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嘹亮!来看上海交大教工合唱团的惊艳演绎
今日 · 看点
5月2日晚,霍英东体育馆
上海交通大学
《长征组歌》交响合唱音乐会
震撼上演
56个学科 71个专业
326名师生医护校友鼎力参与
上海交大教工合唱团
近百名教职工倾情献声
齐颂二万五千里伟大胜利
共唱百年辉煌新时代强音
现场直击
序章·管弦乐《红旗颂》
合唱《长征组歌》全剧
《长征组歌》是1965年由肖华上将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人合作谱曲的大型声乐套曲。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是一部采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曲调的集大成红色经典。
第一曲《告别》
第二曲《突破封锁线》
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
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第五曲《飞跃大渡河》
第六曲《过雪山草地》
第七曲《到吴起镇》
第八曲《祝捷》
第九曲《报喜》
第十曲《大会师》
合唱《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与毛主席词作《七律•长征》同名的歌曲。歌曲回顾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克服的重重艰难险阻,抒发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万丈豪情。
合唱《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是1938年冼星海作词、桂涛声作曲的一首抗战合唱曲,描绘了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激发了国民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热情。
合唱《绒花》
《绒花》是革命电影《小花》的插曲,创作于1979年。歌曲以委婉抒情的民歌风曲调,歌颂了影片中以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牺牲奉献精神。
合唱《祖国颂》
《祖国颂》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宽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主题歌,1957年由乔羽作词,刘炽谱曲。气势恢宏的大合唱满怀激情地颂赞了新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充溢其间。
合唱《红旗颂》
《红旗颂》是由吕其明在1965年创作的交响乐。乐曲赞美了新中国的诞生,展现人民在革命红旗的引领下大步前进,表现了中国人民将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
合唱《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上海交通大学校歌》作于1982年,王于之词,瞿维曲。歌词体现了学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其内容包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艰苦创业和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以及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光荣感。它概括了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成为联合全校师生的感情纽带。
在大合唱排演过程中
校工会积极指导协调
上海交大教工合唱团
近百名教职工参演
来看看他(她)们的风采吧!
教工风采
上海交通大学教工合唱团由原南洋教师合唱团和原思源教师合唱团合并组成,由校工会指导,现由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张沁担任常任指挥。
团员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各机关部处、各院系、直属单位及附属单位的热爱声乐的教职医护员工组成,由校友徐悦栋和在校生陈淑钰共同担任合唱团钢琴伴奏。
他们在本次演出中献唱了六首曲目,包括《红旗颂》、《七律·长征》、《在太行山上》、《绒花》、《祖国颂》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领唱风采
崔明刚
陈庐斌、秦路(女)
王丽华
周丽娴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嘹亮的歌声里蕴含的
是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这一部经典作品在交大重新焕发生机
排演的过程中
老师们有什么感触呢
幕后故事
张沁
合唱团指挥
这次参与演出的教工大约90多个,来自学校各个院系、机关部处,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我觉得参与演出的老师们非常不容易,也很认真。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参与彩排,我们平时排练频率是一周一次,临近正式演出,有时候周日会加排,但是老师们都会尽力配合。
刘路喜
副团长
这次合唱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新老融合的团队,而且这次唱的几首歌难度非常大,排练的时间也很紧张,老团员能力强,经验丰富,但从未因此轻视练习,几乎每次排练必到;新团员虽然缺乏经验,但是非常努力,甚至主动加排加练。
此次演出一方面是传承百年交大的人文精神,交大虽然是工科院校,但是也拥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弘扬合唱艺术,展示交大人的风采。证明我们交大人是多面手,我们不仅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人文艺术方面也很强。
王丽华
副团长
此次合唱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练习得很辛苦,特别是四月底冲刺阶段,还要不断加练,希望能给观众呈现最好的作品
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百年的交汇使得今年的年份特别特别重要。我觉得能有机会参加《长征组歌》,是一次非常好的党史学习教育。对每个老师来说,在练习每个曲目的时候,也都是在学习党史。老师们参加演出的积极性也都很高,用歌声献礼建党百年,大家觉得非常有意义。
更多花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老党员讲述 新党员传承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手挽手、肩并肩
勇挑历史使命,赓续红色精神
更多好看
来源:校工会、益友sjtu
编辑:韩德坤
在看、点赞,转发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