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男孩|蓝色沙漠
等你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蓝色沙漠
《月光男孩》
1
1
1
Little
“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男孩爱上男孩,所有的女孩爱女孩,永不改变。”
——《蓝》
“蓝色”与同性恋的渊源屡屡出现在电影中。
《蓝》 《蓝宇》 《幸运蓝》 《燃烧蓝》 《蓝色大门》 《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阿黛尔的生活》)······
这一关联与贵族(blue blood)一词有关。
古希腊文明惠泽后世,古希腊时期也是男性同性恋的黄金时期。在那时,贵族们热衷于谈论和从事同性恋活动,甚至将这一活动标准化和制度化。
在荷马史诗中,也存在着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洛斯之间的同性关系。
在西方哲学领域,古有希腊三贤,近有培根、叔本华、尼采,都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现当代的维特根斯坦和福柯也是公认的同性恋者。因此,同性恋曾经被认为是贵族特有的行为。
另一种解释认为,这种关联起源于一些同性恋男子常穿蓝色内衣裤。
还有观点认为它是指阿·托尔斯泰的小说《金钥匙》中的一个名叫玛利维娜的蓝发女孩。在俄国同性恋者中,“玛利维娜”是非常流行的昵称。
在“小不点”被大家叫做faggot(同性恋,变态)的时候,还没有多少成熟的性别意识。外界对性别印象刻板的认识加固了他对同性恋的自我认同。
人的一生都处在悦纳自己的过程中,没有什么特殊激素和遗传因子可以促使人们投入到同性性行为中(金赛语)。起初的“小不点”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异类感和跼蹐不安更大程度上来自外界的误判和一再指认。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性别的认识处于“性别印象刻板期”,他们对男女应该具有的行为模式具有非常刻板的印象和标准。在这些孩子们眼里,一个玩布娃娃的男孩比一个偷钱的男孩更难以被接受。
这个时期的“小不点”是最需要引导的时候,然而父亲形象的缺失,母亲关照的畸形,再加上男孩所承担着比女孩更大的性别角色压力,人们对“假小子”往往比对“娘娘腔”更宽容,使得他在性别的认同中终入迷途。
《月光男孩》对Chiron的同性恋倾向表现得克制且隐晦,甚至在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中,自闭症多于同性恋。但是,影片中几乎每一帧都有着不同色度和亮度的蓝色存在。
色彩人生,这很酷儿。
1
2
1
Chiron
少年Chiron已值性别意识的成熟期,这一段落里,蓝色和红色多次碰撞,色彩的饱和度也最高。
蓝色和红色的间色是紫色。
影片中也隐隐出现了紫色。
当紫色与同性恋文化联系在了一起后,江湖人称“基佬紫”。
我们知道,紫色在西方向来是贵族之色,帝王之色。在古希腊,紫色与灵性关联。皇室、教会大量使用紫色。那么,尊贵、优雅的紫色是什么时候和同性恋发生了关系呢?
据记载,紫色是美国纽约Sayville(塞维尔)的代表色,Sayville又被称为Gayville(盖维尔),这个地方的代表色就是紫色+金色的装饰。
二战前,Fire Island(火烈岛)是美国最大的休闲度假中心,这里聚集了很多电影、戏剧的从业人员。去这里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Sayville,而Sayville的很多工人都是GAY,所以,Sayville又被称为Gayville。
紫色在同性恋界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60年代末。1969年6月27日,在格林威治村的同性恋住所——石墙旅馆外,引发了美国同性恋群体维权的行动。这场运动甚至扩展到了全世界,并成立了同性恋维权组织“同性恋解放阵线”。它被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起点,也就是所谓的“石墙事件”。
很多石墙事件的海报都使用了"紫色力量"这个词。这里的“紫色”就来自于Sayville。很多石墙事件的参与者,最后都住在Sayville。
20世纪50年代,美国参议员约瑟·麦卡锡掀起大规模的反共产党运动。其中一项以反对同性恋官员为核心,并把同性恋与国家颠覆和前苏联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同性恋者意志薄弱,不可信赖。
于是,政府纷纷解雇同性恋雇员,这场灾难性的同性恋政治迫害行动就是臭名昭著的“薰衣草恐慌”。
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就是这场运动的受害者。他在审判后接受了荷尔蒙注射,即化学阉割。两年后,自杀身亡。
图灵和bombe机
少年时期是心理取向的完成阶段,Chiron从同性性启蒙对象kevin的引导下接纳了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这个敞亮通透、冲动莽撞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不再唯唯诺诺,畏首畏尾。
然而,生而为人,道阻且长,身不由己。
Chiron很快便又逃离了自己。
1
3
1
Black
成年Chiron的身心周遭统统蒙上了一层Black,画面中的蓝色和红色都变成了蓝灰和绛红。
逃离家乡,隐匿本我,重新打造。生活在假面之下。
“We don’t seize moment,the moment seize us.”
男孩子的成长,有澄空,有枷锁。
怦然心动,爱别离苦,参破生死,别无他法。
终于,活成了他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