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5个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做了一只风筝


不久前,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展思维风采·享数学魅力”第三届数学节在校开展,除了华容道、数学故事和挑战杯等,学校还安排各年级项目化学习活动:如二年级的“诗意剪纸”,三年级的“我是小小时间探秘者”,四年级的“小风筝大学问”,五年级“精彩世界,眼见为实”,六年级“自行车里的秘密”。同学们基于生活问题,在合作中亲历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像数学家一样思考与探索,很有意义。

今天要跟大家展示的是四(2)班梦蝶小组带来的“小风筝·大学问”项目化学习的汇报。同学们在生动而深入地思考、探索与展示中,尽情体验和享受着数学的魅力与精彩。

顾名思义,就是要从小小的风筝身上探寻数学奥秘。这次的选题,是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三角形》、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中的《轴对称图形》为知识背景进行设计和展开的。

当定了题目时,同学们头脑风暴,涌现了许多问题:风筝有哪些结构?风筝各部分对飞行有什么作用?怎么做风筝?等等。更有趣的是,同学们还将运用到科学、美术,以及工程方面的知识。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项目实施前,各班自由组合进行了组队。最终成立了由组长程馨玥、记录员刘洵妙、工程师张纾瑜、设计师罗毓莎和采购员杨洛惜组成的梦蝶小组。五一长假一开始,他们马上举行了第一次钉钉视频会议。这次破冰会议简短而有效。不仅总结了这次项目的各项任务,还对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破冰会议之后,组员们都热情高涨,积极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整个实施过程他们经历了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动手制作、试飞和调整。



首先他们面临的是对关键性问题的研究。由工程师负责搜集资料,队员们一起汇总。通过查阅资料,他们了解了风筝起飞的原理,学习了风筝的结构。风筝由骨架、风筝面、尾巴、提线、放风线五部分组成。



基于这些关于风筝的知识点,他们对风筝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风筝的制作也有了初步的设计。



最终,通过小组成员激烈地讨论和投票表决,设计师完成了最终设计稿。他们对风筝面的形状、骨架、风筝面的图案设计、风筝尾巴、风筝面所采用的材料等内容都进行规定。



这学期,他们学会了运用复式条形图来比较价格,正好运用在项目中。通过比较,他们选择了一套优化的方案。根据小组分工,组员杨洛惜开始了材料的购买和准备。



4月30日“梦蝶”小队成员们在妈妈的组织下相聚了,开工制作风筝了。



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月7日,数学老师郑红珍利用星期五中午的时间带着全班同学在操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孩子们满心欢喜地进行了第一次试飞,遗憾的是风筝并没有飞起来。他们发现这个风筝面比较大、骨架有点晃动不稳定和重、风筝线过于粗。于是周末假期里,他们对风筝进行了调整:给风筝换上了更轻的骨架和更细的线。



5月16日下午,郑老师又带领他们进行了第二次试飞,这次他们的风筝顺利起飞了。



5月20日,四(2)班在教室里进行了“小风筝.大学问”项目交流活动,“梦蝶”小组作为优秀小组进行了经验分享。在这次风筝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第一次将书本知识搬到了生活中,有特别多的收获和感想。




6月13日,第三届数学节闭幕式上,程馨玥、刘洵妙代表梦蝶小组分享了他们“小风筝、大学问”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最后一起来看一下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的短片吧。



往期精彩

今日最后一天!杭州市钱塘区公办幼儿园2022年非编教职工多个岗位等你来报名!

喜报!钱塘这所幼儿园荣获杭州市健身操比赛一等奖

视频记录,这所学校音乐教育结出硕果

这个夏天,“我”和“天空之城”有个约会


hzqtjw@163.com(欢迎投稿)
来源 |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编辑 | 李秋雨审核 | 徐燕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