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伟丨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
本推文是《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一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1期)的节选,欢迎大家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下载原文进行阅读。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
张天伟
(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摘 要: 外语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本文在外语教育学的框架下,在梳理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主要发展阶段、特点和成就的基础上,就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中的治理体系、战略规划、区域发展、信息化建设、新文科建设等方面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现状提出四条建议: 统筹和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分类制定战略规划; 分地区、分阶段促进外语教育均衡发展; 重视信息化建设和文化自信心的培养,以适应新文科建设需要。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是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交叉研究的重要选题。一般而言语言政策和规划可以分为地位规划、本体规划、习得规划和声望规划。习得规划,即教育规划是影响语言政策与规划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而外语教育是习得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外语教育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其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文斌 李民,2017) 。本文基于“问题驱动、需要导向”,在外语教育学的研究框架下,梳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成绩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探索期( 1949-1977 年) 、发展期( 1978-1998 年) 、加速期( 1999-2011 年) 和新时期( 2012-至今) (文秋芳,2019) 。外语教育政策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也在不断调整之中。
探索期的外语教育政策可以分为以俄为师的外语教育(1949-1956 年) 、外语教育的调整发展(1957-1965年) 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外语教育(1966-1976年) 三个主要阶段(刘捷,2019) 。第一阶段的外语教育政策主要是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和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俄语教育。除俄语外,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语种教学,如波兰语、捷克语和罗马尼亚语在此阶段也开始起步。此后调整发展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国家开始重视俄语之外的其他语种教学,逐渐改变俄语独大的局面。
发展期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开始注重外语教育体系建设,兼顾基础教育和高等 教育、专业外语教育和非专业外语教育。
加速期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外语教育政策的继承、发展、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注重非通用语种建设和外语教 育相关标准建设。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现存的五个主要问题
1. 外语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治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就领导体系而言,我国还没有专门主管外语教育的机构。就制度体系而言,我国外语教育的管理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统筹机制、议事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经费投入机制、评价机制等都没有完善,亟待建设。此外,价值体系、支撑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必须重视并及早解决。
2. 外语教育规划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尚无国家战略层面的外语教育宏观规划,而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在国家、州、大都市等层面均有外语战略宏观规划。我国对外语人才培养和外语语种设置也缺乏规划和战略布局,主要表现有三: 一是外语教育语种数量有待提升; 二是部分语种重复和盲目建设; 三是高端外语人才和稀有外语人才缺失。对于外语语种,特别是非通用语教育中需要开设多少语种、怎么开设、开设什么语种等,国家缺乏规划。此外,现有的很多非通用语种专业还存在不能连年招生、教材陈旧、教师难寻、学习词典奇缺、书面和语音语言材料匮乏等问题。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也亟待制定规划。如当前非通用语教育大都为学历教育,而实际需求中,驻外的中资企业和机构往往更 需要通过短期非学历教育来满足人才需求。
此外,外语教育规划需要国家层面统筹安排,教育部、国家语委、外交部、商务部、科技部、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目前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仅局限于教育部主导,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并统一协调进行。
3. 外语教育尚未分地区、分阶段整体布局
我国外语教育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边疆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阶段发展也不平衡,但国家的教育投入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外语教育政策上宏观站位、整体布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在不同学龄阶段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中小学的外语课就是英语课,除了部分外国语学校外,不要说非通用语,连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区域通用语都 很少能在中小学校开设,大部分非英语语种学习者都是从大学开始学习。这往往使得非英 语学习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外语教育政策在制定不同学段的语 言教学计划时,几乎没有把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的人才培养考虑进来,因而造成基础教育 阶段外语教育的单一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4.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依然滞后
外语教育作为教育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本应顺势而为,积极开展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但是,从已有文件来看,无论是各种长远规划,还是每年的工作要点,都未专门提及外语工作,各级政府部门更未见出台过专门针对外语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文件和规划举措。虽然我们的外语课程建设很多利用了信息技术,如慕课建设、微课大赛、智慧教室等,但这主要是一种自发的自下而上建设行为,还不能弥补教育政策规划上的缺失。
5.与新文科建设要求不符
(1) 外语教育政策缺乏传统文化意识的融入
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重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语言背后所负载的文化意识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重视外语 所附带的文化因素对学习者的冲击和渗透,在教材设计中对中国价值观的融入不够,在人才培育中对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教育不足。外语教育界与汉语教育界之间不仅没有互联互通,相互借鉴和促进,在某些方面反而鸿沟越来越大,造成同在文科范畴内的两个学科界限分明,不能共同为国家语言能力提升形成更大的合力。
(2) 外语教育政策重视本土意识不强
从学术研究的现状来看,外语教育以及外语教育研究还是存在着严重的“拿来主义”倾向,往往直接将外国语言教育的理论引入到中国的外语教育中。我国既需要国外外语教育政策和理论研究的中国化,也需要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和理论研究的国际化。文秋芳构建的“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建议
1. 统筹和建立外语教育专门管理机构
2. 分类制定外语战略规划
3. 分地区、分阶段促进外语教育均衡发展
4. 重视信息化建设和文化自信心培养,适应新文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需求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近期热点消息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tjglobalgovernance@163.com
语言与全球治理
审核:沈 骑
编辑:康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