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揭幕!“湖下莲动,海上花开”主题景观点亮南苏园
今日 ·看点
洱海无弦万古琴
海菜花开自清流
南苏园“湖下莲动,海上花开”
主题景观今日揭幕
快来校园里的“微型洱海”
感受交大人的治水故事
走过古朴大气的回廊,穿过曲径通幽的小道,微波轻漾的湖面上散落着一簇簇小巧精致的花朵,花瓣不大,洁白如雪,花心呈淡黄色——神奇的“海菜花”在四月交大125周年校庆期间盛放,让上海交大闵行主校区南苏园里的这片景观,成为校园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4月20日,上海交大“湖下莲动,海上花开”主题景观正式揭幕。校党委书记杨振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校工会主席于朝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薇薇,教服集团党总支书记吴彪、总裁李心刚,以及党政办、宣传部、教工部、学指委、研究生院、环境学院、教服集团、校工会及相关二级部门工会代表、学生代表及近二十家媒体代表等出席启动仪式。
缘起:交大版“老人与海”
感人至深
仪式上,于朝阳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项目内容等。这一项目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去年年底上海交大工会骨干培训班的一次参观学习活动。彼时,70多岁的孔海南教授在洱海边,为学员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理洱海水质恶化,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海菜花也一度难觅踪迹。58岁的孔海南不顾心脏疾病毅然前往洱海,依靠多年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打响“洱海保卫战”,以实际行动“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团队用10年积累、5年实践、3年攻坚,让海菜花重现洱海。
“老人与海”的故事深深走进交大人心里。从云南回到上海后,上海交大工会经与环境学院、教服集团研讨,决定推动南苏园“微型洱海”建设,以展示宣传孔海南教授团队洱海治理感人事迹和科技成果,进而延伸到团队西湖治理的成果和事迹。
于朝阳表示,在建校125周年之际,在南苏园打造一个展示宣传孔海南教授团队洱海治理感人事迹和科技成果的项目,兼有教育意义、宣传意义和纪念意义。这一项目也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希望“湖下莲动,海上花开”特色景观,能够为校园文化增添一抹色彩,能够成为一堂“沉浸式”的思政课,能够让参观的师生感受滇沪情深,感悟交大人响应国家需求,扎根基层、久久为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落地:多方努力建成
“微型洱海”
前期,经过充分论证和筹备,在南苏园试种的少量海菜花顺利长出新的花苞,验证了移植的可行性。为了让南苏园的水质到达到洱海的水平,在教服集团的支持下,环境学院在南苏园搭建了净水处理装置,为这些珍稀花种的移植奠定了水质基础。为了海菜花、茈碧花的顺利引植,70多岁的孔海南教授千里奔波、一次次往返沪滇两地护送花苗。在各方努力下,这些珍贵的种苗在交大校园落地生根,“微型洱海”景观在南苏园得以实现。
在活动现场,孔海南教授向到场嘉宾介绍了“湖下莲动,海上花开”展出的几种珍稀植物:海菜花生长在滇西一带,被称为“水质试金石”,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需要达到三类水质才能生长;茈碧花因生长在洱海源头的茈碧湖而得名,又叫茈碧莲,其对水质条件要求更为苛刻,需要一类水质。西湖荷花和睡莲是在杭州西湖治理过程中培育的珍贵特色品种,它背后的支撑是交大团队在洱海以及西湖生态治理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成果。
孔海南表示,海菜花是团队治理洱海十年的成果展现,更是交大对口扶贫事业的成就,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在去年12月份被定为国家洱海生态观测研究站,生态观测的期限最少是二十年。他也希望更多的交大师生可以加入保护洱海的队伍,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洱海保护。
未来:打造沉浸式
“大思政课”
在校园里赏“花”看“海”,“湖下莲动,海上花开”景观已成为交大校园的沉浸式的思政课堂。启动仪式上,杨振斌、孔海南、胡薇薇、吴彪等为“湖下莲动,海上花开”主题景观揭幕。
杨振斌在讲话中指出,交大科研人员十数年如一日守护洱海水清月明,形成了湖泊环境与绿色发展协同的科学治湖模式,在全国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贡献了交大智慧和力量。珍贵的海菜花和茈碧莲在交大校园落地生根,“微型洱海”景观在南苏园得以展现,是交大与大理之间跨越山海的情谊见证,是交大科技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也是“大思政课”的生动素材,更是开展党史教育的鲜活案例。这些景观将成为交大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中的精神也将汇聚到交大精神的江河里。
更多好看
最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来了!对你我有哪些影响?
好玩好逛又好吃,这些沪上春日市集不容错过!
天气晴暖但有沙尘侵扰,周末出行防护怎么做?
每周云看校 | 文艺科技两手抓,来看交大二附中的全能培养计划!
来源:校工会
编辑:王莉丽
在看、点赞,转发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