法师从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葱岭(帕米尔高原)、大流沙(塔克拉玛干沙漠)、敦煌、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最终回到长安。



19年时间,110个国家,5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



虽然在异国他乡他获得了无上的尊荣与敬仰,但玄奘法师却仍不忘初衷,放弃了一切荣耀,带着包括《大般若经》和《瑜伽师地论》等佛教经典返回祖国。



10岁踏入佛门,13岁破格剃度,18岁南下游学遍访高僧大德,27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46岁潜心翻经。19年孜孜不倦的学习,19年呕心沥血的翻译。玄奘翻译的佛经,达到了47部,1335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皇帝悲痛不已,长安城内百万人哭送。



在玄奘西行的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最终成为了神话。在声名远播的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行侠仗义、不畏强权的虚构人物孙悟空,经过艺术加工,成为了故事的核心。而三藏法师玄奘则被塑造成一个内心左右摇摆,时刻愁容满面,思乡、独断、畏惧等世俗情感于一身的白胖和尚。



《玄奘之路》试图还原的,是没有妖魔鬼怪,没有天降神助,一切只能依靠肉体凡胎的玄奘,一位虔诚佛教徒孤身上路,在严酷自然环境的挑战和沿途文化信仰的冲突中,坎坷而传奇的经历。因为他,佛法在那条通向圣地的道路,光芒万丈。



在这部纪录片中,画面的色调呈昏黄与暗红交替,营造出悠远的历史意境。很多镜头都是景物与人物的剪影,令人遐想。即使在拍摄荒凉、枯燥的田野和古迹时,仍运用缓缓移动的镜头,近离穿行和运动,营造出历史的瞬间细微感。



片中玄奘的扮演者王新源对角色拿捏极其到位。拍摄前,他曾在寺庙连续数日体验僧人生活,以增加他对佛学和僧人的理解。片中的王新源,眼神中的清明慈悲,神态的宁静坚定,散发出儒雅端庄的魅力,高僧气质乍现。据说在摄制组去寺院拍摄时,有一位年轻僧人见到穿着僧服的主演王新源后,不禁泪目,握着他的手说:“我想象中的玄奘就是这幅样子。”



纪录片中的其他演员虽然镜头不多,但分寸感极好,唐太宗、戒日王、高昌王、西突厥可汗、僧侣们、强盗们等角色,装束和形象也都十分符合人物身份和地位。



整个纪录片中有十多段配乐,音乐旋律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刻响起,很好地与画面事件配合,喜悦时音乐呈现淡淡的欢快,凝重时音乐变得隐忍有力,配乐毫不孤立。



是著名作曲家程池为此片专门写作的,所有曲目收录在他的个人专辑《大乘天》中。专辑中的曲目表现出来的佛教超然世外的圆满和纯净感,让人在倾听时,逐渐抽离,仿佛进入另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主题曲《大乘天》由齐秦演唱,此外,专辑里还有曲作者程池的主题曲感恩吟唱版。


除了近六个小时的纪录片,金铁木导演和上影集团还推出了94分钟电影版的纪录片《玄奘大师》,其中的玄奘一角同样由王新源扮演。




03

佛国记 法显西行


《佛国记 法显西行》是央视精英团队倾力打造的大型佛文化类纪录片。纪录片的导演是拍摄过《复活的军团》、《玄奘之路》、《圆明园》的等经典作品的金铁木,全片共分《乱世寻法》、《经行万里》、《圣域取法》、《携律东归》四集,每集时长35分钟。



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法显,从龚家庄的诞生,到仙堂寺受大戒,而后由长安出发,67岁高龄翻越帕米尔高原,68岁开始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的佛教文化,历经13年时间、31个国家的茫茫求法之旅后,78岁走海路北上回国,80岁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写作《佛国记》的传奇一生。



法显俗姓龚,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垣县)人。他出生的那个年代,见证了后赵、冉魏、前燕和前秦势力的相互取代,在三个哥哥都早夭之后,父母担心他也夭折,便在在他3岁的时候,送到仙堂山剃度出家。


10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叔父考虑到他的母亲寡居难以生活,便要他还俗。但法显这时对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诚,他对叔父说:“我本来不是因为有父亲而出家的,正是要远尘离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没有勉强他。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回去办理完丧事仍即还寺。


20岁时,法显受具足戒,从此在仙堂山修行数十年。他对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坚贞,行为更加严谨,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


公元4世纪,随着西晋的灭亡,几经战乱和王朝更替,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王朝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东晋形成南北分立的局面。随着当时前秦王朝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中国开始出现许多规模庞大的僧团组织。


50岁时,法显游历长安,此时他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来自于印度的佛教戒律缺乏经论支撑,僧众们没有完整的戒律来进行管理和修行,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

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东晋隆安三年(399),时年62岁的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出发。次年,他们穿过当时由河西鲜卑人建立的西秦与南凉,到达张掖(今甘肃张掖)时,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五人,组成了十个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名僧人慧达。


这十一人的队伍,穿越群山,途经玉门关,来到白龙堆沙漠。“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能以死人枯骨为路标,也只能凭日月判别东西。


法显一行人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跋涉了17个昼夜,1500里路程,终于穿越了白龙堆沙漠,到达西域的第一小国鄯善(楼兰)。


再之后经过了不甚友好的焉夷国后,他们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了于阗国(和田)。这里是曾经西行求法的高僧朱士行的旅程终点,但是这个佛教兴盛、拥有无数佛教典籍的国家也没有拦住已穿越两个沙漠的六旬老者。



法显的选择是继续前进,而前方的葱岭(帕米尔高原,今昆仑山、天山一带)上终年积雪,如果遇到雪崩就一命呜呼。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跋涉,他们成功穿越葱岭。背井离乡三年,他们终于来到了求法的目的地——印度天竺。



法显到达中印度摩羯陀国时已年逾古稀。他花了三年时间在巴连弗城学习梵文,铁笔抄录贝叶经文。就在他打算启程回国的时候,此时唯一的同伴道整却留恋这里的戒律严谨,佛法兴盛,不愿再回中土。


在《佛国记》中法显写道:“欲令戒律流通汉地,于是独还。”最终,法显决定独自担负起运送所抄经典回国的重任。

为了让律藏可以安全回国,他选择了海路返程。于是一路南下,一边探寻海路,一边继续搜学佛法。在多摩梨底国(今孟加拉国的塔姆鲁克),法显大师又用了两年学习佛像的描绘。


后来,为了寻找东归港口和佛教里更多的瑰宝,法显来到了“佛法之岛”狮子国斯里兰卡。法显大师在这里的无畏山寺发现了如《弥沙塞律藏本》等许多珍贵的戒律典籍。这让当时已72岁的法显再度停留下来,花费两年的时间用于学习佛祖的教诲和抄写戒律典籍。


东晋义熙七年( 411年)八月,12年所求历经万难而圆满,75岁的法显大师踏上归程。



公元义熙八年(412),经时14年,辗转30余个古国,带着佛经12部60余卷,法显大师于青州(今青岛崂山)上岸。为了完成翻译佛经的重任,法显没有回到曾生活过的长安,没有让自己休息,而是朝着东晋的国都建康(南京)行进。


法显在建康(今南京)道场寺住了5年,翻译佛经百万余言。之后,他来到后至荆州辛寺(今湖北省江陵县)将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写成《佛国记》,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当代的《法显传》。元熙二年(420),86岁的法显大师于此圆寂。


法显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到达了印度本土的中国人,比玄奘早了230年。在南沙群岛中,位置在北纬5度45分,东经112度33分的暗沙被命名为“法显暗沙”以示纪念这位东晋的著名僧人、旅行家、翻译家。而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卡卢特勒附近,有一个以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名字为名的法显石村,千百年来一直被斯里兰卡人民作为两国历史交往的重要纪念地。



《佛国记》一卷,全文13980字,全部记述法显大师于公元399至413年期间的旅行经历。它是汉人从长安经西域至印度的陆路行程,和从印度泛海至中国的海路航线的最早记录。由于书中记叙的西域古国早已灭亡,典册罕存,本书便成了研究这些古国的历史变迁的稀世珍宝,因而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这部书也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此外,《佛国记》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国与印度、波斯等国的海上贸易,早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而史书上却没有关于海风和航船的具体记述。《佛国记》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






延伸阅读:

文博类纪录片推荐①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NHKデジタル卫星ハイビジョン、CCTV-9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豆瓣网、腾讯视频、Bilibili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迪爱逛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