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思政精品项目 | “四位一体”:构建耕读教育实践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福建农林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紧扣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把耕读教育与实践育人有机融合,让耕读教育走出“书本”、走下“黑板”,引导学生主动从校园的“小课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大课堂”,构建起“四位一体”耕读教育实践育人新格局,获评2023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立项。
一
播撒“信仰的种子”,深化“三农”认知
充分发挥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和中共党史读书社两个省级平台的龙头作用,深化联学共建、并排培养,持续办好学生社区“青春学堂”“思想者”读书沙龙活动。邀请党政领导、党的二十大代表、专家学者、“五老”同志、优秀校友等为学生上“思政大课”,引导学生掌握“三农”理论、政策和实情,着力解决学生“学农不知农”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找准学习研究、创新创业、实践应用的着力点,为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在第八季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中,取得全省总决赛本科生、研究生组团体双第一的佳绩。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魏士强听取“一站式”学生社区入驻项目介绍
二
拓宽“主渠道”,厚植“三农”情怀
学校主动对接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深挖校本资源,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特色,实施“专业精品+特色通识”耕读教育课程建设计划,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耕读教育元素,加强学生传统农业文化教育。围绕农业、林业和茶叶产业链发展,将专业指定依托课程打造成专业精品耕读教育课程,每个专业至少开设32个耕读教育学时。创设木工、特色植物培育、农产品加工、标本制作、茶叶生产和茶艺体验等“大国三农”特色农林通识课程,并纳入公共选修课学分进行管理,打造富有农林特色的“耕读文化”“福文化”等“耕读”系列社区嘉年华,组织师生创作《点草成金》《我们的严院长》《深爱》等耕读文化作品,促进形成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劳动生产等多个教学环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相通的耕读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投身“三农”、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树立“以农报国”的志向抱负。
“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立冬节气活动
三
深耕“责任田”,淬炼“三农”本领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教书育人的最好教科书,秉持“生根基层、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持续深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建设标准化农田并引入教师农业科研项目进驻,链接农业企业、休闲农庄、农机合作社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科教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农作物育种、繁育等基本技能和产业实战锻炼,并通过耕读教学、田间实践、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科研攻关、实际生产、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主动深入农村、学会与农民打交道,持续开展农事实践训练,帮助他们在田野躬耕中出力出汗体验农事艰辛,在耕读学习中感悟我国千年农耕文明历史和农村历史文化,在各类型的科研基地、示范基地、推广基地中感受农业现代化前沿发展与农民生活的改善,提升学生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认识,自觉在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中炼就强农兴农本领。
举办“传承耕读文化,共创生态校园”花卉组盆种植大赛
四
收获“育人果”,彰显“三农”担当
充分发挥连续36年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的经验和优势,联动全校43家科技小院、百多名科技特派员,聚焦“三农”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大国三农”调研,鼓励学生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咨询、产业服务、指导生产,解决产业问题,深度参与实际生产、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抓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选拔,选树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一系列扎根“三农”事业的优秀典型,激励学生走进农村、贴近农民、走向农业,主动返乡创业,实现以农兴业,努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往期回顾
推荐关注
来源 |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