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破垄断到一马当先,他要做征服世界的“膜法师”
黑框眼镜、不苟言笑、声音洪亮、四平八稳……星源材质(300568)董事长陈秀峰看起来更像一位教书先生。
就是这样的他,用7年时间打破国际垄断,进军隔膜行业并成为龙头企业,击败国际竞争对手拿下大客户,成为挥舞魔棒的“膜法师”。
陈秀峰接受全景商学院专访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陈秀峰的“膜法”。
"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成功,我们没有想过失败的问题,如果有这个想法,我估计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确实太难了。"
当时钟拨回2000年,陈秀峰正在经营自己创立的贸易公司,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份工作。1988年大学毕业时,陈秀峰被分配到蛇口海上世界,拿着每个月500港币的工资,是内地同学工资收入的将近十倍。1991年看银行“有房子分”,他又通过考试进了银行。
1997年,不安分的陈秀峰决定创业,和哥哥陈良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和当时大多数贸易公司一样,从事电子元器件、布匹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虽然不算轻松但也称得上是财源广进,两兄弟也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就在2000年,有人来找陈秀峰希望进口一样新奇的玩意儿——“隔膜”。当时国内听说过隔膜的人少之又少,从事相关产业的更是凤毛麟角。陈秀峰起初不以为意,贸易公司的生意本来就是五花八门。然而当他找到了供货商,略作了解之后,却大吃一惊。
当时全世界的隔膜生产都掌握在日本和美国的三家公司手里。陈秀峰找到的日本公司,听说是中国公司要买隔膜,首先声明,自己的规矩是先款后货,要提前45天将货款打到其公司账户上,再慢慢等待发货。此外,还要审查购买公司的资质,因为隔膜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导弹、潜艇、鱼雷的电池上,如果对方判定陈秀峰的客户“有用于军事目的可能”,可以随时终止合作。
陈秀峰还了解到,隔膜的原材料PP、PE等,价格大概只要2万多元一吨,而制成的隔膜成品,价格超过300万元一吨!150倍的利润,陈秀峰之前做的电子器件、布匹生意跟隔膜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一边是国内产业受制于人的现状,一边是丰厚的利润吸引,几次生意往来之后,陈秀峰决定,自己干!一定要在隔膜行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于隔膜的制备,当时全世界行业都没有一份公开资料,陈秀峰只能另辟蹊径。作为四川人,他找到了“乡党”四川大学,川大的高分子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陈秀峰压上了自己做贸易赚来的全部身家,又凭借自己过去做贸易、乃至在银行工作的老关系到处找贷款,拉投资。
“我毕竟是银行出身,对于贷款的一整套流程比较熟悉,对金融业务都很了解,融资渠道相对多一些。而且一旦投入市场,回报是非常丰厚的。”尽管如此,陈秀峰也没想到,大家等待隔膜的回报等了整整七年。
尽管有四川大学的科研团队助阵,隔膜的技术壁垒依然不容易打破。之前贸易接触的日本隔膜公司认为这是国家级别的机密技术,绝不对外扩散。陈秀峰和团队从原料配方、工艺技术到设备设计全部从零开始。掌握隔膜的制备原理后,他们自己设计设备——因为市场上根本不会有隔膜制备设备出售——设计完成后找国外厂家代工。
2006年,星源材质终于掌握了湿法隔膜的制备技术,但由于湿法隔膜工艺特殊,整个深圳都找不到专用的厂房。陈秀峰一咬牙,开弓没有回头箭,继续攻关干法。
拿着风投的4000万元,2008年,陈秀峰租了厂房,开建了两条干法生产线。当年8月18日,第一卷干法制备的隔膜下线,这也是中国自产的第一卷隔膜。尽管在技术指标、外观等方面与国外产品仍有差距,但这意味着隔膜制备的壁垒已经被突破。接下来的优化极其顺利,2009年3月,星源材质生产的隔膜正式投放市场。经过7年的努力,陈秀峰终于在隔膜领域占到了一席之地。
"很快可能日本、美国的企业要逐步退出这个领域,他们在技术上垄断时,是可以赚暴利的,我们掌握这个技术后,他们就逐渐没有竞争力了。"
2009年,当星源材质的隔膜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整个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巨变。而今天,想知道陈秀峰的“膜法”有多强大么?到全世界的隔膜市场上看一看,有40%的隔膜生产自中国,其中星源材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而且,隔膜300万元一吨的“美好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低位的时候,隔膜的价格只有70多万元一吨。
由于此前隔膜贸易的积累,陈秀峰很快打开了市场。先是中航锂电,随后进入比亚迪。大客户的口碑效应立竿见影,星源材质的隔膜市场快速打开。2013年,星源材质的隔膜出口韩国LG化学——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商,实现中国隔膜出口零的突破。与此同时,星源材质的产能也迅速扩张,2010年公司建成华南基地,整个产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份额,销售、利润飞速增长。
LG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此前使用的一直是美国产品。2012年前后LG和供货商发生了诉讼纠纷,开始寻找新的隔膜供应商,这时陈秀峰的星源材质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内。
星源材质的华南制造基地
星源材质的华南基地规模、管理水平、产品品质都达到国际级水平,在强度等指标上甚至超过同类产品,同时价格还有优势。这一单直接奠定了星源材质的市场地位,如今LG化学的动力电池隔膜100%采用星源材质产品,也是星源的第一大客户。
"汽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化石能源总是要枯竭的,石油肯定是要用完的,而且大气污染主要就是汽车尾气,所以当时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方向。"
动力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变得炙手可热,从比亚迪、北汽再到乐视以及一众互联网汽车创业公司,个个号称自己有了最独特、最有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解决方案,就连中关村的扫地阿姨都知道电池“18650”能让车跑起来。然而,鲜有人知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里,最主要的部件就是隔膜。
高中的物理课上讲过,电池的内部主要由电解液提供离子,向正负极移动产生电能,而隔膜正是牵引离子实现电池充放电的关键部件。而电池工作时放热,达到一定温度时,隔膜上的孔暂时关闭,停止工作。实际上,电池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是“隔膜使用方案”。
不得不承认,陈秀峰这位“膜法师”是有运气在的。伴随着星源材质突破干法制备技术成功进入市场,同时兴起的是3C消费电子大潮。而陈秀峰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仅抓住了时代赋予他的消费电子浪潮,还高瞻远瞩的看到了,在这个潮头之后还跟随一波更大的浪潮——新能源汽车。
陈秀峰通过动力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应用,结合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概念,想到了化石能源的枯竭,想到了风能、太阳能在储存上的解决方案,更想到了全球巨大的汽车市场。
当时全球并没有人单独瞄准动力电池,大家都沉浸在苹果、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带来的消费电子以及智能装备的快速增长中。但只有陈秀峰看到了,相比起汽车市场未来巨大的增速,眼前的只能算是“小钱”。而且“恰好”,星源材质的干法制备技术非常适合为动力电池制备隔膜。
星源材质的合肥园区落成后将极大提升动力电池隔膜产能
如今,星源材质在国内动力电池隔膜市场占到20%-25%的份额,根据日本的B3报告,2016年星源材质在全球动力电池隔膜中占有率可以达到将近10%。LG化学、天津力神、比亚迪、国轩高科、万象、中巨、亿纬锂能等上市公司和国内大动力电池生产商都是星源材质的主要客户,这些客户也在迫切的督促陈秀峰扩大产能。
"中国在材料领域这一块,目前在全球可以叫得响的企业基本没有。所以我觉得,这块星源材质应该可以去尝试一下,可以去努力发展一下。"
网上有一种说法,有些人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陈秀峰在隔膜行业恰好就是这种人,他要击败的,不是韩国、日本、美国,而是整个“外国”的隔膜竞争对手。
“虽然我们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全球市场的主流还是国外厂家,60%的份额还是日本、美国和韩国企业,星源材质应该去把国外厂家的份额拿回来,所以我想我们未来的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2014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视察星源材质
实际上,动力电池的市场已经满足不了陈秀峰的期望,他想把星源材质真正做成一流的材料企业。做材料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唯一的好处是“毛利率高一点”,基本上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但陈秀峰觉得,自己可以试一试。
作为高分子材料,隔膜的应用领域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光学膜、水处理膜、透析膜……功能膜的世界更加广阔,而陈秀峰心里想着的,就是把星源材质真正上升到高端材料领域,成为更加强大的“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