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包头精准扶贫与精神文明创建有效融合 精彩不重样

包头市在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将精准扶贫与精神文明创建有效融合,在“扶志”上用心,在“扶智”上发力,在“扶德”上用情,精彩不重样,从精神引领上助力脱贫攻坚。

石拐区:四种模式助力精神扶贫

石拐区首届农牧民春晚

石拐区坚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精神扶贫”为抓手,全力补齐农村“精神短板”,不断促进形成全域文明、全面文明、全程文明的城乡文明一体化大格局,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


  典型带动+扶贫。通过树立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形式,先富带后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骨子里挖掉“病根”,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为了引导广大村民向身边的模范学习,比孝老爱亲、比家庭和睦、比文明礼貌、比邻里和睦、比发展生产、比脱贫致富,石拐区开展了各类道德模范和示范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推树自治区首届文明家庭赵福珍家庭等市级以上先进典型19人;评选出3个“自治区文明村镇”、7个“全市文明村镇”、10户包头市“十全美丽庭院示范户”、7户石拐区优秀“平安家庭”等。各类道德先进人物竞相涌现,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引领社会新风尚,激发了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热情。


  志愿服务+扶贫。石拐区三岔口嘎查是市级贫困村,去年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包头市第一家集体合作社——“蒙薯帮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托管农户+公司”的发展思路,去年首次将1500亩土地纳入托管范围。主要利用魅力喜桂图微信平台发出一条“三岔口村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参加抢收土豆”的志愿爱心通知。全区各单位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帮助农民抢收,共惠及215户、553人。今年,为进一步促进农民素质提升、改变精神面貌、密切干群关系,石拐区结合脱贫攻坚、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就业进村、义诊进村、农牧民文艺汇演、道德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城乡同步推进实施,将志愿服务精神“触角”延伸到城市社区、乡镇村社。


  乡风文明+扶贫。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精神,由道德模范、致富能手、扶贫包村包户干部深入到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学习宣讲活动,深入宣讲党和政府出台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惠民政策,真正实现党和政府的声音全覆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各村镇、嘎查还分片、分时段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整洁村容村貌,创造和谐生活环境;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完善、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的“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倡树正确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


  文化活动+扶贫。石拐区把文化扶贫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利用各文化大院,以本土故事为素材,创作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夸新区》、对口快板《和谐社会的点点点》、三句半《歌颂美丽乡村》、群口快板《闲聊退休新生活》等深入各乡镇进行展演,引领他们逐步形成良好民风、家风,为精准扶贫增添内生动力。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书香喜桂图”读书节、“美丽的吉忽伦图”摄影大赛、“村晚”、首届五当沟梅花节、捐赠图书、文化大院展演、书画摄影剪纸作品巡回展等一项项文化扶贫活动,滋润了贫困群众的心田,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群众、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助力群众脱贫的新路子。

 固阳县:激发精神动力 助力扶贫攻坚

固阳县下湿壕镇白银合套村村民扭秧歌。

固阳县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针对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中存在的精神风貌不佳、风俗习惯落后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创新思路,将精神扶贫与移风易俗、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一挖一治、一帮一带、一推一树”工作思路,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精神动力。


  “挖穷根、治穷病”。要想村民脱贫,首先要从思想上找到根源,村民缺少内在动力,别人再使劲也很难脱贫,即使脱贫了也难以持续。固阳县把精神扶贫放在脱贫第一位,重视贫困群众精神“补钙”。组织各乡镇以村为单位,通过开展一轮思想教育、组织一轮技能培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建强一个文化阵地四项手段,促使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得到有效遏制,“我脱贫我光荣”的贫困户不断涌现,并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正能量。


  “文明帮先进,先进带后进”。固阳县在精神文明与脱贫工作中以文明单位为主导,带动地区部分个体企业,个体企业帮扶村镇贫困户的模式,进一步推动文明单位结对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双迈进,通过对“道德传帮带,致富你我他”工作模式的不间断进行跟踪、回访、调查,了解帮扶进展情况,真正将帮扶活动落到了实处,不仅提高了结对帮扶户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之风”。固阳县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这一目标,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倡导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大力倡导文明习惯,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期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组织各村镇成立红白理事会、互助会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修订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的社会新风,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

 土右旗:四项举措补齐脱贫的“精神短板”

“三下乡”活动现场,文明单位与结对村代表递交精准扶贫“志智双扶”承诺书。

弘扬家文化为主题,以家风促学风民风作风。实施“两活动一建设”项目,即开展寻找“文明家庭”活动。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开展“比夫妻和美、晒体贴对方;比婆媳和睦、晒亲密感情;比教子有方,晒子女前途;比妯娌和气,晒互谦互让;比邻里和睦,晒互相帮衬;比精巴媳妇,晒勤俭持家”的“六比六晒”系列活动,注重寻访过程,注重分类引导,注重结果运用。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通过居民自荐、邻里互评、挂牌亮星、物质奖励四个步骤,按照“一看房、二看墙、三看庭院洋不洋;四看门、五看窗、六看地板脏不脏;七看厨房、八看炕、九看穿戴靓不靓;十看户厕、再看园、庭院经济响当当”的“四步十二看”要求,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热情。


  深挖“土右人家”故事,凝聚激励全旗发展共识。通过开展乡贤名人寻访活动,将本地的“传统乡贤”(即本乡本土有知识、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之人,或是历史上对家乡、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物)和“新乡贤”(即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带头人、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等先进典型)发掘出来,通过实施“土右人家”展览馆建设项目,建设“讲土右好人、土右达人、土右贤人故事,深挖土右人家庭观念、土右人家乡情结,土右人家国情怀,议土右普通家庭的好家风好家训,讲土右外出游子思乡恋乡回报家乡故事,记古今土右人保家卫国的无悔深情”展览馆,切实从全方位、多角度把土右人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以先贤人物、红色故事凝聚激励全旗发展共识。


  以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为主题,打造移风易俗品牌。凝练出“忠、孝、和、勤、俭、信”六字道德遵循,通过开展“铭记道德遵循·推动移风易俗”活动,进一步推动历史传承和现代文明新风相融合,将六字道德遵循写入村规民约,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推动村内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群众自治组织,设立移风易俗展示墙、善行义举榜、新风尚宴会厅等展示平台,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通过“八个好”评选活动(“八个好”即: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好妯娌、好夫妻、好邻居、好心人、好家风),拓展移风易俗风尚。


  以弘扬融合文化为主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四个一”的创建思路,抓好全国文明村创建工作。“四个一”创建思路即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农产品品牌、精神文明创建品牌;建设一个点,风土人情陈列点、文旅结合参观点、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展示点;打造一条线,文明创建示范线、诚信建设星级示范线、农旅文旅产品交易线;展示一个面,将“景区+民俗街+文明村”与“文明旅游+诚信经营+文明创建”连成一体,形成紧密衔接的一面,助力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编:姚悦

大家都在看

黄坤明: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包头市爱心送考16年 汇聚公益力量 为梦想保驾护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