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响应政府号召,国庆期间就地过节,居家重温《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在重新阅读此书的基础上,结合平时阅读唐书房的文章,我对投资、人生和世界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感悟,于是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借此表达对唐老师的感激之情,并与诸君共勉。全文内容主要包括序章、收获、展望三部分,其中序章部分简单介绍此书的重要价值,收获部分主要分享我重读此书的所思所想,展望部分主要描述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曾国藩和胡雪岩的故事告诉我们,就算个人资质平平,家庭背景一般,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也可以成就一份事业;唐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高超的智商,甚至没有亮眼的学历,也没有丰富的小道消息,只要遵循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方法,长期坚持日拱一卒,一样可以取得令人羡慕的投资业绩。何为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唐老师在他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中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大部分投资类书籍只是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告诉读者,长期来看股票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其他资产。至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却从未有人进行分析解释。在此书中,唐老师从底层逻辑解释了股票投资的长期回报率比债券等其他资产回报率高的根本原因,让读者从底层逻辑上对长期持有股权产生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唐老师还模拟了一个持续二十多年大熊市的例子,分别从数据和逻辑上证明了只要企业的真实盈利不断增长,股价不可能不涨的内在原因,从而打破投资者对熊市的恐惧。在读过的众多投资类书籍中,我依然把它排第一顺位。经我推荐,身边已有不少朋友阅读此书,并走上价值投资之路。不得不说,这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情。《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投资书籍,全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重读此书,依然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书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个章节都充满了投资箴言,就连自序和致谢部分都那么引人入胜,我每次阅读都会爱不释手。不过,这里并不准备总结归纳书中的精彩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品读原书,我主要谈谈自己阅读之后的收获和感想。骏马面前无沟壑,怂人眼中多坎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困难总是喜欢不努力却爱抱怨的人。华罗庚说:“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次机会,有普通的机会,也有非凡的机会。无论什么机会,当它们迎面而来时,往往转瞬即逝,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牢牢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幸运者之所以幸运,只不过是机会恰巧遇上了他们的努力而已。唐老师正是因为坚持“结硬寨,打呆仗”,练好基本功,不耍小聪明,不走捷径,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踏踏实实地分析企业,才能一次又一次把握住赚钱的机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高手。如果能够理解书中所写的投资的本质,把股票看作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并且掌握了唐老师的估值大法,就再也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小道消息,更不会被小道消息传播者的情绪所左右。行文至此,我想到《定风波》中的一句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人心思动的浮躁社会,面对满天横飞小道消息和旅鼠一般的大众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杜绝这些无用信息的干扰,进行独立地思考和判断,坚信所持股票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关注企业经营的基本面。只要公司兴旺发达,其所对应股票的价值就会不断攀升。职场和生活亦是如此,只要坚持走正道,好结果就会不期而至。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比较好的职业发展,就认真做好岗位上的本质工作,把自己看作公司的一份子,用公司所有者的心态开展工作,想方设法帮公司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寄希望于靠关系和走后门。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职场发展想不顺利都难。关于能力圈和专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投资领域更是如此,与其分散地买入那些理解不深的企业,倒不如专注于能力圈,集中精力在熟悉的领域,投资于自己能理解的企业。苏轼在《赤壁赋》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红楼梦》中也有类似的话:“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些名言警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告诉投资者要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要克制住不愿意错过任何好机会的强烈愿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老老实实在能力圈内选择投资标的,坚决放弃能力圈之外的投资机会。唐老师和巴菲特一样,都始终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并在各自的能力圈内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投资业绩。当然了,坚持不出能力圈,并不代表固步自封。在坚守能力圈的同时,也可以不断学习探索新知识,持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学习探索新领域”和“轻易不出能力圈”之间并不冲突。巴菲特说:“我并不试图跳过七英尺高的栏杆,我到处找的是我能跨过的一英尺高的栏杆。” 巴菲特曾对投资和跳水比赛进行比较。他认为投资和奥运会跳水比赛不一样,在跳水比赛当中,有一定难度系数加分,如果你做一些非常困难的动作,而且能做好,会比只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得分高。但在投资领域并不是如此,只要做得好,哪怕是最简单的动作也能赚到钱。如果从泳池边上跳下去,然后干净利落地爬上来,就能得到同样的回报率,那么就没有理由去尝试那些空中转体三周半的高难度动作。关于投资,约翰·罗斯柴尔德曾写道:“当你有楼梯的时候,为什么要冒险进行撑杆跳呢?”行文至此,我想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说的就是要有风险意识。作为投资者要避开那些高风险(高难度)的投资,最大程度保全本金,然后徐图盈利。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而不是为了增加投资的难度而获得喝彩。投资不同于竞技体育比赛,增加动作难度,不会有裁判为此打高分,也不会有观众为此鼓掌喝彩,更不会对改善投资收益带来任何帮助,反而会大大增加投资失败的概率。对于投资而言,最好的做法就是远离估值过高的公司,远离业务复杂、难以看懂、难以预测业绩的公司,坚决不做“空中转体三周半”或“撑杆跳”这种高难度的投资,沿着正确的楼梯慢慢往上爬,就可以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的良好投资效果,慢慢成为他人眼中的“股神”。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广大普通投资者总是盲目追逐热点,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变化趋势,却很少有人关注什么东西在未来是稳定不变的。科技领域的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一旦有新发明或新技术出现,原本风光无限的企业可能很快就会一去不复返。这正是巴菲特和唐老师较少投资科技股的重要原因所在。想要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并不需要追逐瞬息万变的热点,反而要关注那些不太容易发生变化的行业。有些传统行业却相对比较稳定,在可预计的将来,大概率不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可以长期健康发展。因为行业变化少,所以这些优秀企业未来业绩的可预测性也更强。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的一句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其实,在那些相对比较稳定的行业,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例如饮食、调味品、白酒等行业相对比较稳定,企业一旦在行业内确立竞争优势,就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长期跟踪分析这些行业的优秀企业,待其股价低估之时,轻松买入,然后静待价值回归,即可轻松赚钱。曾经有人在唐书房留言问分析企业时该从哪一年的年报开始看,唐老师回复的大意是随便哪一年的都可以,只要开始看就是一种进步,就强于原地纠结。由此,我想起了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 Moyo在《dead aid》的一句名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不少人虽然内心想做些事情提升自己,但却总是停留在口号上。“明天开始减肥”、“明天开始早睡早起,不再熬夜”、“明天开始健身”、“从明天开始少玩手机”很多人将这些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不见半点行动,最终只能在蹉跎中了此残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他人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羡慕别人起步较早,不如让自己行动起来。无论身处什么领域,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不管目前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不管今年芳龄几何,对于想清楚要做的事情,最好今天就开始做。原因很简单,今天开始总比明天早了一天。人生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所以,请永远不要感叹时光流逝,请好好珍惜余生中最美好的时间——今天。没有谁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有人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容易的,那是因为没有看到别人背后的辛勤付出。唐老师所写的企业分析文章,看似信手拈来,其实背后隐藏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有长期 “日拱一卒”的不懈坚持,才能收获“不期而至”的喜悦。放眼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无论古代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现代著名的企业家、科学家,没有谁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在相应的领域辛勤耕耘。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长期坚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之后才取得了成功。《荀子》中有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的就是坚持的力量。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坚持每日精进。然而,人们往往喜欢高估自己短期的能力,而低估自己长期的能力。例如人们总是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周末一天或者两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而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哪怕我们是资质平庸的人,只要在一个领域长期坚持,不断精进,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很有可能成为领域内的专家。坚持不懈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某一天突然发现以前的决策是错误的,又该怎么办呢?唐老师通过分众传媒的案例讲清楚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过去所做的错误决策。看到分众传媒的案例,我想到了《左传》中的一句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沉没成本已成为不少投资者难以摆脱的心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广大投资者的决策。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心魔,不论是求学,还是择业,亦或是找对象,都可能会有类似的心魔。不少人会纠结于曾经的付出,而不愿意及时调整人生的策略。甚至不少著名的将领、企业高管在做决策时也会受到同样的困扰。如果能够借鉴唐老师在分众传媒上的经验,不再关注沉没成本,而是关注分析今后的机会成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出更加理性的人生决策。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巴菲特说他的主要工作是阅读。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与巴菲特、芒格一样,唐老师也是个非常热爱阅读的人,甚至连商品的说明书都看,书房的几千本图书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很多人喜欢问读书有什么用。甚至会直接问读书能当饭吃吗?读书能让我升职加薪吗?我认为读书和学汉字有着同样的道理。例如我们认识几千个汉字,其中任何一个汉字,都不会直接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好像少认识一两个字也没什么关系。但是,这几千个字结合起来却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也是一样的道理,持续阅读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坚持不断地积累,就会由量变产生质变。单独看任何一本书,可能不会带来什么明显的改变,但是如果累计阅读几千本书,我想我们可能就会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唐老师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读书一定要存疑,书上说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我们要坚持阅读,但是不能机械地阅读,更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而是要具有怀疑的眼光,要进行独立地思考和判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吸收其中折射出来的人生智慧,并用以指导我们人生的决策。唐老师多次强调,他坚持阅读写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因为自己感兴趣。只是他坚持这样做,恰好可以帮到他人,还可以顺道挣点钱。记得唐老师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只有能够把想法清晰地写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是为了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或理念,而不是为了读者或其他什么人。这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人生在世,不论是读书写作,还是做其他事情,千万不要用过于功利的眼光来做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坚持写作,其实受益最大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输出可以倒逼输入。为了让所写文章思路更清晰,结构更完整,就不得不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地梳理和归纳,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促使我们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读的书籍。思考多了,有些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写作最起码可以对所写的东西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提升系统思维能力,可以培养认真专注的品质。今年俄乌冲突刚爆发之时,唐老师曾在公众号中写道:“结局是利好就享受着,结局是利空就承受着。”就像网传的历次战争中标普500表现情况一样,每一次危机,最终都会回来,危机也都会平静下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树也不可能长到天上去。历史总是重复上演着类似的故事。然而人们却非常健忘,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股市上涨时间久了,就认为继续上涨是理所应当的;世界和平时间久了,就认为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忽视历史的人,将会重蹈覆辙。只有尊重历史、懂得从历史规律中总结经验的人,才能深刻把握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不断取得成功。没有谁天生就是成熟的人才。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早期也曾经迷恋于技术分析,师从格雷厄姆之后曾受限于烟蒂股,最后受费雪和芒格的影响,其投资思想才逐步走向成熟,开始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公司。我们所敬爱的唐老师早年也曾苦读各类技术分析书籍,成功爆仓并破产,后来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方成为今天我们所认识的成熟的唐老师。同样也没有哪一家公司天生就是伟大的公司。2010年“3Q大战”之后,马化腾开始深刻反思腾讯的所作所为,重新思考腾讯的平台策略和公共属性。如果没有这次挫折,腾讯恐怕还会继续在自我封闭、模仿跟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有可能无法赢得属于自己的下一个辉煌的十年。就像个人或企业需要在成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一样,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美国的金融制度天生比较完善,美国的金融市场似乎也是天生比较规范。殊不知,美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能有今天相对比较规范的现状,也是从早期的混乱无序状态下一路走过来的,也犯过很多错,踩过很多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秩序也在逐步完善。通过《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中所讲解的会计准则的调整变化,可见一斑。个人及事物的发展均如此。因此,对于社会或公司目前尚不完善的法律或制度体系,要多一些理解和支持,想想我们能为它们的完善做些什么。对于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表现不成熟的地方,也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和理解,要多想想我们能为他们的成长做些什么。长期主义不仅可以指导投资,还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好的心态看待和认知这个世界,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回看历史上无数次危机: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1933年的大萧条、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200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哪一次不是让人无比恐慌,哪一次不是让人觉得世界末日就要来了。但是拉长周期来看,很多短期的剧烈波动,都会显得非常平缓。只要心中装着历史,眼光放得长远,看到一些波澜,就不会大惊小怪,更不会过于恐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虽然过程中会有些许波折起伏,有时甚至会明显偏离正轨,但是长远来看,一定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哪怕身处波折之中,也要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当下看来,哪怕是惊天巨浪,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只是小小的涟漪。我非常喜欢唐老师说的一句话“永远将大部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人生就会越走越从容。”到底什么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虽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答案,但是有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坚持阅读和运动。出生在红旗下,生长在春风里,在投资道路上遇到唐老师,毫无疑问,我是个幸运儿。除了感叹生逢其时,我所能做的,就是心怀感恩之情,谨记唐老师的人生箴言,倍加珍惜这美好的新时代,坚持读书和运动,积极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想,在提升自己的同时,顺便帮到身边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要跟随唐老师的步伐,认真做好投资,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唐老师多次强烈建议大家,将双手放在键盘上,尝试着将读后感写下来。曾经不够自信的我,受到唐老师的鼓舞,决定鼓起勇气,再写一篇读后感。“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无论结果如何,我相信都会有所成长。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了鞭策自己更好地读书,提升写作能力,今年6月份,我与几个好友共同组建了读书群,约定每周分享一篇读书笔记,起到相互监督的“他律”作用,目前运行良好。查理·芒格曾说: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在今后的日子里,愿与诸君一道,共同努力,为共同的理想而不懈奋斗,让自己早日配得上心中的理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