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电影|何为诗意?诗意何为?

mikki 菲林计划 2022-03-15
诗电影

何为诗意?诗意何为?


何为诗电影?     “诗电影”和“诗”一样,看似简明,却无形。用诗的构思创作电影,使银幕富于诗的魅力,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进行探索是诗电影的电影文风与语调。所有这些定义中,都有一个未解的概念,那就是“诗”、“诗性”。那么对电影本性的认识与对诗本性的理解,是对诗电影加以定论的关键。
《被遗忘祖先的影子》
电影本性&诗的本性电影本性:    当电影的照相本性和形像本性仍然作为争论的焦点,艺术要再现现实还是表现现实则成为两大创作阵营的核心理念。    如果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那么在资本的导向下,电影是否会走向华丽的虚无,是电影作为艺术的终极追问。电影本性轮:A、照相本性:    巴赞: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克拉考尔: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B、形像本性:爱因汉姆、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让·米特里    电影有必要对现实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并融入艺术家主观的思考和情感。 《石榴的颜色》
诗的本性:
    诗歌是一种沉思。作为自然美、艺术美和生命美的粹合体,诗歌是人类观照世界的途径,是 灵魂逃逸现实的栖息方式。    诗有“三美”,分别是音乐美、词藻美和意境美。    音乐美是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语言艺术家用言语塑造美的人生, 用语音语调设计美的韵脚。电影艺术家在“上镜头性”中就关注节奏,电影中的节奏感是和观众互动的最好方式。
    辞藻美是语言表意系统体现出的一种自然美。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视听表意系统,通过景别构图、镜头运动、声画组接,将这种语言系统书写为一场场饕餮视听盛宴。
    意境美是创作者表露出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情与景的交融是诗歌语言的升华,也是视听语言之辉光。    一切艺术都是“诗”,音乐是时间坐标上跳动的诗,绘画和雕塑是二维三维空间具象的诗,建筑是空间格式化的诗,舞蹈是形体语言在时空维度跃动的诗,文学是无韵的诗。电影是山川草木之诗,迁想妙得之诗,心襟气象之诗,赋情独深之诗。为诗者,觉心万境,灵气往来。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诗者,吟咏性情也。    郭思《林泉高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古希腊诗人西蒙尼的: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但丁:诗不是别的,而是写得合乎韵律、讲究修辞的虚构故事    柯勒律治: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什么是诗》
《镜子》
诗性思维    诗性思维异于我们的日常思维方式,接近于原始思维,也就是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它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    这样一来,思维的悖常性成为诗性思维的第一特性。在创作过程中,不受逻辑思维、定势思维、身份思维等思维方式的束缚,变生新的思维角度、思维感触和思维形象。    在诗电影创作中,境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境界必须具备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情寄于象,象托载情,主客不分,心物合融。这是诗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小城市春》
电影的诗性    好的诗歌,引导你去探索。好的诗电影,引导你去发现,不再被迫接受宣导。感动而非看懂的诗电影,是思考、是自由、是多义。    《被遗忘祖先的影子》中的诗意栖息,《镜子》中的时光雕刻,《愿望树》中的神性修辞,《石榴的颜色》中的伊甸桃源。《小城之春》中的城垣庭院,《林家铺子》中的山光水色,《城南旧事》中的西山红叶,《路边野餐》中的诗和远方。    电影浓烈的梦幻性,决定了语言工具主观和客观的“双重性”,发掘出那梦幻的、野蛮的、无序的、强悍的、幻觉的语言自由。
《路边野餐》
诗电影为何?    当今,正是荷尔德林所言之贫乏的时代,是海德格尔所指之技术的时代、不思的时代。我们看多了,听多了,用多了他人的牙慧,是时候开启诗性思维,开放思维天性,以强旺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想像力,诗意地栖息于诗性的智慧间。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