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说七十年 | 王如竹:眼界教育决定人生格局

编者按

70年砥砺前行,70年心手相连。为纪念上海市教育工会成立七十周年,从70年的光辉历程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上海市教育工会编纂了《话说七十年——上海市教育工会发展访谈录》,共收录了70余位见证上海市教育工会事业发展的人物访谈,其中包括王宗光、陈国强、王如竹、毛杏云、贾金平、于朝阳6位“交大人”。即日起,我们将开设专栏,以故事证历史、见精神,听听他们的“工会故事”。


今日人物

王如竹


1964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个人获国际制冷 J&E Hall 金牌、国际热科学 Nukiyama 纪念奖、亚洲制冷学术奖、国际制冷学会最高学术奖Gustav Lorentzen奖。25 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转化与应用,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个人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排1),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个人工作室2015年评选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评选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访谈实录

专项计划

助力科研环境提升



1990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研究条件很落后,没有先进的设备支持高温超导、低温测量这些先进的实验。学校来实验室拍录像,说王老师你这个实验室条件太差,我也很无奈,没有资金支持的话,实验设备的升级就难以实现。我只能跟着老教师,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后来我联系到了苏州市红十字医院,帮助他们做液氧供氧项目。之后,在他们的支持下,购入一台带有IEEE接口的数字电压表,这样可以开始利用计算机做物性测量。


工作初期,实验室里的所有事情都必须我亲力亲为。等到后来开始带研究生,有了助手之后,项目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我对建设一个先进实验室的需求更加强烈了。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工作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这样我才可以更多地从科研方向进行研究,不断将技术进行提升。


上海市科委的“启明星计划”,对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成为学科、技术带头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完全是雪中送炭。1993年,我申请成功后,获得了一笔5万元的资助经费,用于建设专业的实验台,这为我后续开展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回想起来,“启明星计划”真的是给了我科研道路上的“第一桶金”,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后来,我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带领年轻教师,逐步走向独立,并且入选了市教委科研处“曙光计划”,成为第一批“曙光学者”。市教委做了很多努力,扶持高校系统里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对我们“曙光学者”也非常重视,我与一些老领导因此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对我个人来说,早期的一些科研项目离不开市教委、市教育工会的帮助与支持,他们组织举办各种考察活动和学术会议,促进了大家相互交流学习,让青年学者开阔提升了眼界,为后续的科研打下基础


“劳模工作室”

屡创科研佳绩


近年来,教育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劳模工作室”的评选活动,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让一个劳模带动一支队伍,形成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对于高校来说更需要突出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作为2014年“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我们学校工会首先选择我成立劳模工作室,然后在2015年参评了上海市教育工会“劳模工作室”,又于2018年参评了上海市总工会的“劳模工作室”。在建设和评选的过程中,我带领的劳模工作室团队也在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的劳模工作室目前专注于节能减排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十分丰富,主持了很多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节能减排系列成果实现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同时,工作室也进入了国际制冷空调与能源利用的前沿,在热泵与制冷行业,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等众多领域起到了学术创新及科技引领,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也斩获了很多国际大奖,比如说国际制冷最高奖IIR-Gustav Lorentzen 奖章,国际热科学大奖Nukiyama 纪念奖。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围绕节能减排,开展节能节水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涉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为造福全人类贡献工作室的智慧,同时也会紧密服务国防和相关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眼界是很重要的。我们早就过了追求论文数量的阶段,而是要做从0到1的高水平研究,也就是完全创新的研究。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要求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所以我很重视参加一些国际性的专业会议,带领工作室里的年轻人与本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多地开展一些前沿性的研究。近年来,劳模工作室培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屡获国内国际多项大奖,形成相关学术专著也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与出版。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劳模工作室的科研范围逐渐扩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我希望每位成员都可以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做精。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这就好比是一条生产线,我作为劳模工作室的负责人,把他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我认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而我们这个工作室创造了一种积极的氛围,让优秀的人集中在一起,这样大家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促进共同进步。我想,这就是成立“劳模工作室”最重要的意义


“第二课堂”

促进学生德育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与人才培养无疑是放在第一位的。当然,在基础的课堂教学之外,思想教育同样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教育学生,不仅应该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更要在这个过程中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时不时也要停下脚步,思考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科研中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积累经验,得到锻炼和成长。另外,人才培养必须把学生调整到他的兴奋点,这样他才会有积极性,主动进行研究,学习和科研成果才能有爆发式增长。所有的学习和研究,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学生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肯定出不了好的成果,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近些年来,学校开始鼓励建设专职科研队伍,我吸收了很多博士、博士后进入我的团队之中,其中也有不少是我曾经带过的学生,这对他们来说也可以说是多了一种就业选择。当然,我更加希望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国家有重大需求的地方,看到他们的身影。所以我常常和学生们说,毕业之后选择工作,不能只看眼前的薪酬,还要考虑未来的成长空间,眼光需要放得长远一点,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现在的年轻人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有更好的人文修养。我们大学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只有关注国际民生大事,才能有更宽广的思想,这样的学生才会有竞争力,不仅是在国内,在国际上也能得到认可。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不仅是对本民族的责任,更要肩负起对全世界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无论是思想、抱负还是胸襟都要不断提高,真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成为能助力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人才


更多好看


话说七十年 | 陈国强:传承一种信仰、一种精神

话说七十年 | 王宗光:用改革开放精神做好知识女性工作

抽奖活动 | 每天250份书法家手写福字和春联,连送七天!

再次强调: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并倡导在工作地过年

优惠活动 | 沃尔沃限时专享超低优惠价!更有交大专属新年大礼包

思源强基 | 闵幼潘晓燕:用爱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


来源:教师博雅

编辑:费凯澜

为他们的工会故事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