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7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眼亿万农民福祉,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


2018年,包头市九原区集中力量谋划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通过初心勾线、匠心施彩,在产业特色化、生态绿色化、乡风文明化、治理精细化、生活富裕化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基础标准化 村容村貌“美”起来

乡村一角


包头市哈林格尔镇兰桂村被住建部公布为2017年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97个、内蒙古2个),哈林格尔镇唢呐村、萨如拉街道张六村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


  近年来,为补足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建设滞后这个“短板”,九原区三年投资21亿元,实施了42个行政村、129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工程,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原区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先行,确定打圪坝旧村等11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切实加强美丽庭院、绿化亮化、垃圾处理、树木养护等薄弱环节建设,全年已经完成投资1.2亿元,努力打造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和“升级版”。


  “我现在在村子里转悠,感觉可痛快了。看看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走的路,住的房,吃的水,看的景色都让我觉得做个农民还真挺幸福的。”哈林格尔镇打圪坝旧村村民老李喜欢自豪地说。的确如此,通过几年的努力,哈林格尔镇50个自然村旧貌换新颜,这里的变化让当地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17年,按照“巩固、提升、充实、完善”的总体思路,九原区拾遗补缺、完善功能,让近年来的农村建设成果巩固扩大深化、使农牧民长久受益。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三年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程验收,在此基础上,以”钉钉子“的精神,跟踪落实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杜绝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坚持用标准化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出台《九原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从基础设施、村容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风文明、长效管理六个方面制定了134条标准,规范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被自治区确定为12个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之一。


产业特色化 农牧民腰包“鼓”起来

九原区全委会报告中指出,“要不折不扣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全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资源禀赋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着力补齐农村牧区这个短板和弱项,打造包头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九原区始终秉持“产村同建”的发展理念,围绕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课题,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产村融合发展,一大批合作社、有机农场、特色种养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

绿色食品加工园区


      抓园区,带基地,延伸农牧业产业链。


  北部沿山地区,在切实加快阿嘎如泰苏木建设自治区“第一苏木”的同时,高起点建设了自治区西部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已累计完成2.2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引进企业突破20家,有双孢菇、无抗肉等拳头产品,形成了集食品加工、物流配送、产业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让230万市民吃上放心绿色食品已不再是口号。哈业胡同镇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的天养、优然等25家农牧企业(合作社)进一步提档升级。


  南部沿河地区,凭借黄河湿地资源,挖掘黄河文化,大力推进黄河风情园建设。投资8000万元的包头市首个设施最全的房车营地建成运营;投资近亿元的黄河谣工匠博物馆对外开放。以黄河谣为龙头,积极推进西拴圪堵黄河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实施了九原区“开河旅游节”、“美食节”、“帐篷节”、“露营灯光节”,举办了“祭火节”、冬捕节、“转九曲”节、采摘节等休闲旅游活动,打造出一批市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


  中部沿包巴线、宋昭公路等地区,引进和实施了信步闲庭二期、明成专业合作社、富立恒天专业合作社、顺昌专业合作社等重点建设项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和绿色蔬菜生产输出基地。目前,哈林格尔都市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采摘园丰收了


  抓龙头,创品牌,发挥引领带动示范作用。


  全区农牧业龙头企业50家,注册农牧业品牌16个,发展农牧业著名商标5个,知名商标6个。全区销售五百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企业54家,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实现增加值3.3亿元。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辐射带动农户1.3万户,户均增收5500元。


生态绿色化 农村牧区“靓”起来

“我们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走出一条适合九原的绿色发展之路,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之区。”这个被写进党代会报告的环境目标,正在一步步朝着现实稳步迈进。

整治环境 人人有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理念已深深地植入九原区发展全过程。九原区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打造“绿色九原”为目标,坚守生态底线,打出一套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组合拳”,描绘出一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九原新名片。


  近年来,九原区以创建森林村庄为突破,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绿色化。在2016年完成生态建设4亿多元的基础上,2017年本着“巩固成果、增加绿量”的原则,又投入1亿元,完成2016年美丽乡村工程所有绿化工程的补植任务,着力加强了宋昭公路、新(旧)南绕城、包巴公路、万哈线的重要通道的绿化工作,栽植各类乔木、灌木7万株(丛),实现了主要通道景观化的目标。同时,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提升工程、村庄美化提档工程,新植树木1.5万株丛,花草6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继续无偿提供林果苗木14万余株和花卉种子480公斤,为建设森林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对2700亩重点区域进行了全面绿化,在大青山南坡种植经济林2900亩,完成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面积近5万亩,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目前,大青山南坡整体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面完成宋昭公路、万哈线、新旧南绕城线“四线”环境整治工作,立面(牌匾)整治1.5万平方米,建设高标准公交候车亭58座,不仅为农牧民出行提供便利条件,还成为了全区乡村道路和城乡形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全力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九原区全面实施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大青山(乌拉山)南坡环境综合整治、梅力更自然保护区地质修复治理。巩固和扩大取缔违法企业成果,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力保障全区环境质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禁燃区建设工作,加大对禁燃区范围内的型煤宣传及排查的同时,对禁燃区内底店商铺燃煤设施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整治“三烧”、“三尘”污染之首。开展了 “环保利剑”一号、二号、三号及 “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


乡风文明化 农牧民脑袋“富”起来

村里有了图书馆


“村里有了图书馆啦,大家快点都来借书哇。”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托雅高兴地叫村民都来新开的图书馆去借书。近日,阿嘎如泰苏木图书分馆启动挂牌仪式上,九原区图书馆为阿嘎如泰苏木图书分馆赠送了涉及科技、农业、生活等方面540本书籍和一台电脑。分馆的建设,使广大农牧民在全区任何一个分馆都可以办理借阅手续,实现“一卡通”的畅通阅读渠道,从而吸引更多农牧民走进图书馆,可以痛快“充电”。自从乌兰计五村去年被评为了自治区级文明村镇,村里的村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个个精神气也大了。

红色小院里重温党史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九原区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2017年,共打造完成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等自治区级文明村镇6个、阿嘎如泰苏木阿贵沟嘎查等市级文明村镇18个,打造完成哈业胡同镇等包头市2017年度移风易俗示范村镇5个、李水月等包头市2017年度移风易俗示范户5户、任玉莲等包头市2017年度星级文明户5户、安四旺等包头市2017年度文明农牧民6人。


  现在,走进九原区的每个村庄,一股股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宣传榜醒目又独具特色,榜内张贴着自己村的简介,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文化体育活动风采榜,还有根据各村的特色设立的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内广泛开展“好村官”、“好婆婆”、“好媳妇”、“致富带头人”、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乡村故事等系列评选,评选结果都贴到宣传榜上,引导农民家庭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圆家梦。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


  九原区坚持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由乌兰牧骑编排的二人台小戏《县长下乡》,小品《一步之遥》,山曲对唱《唱一唱两学一做新气象》、《学习十九大心里亮堂堂》等文艺精品送到了每个乡镇,让村里人也和城市人一样能享受高水平的“文化大餐”。与此同时,加强对农村文化能人的培训教育,达到培养一批、引领一片、欢乐农牧民的目的。选派专业老师对各苏木镇文艺爱好者进行辅导;指导各相关苏木镇(街道)开展“村史室”、“村史走廊”建设,目前,已建成村史室4个,推进村级文体活动阵地多样化;引导各典型文化大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治理精细化 执政基石“牢”起来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村民在改造后的院墙外谈天说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个党员劳模工作室是一扇窗口,不仅代表着劳动者的形象,更代表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把我们的村子搞得红红火火,让村民生活得有滋有味。”薛来蛇说。2017年,哈业胡同镇党委成立了“薛来蛇党员劳模双领航工作室”,薛来蛇是哈业胡同村的老党支部书记,也是“包头市劳动模范”和“包头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工作室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由农艺、水利方面的专家等8名党员组成。


  凭借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技术优势,去年为村里争取了3200亩高效节水滴灌项目,因采用最新的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人工劳力、节水,还能实现增产增收。有这项技术打底,今年工作室顺势而为,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做文章。2018年要改种产量较高的架豆、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蔬菜的亩产比玉米大,我们农民的收入肯定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个工作室就是我们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我们跟着他们的路子走准没错。”哈业胡同村村民吴勇高兴地说。


  阿嘎如泰苏木将阿嘎如泰嘎查坚持了30年的“党员报到日”,打造成了“学习日”、“议事日”、“扶贫日”、“带头日”,最终成为了该地区推动党建工作的“助推器”。


  在推进基层党建的过程中,九原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和品牌建设。在农村牧区,开展嘎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共选取了阿嘎如泰嘎查、哈业胡同村等10个嘎查村作为2017年农村牧区党建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开展示范嘎查村与相对后进村的结对帮带,全面提升了农村牧区党建水平。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进农村牧区管理长效化。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美丽乡村”工程建设中,九原区把管理提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一体化、城乡综合执法一体化三个一体化上,探索群众参与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成果持久发挥效益,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长效化发展。


生活富裕化 农牧民“乐”起来

阿嘠如泰嘎查牧民新村


脱贫攻坚工程开展以来,九原区通过精准识别,确定共有包头市级标准贫困人口741户170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81%,共涉及5个镇(街道)、31个嘎查村(社区)。为确保贫困人口能够稳定脱贫,创新提出21项帮扶措施,通过产业发展,强化利益联结机制,自主发展,生态补偿,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及政策兜底,金融帮扶等措施,截至2017年10月底已全部稳定脱贫。


  哈业胡同镇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农户119户296人开展甜瓜订单种植,帮助贫困农户每亩增产800—1200斤,每亩增收2000—3000元。卫东南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农户101户272人开展南瓜订单种植,帮助贫困农户增产2吨/亩,增收1500元/亩。永丰村绿色高效种植与科技示范项目基地,流转当地集体土地175亩,可吸纳周边农民就业30—40人,人均可增收2000元/月。一项项扶贫举措让农牧民彻底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富裕。


  “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就有责任和义务让全村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壮大集体经济,共同走上幸福路。”麻池镇武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心刚,站在由党支部牵头建立的内蒙古鑫励丰仓储物流园区内踌躇满志地说。


  武家村利用三个月的时间,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自愿入股,建立起鑫励丰仓储物流园区,发展集体经济。物流园总投资6000万元,分三期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00亩,可以容纳近50辆大型货车。目前一期已完工,有21家公司入驻。项目建成后,可以一次性解决200多人就业。


  村里有了仓储物流园区,武家村打破了传统产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状态,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这个“零上访”村村民怀着对组织的信任与期待,齐心协力发展集体经济。在集体决策中,群众路线一直是武家村党支部坚持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了解村民迫切的愿望;到群众中去,落实“发展为了村民”。就是这样一个团结、具有向心力的党支部带领着村民大踏步走上致富道,开启新生活。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冯燕

责编:姚悦

大家都在看

@青年人 习近平送你一份《逆境修炼指南》,请查收!

看!新时代文艺志愿者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