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守“沪”者|邓瑛:点亮微光,架起桥梁,交大人在行动!
今日 · 看点
本轮疫情中,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学校党委决定组建交大校外社区联络组织,50余位教职工担任学校和社区的联络员,组织校外师生携手并肩同心抗疫,互帮互助共克时艰。社区联络员们各司其职,细心履行职能、速度传递温情,成为打赢战“疫”的中坚力量。
为更好记录交大社区联络员们奋战“疫”线的点点滴滴,校工会特推出交大守“沪”者专栏,带你走进志愿行动的温情故事。本期,我们一起听听嘉怡水岸社区联络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邓瑛老师的战“疫”故事。
从第一个群通知开始,我就用“交大嘉怡人”来称呼小区里的交大师生们,我想,这样一个称呼更有亲切感,生活在小区的交大人们形成了学校与小区的命运共同体,既有着交大魂,也有着嘉怡人的精气神!
区校联动,开启交大嘉怡人“专场”
3月中旬的上海,疫情还处于多点散发的状态,根据吴泾镇疫情防控办要求,校外交大师生需要在小区错峰错时做核酸检测。3月18日晚上七点下达了工作要求,第二天就要开启小区全员核酸,居委工作人员有些为难地联系到我,说需要一一通知让百余名交大师生和同住家人都能接到明确的指令,不与其他居民同时核酸。按照交大“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习惯,在担任联络员的当天,我已经完成了所有交大嘉怡人入群的工作。
当天晚上11点,我与居委蒋书记进行了人员名单核对,确保人员应在尽在。蒋书记积极协调,将下午四点到五点列为交大人检测专场。而我则负责继续排摸特殊需求,如是否需要上门核酸,了解尚在隔离观察期人员情况等。当晚12点,当我将详细的人员信息表格反馈给居委,居委同志不断夸赞:这就是“交大速度”!这样的情形不仅仅发生在核酸检测,还有居家保障。严格遵守居家要求的交大家庭,在居家观察期间,无法完成收取快递、下楼倒垃圾等常规生活动作,经与居委协调后,成立了交大教师居家保障群,共有17户家庭入群。居委安排了专人入驻服务。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魏光华老师发起信息登记文档,按照每天集中取送物资两次,晚间清运垃圾一次的服务频次,使交大嘉怡人们顺利度过了居家观察期。
高效应对,稳定凝聚交大嘉怡人心
4月初的上海,确诊数据不断攀升,小区的疫情防控形势也日渐严峻。4月10日下午四点,小区发布了疫情通报,显示8日到10日的核酸混采中有28人异常,需要进一步复核。一石激起千层浪,交大嘉怡群中不安情绪蔓延。大家开始对核酸检测、居家隔离、人员转运等事项提出了疑问和担忧。想到之前听过学校应急处理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讲座提及的最重要原则:“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声”“持续”“精准”“科学”,于是,我联系了有消杀工作经验的后勤保障中心许勇老师,参与组织核酸检测的志愿者、科研院的吴掬清老师,以及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过的生命学院乔中东老师在群里做消杀、核酸检测、疾病传播方面的专业知识科普,逐渐安抚了大家的焦虑情绪。
另外,我也积极畅通信息渠道,让大家将意见建议都发在群里,由我统一整理反馈给居委书记,帮助居委改进流程,降低交叉风险。同时,我也第一时间向学校反馈了大家对于消毒物资的需求。也向群里的交大嘉怡人们报告了相关工作情况,倡议大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做好自我防护,共渡难关。第二天,小区发布通告大部分人员复核无异常,终于松了一口气。
责任担当,做好交大嘉怡人的团长
4月7日,考虑到密集核酸检测的防护需要,学校给小区送来了一批N95口罩,由小区联络员负责分发。于是我开启了自己的团长初体验。从发布公告、搜集信息到确认数量、核对信息、打包分装,56户家庭,1645个口罩,按户标识,按排装箱,用了一个小时才完成信息统计,花了三个小时才完成物品分装,一向以“快手”自诩的我,也有点惊讶于“成团”的工作量之大。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只能拜托有志愿者工作经验,且身着防护服的科研院潘燕老师帮忙,最终用两个半小时完成了按户分派工作。
4月15日,校工会为交大老师联络的闽龙达团购物品到货。有了第一次的团长工作经验,我事先将物品数量、类别、门牌、运送线路都已经提前做好规划,信心满满地穿戴好防护服到大门口接货,下决心半小时内搞定物品派送。然而隐藏版工作,消杀、静置、物品标识、区分放置、物资与运送工具的大小组合,再一次让我体验了团长工作的不易。满头大汗地干了一个半小时后,在赶来增援的人事处刘婷老师的支持下,最终完成了最后一份物资的派送。
三个月的社区联络员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也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点微光,一架桥梁。正如第一次和居委书记沟通的那样,以后更多的是需要建设校地党建共同体,区域化工作命运共同体,做好理念共识引领,画好共治“同心圆”!
点亮微光,架起桥梁
展现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致敬,战“疫”中的每个你!
更多好看
来源:校工会
编辑:方令悦
点赞、在看、转发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