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说七十年 | 毛杏云:常讲不忘、常抓不放,让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编者按

70年砥砺前行,70年心手相连。为纪念上海市教育工会成立七十周年,从70年的光辉历程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上海市教育工会编纂了《话说七十年——上海市教育工会发展访谈录》,共收录了70余位见证上海市教育工会事业发展的人物访谈,其中包括王宗光、陈国强、王如竹、毛杏云、贾金平、于朝阳6位“交大人”。即日起,我们将开设专栏,以故事证历史、见精神,听听他们的“工会故事”。


今日人物

毛杏云


1940年出生,研究员。先后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历任学生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上海交大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代理书记、党总支书记,上海交大二部党委副书记,上海交大校长助理。1993年调任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1994年调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1999年兼任上海大学老年大学校长。2001年退休后,先后担任上海杉达大学党总支副书记、上海交大校史编纂委员会秘书长。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访谈实录

两大特点为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奠定基础


毛杏云手执《教书育人》小册子,介绍数学系中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


我是196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毕业的,毕业后留校参加工作。从1964年到1981年,一直在船舶制造系,1981年被调任至上海交大数学系,当时称应用数学系,先后担任总支副书记、总支代理书记、总支书记。1987年去闵行的交大二部,也就是现在的闵行校区,担任二部党委副书记,1989年任校长助理。所以,我在数学系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时间,主要就是在1981年到1987年期间。


那时数学系共有133名教职工,其中教师120人,包括5名教授、27名副教授、42名讲师、46名助教,其他干部职工有8人,实验室有5人。当时数学系人手紧,教学任务很重。全校一、二年级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课,都由数学系教师承担,此外还有研究生、夜大、各种短训班的数学课也需数学系教师教授,再加上本系学生的教学任务,教学覆盖面约有五千余名学生,本科生四年中约有20%的时间要接触数学教学。这为数学系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当时的数学系还有个特点,属于缺编单位,全系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是超负荷工作。经历了解放后的院系调整,数学系由系变为教研室,又经历了1956年的交大西迁,虽然力量削弱不少,但1978年后学校重建应用数学系,全系建立了一支比较成熟的教师队伍,他们实际上在日常教学中已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教书育人工作,这为开展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件令人惊讶之事

让教书育人工作正式启动


提出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要求,既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相关,也与那时偶然发生的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有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我们意识到,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担负起特别重要的责任


就在我们用心学习十二大精神期间,1982年9月30日,数学系内发生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当晚,保卫处巡查时发现有学生在宿舍熄灯后跳舞,举止不雅。后经调查确认,是位已被学校宣布退学的学生未及时离校,他召集了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员进入宿舍,还把系内的在读学生卷入这一事件当中。这件事对数学系的震撼非常大。数学系老师一贯都比较严肃、严谨,数学系的学生也比较刻苦、好学,居然会在数学系发生这种事情!老师们意识到,数学系绝不是“世外桃源”,学生的思想工作绝不能单靠几个政工干部,一定要依靠全体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于是,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要把教师队伍作为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主力军”。但刚开始时,还是有一些障碍和难度。例如,大家感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与教师“不搭界”,应是政工干部做的;又如,对“教书”和“育人”的辩证关系没搞清楚,有教师认为“教书”就是“育人”;此外,当时的大气候也不太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开展,比较重科研、轻教学、争创收,一切向“钱”看,而“教书育人”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流于一般号召。此外,“育人”和职称、分房、奖惩也不直接挂钩,政策不兑现。


22个字助教书育人工作

成为系统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必须把“教书育人”进行科学管理,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提出22个字的要求:思想引导、齐抓共管、常讲不忘、常抓不放,制度化、规范化。另外,还提出要“软件硬化”,而不仅仅是“喊口号”。


在思想引导和发动上,我们召开座谈会、讨论会,使大家认识到开展教书育人是党对老师们的信任,是老师们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师者就应“传道、授业、解惑”。


在组织保证上,我们成立领导小组,党政工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全国教育工会、市教育工会、学校教育工会对我们的帮助、支持和指导都很大。在系里,则是党政工三块力量集中在一起,各司其职、发挥所长,拧成一股绳。


在制度化、规范化使教书育人常态化方面,我们做了4件事:一是制定《教书育人守则》,一开始是9大条24小条,执行一年后再次讨论、修改、定稿;二是每学年对教师和干部进行教书育人考核,还组织在小组会上交流,并填写考核表;三是交流,每年举办教书育人交流会,通过典型发言,发扬先进,互相学习;四是对新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起到“传帮带”作用。


教书育人工作激发了凝聚力


教师们的积极投入,让教书育人工作在数学系内蔚然成风,不仅帮助数学系渐渐走出低谷,更是激发了全系师生的凝聚力,成功处理好了“四对关系”。


首先处理好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老师们意识到,作为教师,首先要教好书,寓“育人”于“教书”之中,在“教书”之中体现“育人”。有位王嘉善老师,是数学系的“台柱”,在全校非常有名。他已教了几十年书,却仍坚持认真备课,把每堂课当作第一堂课来教,要求自己一定做到“常教常新”。王老师的课有两大特点,一是“见数见人”,二是“借数喻人”。例如,有些学生觉得学数学很苦,他就利用讲授欧拉定理,在课堂上讲数学家欧拉的故事。他讲欧拉一生发表800多篇论文著作,但他人生最后的7年却双目失明,800多篇论文著作中的一半是失明后撰写、发表的。可见,做学问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即使是大数学家也要直面困难、勇于坚持。还有一次,王老师看到学生在学校里为“抄近路”而踩踏草坪,就借数学教育学生。他从“曲线积分”讲起,说:“虽然两点间的距离直线最近,但有时却不是最佳路线,走直角才不会违规。”这让学生们感叹于王老师精彩的思想,他也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观念令学生折服。不少学生讲,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其次,处理好了“育人”与“育己”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数学系有位中年教师,每天骑自行车来上课,有一天在上班路上,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他不得不在商店里躲雨,但眼看着上课时间要到了,为了不迟到,他冒雨骑车来校,冲入教室时上课铃正好响起来,而他早已浑身湿透。这位老师严于律己、守约有信的行为,使全班响起了掌声,从此再也没人在数学课上迟到了。


再次,处理好了“严师”与“益友”的关系。通过开展教书育人工作,老师们开始思考何为“严”、何为“爱”,“严”与“宽”的关系要如何处理,逐渐意识到讲台上要做到“三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则要与学生成为朋友。


最后,处理好了“提高学生素质”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系。为让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数学系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参观、听报告,使教师的综合素养及全系的教学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交大举办教工广播操比赛,数学系连续四年得了冠军;全市开展高校数学统考及工科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交大学生成绩经常名列前茅。1987年在上海市教育工会和高教局联合举办的上海市高校教书育人授奖大会上,应用数学系荣获教书育人优秀集体奖,王嘉善老师荣获教书育人成果一等奖。


更多好看

把美味搬回家!市商务委指导推出年夜饭外卖套餐

注意!上海工会“平安返沪”火车票补贴票面时间延至5月底!

寒假里,交大校门怎么“进”?低风险地区回沪要隔离吗?

一起来感受下,2020年的交大“她”力量!


来源:教师博雅

编辑:费凯澜

为他们的工会故事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