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的乌兰牧骑 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2017-12-22 文明内蒙古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正给群众表演文艺节目

  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至今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11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他们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如今,进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面临着新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机遇。要锻造一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的队伍,不仅需要来自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要加强乌兰牧骑队伍与队员的自身建设,才能使乌兰牧骑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红色嫩芽 仍受追捧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

  60年来,乌兰牧骑这一成长于内蒙古广褒大草原的“红色嫩芽”,由创建初期一驾马车上十几个人的文艺轻骑队,发展到今天的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植根于内蒙古大草原各处的基层文艺团体。60年来,累计行程130多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他们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坚持“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偏僻,就先到哪里为群众送歌献舞”,成为了“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乌兰牧骑诞生于60年前信息闭塞的草原牧区,乌兰牧骑的演出是牧民不常有的文化盛宴。60年后的今天,当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普及后,一些人提出:乌兰牧骑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内蒙古各地多支乌兰牧骑。


  12月的呼伦贝尔已经白雪皑皑,当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来到巴彦哈达嘎查演出时,近60名牧民从四面八方踏雪赶来看演出,最远的从七八十公里外赶来。大约1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18名队员被牧民团团围住。牧民阿荣高娃老人拉着队员激动地说:“你们以后一定要常来演出,我可盼着你们呐!”


  在草原牧区,乌兰牧骑的表演深受蒙古族牧民们追捧。而在农村,乌兰牧骑的演出热度也依旧不减。“如今时代虽然变了,可老百姓对咱们乌兰牧骑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说这话的是今年12月刚刚退休的赤峰市喀喇沁旗乌兰牧骑原队长朱建华。


  由于地处农业地区,观众多为能够熟练使用汉语的各族农村群众,喀喇沁旗乌兰牧骑的演出形成了与其他地区迥然不同的表演风格,节目从牧区的民族歌舞为主转变为以话剧、小戏、小品、快板等汉语语言类节目为主的表演形式。


  他们编排的话剧《好人就在身边》,主人公原型就是当地黑山沟村的党支部书记。在黑山沟演出时,村里的群众把舞台围的里三层外三层,都想看一看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在舞台上是什么样。“这种真正反映我们老百姓自己生活的正能量表演,让人越看越喜欢,真是希望他们能够常来。”村民李发说道。


  乌兰牧骑从信息闭塞的时代走到传播手段极大丰富的今天,但不论农村牧区、企业学校,还是机关单位、军营警营,乌兰牧骑演出的受欢迎程度始终长盛不衰。“有次在敬老院演出,一位95岁的老人刚看到我们的舞台车,便立刻跑去占座位,生怕误了演出。”通辽市奈曼旗乌兰牧骑队长徐桂萍笑着说道,“有时我们下乡演出,老百姓就早早就在村口迎接,我们的人民是需要艺术、需要乌兰牧骑的。”


  从坐着牛马车甚至徒步下乡、只要有一名观众也要演出的时代走来,时光虽然远去,但乌兰牧骑的演出始终围满了观众,乌兰牧骑诞生时贴近生活的红色基因被代代相传。“任何媒介形式都无法代替这种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农牧民渴望我们的表演,我们的演员也离不开基层群众。”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队长张伟说。

时代变迁 期待变革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正在进行表演

  随着新时代的步伐,乌兰牧骑也不得不经历变革的阵痛。受经费、编制、人才培养与流动等,成为各地乌兰牧骑普遍存在的发展瓶颈。


  “我们的队伍已经近十年没有新人进来了,平均年龄47岁的乌兰牧骑,估计在整个内蒙古都少见啊。”今年59岁的喀喇沁旗乌兰牧骑蒙古族老队员关玉庆告诉记者,该旗乌兰牧骑目前共有26名队员,正式在编队员16名,10名非在编队员队龄最短的也有10年,最长的达到了25年。


  鉴于文艺团体工作的特殊性,演员平均年龄越小才会越有人气。如果说喀喇沁旗乌兰牧骑地处农区,演出以话剧等语言类节目为主,队员还能够勉强支撑,那么,对于鄂温克旗乌兰牧骑来说,形势就显得更加紧迫了。


  让鄂温克旗乌兰牧骑舞蹈队队长吴志刚最犯愁的,就是舞蹈队演员年龄结构偏大。“我们有近50岁的舞蹈演员还在上台表演,全队6成以上都是30岁以上的老演员,尤其是女演员处于生育年龄的较多,许多时候我们现有的演员难以支撑一场完整的演出。”


  目前内蒙古全区各级乌兰牧骑共有3119名队员,正式在编人员有1828人,占58.6%;聘用人员有1291人,占到乌兰牧骑队伍总人数的41.4%。这些未解决编制的队员的工资报酬、未来安置等问题,是困扰着乌兰牧骑队伍发展的瓶颈。


  “培养一个好队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刚刚培养出来,可由于没有编制,每个月工资到手不足2000元,很难留住人才。新队员留不住,老队员干不动了又难以流出,‘血液’循环不起来,是全区很多乌兰牧骑面临的共性难题。”鄂温克旗乌兰牧骑队长杜延峰说。


  同时,演出经费的紧张也是制约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自治区每年为每支乌兰牧骑发放惠民演出专项补贴资金20万元,同时要求每支乌兰牧骑每年深入基层活动6个月以上,为基层群众演出100场次以上。对于大多数乌兰牧骑队伍来说,经费明显不够花。“平摊到每一场的经费也就只有2000元左右,设备、服装、道具、租车、汽油以及这么多人的食宿费用,都在这2000元之中,钱就有些不够了。”徐桂萍坦言。


  此外,不少乌兰牧骑在基础设施建设、剧节目创排、设备添置等方面的经费,往往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乌兰牧骑队伍更好地提升演出质量。

多措并举 引领发展

  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乌兰牧骑和曲棍球被并成为该旗的“两支花”。近年来,莫旗乌兰牧骑在人员输出和引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多名老演员被输送到文化馆、学校等单位,新鲜血液得到不断补充,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队长孟塬介绍,这是由于乌兰牧骑在当地的特殊地位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她如今思考的问题是:“如果这样的流动能够形成机制,我们乌兰牧骑将会不断茁壮成长。”


  “未来我们将以新修订的《乌兰牧骑工作条例》为基础,在经费投入、政策保障、队伍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法规层面的保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还将鼓励地方财政设立乌兰牧骑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地方对乌兰牧骑的经费投入,并设置乌兰牧骑基础设施的基本保障标准,减免乌兰牧骑舞台设备、车辆的安装、运营、维护等费用。


  对于乌兰牧骑编制以及人才流动方面,乌兰牧骑协会原副主席朱嘉庚建议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方式缓解演员短缺压力,同时制定乌兰牧骑队员提前退休(转岗)管理办法,解决乌兰牧骑队员老龄化问题。


  “只要没有了后顾之忧,乌兰牧骑队伍是很容易出成绩的。”张伟表示,陈巴尔虎旗如今对参加工作10年以上没有编制的队员实现了同工同酬,队员们心里有底了,干工作踏实了,一批高质量的节目也应运而生。


  “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与院校合作,办一些进修培训班,并根据乌兰牧骑的特点,对管理、创作、表演、舞美等进行整体培训。同时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各地区乌兰牧骑的交流、学习、合作平台。”朱嘉庚说。

文艺轻骑 历久弥新

乌兰牧骑演出现场

  在60年的岁月里,乌兰牧骑涌现出德德玛、拉苏荣等一批优秀队员,他们从乌兰牧骑走出,将草原歌舞送往全国。同时,奉献出了《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数百件艺术精品,在我国文艺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迹。在新时代,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将如何创造出新的艺术辉煌与繁荣?


  最近一段时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副队长扎那几乎每天回到家已是深夜,汇报演出、交流合作、新节目编排忙得他不亦乐乎。接到回信后,扎那心中产生了新的愿望:“如今,我想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让更多人知道,在党中央光辉政策的指引下,祖国的边疆不但风景秀丽,农牧民也生活得富足安康。”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出被观众认可,意味着平日艰辛的付出。老一辈乌兰牧骑演员宋正玉是顶碗舞的原创者和首演者,为了艺术,她的头顶硬是练出一个碗底形状的印痕。如今,乌兰牧骑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苦练基本功的韧劲却坚持了下来。


  冬日的清晨,奈曼旗乌兰牧骑排练厅清冷寂静,38岁的舞蹈演员梁文宝已经开始练功了。作为“高龄”舞蹈演员,他抬腿落足间透出的紧趁利落,源于多年坚持不懈。在喀喇沁旗乌兰牧骑工作过十多年的王秀琴也沿袭了老一辈组创人员贴近生活的作风,坚持下乡采风,她创作的话剧《好人就在身边》深受群众喜爱。


  前几天,莫旗乌兰牧骑几名舞蹈演员带着自编自创的一出达斡尔语小品下乡演出,融合说唱、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极富感染力,新颖的节目编排和滑稽的情节让当地观众耳目一新,现场掌声雷动。“这个小节目让我对我们的年轻人充满信心,乌兰牧骑在今天乃至未来,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孟塬说。


  “我们将不断挖掘、提炼、创排更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现实的优秀文艺作品。把创作现实题材作品作为根本任务,把视角对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创作编排出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风貌的文艺节目,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喀喇沁旗乌兰牧骑新任队长吴国辉表示。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勇 张枨

责编:郭慧文

大家都在看

文艺轻骑兵 历久又弥新

巴彦淖尔:以绿为底 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行区

文明加油站

西安保安李国武执勤时主动伸手去接坠楼者,不幸被砸身亡。18日,李国武生前的战友、同事和群众近600人出席追悼会为其送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