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交大 | 在上海交大学习,你会遇到怎样的老师?


交大校园中,既有优秀的教书先生言传身教、立德树人,育得桃李满天下;亦有辛勤的科学工作者静水流深、开拓创新,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既有前辈名师勇于拼搏,敢为人先,在奋斗中成就伟业;亦不乏后起之秀一往无前,接续奋斗,将交大精神代代传承。尽管他们的专攻方向不同,人生经历各异,但他们的身上都跳动着交大人独有的“匠心”。


校工会特开设「匠心交大」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交大工作者对学术的赤诚之心、对工作的忠诚信念,对社会的热切关怀,激励交大教师们奋发上进,推动交大各项事业再上台阶。


-今日人物

刘延柱、俞勇

    


刘延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他是——

  • 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得主

  • 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2004 年上海交通大学师德标兵奖得主

  • 1998年和2005年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

  • 2000年和2004年两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

  • 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得主

刘延柱在交大执教多年来,皓首穷经、淡泊名利,在科研与教学上业绩斐然。他带头开展陀螺力学、刚体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分支学科研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同时长期致力于教学工作,编写出版《理论力学》《高等动力学》《振动力学》等多部本科生和研究生优秀教材,并在1985年领衔建立上海交大一般力学博士点,为一般力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俞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他是——

  • 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全国模范教师

  • 全国师德标兵

  •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得主

  • 上海市教学名师

  • 上海市模范教师

  •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杰出教练奖及终身成就奖

主要从事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项目10 余项,并在各类重要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译著3 册。曾主持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 项,主编教材或著作8 册,曾带领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3 次获得世界冠军。


最近,刚结束高考的学子正忙着填报志愿。小编在这里预祝大家都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并强烈安利报考上海交通大学!


进入大学,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你需要这样的好老师——





刘延柱

【匠心宣言】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希望关心爱护年轻人。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教授关注科普工作,共同为提高国民大众的科学素养出力。




著书解惑育桃李


延柱长期致力于刚体动力学、陀螺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充液系统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及非线性动力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对建立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眼光的敏感性。


纵观刘延柱的理论研究成果,他尽力追求形式完美简约,避免繁琐冗长的数学推导,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他导出的各种稳定性判据之中。他毕业于第一届清华工程力学研究班,后又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应用力学教研室进修,因此深受哥廷根学派和莫大学派的熏陶。刘延柱深得两大学派的真谛,汲取两者之长,充分反映在300 多篇学术论文和10 余部著作中。此外,他还认为,所有数学推导得出的结论,都必须有合理的物理解释,必须与实验现象一致。同时,他的研究兴趣广泛,不因问题太小或太“另类”而不屑一顾。从凯尔特石、哥伦布蛋到滑板到独轮车,问题再小也要做完整和严格的理论分析。



刘延柱不仅讲授多门研究生课程,还坚持为本科生讲授理论力学、高等动力学和振动力学等基础力学课程。他在教材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多套优秀的力学教材。


在人才培养方面,刘延柱精心传授、严格要求。他奖掖后进,甘当人梯,不遗余力地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条件。例如,在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新学术领域过程中,他将相关的新课程和新课题都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支持学生成为新学科的带头人,而自己退居幕后另行开拓研究方向。刘延柱在科学研究方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为年轻人做出了表率。他尊重别人的工作,参考文献尽可能不遗漏前人的贡献。他淡泊名利,诚恳待人,真诚对待同行和学生,在学术问题上与学生平等讨论。对年轻人的提问和求助他来者不拒,对从未谋面甚至不具名的电子信件有问必复。审阅稿件时着力发掘亮点,不轻易退稿,对作者难以改好的稿件,他自己花时间直接修改。



除课堂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以外,刘延柱还热心力学科普工作。他始终不忘曾经的老师张维写下“力学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的名言。他发表了数十篇力学科普文章,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解释各种发生在身边的力学现象;通过编写出版《趣味刚体动力学》,让读者通过各种有趣的事例,了解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趣味振动力学》一书的出版,用生动通俗的方式介绍振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刘延柱一直呼吁,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教授关注科普工作,共同为提高国民大众的科学素养出力。






俞勇

【匠心宣言】

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还你一个世界,要培养出最好的学生,必须为他们搭建最好的学习平台,营造最好的学习气氛,让他们能够拥有自由发挥和展示自我的空间。




让学生发挥创意的“引路人”


勇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奋斗了三十余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实践中,他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俞勇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信息流通过程中的传授者与接收者,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学业生涯中的引领者,因此教师有着为学生解决问题、扶正道路的责任,俞勇在这三十余年的工作中始终也在践行着这一点。


在俞勇看来,学会“做人”远比学会“做学问”更加重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流动变化的,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面临着一次学习环境的剧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不能期待环境如何改变来适应他们,而应该主动改变以适应周围的环境。身为教师,俞勇认为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帮助学生一同度过“适应期”。俞勇提倡学生要高调处事、低调做人,这样能够明确目标,胸怀大志。这不仅仅是俞勇对学生的期待,也是他对自身为人处事之道的一个要求。


俞勇时刻关注着自己学生的动向,无论是在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外,他都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相比于学业,他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思想,他认为许多学生在学业上的问题都能够直接映射到学生的思想上,只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学业的瓶颈。


用心去感化学生,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正是俞勇在三十余载教师生涯中不断重复的工作。看着学生们一个个完善自身,不断成长,俞勇自己也非常欣慰,因为他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教师最本职的工作,也是他最大的收获。



在2002年的校庆前夕,俞勇带领的学生团队为母校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夺得了第26 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世界冠军。这不仅是学校的荣誉、国家的突破,更创造了亚洲历史。不仅仅是俞勇本人、学生团队的全体成员,所有交大人都为此振奋不已,这代表了ACM-ICPC这一赛事再也不是北欧一枝独秀,而代表交大乃至整个中国的ACM-ICPC水平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还你一个世界”,这是俞勇一直秉持的信念。要培养出最好的学生,必须为他们搭建最好的学习平台,营造最好的学习气氛,让他们能够拥有自由发挥和展示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上,俞勇鼓励学生们去谈论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人文话题,培养他们多学科的思考方式。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也从单调的教师评价变成了学生互评。对他人的评价和让自己被他人评价,实质上也是一个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俞勇希望在所有课程中都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从构思到设计再到实施,最后相互交流并给出评价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路径,赋予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在计算机领域最核心的能力,也是俞勇作为教师带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认认真真把平常的工作做好,这也同样是俞勇想要对广大青年教师们说的话。他说,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只要认定了,就必须用认真执着的态度尽量做到最好。这三十余年的教师工作,就是他骄人成绩的见证。但俞勇绝不会止步于此,对他来说,任何工作的完成,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任何荣誉的获得,都是一个新的目标。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极致,教书育人、不忘初心,他永远在路上。



以上内容摘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工会协同校内相关单位出版的《匠心交大》一书。书中遴选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28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的人物事迹,纪念、学习劳模工匠的拼搏精神和坚韧品性。

“匠心”不仅是个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体现,更是契合时代发展、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价值风尚。交大人的“匠心”,更是倾尽心力、持之以恒专注事业的不竭热情,更是无怨无悔、为国家民族甘于奉献的强烈责任。


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

静水流深,开拓又创新

敢为人先,奋斗成伟业

  薪火相传,交大育“匠心”


推荐阅读:

匠心交大 |毕业了,还有许多困惑?来听这位劳模教授讲讲“成长的烦恼与清醒”

匠心交大 | “天使老师”和“导师妈妈”,当她们的学生真幸福!

匠心交大 | 这对交大“父女档”告诉你,科学精神如何在家庭中传承

来源:校工会

编辑:潘勇恒

点个在看,为交大优秀教师喝彩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